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06章 蠅營狗苟(六)

地位越高,越不能亂說話。副總參謀長是搞不明白陳韶為什麼突然提出了關于大戰略的思考。但是副總參謀長本人倒是不反對有人提出新思路。

面對鴻臚寺卿與陳韶兩人的目光,他決定當沒看到。這時候,就听到鴻臚寺卿問了一句,「請問參謀長,德國駐大周的大使一直想知道大周會不會和俄國開戰。對的過來說,這或許就是決定他們會不會參戰的理由。」

副總參謀長轉向陳韶,「陳主任,你怎麼看?」

陳韶心說,老狐狸,就知道推鍋。但是陳韶卻開口說道︰「有些事情是公開的,我是這麼看……」

當天晚上,德國駐大周大使就向柏林發去了電報。在柏林,此時還是白天,電報送到了威廉二世面前,威廉二世看完後皺起了眉頭。漸漸的,眉頭卻舒展開來。

德國駐大周大使的電報中並沒有講述關于俄國的問題,而是轉述了大周的態度。首先,大周是會對英國開戰的。

對于這點,威廉二世根本不放在考慮範圍內。因為任誰都不會認為一旦英國在一場歐洲戰爭中下場,大周就會放過英國。這也是威廉二世戰略思考中的一環。

而接下來的內容也是與英國有關,大使轉述大周的看法,「英國在兩次布爾戰爭中的表現如何?如果英國只有這樣的陸軍參與戰爭,德國的恐懼到底來自何方?」

威廉二世的眉頭舒展開來。這個問題的確讓這位德國皇帝有些解開心結。

布爾戰爭是英國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戰爭。分成前後兩次。

布爾人,這個稱呼充滿了非洲味道。這些人也生于非洲,長于非洲。但是,布爾人是歐洲人的後裔。

1602年,六十家荷蘭商行合伙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聯合省議會賦予它壟斷東印度貿易的專利權。根據尼德蘭聯合省議會的授權,東印度公司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組建自己的船隊、可以獨立地對外締結條約協議,可以對外宣戰、媾和。荷蘭東印度公司迅速壟斷了西歐和香料群島之間的往來貿易,經營東印度群島的胡椒、肉桂、豆蔻、丁香等商品,以及中國和日本的茶葉、絲綢、瓷器、漆器。荷蘭商船隊的單次航程通常需要八九個月,穿越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個大洋。為了補給淡水、蔬菜、水果和新鮮肉類等給養,需要在中途建立若干供應站。

這個中途站,就是毛里求斯島。

1652年4月,荷蘭船長揚•範里貝克(JanVanRiebeeck)載著第一批153名荷蘭移民抵達好望角的桌灣,建立了南非的第一個荷蘭殖民地——開普敦。這些移民都是東印度公司的雇員,根據東印度公司下達的指令來種植作物、飼養牲畜,產品由東印度公司定價收購。不久,一些荷蘭雇員為了擺月兌東印度公司對他們的控制,開始向內地移民。

不久之後,更多的荷蘭人和受迫害的法國胡格諾教徒前來定居。他們以開普敦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將商船補給站擴大為開普殖民地。開普敦取代了毛里求斯,成為來往于兩大洋的船只最重要的中途補給基地。1710年,荷蘭人正式拋棄了毛里求斯島,全力經營開普殖民地。

而這批荷蘭人的後裔就是後來的布爾人。他們繁衍生息,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在南非控制的地區也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自己的族群。他們不再是荷蘭人,而是擁有了‘布爾人’的稱呼。

在這個交通要地,又掌握著重要的補給港口,英國人在推行自己的全球戰略之時,自然盯上了這塊要地。

于是第一次布爾戰爭(FirstBoerWar),在1880年12月16日至1881年3月6日爆發。

在此之前,英國人和布爾人是合作關系。布爾人當時最大的對手是非洲的祖魯王國。祖魯王國人口比布爾人多得多,戰士也非常英勇。面對布爾人的擴張,祖魯王國一直在戰斗。直到英國徹底擊敗了祖魯王國,算是解決了布爾人的重大危機。

然而,強盜間根本沒有道義可講。

1880年9月,為了從土著手中收繳金伯利鑽石礦作為工資發到黑人勞工手里的大量槍支,在英國保護國巴蘇陀蘭(今萊索托)發生了「繳槍暴亂」。英國駐德蘭士瓦的主力部隊南下鎮壓暴亂,留在德蘭士瓦的英軍總數不超過三千人,只駐守在比勒陀利亞、呂斯滕堡、萊登堡、斯坦德頓等幾個重要城鎮,防務空虛。

