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八章 長安縣試點

李世民一聲咳嗽,打斷了眾臣的思考︰「眾愛卿,若有意見請盡情發言。」

魏征率先發言到︰「臣以為教授統計給文武百官,在朝廷可以在六部設立一個下部,在各府道可以同樣設立。

各個府道的統計數據定時上交給朝廷,朝廷經過核實在根據數據進行分析。

便可以得出國策的利弊,人才的賢庸。」

在每個地方都設立統計局,將數據交到長安,核實之後在交給李世民,即使是現在也是差不多的食用方法。

眾人都點了點頭。

但褚遂良立馬了出來反駁到。

「此舉看似美好,但是每個地方的都設,此舉十分耗費國力,這是其一。

其二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物產糧產等等皆有不同,如何有一個標準呢?

除此外,再加上那地方官員的為人處世,辦事風格解釋皆有不同,光憑借數據來評判這未免太過無情。」

一個小小的統計圖看似對地方的影響沒什麼,不過是統計一下數據考核一下官員。

但實際上並不是。

想想看,就算是要造反,那就需要囤積大量的錢糧鹽鐵,兵馬武器。

一旦囤積大量的錢糧鹽鐵,和馬匹那本地的物資價格很快就會上漲。

同時大量的征兵,會喪失大量的農民,這些人口得讓它會莫名其妙的消失,田地,稅收,一系列的全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數據都被掌握的死死的,統計圖就會忠實的記錄下這一切的變化。

這意味著那豈不是還沒來得及造反,自己的實力就已經全都暴露。

沒有誰希望自己的實力被擺在李世民的眼前,吏部有一套自己的升遷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

而統計部一出來就明顯影響到了吏部的權力,兩者結合起來褚遂良自然是反對的。

眾人想明白了著遂良的原因,不過褚遂良話里話外雖然都在拒絕,但是卻很有道理。

大唐國土面積很大,設立多少是個問題,施展的形式,費用等等都是問題。

同時南北的氣候環境差異很大,這就導致人口數量以及糧食產量稅收等有很大的區別,評判官員的業績很難有一個標準。

外加上每個官員的都有評判的風格和辦事的風格,光用數據來評判太無情•••各種問題一大堆。

「此話說的有禮。」李世民點了點頭,話鋒一轉說道︰「朕眾愛卿可踴躍發言,疑問可以慢慢解決。」

「是•••」褚遂良心中嘆了口氣,心中明白這麼多的人絕對能夠商議出解決辦法。

房玄齡也站了出來開口說道︰「臣以為可以將統計學作為官員政績科考辦法之一,更公平更直觀的端正的展現各地官員的賢能。」

通常古代政績考核分為兩種。

一種是考察,每年由特定的官員考察官員的表現,這關系到升遷。

另一種是考課,這就是對官員的工作效率和年限,這關系到丟官。

兩種結合完成最終的考試。

如果考察是上佳,考課也是上佳,三年得到了上上的評價,那麼就可以升遷。

為了升遷,官員會不擇手段的得到上上的評價。

《封氏聞見錄》記載,武則天如意年,要選一批官員。

名單上有一個姓王和方的官員,听從業內人的教導,將自己的名字各自去掉一筆,改成了姓丁和姓士,準備升遷之後改回來。

因為這兩個姓,非常的稀少和簡潔,在名單上非常的顯眼。

但沒想到一眼就被看穿了,升遷之路就斷了。

一個名字都會影響升遷,更別說收受賄賂之類的了,所以在考核官員的政績方面,用上統計學會會變得更加的公正,公平一些。

听到房玄齡這麼說,褚遂良臉色頓時就黑了,這分明是在打臉。

「不錯,房愛卿此言說的有理有據。」李世民笑著贊嘆道。

而長孫無忌也開口道︰「老臣以為可以將統計學此門學問加入《算經》,納入科考的範圍。」

納入科考?

眾人齊抬頭看向眼神在長孫無忌和李世民之間游離。

畢竟統計學可是科學,而現在科考的主流是儒學。

他們懷疑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串通好了,借題發揮將科學也納入考試的範圍之中。

如果是這樣,那一夜之間就會多出無數學習科學弟子了。

一瞬間李世民就有些心動了,同時也清楚的意識到了兩者之間的教義沖突,這很可能引起更大的麻煩甚至是沖突。

一時間,李世民有些拿捏不定,目光看向了李泰。

李泰在所有人的目光中開口道。

「如論是六部再設下部,還是用來考核官員,又或者是加入科考•••從道理上來說,皆是說的通的。

只是統計學作為數學中的一門新學,會有自己的利弊,比如不近人情•••等等。

而且作為新學,大部分實行的人都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實行,其中問題諸多。

本太子以為可以循序漸進,先找一個地方成立一個小部然後再人實行。

將他們實行中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法以及經驗等等都可以裝訂成書,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這•••」眾人听了感覺開始思索起來。

按照這麼做的話,不僅可以避免很多坑的同時,還能借鑒倒不少的經驗。

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走彎路,減少危害的同時,快速的驗證到效果。

「這個方法臣以為可以。」魏征率先開口說道︰「可以讓教會長安縣令,讓他先試著使用統計學,期間遇到的困難,一眼就能看出。」

長孫無忌也點頭贊同到︰「以長安縣為試點,距離近而且天子腳下出不了什麼亂子。」

說著,他話鋒一轉,目光詢問者李泰說到︰「只是•••那這統計學要不要納入科舉考試之中呢?」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目光都看向了李泰,建立一個小部可以試點,但是不解決教派沖突,沒辦法科舉試點。

李泰環顧一圈,笑著說道︰「科學是用的,而不是爭的,若是覺得不好那沒比較顧及本太子的面子。」

眾人眉間一挑,對李泰的回答感到有些驚訝。

科學這麼大方,居然不借著這個好機會上科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