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章 周兄,抗戰必勝乎? 求訂閱

「楚兄,屋內請。」周維漢伸手說道。

「請。」

兩人坐罷。

「早就听說貴軍要組織一個軍官觀摩團,只是沒想到楚兄能來我新二團造訪。」周維漢試探的問道。

「周兄的新二團一戰殲滅和順的中村大隊主力,二戰攻下和順縣城,揚名三晉大地,日軍懸賞周兄十萬大洋,我楚某怎會不知啊?」楚雲飛對周維漢的試探避而不談,反而一味的吹捧道。

「殲滅中村大隊主力,貴軍的386團也是出了大力的,在下豈敢貪天之功!386團團長郭聞志,楚兄可認識?」周維漢挑了挑眉毛說道。

楚雲飛輕蔑一笑︰「哼,郭聞志一欺下媚上的小人罷了,虛報戰功,投靠小鬼子,還要感謝周兄替我晉綏軍除此叛徒。」

「我這來新二團參觀學習,少則一星期,多則十天半個月,還望周兄不吝賜教,貴部家大業大,想必也不缺我們這兩碗飯吧!」楚雲飛似笑非笑的說道。

「哈哈哈,好說,好說,只是我們八路軍條件向來艱苦,楚兄你要受苦了。」

「都是戰爭中模爬滾打出來的,什麼沒經歷過。」

自從進屋,兩人說話都是滴水不漏,話中都帶著刺,誰都沒討著好。

「周兄還對《論持久戰》有研究?」楚雲飛看著周維漢床頭擺著的書本說道,終于開始了此行目的。

「楚兄說笑了,我們八路軍全體指戰員都對教員同志的這本著作深有研究,想必貴軍也有不少人深入研究過吧。貴軍想要學習我們八路軍的戰法,或許可以從這本書有所收獲。」周維漢直接了當的說道。

周維漢從不認為晉綏軍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戰法,最了解你的是你的敵人,雙方對峙十幾年,國軍不還是老樣子嗎?根子在那,面上學再多也不管用。

就拿軍隊來說,試問國軍高層真是不知道底下的人倒賣軍用物資,吃空餉、喝兵血嗎?

有些高級軍官帶頭這樣做,但總會有像楚雲飛這樣的將領,358團能在晉綏軍獨樹一幟,戰斗力頗為強悍,他能在358團內部禁止軍官吃空餉,但能禁止的了軍官喝兵血,克扣糧餉嗎?

除非哪個不長眼的撞在他的槍口上,不然他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然軍心不穩,下台的首先就是他。

八路軍從來不敝掃自珍,方法給你了,但是奈何你學不會。

教員同志的《論持久戰》無疑是一本神作,真知灼見和高瞻遠矚。

「周兄似乎認為抗戰必勝呼?」楚雲飛問道。

「楚兄是黃埔軍校畢業,從軍多年,難道也對戰爭的前景如此悲觀嗎?」周維漢似有其指的問道

「楚兄應該參加過北伐戰爭,敢問楚兄,北伐戰爭開始之前,可曾堅信北伐戰爭必勝乎?」周維漢反問道。

「北伐是繼承先總理的遺志,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開始的,有第四軍獨立團和第七軍一部作為北伐先鋒,又有黃埔學生軍擔任骨干,國民革命軍8個軍,共十萬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所以北伐必勝。」楚雲飛傲然說道。

「那麼何為大勢?何為人心?」

「戰爭從來不是一個政權或者某一支軍隊的戰爭,而是人民的戰爭,北伐戰爭能取得勝利,就是最好的明證,要不然中山先生也不會提出新的三民主義。」

楚雲飛听後神情復雜,頗有些郁郁不得志,長嘆一聲,並沒有說話。

周維漢明白,交淺言深,有些話楚雲飛不說,但是周維漢也猜個八九不離十,原著里楚雲飛抗戰8年,一直是個團長,其學弟廖耀湘都當師長了。

黃埔軍校的前六期一直是常校長的嫡系,一直以學生自稱,後面的幾期就沒這個待遇了。

但是黃埔五期最特殊,第五期學生于1926年11月正式入校,分成了兩個分校,一個在南京,一個在武漢。

但是在1927年畢業季時,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即「四一二」,宣告了雙方合作正式分裂,同時,武漢政府與南京政府也正式決裂。

