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贊成,誰敢反對

紫宸殿。

李弘坐在龍椅上,听著底下的群臣議政。

如李弘這樣體虛多病的人,讓他整天挺著個腰,面對群臣正襟危坐,不失儀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但凡被他盯到的,心頭都寒了寒。

雖然內衛不是梅花內衛,不至于盯著官員的私德,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他們仔細想想以前做的虧心事,有些數不清,頓時閉上了嘴……

由北門學士提出,基本就是聖人首肯,為了這種小事,忤逆聖人的意思,還得罪李元芳,不值得。

確實是小事,因為唐初的科舉,不是選官的唯一途徑,甚至佔據的份額較小,科舉成功後,也只是獲得選人的資格,想要真正擔任官職,仍需要等待吏部的銓選。

而選人資格的其他方式,除了有個好爸爸,門蔭入仕外,之前洛陽弓嗣光提到的挽郎,皇族舉辦喪禮時充當氣氛組,相關禮事結束之後,也能自動獲得選人資格。

這幾乎是最捷徑的當官方式,所以兩晉時的挽郎數量,多的也就六十個,少的只有二十幾個,有些皇帝出于節儉的考慮,還特意下詔停止選挽郎。

但唐朝這點上就有泛濫的趨勢了,最多的挽郎有兩百多個,世家子爭搶著當,由于僧多粥少,還發生過許多趣事。

賀知章就因為分配挽郎之事被貶官,野史里還加了細節,說賀知章為了安撫沒有選上挽郎的貴族子弟,竟然跟他們說另一個皇子也快不行了,你們的機會很快還會再來,于是被貶官。

野史記載的細節不太可信,但這種事也從側面反應出挽郎的流行,後世出土的很多古人墓志上,都記載了自己曾通過擔任挽郎而進入官場的經歷。

想想這些人和科舉出身的,一起參加吏部銓選時的畫面︰

「我數十年寒窗苦讀,先考上市一級高考狀元,然後在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中成功卷贏,才坐到了這里,你呢?」

「我哭了一場喪。」

正因為這樣,科舉改制的難度,反倒是阻力較小的,畢竟且不說糊名後還有別的識別辦法,後面還要吏部銓選呢,官不是那麼好當的,苗神客才會在聖人的首肯,李彥的支持下于此時提出。

此時李彥盯住了最具力量的幾個反對派,還有零零散散的,連苗神客等人都辯駁不過,吵了半個時辰,紛紛偃旗息鼓。

李弘十分滿意地頷首︰「擬定細則,宣告天下,從今科貢舉開始,題卷采取糊名制。」

群臣聲音或高或低︰「陛下聖明!」

李彥重新跪坐回去,又恢復待機狀態,只是群臣偷偷瞄他的次數更多了。

等到紫宸殿內的重要會議開完後,李弘的聲音傳來︰「李閣領,苗郎中,元郎中……留一下!」

被點到名的臣子留下,李弘從龍椅上起身,走下台階,有些興奮地來到面前︰「科舉改制順利,多虧諸位之功!」

北門學士趕忙行禮︰「萬萬不敢!萬萬不敢!」

李彥道︰「是陛下為臣愛民,天下士子都會銘記陛下此恩的。」

李弘禁不住笑了。

苗神客又道︰「糊名只是第一步,初試幾科,等到不公的情況略加改善後,接下來就可以嘗試李閣領所言的殿試了。」

李弘也很興奮,天子門生這個想法他最初听了,只覺得多此一舉,但後來細細思索,卻覺得真能提高臣子對聖人的忠誠,他自然樂于培養那些更有真才實學的科舉士子,為親信能臣。

李彥則補充道︰「還要諸位緊盯常科與制科,切不可讓此法成為特例,一定要形成慣例,久而久之,若是私心者還想從中作梗,天下士子第一個不會放過那些人。」

武則天走的是制科路線,就是她專門出考試題目,讓學子來作答,卷子里私貨滿滿,要的就是對她死忠的人,然後委以重任。

所以她的那些看似為提拔寒門人才所做的改變,等她一下台,全部煙消雲散,正因為沒有真正形成制度,只是一朝天子的偶爾需要,下一朝天子繼位,當然不會按照這種臨時的方式,而是回歸到每年一度的常科中。

李弘最初也想從制科入手,畢竟制科更好改變,是李彥勸住了他。

從某種意義上,新朝是模著武周過河,吸取武則天犯的那些錯事教訓,再進一步發揮。

此時苗神客保證道︰「請陛下放心,我等一定盯緊住禮部和吏部員外郎,不讓他們在其中弄虛。」

元萬頃目光微微一閃,則提議道︰「臣以為,這一次科舉選仕,可以優先照顧關內寒門士子,若讓關內寒門得利,分化其勢,接下來陛下去東都的阻力也會變小。」

李彥一听,就知道北門學士爭權奪利的老本行又按捺不住了。

最先北門學士投靠太子時,曾經提出《建言八事》,其中就有想要協助太子,對付高門士族出身的世家官員之意,後來被他按下,一心一意賑災維穩,現在災情過去,新皇登基,科舉改制初見曙光,又想趁機挑撥離間。

然而李弘稍加思索後,就有了決斷︰「此次是糊名制的第一科貢舉,必須做到公平公正,為天下士子作表率,判卷只看才學,其他事情,不必考慮。」

李彥微笑,北門學士看向這位聖人,同樣心悅臣服,齊聲道︰

「陛下聖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