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既然王尚書沒有意見,那臣自然願意听從陛下配合。」

「善。」

搞定了謝晦,不說萬事大吉,那也是有了個良好的開端,剩下的事情,便要劉義真自己去布置。

告別了謝晦,劉義真回到宮中後便通知禮部,說自己要祭拜太廟。

禮部的官吏听到這個消息後也是會心一笑,當即便去安排了。

如今自然沒什麼特殊的節日需要劉義真去祭拜祖宗。

但劉義真是打完仗回來的。

而且還是打完勝仗回來的。

國之大事者,唯祭與戎。

現在天子打敗了太祖時代最後一個敵人,回來和祖宗吹吹牛皮怎麼了?

禮部將時間安排在了四月十六,剛好是劉裕的生辰。確定了時間,這流程走的都是異常輕松。

到了時間,劉義真身穿天子袞服,在祭拜完天地後攜百官來到宗廟,讓廟祝念起祭文。

「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令;聖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肅殺,義在無私;帝王之用干戈,蓋非獲已……」

通篇詔書的內容就是——這次戰爭的性質是正義的,這次戰爭的結果是勝利的,這次戰爭的意義是非凡的。

順帶的,為了照顧祖宗的面子,詔書里面還把宗廟中供奉的七位天子都吹噓了一番。

奈何劉裕起于白身,再往前的幾人都沒有很大的功績,所以替祖宗吹噓的話基本都是對著劉裕一個人猛吹。

祭文中提及了劉裕創業的艱辛,也提到了輔佐劉裕的幾位功臣,其中繞不開的一個人便是劉穆之。

後世陸游曾有試曰——

蕭相守關成漢業,

穆之一死宋班師。

赫連拓跋非難取,

天意從來未易知。

這位對于劉宋社稷的功勞無需多言,便是有再多的榮耀加身也是毫不為過。

但是……

跟隨劉義真前來的官員中有人察覺到不對。

祭拜天子宗廟,這麼吹捧一個外人真的好嗎?

就在一眾官員感到奇怪的時候,劉義真也開始飆起自己的演技。

只見劉義真雙眼通紅,在莊重肅穆的宗廟內哭的泣不成聲。

「朕今日方知太祖創業之艱辛,亦才知南康郡公(劉穆之的爵位)之于大宋社稷實乃為柱國之才!」

百官︰「……」

不對勁!

太不對勁了!

劉裕創業的艱辛還有劉穆之對于劉宋的重要天子現在才知道嗎?

怎麼可能!

其中知道內情的謝晦等人則是老臉一紅,感覺天子這個借口……屬實蹩腳了些。

但誰讓這是天子決定的。

而且敬重先帝和功臣,這無論怎麼看都是赤果果的政治正確,大家除了心中暗自嘀咕,卻也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劉義真又哭了許久,一直等到旁邊的史官用筆寫下「帝大哭」後才算收住眼淚,淚眼婆娑的看著祖宗們的靈位。

「陛下!」

禮部尚書鄭鮮之突然出列,向劉義真行禮。

鄭鮮之那可是妥妥的天子派,看到他站出來,百官也知道這唱雙簧的演員算是湊齊了。

「陛下,南康郡公確實攻高勞苦,臣提議向其後人封賞,以顯皇恩浩蕩。」

不等鄭鮮之說完,吏部尚書殷景仁也跑了出來,直接反駁道︰「不可!」

百官︰「……」

整個劉宋朝廷,誰不知道你鄭鮮之和殷景仁都是天子的人啊?你們這樣演顯得我們智商收到侮辱了啊喂!

但作為主角的幾人表示根本听不到其他官員心中的牢騷,而是努力完成自己的戲份,就比如劉義真現在便是一臉慍怒的朝著殷景仁破口大罵︰「南康郡公之功,天下皆知!殷尚書不讓朕對功勛後代加以封賞,是想讓天下都知道朕是個刻薄天子嗎?」

「臣不敢!」

殷景仁不卑不亢的摘掉劉義真強行戴來的帽子,轉而向天子(百官)解釋道︰「南康郡公雖然攻高勞苦,但太祖在位時便追封其為侍中、司徒,之後又追封為南康郡公,加謚文宣。」

「如此待遇,已是臣子之最高殊榮。並非臣阻攔天子,實在是南康郡公此時已是封無可封啊!」

郡公,就是臣子的巔峰了。

國公,乃至在往上的「王號」,拖曹魏、西晉、劉宋三朝的福,都已經成了一些某些心知肚明的潛規則,是不可能追封給臣子的,同時一般的臣子也基本不敢要。

而官位上,劉穆之也是被劉裕抬到了「三公」的位置上,實在不用後代子孫繼續操心。

但劉義真既然擺出這麼大的陣勢,目的自然是為了打破一些規則。

只見劉義真憤怒的反駁道︰「笑話!劉文宣乃是我朝社稷之柱石,怎麼可能會是封無可封?若非劉文宣已經故去,朕便是與他共分天下又如何?」

「咳咳!」

「咳咳!」

「咳咳咳!」

放眼望去,卻是王修、謝晦有些無助的眼神。

過了,過了。

天子這話要是傳出去,大家可能還以為天子是要對劉穆之的後人動手呢。這可別把劉穆之家的幾個小崽子給弄的自盡了,不然好事變壞事,便是天子都兜不住場。

劉義真也察覺到自己貌似有些演過頭了,趕忙把話頭拉了回來。

「無論如何,讓功臣寒心總歸是不對的!」

這話算是一錘定音,給此事定了基調。

「朕決定追封劉文宣為吳國公,以彰其功勞!」

……

國公!

而且還是以劉宋上一個都城建康為基礎的吳國公!

這下所有的官員心底都涌上一股荒謬的情緒。

誠然,劉穆之對劉宋的功勞很大。

但是追封國公是不是太過了?

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也不過是在過世後追封了「忠武侯」。

劉穆之對劉宋功勞再大能有諸葛亮對于蜀漢的功勞大?

況且。

國公!

看看前面幾位國公都是誰——

魏公曹操、曹丕。

晉公司馬昭、司馬炎。

宋公劉裕。

這些人對于之前的政權都是什麼性質的存在,相信稍微讀過點史書的都知道。

現在正是太平年代,卻突然封出來個吳公……天子難道就真的不怕此事帶來的影響?

這次的事情,貌似真的大條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