正是這件事,導致了蔣介石對這期學生的不放心,在國民黨軍中,這期學生普遍成就不高,受不到重用。

這也是楚雲飛雖然能力出眾,卻沒有在中央軍任職,反而回到山西,在晉綏軍當一個團長的原因之一。

而在晉綏軍內部,楚雲飛「黃埔系」的身份又比較尷尬,雖然是山西人,但又是個「外來戶」。

在當時閻錫山為了保障自己能夠在山西長久立足創立了一套屬于具有「晉綏軍」特色的升職體系,為了保障中下軍官對自己的忠誠,閻錫山成立了學兵團,隨後又將其改為斌業學校、北方軍官學校,幾乎所有的中下級軍官都出自于這個學校,而校級以上軍官的任命都需要經過閻錫山本人的同意。

抗日戰爭時期整整八年楚雲飛一直沒有得到晉升,抗日戰爭時期,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的損失非常大,中下級軍官就不多說了,師長、軍長級別的高官戰死也是常有的事。

而當時兩黨對于軍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不可能和日軍一樣直接空降一個師長或者軍長,最常見的選拔方式就是由下級軍官之中擇優錄取,而張靈甫就是這樣晉升上來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之中,老蔣殺了廖齡奇,而張靈甫則順勢成為了58師師長的位置。

楚雲飛出身于黃埔,又是當時國軍之中少有的清醒人士,能力也不差,可就是這等人才居然被晾了八年之久得不到晉升,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其次民國時期老蔣和地方實力派的關系是一種很微妙的關系,地方軍閥想要獨立,老蔣又想要削弱地方軍閥,終于在1930年老蔣和閻錫山之間爆發了「中原大戰」。

這個時候出身黃埔的楚雲飛居然和自己的「校長」兵戈相向,所以這也是晉綏軍之後為何不待見的原因了。

在淮海戰役時,對上級,我們就可以看到楚雲飛這個人比較傲氣,這從亮劍後半部分的劇情可以看出,在「淮海戰役」的時候,邱清泉把穿插不到位的責任推給了楚雲飛,楚雲飛並非逆來順受而是當著手下的面直接破口大罵邱清泉,從他的言談舉止之中足可以看出楚雲飛這個人太心高氣傲了,

這就造成了像楚雲飛這樣能力強又不會對上諂媚的人在當時注定吃不開,當時國軍內部派系林立,形勢斗爭復雜,光晉綏軍內部都有好幾個派系,想要往上爬就必須站隊。

當然這可能也和楚雲飛自身的性格有關。

當李家坡之戰時,看到李雲龍遭到了阪田聯隊的包圍,他當時並未想到的是落井下石,而是想著盡自己的一份力想去救他,因為他不願意看到中國自己的部隊因為內訌被日軍消滅。

當李雲龍將自己的一個營的裝備吞了之後,他雖然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但是還是從大局出發吃了這個「啞巴虧」,將這一個營的裝備送給了李雲龍。

從這種種事跡來看,楚雲飛已經有了「通匪」的嫌疑了,中國應該為擁有這樣的軍人而感到高興,可是他這特立獨行的方式在當時注定是吃不開的,也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阻隔了他的升遷之路。

可當他和李雲龍的關系急速惡化之時,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看到,楚雲飛似乎一路開了綠燈,一下子從雜牌軍的團長成為了「王牌師」的師長,就連老李也感慨︰「像楚雲飛這樣經歷的人,在當時還真沒有幾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