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八章 梵嫂

李世民對這一幕早有預料。

沒辦法,牽扯太多人的利益了,阻力很大很難執行的下去。

他的目光掃過一圈,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站出來說話的人。

最終,他的目光稍稍在魏征身上停頓了一會。

但魏征此刻無動于衷,也只能將目光移開,

沒辦法,魏征早年是道士,身份特殊。

他的話根本沒有說服力,站出來也沒用。

就在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孔穎達居然站了出來。

孔穎達行了以禮,直接開口道。

「臣以為,佛教不事生產,男女不能結合,有違倫理綱常。

乃是大唐禍患,應當徹底鏟除,改為拜孔聖人,教化萬民。」

這一番話,猶如一石落入湖中,激起波紋不斷。

文武百官頓時開始竊竊私語。

諸遂良皺著眉頭︰「有教無類?拜孔聖人,教化萬民?他莫不是瘋了不成」

長孫無忌聳了聳肩︰「誰知道呢,也許是兔死狐悲;又或許是儒家想份上一杯羹;也有可能是討好陛下。」

「算盤打的不錯。」

「李淳風告病在家,連頭鐵的魏征都沒說話了。

看來道家徹底的沒了。」

「我等要不要出手?」

「事情不急,看看盧氏他們能不能從陛下手里討得了便宜。」

隨著孔穎達站了出來,場面變成了兩方。

見到孔穎達的反駁,頓時那人就面露嘲笑道︰

「和尚討要,那是遵從自願,全靠一片佛心和善心。

更何況,寺廟修行本就有自己田地,不偷不搶。

說男女不能結合,這恐怕是孔師偏見。

先不說那觀音送子,歡喜佛。

就說那真諦大師,玄奘大師,並列的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天竺娶了那國王之女,更是有聖人,國師之稱。

一代宗師尚且娶妻,這可不是反了戒律。

而是大唐律法——和尚娶妻要受苦役。

按孔師所言,豈不是得將次律法改改。

孔師,還需慎言吶!!」

李泰听著很是無語。

鳩摩羅什其實是印度人,幼年就出家。

後來,被別人灌醉了安排和國王之女在了一起,還當了那國師,留下了後代。

從此這一脈放飛自我,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各種破戒。

再後來的朝代,和尚和尼姑結婚成家的不在少數。

和尚的老婆也被成為梵嫂,小和尚則成為師娘。

「哼,嘴上說著四大皆空,但卻娶妻生子。

在我來看不過是男盜女娼之徒,應當關押送去勞役。」

孔穎達毫不客氣的怒懟,說罷直接將裁定權交給了李世民。

「陛下,臣以為魏王殿下提議甚好,還請陛下將提議寫入大唐律法。

讓那和尚不再荼毒愚弄百姓。」

那人同樣站了出來道。

「陛下,臣以為孔師乃是無稽之談,更何況那少林和尚于陛下有恩情吶。」

當年收復全國的時候,少林寺卻是派了些許武僧幫忙。

李世民還特地留下了自己的手書簽名。

現代的少林寺電視電影就是根據這個拍攝的。

李世民見到此情形也很頭痛,將目光看向了李泰。

和尚的危害他是心知肚明的。

但如果得不到大部分人的支持,那佛教擅長蠱惑人心,弟子千千萬萬,這麼搞容易發生動亂。

李泰也是沒想到,居然出現這種情況,

道教因為煉丹直接沒了,削弱佛教卻無法讓人支持。

就目前只有儒家在一個勁的痛擊佛教。

全都在看戲,沒人出力,看來自己考慮不周。

看我作甚,我也沒辦法。

面對李世民的目光,李泰也只能回了個無奈的眼神。

百官皆一副看好戲,共同圍觀儒家和佛家互懟。

同時私底下開始竊竊私語。

「話說回來,這佛教真的能娶妻生子麼?」

「和尚的事能叫娶妻生子?」

「那得叫什麼?」

「那得叫入紅塵修行!」

「好一個入紅塵修行。」

「再說了,和尚能不能娶妻生子,還不是陛下一句話的事。」

「所言甚是有理。」

兩人互噴的功力不相上下。

李世民只能出言制止,不然朝會開不下去了。

「兩位愛卿,所言皆有理,此事容後再議!」

見到李世民直接調和。

兩人也是緩了一口氣,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站位之上。

「上次朝會,關于天車和神犁當如何推廣全國。

眾愛卿的奏折,朕一一查閱了。

朕以為此事,還需商議一番。」

百官面面相覷,這個話題怎麼就略過了?

