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九章 文明等級

卡爾達肖夫指數是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在人類文明之中的,對于宇宙之中不同等級文明的劃分方法。

簡單來說便是,可以掌握一整顆行星資源與能量的文明,便可以成為一級文明。

可以掌握一整顆恆星的文明,是二級文明。掌握一整個河系的文明,譬如銀河系,便是三級文明。

按照這種方法來劃分,當初國家時代的人類文明,大概是0.7級文明。全盛時期,毀滅之前的人類文明,大概有了0.75左右。現階段的新人類文明,則有大概0.67左右。

之所以現階段科技程度超過當初,但等級劃分卻比當初國家時代的人類文明還要低的原因,是因為現階段人口總數太少。

但很顯然,這種劃分方法是十分籠統的,並不具備太多參考意義。趙長星想要的,是更加詳細,具備每一個等級文明的標志性科技、活動範圍、能力範圍之類更加詳細數據的劃分方法。

這件事情當然要交給科學家們去做。

在大約兩個月時間之後,莊雲偉所組織的來自各行各業科學家共同研判、分析出的文明等級劃分方法文件擺在了趙長星面前。

「首先需要指出,我們現階段所制作的文明等級劃分方法,完全是基于現有技術和科學對未來所作出的推測,它可能並不完全準確。因為我們無法排除某一項現階段並不受重視的技術,在未來卻發揮出了無與倫比重要作用,且全面改變文明結構形式的可能性。」

就像是計算機科技。

當初國家時代的人類文明,在計算機科技剛剛出現的時候,甚至有人斷言,整個世界一共只需要五台計算機就已經足夠。並且有相當多人認同這個判斷。

這就是典型的,在當前階段完全不受重視,未來卻全面而徹底的改變了文明的例子。

「我們同樣無法排除因為忽略了某一項技術,而導致整個推測建立在一個可笑謬論基礎上的可能。」

這種情況同樣有例子存在。

現代科學剛剛萌芽的時候,有人推測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之時,便推測出了高度達到數百米,有數百層的摩天大樓的存在。

但摩天大樓太高了。要生活在其中,是很不方便的。于是人們做了在當時看起來嚴謹且合理的推論,並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那便是,摩天大樓每隔幾層便會有一家醫院,一家超市,一家學校之類,生活在高層的人們不需下太多樓層便可以獲取到生活所需。

為了解決不同摩天大樓之間的交通問題,不同的摩天大樓之間,可能還會建起高層的樓梯,于是人們不需要下樓再上樓,便可以從這棟摩天大樓到另一棟摩天大樓里去。

這些推測,在當時看起來毫無疑問具備十分的合理性,且邏輯嚴密。

但後來科技真的發展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因為人們為每一棟摩天大樓都配備了電梯。

這便是因為初始的一些微小疏漏,導致整個推理體系都建立在一個荒謬的基礎上,且推論出了荒謬的結論的例子。

「基于以上兩點原因,我們對于不同等級的文明,不做具體細節上的推測,而只做根本性、基礎性的推斷。這需要一個盡可能公允的評判標準,需要一個等級標桿。我們經過分析,最終選擇以‘能量來源方式’和‘航行推進方式’來作為這個標尺。」

「能量來源方式決定一個文明的規模。很顯然,一個以可控核聚變為主要能量來源方式的文明,必然具備比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要能量來源方式的文明,養育更多人口的能力。它們的文明規模就必然更大。」

「航行推進方式則決定一個文明的疆域。基于星際空間太過廣袤這個現實,航行速度是決定一個文明佔據多少疆域,是佔據一顆行星,還是一整個恆星系,還是許多個恆星系的關鍵性因素。而,采取了離子推進方式的文明,其疆域必然要比化學能源推進方式的文明,佔據更多更廣的疆域。」

「其次,每一個文明可能都會具備獨屬于自己的一套文明等級劃分方式。宇宙之中極有可能並不存在某一套公認的體系。但越強大的文明,所作出的等級劃分必然越公允,越具備可信度。因為,回顧過去總比展望未來更加可靠。」

