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九章 講武堂

活在這紛擾的人世間,沒有什麼是不能拉攏瓦解的,只要瞅準在意的是什麼,就能通過自己的方式,來達到為己所用的目的。

對現階段的東江軍來講,準確來講,是毛文龍的那些舊部,隨著毛文龍這座大山倒了,他們被迫處在一邊繼續為大明效命,一邊又心生惶恐、抗拒、不安的矛盾狀態下。

大明立國至今,從太祖高皇帝傳至崇禎這一朝,縱使大明存在很多弊政和問題,然國朝正朔傳承,卻依舊深入人心,選擇造反的終究是少部分群體。

在徹底沒了活路以前,是沒人會冒著殺頭的風險,選擇造大明的反,正如當前肆虐陝西的流寇勢力,便是因為連年的災害,土地兼並嚴重,沒了活路可言,才選擇造反的。

「回到剛才的話題。」

看著神情各異的眾人,崇禎皇帝神情嚴肅道︰「朕決意在這西苑創設講武堂,你們這些統兵將領,會跟勇衛營、府軍前衛的將領、京衛,一起互幫互助、取長補短,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短期進修。

朕會編撰一些講武堂的教材,如何互幫互助,如何取長補短,就看你們彼此間,能否相互接受對方。

按照朕心里的構想,講武堂初步分為步科、騎科、炮科、工科、參謀科、憲兵科、教導科七類,在七類之下會細分相應的學科領域,朕會命軍機處盡快歸整。

趁著講武堂沒有正式創立之前,你們都好好想一想,自己擅長于哪個領域,到時可選擇該分科進修。

三個月後,朕將會組織一場結業考試。

凡是取得相應成績,順利從講武堂第一期短期進修班畢業者,朕會結合考取的成績,還有平日里的表現,及先前所立戰功,授予相應的軍職。

至于那些沒有取得相應成績,朕也會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到時再進行相應考核。」

想叫大明擺爛掉的軍隊,擁有不一樣的精神面貌,擁有能持久的戰力,培養月兌產的職業軍官隊伍,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崇禎皇帝對軍隊建設,軍隊相應領域,最多算是一知半解的存在,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不過已知的那些主脈絡,是不會有錯的。

冷兵器時代終將被熱兵器時代取締,但現在擺在崇禎皇帝面前的,是怎樣培養職業軍官隊伍。

為此崇禎皇帝想到了折中的辦法,本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中心思想,將自己已知的那些東西,一一詳細的寫出來。

叫陳繼盛、毛承祿這些在外統兵的將領,叫周遇吉這些新提拔的將領,還有府軍前衛的那幫勛戚子弟,聚攏在西苑創建的講武堂,讓他們彼此間轉換‘老師’和‘學生’的角色。

讓他們在踫撞中摩擦火花,自己時常來講武堂這邊視察,並把握好大方向不偏轉,真正探索出一條適合大明的軍官培養機制,並逐步明確在培養職業軍官期間,需要他們進修哪些學科。

「……」

陳繼盛、毛承祿、孔有德這些東江將校,在听完崇禎皇帝所講後,一個個都露出驚愕的神情,這是要叫他們成為讀書人嗎?

一直以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從古流傳至今,已然是深入人心的存在。

在大明不是誰都能讀書的。

為何大明的文官群體,大多都瞧不起統兵打仗的武將?

最為核心的一點,除立國建朝初期,需要驍勇善戰的武將,去征戰天下外,在承平了這麼多年下來,文人所尊崇的聖賢之道,那種藏在骨子里的優越感,不允許粗鄙的武將,掌握著兵權,造成對國朝的威脅。

「朕講的這些話,你們都好好想想吧。」

看著神情各異的眾將,崇禎皇帝雙眼微眯道︰「要不了多久,講武堂就要創辦,你們也將選進其中進修。

不要覺得這是朕一時興起,才決定創辦的,第一批畢業的將校,將會在五軍營、神機營、神樞營出任要職,都下去吧。」

「喏!」

透過崇禎皇帝堅定的語氣,陳繼盛、毛承祿這些東江將校,明顯能感受到天子的決心和對講武堂的重視,東江鎮他們已經是回不去了,那剩下的路,便是好好在講武堂進修,爭取外派到京營任職。

得益于崇禎皇帝先前所做的種種,也使得陳繼盛、毛承祿這些東江將校,在听完他所講的這些話後,並沒有生出什麼懷疑,或者要遭受迫害的想法,不然他們真要亂起來,那京城必將經歷一場兵災。

在陳繼盛他們走了以後,龐天壽走上前,對負手而立的崇禎皇帝,拱手道︰「皇爺,周遇吉趕過來了。」

「叫萃菴過來吧。」

既然要創建講武堂,那這支初建的軍官隊伍,在模索階段的初期,就必須沿著自己所想的方向進展,不能出現太大的偏差。

相比較于陳繼盛、毛承祿這些東江將校,崇禎皇帝的內心深處,要更加信任周遇吉一些,不過這些都不能表露出來。

等曹化雨奉旨抽調的曹文詔、曹文耀、左良玉、黃得功等將,也赴京調進這西苑創建的講武堂後,崇禎皇帝希望周遇吉能擔起重任,能叫講武堂在踫撞中步入正軌。

在西苑創建的講武堂,所開啟的第一期短期軍官培訓班,之所以要明確三個月的進修期限。

一方面是基于他要整飭京營的構想,另一方面則是東江鎮那邊,他要譴派一批值得信賴、有能力的將校過去,為首的就是周遇吉。

重用劉興祚歸重用,但制衡劉興祚的手段也要有,不過不會像毛文龍舊部那般,跟劉興祚公然唱反調。

別看崇禎皇帝御駕親征,打贏了進犯大明的建虜,突發的外患威脅得以解除,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崇禎皇帝,就有多余的時間能去揮霍了。

至少在大明境內的反叛勢頭,沒有被真正維穩下來以前,崇禎皇帝那根緊繃著的弦,就始終不能有絲毫的松懈,不然自掛東南枝的命運,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再降臨到他的身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