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6章 無妄之災

曲阜,濟寧府的轄縣,孔子的故鄉,是黃帝生地、神農故都、商殷故國、周漢魯都,東方文化重要發祥地。

康熙旳歷次南巡,都要到曲阜(讀富),去拜孔廟。

這一次也不例外。

御舟抵達了濟寧之後,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在衍聖公孔毓圻的陪同下,直奔孔府。

漢高祖十二年,高帝封孔子的第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了世襲的爵位。

其後的千年時間里,孔子苗裔的封號屢經變化,至北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

除了短暫的封為奉聖公之外,後世一直沿襲衍聖公的封號。

現任的衍聖公孔毓圻,字鐘在,乃是孔子的第六十六代後裔。

玉柱騎著大馬,老十八騎著小馬,一起陪在康熙的御輦邊上。

「自皇上御極以來,四海升平,億民安居,拓疆萬里,文教興盛,此誠千古未有之盛世也。」騎在馬上的衍聖公孔毓圻,一口氣說了一長串頌聖的馬屁話。

哎喲喂,玉柱的牙齒都快被酸掉了。

不過,晚年的康熙,就喜歡听這種順耳話。

只見康熙撫須,微笑道︰「仰賴祖宗的鴻福罷了,仍有頗多不足也。」

玉柱暗暗好笑,一听就是假話。

不過,誰敢在這個時候說真話,那才是天下最大的傻蛋。

衍聖公孔毓圻,生于順治十四年,康熙則生于順治十一年,他們的年紀相仿,倒也頗有共同語言。

孔毓圻倒也機靈,總是說些個長生和養生的話題,康熙對此大感興趣。

兩人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女人的身上。

「不知,鐘在賢弟,夜御幾女?」康熙這麼一問,周圍的人全都扭過頭去,不敢再听下去了。

孔毓圻楞了一下,好在反應極快,馬上笑道︰「回皇上,臣老矣,只能望美而流口涎也!」

康熙得意的一笑,說︰「朕尚能夜御三女也。」說罷,下意識的瞥了眼老十八。

嘿嘿,此子乃是證明康熙之能力的最佳證據也。

老十八還小,不知道夜御是個啥意思,就小聲問了玉柱。

玉柱憋住了笑,小聲說︰「等十八爺您大婚之時,便知分曉。」

他這麼一說,老十八反而秒懂了。

老十八撇著嘴,不滿的說︰「大柱子表哥,你少來騙我,我大婚之前,汗阿瑪會賜下宮女的。」

玉柱笑嘻嘻的說︰「宮女肯定不如你的嫡福晉有味兒。」這話就帶著股子邪味兒了。

逗著孩子玩兒嘛!

如今的玉柱豁然開朗,他終于徹底的明白了,王振之于明英宗,劉瑾之于明武宗,魏公公和朱由校之間的親密關系。

所謂大伴,就是長期在身邊陪玩的玩伴也!

大柱子童鞋,除了不是太監之外,和魏忠賢做的事兒,其實也大差不差了。

仔細一想,從小陪著玩大的老太監,對小皇帝的脾氣,能不了解麼?

不管是王振,還是劉瑾,或是魏公公,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太監了。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極通人性,完全掌握了小皇帝的喜怒哀樂。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小皇帝被他們伺候久了,很自然是感情頗深,也很信任的。

南宮復闢之後,明英宗曾親口說︰王先生並無誤朕之心。

遭遇了土木堡之變,被蒙古人抓了去,又被弟弟關在南宮長達八年之久,明英宗不僅不恨王振,反而頗為思念之。

由此可見,明英宗對王振的信任之專?