「基于以上內容,我們做出了如下等級劃分。」

「0級文明︰原始文明。包括所有未掌握近地軌道航行能力的文明。該等級文明對應我們人類文明的封建時代及以前,以及工業時代初期。該等級文明較為脆弱,一次較大的災難便可以摧毀整個文明。在原始文明巔峰時期,該文明可從理論上掌握進入星球近地軌道的方法,並具備一定程度的對于所處空間的觀測能力。」

「1級文明︰化學文明。或者稱之為行星級文明。該等級文明主要能量來源為化石能源或者化學燃料,對應推進方式為化學燃料推進。

該等級文明已經可以大規模進入星球近地軌道,對應我們人類文明的國家時代。

該等級文明具備了一定的對抗自然的能力,自然災難不太可能毀滅該等級文明。

該等級文明最主要的特征是,完全掌握了化學能源及化學推進技術,可以建造數百甚至上千噸級的巨大火箭,將眾多載荷發射到近地空間之中,甚至于擁有對極為遙遠的星球展開遠程探測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哪怕該等級文明已經掌握了核裂變技術,並已經大規模的應用到了發電、航空器能源供給,以及初步掌握了離子推進技術,我們也仍舊將其劃分到1級文明的範疇,只不過處于1級文明的巔峰時期。

因為在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以及該技術的小型化之前,離子推進以及核裂變技術,都無法為該等級文明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該等級文明的活動疆域,為行星周邊。他們有可能已經登陸了臨近的行星或者衛星,發射的人造衛星則可能已經遍布整個內恆星系。」

「2級文明,聚變文明,或者稱之為恆星級文明。該等級文明主要能量來源為可控核聚變,對應推進方式為小型聚變反應堆加高效的離子推進器。

到了這個階段,自然災難,無論是超大型火山爆發、地震,又或者小行星撞擊等,都無法再毀滅文明了。甚至于無法威脅到該等級文明。

該等級文明具備強大的星際航行能力,有能力較為便捷的往返自身所處恆星系內不同的行星,獲取到整個恆星系的資源供給。

因為該等級文明的活動範圍可以覆蓋整個恆星系的緣故,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恆星級文明。

該等級文明大概對應舊人類文明滅亡前夕的巔峰時期(大約2.05級),又或者對應現在的我們(大概2.1級)。

在該等級文明巔峰時期,他們所發射的無人航天器,可能有能力跨越恆星之間以光年計的遙遠距離,到達另一個恆星系。但大規模的跨越恆星之間的航行尚且無法做到。

2級文明的巔峰時期,大約可類比深空文明的全盛時期。當然,深空文明曾經完成了從拉蘭德21185星系到達太陽系的恆星際遠航,但在航行過程之中,他們丟失了99%的人口和99%的資源,這很顯然不屬于大規模普適性的恆星際航行,而應該歸類到極端情況之下。

所以,深空文明全盛時期仍舊是2級文明巔峰,而不可劃分到3級文明範疇之內。」

「3級文明,反物質文明,或者稱之為星團級文明。

該等級文明掌握了大規模工業化制取反物質及存儲反物質的技術,並大規模的應用到了星際航行之中。需要指出的是,該等級文明普適性的大規模能量來源,極有可能仍舊是可控核聚變。在這其中,反物質所承擔的其實是‘儲能’的角色,而並不是‘供能’的角色,就像是電池那樣。

單位質量反物質的儲能效率,算上過程之中的熱機損耗,有可能達到單位質量聚變燃料的10-20倍。如此一來,該等級文明便可能在依靠核聚變為能量來源,大規模制取反物質之後,以反物質作為飛船的儲備能源,並以此展開跨越恆星的長途星際航行。

因為離子推進方式在2級文明階段,仍舊具備極大的潛力可挖的緣故,我們認為,3級文明階段離子推進仍舊會是主要的推進方式。

在充足的能源供應之下,離子推進發動機噴射的離子流,其速度可能達到光速的99%甚至更高,賦予航天器更高的加速度。甚至于支撐航天器達到真正的亞光速,並以此在不同的恆星之間航行。

因為該等級文明活動疆域可以高達幾顆乃至十幾顆,極限情況下甚至可能高達上百顆恆星的緣故,我們可以將該等級文明稱之為,星團級文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