不是還有最重要的事情麼?

是不是忘了什麼,這丹毒該怎麼解?

莫非是要等到最後,才告訴文武百官?

百官有些疑惑,但還是覺得等等看,便順著這個話題說了下去。

長孫無忌率先站了出來。

「老臣以為,可以將那天車和神犁圖紙送往給府郡縣。

刻石碑,石雕以讓百姓自行改良。」

李世民點了點頭,這個辦法無疑是最好的。

頂多耗費幾只鴿子和幾張紙,沒什麼成本。

話音剛落。

諸遂良站了出來︰「臣以為不妥,那神犁簡單,稍作思考便能明了。

可那天車,體型龐大,所需木材技藝更高,而且還在那河流之中。

臣以為應當讓戶部或府郡,撥一些錢糧工匠,建立那天車。

百姓定會感恩戴德,以宣揚陛下聖德賢明。」

此時,許久不發聲的魏征站了出來。

「老臣以為不可,馬蹄鐵所需甚多,全部由戶部支出。

此等情況之下,更不可能讓那戶部支出那天車。

那地方支出更是不可,先不說那河流眾多,天車風吹日曬,極易損壞。

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便會成為壓榨百姓的法子。」

這個意見李世民則是皺了皺眉頭。

戶部是不可能的,山高路遠,錢都耗在了路上。

只能讓當地府郡,出錢出力了。

但這也不太可能,數量,損耗就是一個無底洞,地方府郡根本支撐不住。

甚至有可能成為一些貪官壓榨百姓的一個方法。

听完這話,諸遂良當即怒懟到︰「此等好事,皆是利于百姓之事。

可聚民心,可傳陛下聖明。

即便是那少許人,為非作歹那也不應當因噎廢食。」

魏征當即回懟︰「此乃未雨綢繆,怎能叫因噎廢食!!」

「如此說來,魏大人是同意此舉?」

朝堂之上,就因為此事分為了三方。

李泰隨後便明白了這為什麼會分成三方了。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人,所以當然不希望動用國庫和地方的財政支出。

百姓苦了這麼多年了沒什麼太大的關系,國庫沒錢了才是大事。

所以長孫無忌壓根就不想讓國庫有絲毫的損失。

而諸遂良則是各個家族的代表。

這東西不僅能夠傳播名聲,同時一旦說服李世民動用錢糧,那其中的錢糧和百姓的賦稅,都能撈上一點。

所以他是非常讓李世民出錢出力的。

魏征則是心向百姓,這東西無論是交給地方還是戶部財政都損耗不起。

一旦強行實行建設,最終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所以魏征不建議用國庫弄。

李泰有些明白李世民的猶豫了。

「魏王可有其他想法??」忽然,李世民的目光停留在了李泰的身上。

「天車和神犁,皆是由你所獻上,可想到兩全其美之法?」

李泰連忙行禮回答道。

「回父皇,兒臣不知此算不算是兩全之策,不敢妄言。」

李世民大手一揮道。

「無妨,此事還在商議,不妨說來听听。」

「那兒臣斗膽一言。」既然這麼說了,李泰便直接開口道。

「兒臣十分認同,長孫大人的所言,只需將圖紙分發給各府郡縣,用石雕,石碑刻在城門口便可。」

百官听完,皆安靜了下來,皺著眉頭思索觀望者朝堂的形式。

諸遂良則是直接站了出來道,面帶教導的口吻道。

「殿下可要慎言,這大唐千萬百姓良田灌溉,可都在殿下言語之間啊!」

孔穎達也開始質問道︰「殿下既然聰明神慧,能造的了這天車和神犁。

為何不願在讓百姓受到這神物的福澤?」

李世民也有些疑惑,開口問道︰「魏王,為何做此等抉擇?」

李泰面露微笑,諸遂良和孔穎達出來懟自己已經有預感,不慌不忙的說道。

「那神犁簡單,只需看一眼便可。

可若是天車動用戶部或者府郡的錢糧那可是無底洞。

第一,天車風吹日曬,水流浸泡,損耗極大,日積月累耗費甚多。

第二,那河流所需湖泊,所需數量甚多,所耗費錢糧甚多。

第三,若是弄得好,那百姓自然感恩戴德,若是弄不好那耗費了錢財如何算。

所謂斗米,升米仇。

各地河流湖泊分布不均,在加上各地府郡辦事,征稅,這麼一來二去。

百姓非但不會感恩,反而可能變成仇恨。」

百官听了皆點了點頭。

的確,這種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你有我沒有,那我就要鬧;你的比我的好,那也要鬧。

