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二章 概率

此時此刻,整個人類文明足足16萬左右的成年人,除了一些維持社會運轉必須的產業,譬如糧食生產之類,其余的全部投入到了軍工相關的產業之中,其余的產業則暫時全面停止。

各種副食品供應大幅減少,商業活動也幾乎全部消失。路途之上遇到的幾乎每一個人都神色嚴肅,腳步匆匆。各大工廠之中則日夜繁忙,永不停歇。

第一代「塵埃」級間諜衛星正在緊張的研發之中。一旦制造成功,它們便會立刻被投送到深空星周邊,去收集有關深空星的一切情報。改進型號的電磁炮和深空監測雷達同樣也正在研制。太空船塢以及滾筒基地的建造同樣沒有放下。

「建造第二條太空電梯吧。」

趙長星下達了命令。

幾乎可以確定,如果無法在這一次報復之中將其滅絕,那麼,與深空文明之間的對抗將會是長久的,時間跨度可能長達幾個世紀。在這漫長的對抗之中,不僅要想盡辦法削弱對方,還要想盡辦法的提升己方實力。所以,大規模的建造任務不僅不能停下,反而更要加快腳步。

事實上,這也被趙長星歸屬到了軍工相關產業的範疇之內。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著,轉眼間便是兩年時間過去,到達了新歷246年。

在這段時間之中,深空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的溝通從來沒有中斷過。雙方俱都看似頗有誠意的商討著合作的細節,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具體的進展。

最新一代的火焰型運輸飛船已經制造了20艘,部分承擔起了連接太空與地表的職責。另有十艘小型單人戰斗飛船被飛船工廠制造了出來,且交付給了軍方。

這些小型單人戰斗飛船采取化學燃料推動,內部不設維生系統而是需要靠宇航服維持生存。它們上面裝備的武器,是一種射速最高可達每分鐘100發的火藥驅動雙管機槍,子彈出膛速度則達到了每秒鐘1.2公里。

它們也沒有遠程星際戰斗能力,沒辦法離開塞德娜星太遠。因為它們不管燃料還是氧氣儲備都極其有限。

綜合來看,它們更像是當初地球時代武裝直升機的太空改造版。

這種飛船,在戰爭委員會內部代號為武-1型。

戰爭委員會的委員們對這玩意兒相當不滿,普遍認為這東西沒有什麼實戰價值,但最終也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

在軍事體系之中,除了陸基或者天基電磁炮這種可以看做固定火力點的武器之外,很顯然也是需要一種可以大範圍移動,可以靈活選擇進攻地點,靈活執行戰斗任務的武器來佔據這個生態位的。而武-1型戰斗飛船已經是此刻軍工廠可以拿出的最好的設計方案了,不要?那就沒有了。

于是在現階段,這十艘武-1型戰斗飛船便暫時被拿去當做了訓練機,且承擔起了在太空之中搜尋間諜衛星並將其捕捉或者摧毀的職責。

也就在這個時候,塵埃級間諜衛星一號機終于通過了各項驗收,且在實際驗證之中取得了讓人們較為滿意的性能。

相比起武-1型戰斗飛船,對于塵埃級間諜衛星,戰爭委員會的委員們實在是說不出不滿意的話。它首先具備較高的光學偵查能力,在20萬公里的距離上,最高分辨率可以達到千米級,且體型較小,在配合特殊涂層之後具備較為出色的隱身能力,可以有效躲避雷達的掃描。高增益定向天線也可以穩定的將探測到的數據傳送回塞德娜星,並接收來自塞德娜星的指令。

在現階段,它已經在各方面幾乎做到了極致。

于是,在人們同樣是在近期才研發出來的發射平台的發射之下,它們紛紛獲取到了每秒鐘3.2公里的初速度,向著深空星飛行而去。

以這個速度前進的它們,將會在大約8個月之後到達深空星附近,並開啟減速動作,慢慢將自己降低到相對于深空星每秒鐘不足200米的速度,並在距離深空星8-20萬公里的環繞軌道之上,對其展開探測。