這場戰爭打了三個月,雙方各死傷百十號人。

1881年3月6日,英國和德蘭士瓦軍隊簽訂停戰協議,8月3日雙方又簽訂了《比勒陀利亞協定》。該協定規定,保證德蘭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國女王宗主權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國保持三項特權︰控制德蘭士瓦對外關系;保持對德蘭士瓦同非洲部落關系的控制權;戰時英軍有權借道德蘭士瓦。

強盜麼,打的都是弱雞。面對強者,他們當然要慫了。

接下來,南非發現了蘭德金礦。這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金礦,英國人當然不肯放過。于是加大了對布爾人建立的共和國的控制。

面對英國的步步進逼,布爾人這次沒有慫。在這個金本位的時代,黃金在手,天下我有。打贏會所女敕模,打輸挖礦干活。

于是,1899年10月11日下午五點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聯邦議會向英國宣戰,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

沒錯。這次戰爭是布爾人先發動的。

和那三個月就結束,雙方各死傷百人的第一次戰爭相比。第二次布爾戰爭從1899年10月11日打到了1902年5月31日。持續了近三年。

從雙方損失來看,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先後動員了45萬軍隊。其中25.6萬為英國正規軍,10.9萬為英國志願軍,其他是殖民地軍隊。此外還運送了35萬匹馬、10萬匹騾子,134萬噸軍事裝備和其他物資,先後動用了1027艘艦船。

參加戰爭的英國一方有1072名軍官和20870名士兵陣亡。

布爾人參加戰斗的前後共計8.8萬人,其中德蘭士瓦人4.3萬,奧蘭治人3萬,這兩個國家全部人口不過44萬,所以是幾乎全部男性青壯年都上陣作戰。此外,還有1.3萬開普殖民地的布爾人,以及兩千名外國志願者。到締結和約時,參戰的布爾人共有3700人陣亡,3.1萬人被俘虜,2萬人繳械投降,一萬多人流亡到德屬西南非洲和莫桑比克。

支援布爾人的行列中,自然少不了德國。而且德國人在布爾戰爭後,對英國陸軍評價非常一般。

以數倍兵力,百倍的國力差距。英國還是被布爾人的游擊戰打的痛苦不堪。最後英國人不是靠正面作戰擊敗的布爾人,而是在布爾人的地區拉鐵絲網,挖壕溝。建設炮樓,各種巡邏。

便是如此,也沒能讓布爾人屈服。

最後英國人把布爾平民全部抓走,關進集中營。大量老弱婦孺在食物和飲用水極為匱乏的集中營里死亡。

布爾人往往在游擊戰中干掉了英國小隊,可回到家一看。家里的農場和房屋被燒光了,老婆孩子不見了。燒毀的農場房屋前,插得有英國人的木牌,牌子上寫著「想找到你的老婆孩子,到集中營去投降。」

在這樣的殘酷絞殺下,布爾人終于失敗了。

在英布戰爭後,英國將南部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月復地大湖區的走廊。好望角地區以廣袤的南非內地為依托,成為英屬海外帝國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經濟方面,隨著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被英國把持,英國得以控制全球經濟命脈。來自南非的黃金使得倫敦迅速成為全球金融業和黃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第二次英布戰爭也標志著英國的海外擴張史的終結。英國政治家發覺由于近代化戰爭代價高昂,同時保衛大英帝國海外領地和英國本土的做法,在經濟上和戰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國不應當再保持孤立政策。布爾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便開始了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收縮,將部分海外勢力範圍轉托給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領,英國本身的戰略重點則轉回歐洲。

布爾戰爭引起了大英帝國內部的巨大變化。高額的戰爭開支使英國無力再花巨大的代價來維持帝國體系,連一向熱衷于帝國殖民事業的張伯倫也在戰後感嘆道「這是個負擔」。

而德國也徹底看清了英國陸軍的水平。這支軍隊的裝備很不錯,僅此而已。戰場上的表現並不足以令德國畏懼。

反倒是之後類似的中日戰爭中,大周軍表現出的殘酷戰斗能力,才讓德國感覺大周更值得尊敬。

威廉二世知道大周傳達的意思。英國陸軍不足懼。如果沒有英國大艦隊,這些陸軍登上法國領土,德國軍隊同樣有信心擊破他們。

在施里芬計劃里面,就有這部分內容。

同時,威廉二世也基本確定。大周並無和俄國全面開戰的沖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