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5章 尋求歐洲盟友(十)

听陳韶講述了自己與費迪南大公的交談,已經回到下榻賓館的大周代表團成員們並沒有顯得意外。之所以讓陳韶隨行,自然希望陳韶也能夠參與到外交活動之中。

至于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矛盾,大周當然很清楚。尤其是這些年,俄國隨著國力上升,對于巴爾干半島上的‘斯拉夫兄弟’非常關注。也借用保護斯拉夫兄弟的理由,試圖在巴爾干半島上擴張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譬如,緊挨著奧匈帝國,隔著亞得里亞海與意大利對視的地區,在大周看來,有點朝鮮之于大周的意思。但是在俄羅斯看來,那些地方住的乃是斯拉夫兄弟。既然是斯拉夫兄弟,俄國就有義務保護他們。

陳韶好歹在出行的時候跟著訪問團里面的專家惡補知識,了解到所謂‘斯拉夫兄弟’,在俄國看來是信仰東正教的國家。

至于東正教,乃是羅馬國教。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早期,都是多神教。基督教作為一神教,始終被羅馬嫌棄與鎮壓。直到羅馬開始衰落,因為了凝聚民眾,加上一些宗教神棍裝神弄鬼,西歷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赦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身份。

西歷380年,經過改造之後的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那時候的羅馬國教雖然是一神教,教規中規定,羅馬皇帝乃是神在大地上的代言人。大牧首乃是服飾羅馬皇帝的臣子。

因為那時候羅馬已經東西分治,君士坦丁大帝建立的羅馬屬于東羅馬。西羅馬滅亡之後,留在西羅馬那邊的羅馬國家轉化成了天主教。蠻族出身的西歐各國王,為了獲得宗教的認可,得從教宗這里獲得認可。才出現蠻族皇帝與蠻族國王得向教宗下跪的局面。

在東羅馬帝國疆域內,羅馬國教依舊抱持著本來模式。所以被稱為東正教。大概是東羅馬正統羅馬國教的意思。既然東正教是為皇帝服務,所以東正教的首領不叫教皇,而是稱為大牧首。

之後東羅馬覆滅于奧斯曼帝國之手,最後一任皇帝戰死。牧守就把皇帝的女兒嫁給了俄羅斯基輔大公。而嫁妝就是東羅馬帝國的雙頭鷹徽章。自此,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基輔大公國就成了東正教的核心。

俄羅斯所謂的‘斯拉夫兄弟’,距離基輔大公國故地有幾千公里,反倒一直是東羅馬版圖內的國家。用斯拉夫兄弟這個血緣的說法,替換信東正教的教友。俄羅斯人的確玩的很花。

奧地利乃是消滅了西羅馬帝國的蠻族後裔,雖然自稱神聖羅馬帝國,他們基督教的身份恰恰證明他們正統蠻族後裔的身份。俄羅斯鼓動信東正教的原東羅馬帝國境內的巴爾干各國,真的是一筆爛賬。

見代表團內的眾人沒有拿自己與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見面說事,陳韶就插話進去,「這就是遠交近攻吧。」

遠交近攻乃是2000多年前秦國的對外政策,俄羅斯夾在大周與奧匈帝國之間。如果大周與奧匈帝國結盟,當奧匈帝國試圖兼並巴爾干各國的時候,俄國一定會反對。此時大周在俄國背後威脅,的確能讓俄國首尾不能相顧。

但代表團里面沒人把這個當真。包括陳韶也一樣。

大周與俄羅斯帝國的邊界維持了幾百年,因為大周對于北方苦寒之地完全沒有興趣,更不可能耗費巨資,在那邊建立行政區。

所以大周只是佔據了白令海周邊的大周極北地。在大周看來,俄羅斯人與蒙古人是一樣的北方蠻族。但俄羅斯人並沒有草原蠻族那麼麻煩,之後就維持著漫長且荒蕪的邊境線。

與苦寒的北方相比,溫暖的印度洋可舒服多了。而印度半島上的控制區更是大周皇室的內庫。為大周貢獻源源不斷的財富和利潤。在南方花一分錢,就有數倍收益。誰肯投錢在北方荒原上呢?

幾百年算是和平的關系下,大周與俄羅斯之間雖然有矛盾,卻沒有仇恨。更重要的是,大周任何對北方俄羅斯控制地區的大遠征,都注定是勞民傷財的行動。歷代大周皇帝都沒考慮過搞大遠征。

此時更不可能因為奧匈帝國而出兵俄羅斯。圖啥呢?

團長說道︰「大家也不用擔心。維也納與柏林的關系親近。柏林那邊肯定通過他們在維也納的關系來確定我們代表團的真實目的。大家千萬不要表示要對別國發動戰爭。我們此行是尋求盟友的友好之旅。」

听到這話,大家都不禁莞爾。沒錯,此行的目的是尋求盟友的友好之旅。如果真能尋找到盟友,可就要拉著現在還不確定的歐洲盟友參加到對英戰爭之中。

這可是實打實的友好盟友才能進行的合作領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