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九章 大明英杰

勇衛營走了,帶著崇禎皇帝的期許,心里揣著一縷激亢的情緒,在周遇吉、方正化的統率下,浩浩蕩蕩的出廣渠門,穿過城外的民宅,朝著石門鎮方向遠去。

看著空蕩蕩的校場,崇禎皇帝的內心,是忐忑的,但他卻不能表現出來。

當前所處的這種局勢,整個大明,誰都可以亂,唯獨他這位大明天子,不能亂!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回軍機處。」

感受到身邊眾人的情緒,崇禎皇帝淡漠的轉過身,看向張維賢說道︰「張卿,你即刻返回,把三大營所證詞的精銳,悉數拉到廣渠門外修築營寨。」

「臣遵旨!」

張維賢當即拱手應道。

勇衛營奉旨出戰了,留給崇禎皇帝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他必須要掌控更多的軍隊,以充當戰略預備隊。

先前叫張維賢整飭的京營精銳,便是他所謀的軍隊之一,倘若時間線沒被自己打亂,那一些賦閑在家的英杰,會因自己所頒戡亂救國之詔,而提前趕赴到京城這邊。

「陛下,勇衛營所列裝的火器,還有那特別的火藥、鉛彈,是否能列裝到戍守神京的京營麾下?」

在返回內廷的途中,徐光啟微微垂首,對崇禎皇帝說道︰「若京營能列裝這些,那戰力必然能有所提升,屆時我大明真要與建虜展開激戰,那勝算也會大上一些。」

即便是到現在這個時候,在徐光啟的腦海里,依舊能浮現出勇衛營銳士,展現出的三段擊軍演風姿。

徐光啟心中也清楚,勇衛營銳士在裝填火銃時,能縮短裝填時間,必然與分裝火藥、鉛彈的袋子有關。

而提供給勇衛營這些的,便是內廷下轄的兵仗局。

「朕也想列裝啊,只是當前的兵仗局,已拿出了所有的庫存。」

崇禎皇帝淡然道︰「先等等吧,等兵仗局再生產出一批後,朕會著兵仗局,給京營調撥過去。」

「陛下英明!」

徐光啟當即拱手應道。

將這等寶貴的戰爭資源,給京營,是不可能給他們的。

甚至戍守宮城、皇城的京衛,朕也不會給他們的,一幫烏合之眾,短暫整飭之後,就能變成能征善戰的精銳了?

這不是開玩笑的嗎?

朕就算是給,也是給即將移防廣渠門外的三支京營精銳,不過等朕的英杰來了,他們就跟京營再無隸屬關系了。

帶著這種感慨,崇禎皇帝回到了軍機處,而勇衛營出城所鬧動靜,也叫朝中不少文武知曉了。

然對韓爌、李標這些大臣,他們雖私底下議論起此事,但卻沒有一人,再去軍機處這邊,詢問具體的情況。

這幾日來,崇禎皇帝坐鎮軍機處,進行一系列部署,雖說短暫遏制住了朝中大臣,但這也使得他們心中,生出了極大的不滿。

既然天子不信任他們,那就靜靜的等著唄,等局勢超出了天子的掌控,也就到了他們跳出來的時候了。

「文華殿那邊,可有人過來,詢問情況?」

回到軍機處後,崇禎皇帝看向王洽他們,說道︰「另軍機處這邊,有什麼要向朕稟明的嗎?」

王洽、李邦華相視一眼,心里哪兒會不知,天子所問是何意。

京城的確很大,但勇衛營奉旨出城,趕赴石門鎮一事,依舊傳遞開來,只不過外朝了解的情況,沒有他們在軍機處的多罷了。

暫掌軍機處話事人的王洽,恭敬的拱手道︰「啟稟陛下,文華殿那邊,忙著處理朝政,未派人過來。

軍機處這邊,有一事向陛下稟明。

原大名府知府盧象升,原遼東舊將孫祖壽,听聞建虜寇邊進犯,又知陛下所頒戡亂救國之詔,特招募勇壯趕赴神京。

眼下盧象升所部萬余眾,孫祖壽所部千余眾,分別暫駐盧溝橋、清河店一帶,臣與李侍郎商討,可否將這兩支勇壯之師,劃撥到薊州……」

「不用!」

崇禎皇帝雙眸微張,眸中閃爍著精芒,揮手打斷道︰「即刻派人,傳召盧象升、孫祖壽進宮面聖。

朕要見一見我大明英杰!要快!!」

「臣領旨。」

王洽當即拱手應道,然心中卻不免生疑,為何天子對盧象升、孫祖壽二人,表現出這般熱切的態度?

來了!

來了!

干實事的盧象升,終于抵京了。

情緒有些激動的崇禎皇帝,此時坐在龍椅上,手指敲擊著龍案,雙眼微眯起來,開始思索,整編盧象升、孫祖壽所部,與移防廣渠門外京營精銳一事。

在自己的干預下,拱衛神京的防線,算是明確了統屬權責,這不至于說,再叫袁崇煥這個家伙,再依著遼東督師之權攪合了。

只要永平府那邊,不出現什麼問題。

袁崇煥這個家伙,在率部進駐遷安後,了解到當前局勢後,老老實實的,那跟建虜的這一仗,還是有的打的。

當然崇禎皇帝肯定不會,把希望寄托于能吹出五年平遼,蔑視皇權,忽悠自己的袁崇煥身上。

在仕途與名望面前,誰能料想到袁崇煥,會不會再干出沒節操的事情。

所以一支機動的戰略預備隊,就顯得格外重要,而盧象升這位大才,便是崇禎皇帝欽定的總負責人。

「王大伴,將朕先前所留的奏疏,全都整理出來,朕一會兒要用。」想到這里的崇禎皇帝,對一旁候著的王承恩說道。

「奴婢領旨!」

王承恩當即拱手應道,隨後忙快步走上前,開始一份一份的整理著,自家皇爺先前所留奏疏。

然叫王承恩心中生疑的是,為何自家皇爺,听到盧象升、孫祖壽之名後,會表現出這般激亢的情緒?

盡管崇禎皇帝掩飾的很好,但王承恩伺候在他身邊這麼長時間,一些細微的神態變化,就能覺察到不同。

只是王承恩又怎能知道,盧象升這位在天啟朝自辭官職的人,有著怎樣厲害的能力,崇禎皇帝以後若想再造大明,就離不開像盧象升這樣的英杰。

這場跟進犯大明的建虜一戰,崇禎皇帝必然會順應時局,火線提拔一批良才,來充當自己的左膀右臂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