一來二去,矛盾救起來了

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李泰又說道︰「天車雖然復雜,可天底下也不是沒有能人。

或許尋常百姓無技藝,無木材。

但那些家中良田甚多的大戶人家,可不乏錢糧工匠。

天車對于他們而言,乃是神物。

根本無需動用官府的錢糧,他們便會自覺架起天車,自覺維護天車。

無需擔心損耗,人工,以及官民沖突。

而那些百姓見了天車的好處,即便是再困難也一定會學者架起天車。

如此一來,天車便會和那神犁一樣,傳遍整個大唐。

同時,既不動用戶部和府郡的錢糧,工匠。

又讓天車和神犁傳播開來,可謂是一舉兩得。

諸大人您覺得如何?」

諸遂良面色淡然,不為之所動到︰「臣覺得,此舉甚好!」

百官看著兩人暗中的較量,心中暗道李泰不簡單。

不僅看透了真相,更是三言兩語將諸遂良給懟的無話可說。

李世民點了點頭,目光帶著欣慰。

「即使如此,那天車和神犁便如愛卿所言。

無需勞民傷財,將圖紙傳播給府郡。

眾愛卿可有異議?」

李世民掃過一圈,見無人站出來便開口道。

「既無異議,那此事便交于工部,盡快將那圖傳給各府郡。」

工部尚書段綸連忙站了出來︰「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看來,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百官面面相覷交換過眼神,一同行禮道︰「臣替百姓謝過陛下天恩,陛下聖明!」

李世民看見百官低頭行禮,一同贊美,頓時心情舒暢。

「好,免禮~可還有其他事,若無其他事,那便退朝!」

百官有些傻眼,陛下你是不是忘了什麼啊!?

丹毒的解藥呢?

您老是不是把這個給忘記了??

百官們非常想開口問,但看著李世民滿臉笑容,覺得這事不簡單。

一時間,百官眉頭急皺,心中紛紛開始揣摩李世民的心思。

陛下這真的忘了麼?

還是說有別的什麼意思??

這丹毒不解,心慌啊!!

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怎麼朝臣們今天全部沉默了,難道還有事?

可有事怎麼不說呢,怎麼僵在這里?

實際上,當李世民得知這丹毒無解時,便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不過他早上的饅頭,栗米粥,等都加上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女乃。

還真別說,渾身有勁,當然大部分是李世民自己的心理作用。

畢竟,這玩意哪有這麼快效果•••

最愁的是尚食局,這牛女乃•••它少啊!!

唐朝哪有女乃牛,只有剛下崽的母牛才有女乃•••

這可真是將尚食局給愁壞了,絞盡腦汁開始弄牛乳。

皇帝要吃,那能不給麼?

別說牛女乃,就算是男人的,那也得弄出來。

一時間,朝堂和李世民,都僵住了。

李世民認為丹毒無解,同時知道了自己中毒不深。

便自然而然的給拋到腦後,一心一意的喝牛女乃吃雞蛋。

而百官們則是認為李世民故意不告訴自己這群人的。

正絞盡腦汁,努力思考著李世民的用意。

忽然,盧氏看見了得意洋洋的孔穎達。

頓時,心里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該不會,陛下是要讓我們同意削弱佛教吧!?

想到這,他臉色頓時黑了,渾身開始發抖。

完蛋,自己要背鍋了。

要是李世民不給,那自己妥妥的背鍋,要被無數人給懟死。

要是自己現在提出來,那這大小家族絕對不會放過自己•••

這可怎麼辦?

他在用余光仔細觀察著其他人。

這不看還好,一看就引起了別人的注意。

然後,看著有些瑟瑟發抖的盧氏,百官們好像懂了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