整個過程大概需要耗時一年時間。

在這段時間之中,經過漫長而艱難的搜索,人們終于在距離塞德娜星17.6萬公里的軌道之上找到了第一顆來自深空文明的間諜衛星。但很遺憾,人們並沒有成功捕捉到它。

就像人類發射向深空星的間諜衛星一樣,來自深空星的這些間諜衛星同樣裝備了自毀系統。在察覺到有人試圖捕捉自己之後,它們立刻選擇了自爆。

這爆炸甚至還差點帶走了一名軍人的性命。就算僥幸逃生,武-1飛船也失去了全部動力,只能原地待援。後續趕來救援的飛船則只搜尋到了一些這顆間諜衛星的金屬殘片而已。

這些東西立刻被如獲至寶的軍工專家們拿到了實驗室之中展開分析,希望通過分析這些材料的相關數據,來推測出深空文明的更多信息。

搜索始終在進行著。相信用不了太久,人們就能找到第二顆間諜衛星了。在那一次,人們會更加小心,盡可能的將完整的衛星帶回去。

時間匆匆而過,很快,間諜衛星們就到達了深空星上空,並悄悄潛伏,開始了工作。第一批有關深空星的情報也傳送了回來。

深空星與塞德娜星同屬遠距獨立天體,除了更小一些之外,地表結構與塞德娜星相差無幾,俱都是覆蓋著厚厚的一層托林,各種地貌一應俱全。

便在這地表之上,間諜衛星拍攝到了眾多具備十分明顯人工造物特征的建築物。不過其數量比塞德娜星要少很多。

看著這些另一個文明的造物,人們心中俱都充滿了奇妙的感覺。

在人們的仔細分辨之下,生活區、工業區、軍事區等區分一一被辨認了出來。至于太空目標則沒有搜索到。

「深空文明的造物太少了,以我們人類的標準來評判,這種規模的集群,不太可能制造出遠程星際導彈這種武器。」

「有兩個可能。一,它們具備更高的科技程度。二,它們其實也有很多造物,只不過隱藏起來了。可能在深空星地下,也可能在太空之中,就像我們的火種號飛船一樣。」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的話,它們更多的造物應該存在地下,不太可能在太空。工業集群是很龐大的東西,只要沒有科技代差,就一定是這樣。而如果太空之中真的存在如此龐大規模的建築集群的話,我們的間諜衛星不可能發現不了。」

這個判斷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應該是在地下。如果它們的科技程度真的很高的話,它們沒必要與我們虛以委蛇才對。」

這是人們最希望得到的結果。最好是深空文明的科技傳承出現了斷代或者遺失,這樣,人們才不用擔心它們的科技發展超過自己。

趙長星敲了敲桌子︰「進行更進一步的試探吧。」

「是。」

在計劃之中,人們將操縱這一批間諜衛星之中的一顆,令其不斷的靠近深空星,一直到它被深空文明摧毀或者捕獲為止。

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間接的試探出深空文明星球防御體系的能力,並由此為基礎做出下一步的安排。

這樣當然可能會導致己方科技資料泄露,或者被對方探查到己方的底細,就像己方此刻也正在搜尋它們的間諜衛星並試圖捕獲一樣。不過趙長星認為,這種代價是值得的。再說,一顆間諜衛星而已,就算再泄露,又能泄露多少?

來自塞德娜星的信號此刻已經發出。它將在三分鐘多的通訊延時之後到達那顆間諜衛星。

延時之後,人們看到,屏幕之上所顯示的畫面開始一點一點慢慢變得清晰。很顯然,那顆間諜衛星正在不斷縮短自己與深空星的距離。

10萬公里,9.8萬公里,9.6萬公里……

距離縮短進程一直持續了四天多的時間。在距離最終縮短到6.25萬公里的時候,畫面消失了。

信號傳輸中斷。

「這顆衛星被摧毀或者被捕獲了。也不知道它自爆了沒有。」

人們嘆息一聲,立刻開始了進一步的討論。

衡量一個星球防御系統的防御能力可以通過一個復雜的模型來進行計算。而現在,人們很顯然已經獲取到了某些較為關鍵的數據。

將一系列的數據輸入到模型之中,下一刻,小希便給出了結論。

「想要突破深空星的星球防御系統,星際導彈的最終速度,至少需要達到每秒鐘29.21公里以上。」

「29.21公里每秒……」

這個數據,讓人們面面相覷。

要知道,當初深空文明打向塞德娜星的那些導彈,速度最快的一顆,達到最高速度時,也不過才25公里每秒而已。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模型所計算的結果是以概率的方式呈現的。就算導彈可以達到這個速度,單枚導彈突破防御網的概率也才31%而已。

以這個概率計算,連續五枚導彈俱都無法突破防御網的概率,便是69%的五次方,也即15.64%左右。反過來,至少有一枚命中的概率,便是84.36%。這個概率,趙長星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下限。

而五枚遠程星際導彈,是現階段,在報復行動之中,人們可以拿出的最大力量。

再多,就不現實了。

「可是,我們的導彈,滿打滿算,最高速度不過才能到達每秒鐘19公里而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