原本,在玉柱的生活里,並無老十八什麼事兒。

可是,上天偏偏把老十八送到了他的身旁,玉柱自然不可能放過大好良機了。

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玉柱肯定會想方設法的不讓老十八早早的夭折了。

到了地界後,玉柱和老十八,隨在康熙的大隊伍里,先去拜了孔聖廟。

曲阜孔廟,又稱「闕里至聖廟」。

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孔廟。

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4間。孔廟的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紫禁城樣式修建的。

孔廟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

嚴格意義上來說,玉柱也算是至聖先師的門徒。

只是,玉柱學習儒術和八股文,目的也就是為了考中進士罷了。

說句心里話,中了狀元之後,玉柱就把八股文丟到了腦後,再也沒有踫過了。

只是,玉柱忘了,他可是大清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合榜的滿洲狀元郎呢。

康熙正需要人溜須拍馬之時,豈能忘記了他這個大祥瑞?

滿洲出了狀元郎,此誠文教興盛之吉兆也。

于是,玉柱被叫到了康熙身旁,陪著老皇帝拽文。

客觀的說,由于真的下過苦功夫,玉柱的文學功力,異常之深厚。

但是,玉柱屬于小鎮做題家一類的務實搞法,只鑽研了八股之術,並沒有用心學習過吟詩作詞的旁門左道。

這就好比,九流小鎮上的超級學霸青年,和魔都的學生們比考試成績,屬于是碾壓式的完勝。

但是,跳交誼舞啊,怎麼優雅的吃西餐啊,制作航模啊,比李家誠還懂投資啊,英文的口語啊,這些素質教育的內容,小鎮學霸肯定就歇菜了!

玉柱做的詩,干巴巴的,除了勉強壓韻之外,別無長處!

不過,寫詩作詞的方面,康熙就是個半瓢水,衍聖公比玉柱的水平,還要差勁一些。

這麼一來,就是半斤八兩的大哥莫笑二哥了!

說白了,身居高位的人,爭權奪利都嫌沒時間,誰會去研究詩詞啊?

這就好比,某些院士或是名教授,當校長或院長才是主業,搞科研不過掛個名的副業罷了。

這些人,成天到處演講,拉經費,搞關系,怎麼可能潛心搞科研呢?

三個爛水平的水貨文人,湊一塊兒,你吹我捧,倒也自得其樂!

拜過了孔聖之後,康熙移駕衍聖公府。

玉柱借口老十八待不住了,領著小孩子,溜之大吉,逃離了難熬的苦海。

在場的阿哥們,全都眼巴巴的看著玉柱和老十八走了。

老十五,望著老十八的背影,他的心里很不是個滋味。

他和老十八,都是密嬪王氏的親兒子。可是,康熙很不喜歡老十五。

其中的原因,老十五心里也有數。主要是他一時不慎,竟然暴露了有志于大位的企圖,被康熙親耳听見了。

從那以後,康熙再也沒有正眼看過老十五。

這次南巡,老十五能夠跟過來,還多虧了生母密嬪幫著說好話。

說起來,老十五和太子胤礽的關系,其實是很近的。

因為啥呢?

老十五的嫡福晉瓜爾佳氏,漢軍正白旗,乃是三等伯、福州將軍石文炳之庶次女也。

巧合的是,現任太子妃也姓瓜爾佳氏,乃是石文炳之嫡長女也。

嘿嘿,太子和老十五是正經的兄弟兼連襟的親密關系。

正常人當了太子,肯定會善待老十五,並重用他的。

當今太子胤礽,卻格外的與眾不同。

據說,老十五帶著嫡福晉去拜見太子妃,恰好胤礽在場。

結果,胤礽這貨,楞是端著儲君的架子,讓老十五和小瓜爾佳氏,一直跪在地上回話,足足跪了半個時辰。

打那以後,老十五就遠遠的躲著太子了。

就連小瓜爾佳氏,即使進宮去朝拜皇太後,也再不去毓慶宮,看望她的姐姐了。

站在玉柱的立場上,看這事,嘿嘿,這簡直是自己作大死啊!

太子胤礽,開局完全是一副王炸性質的好牌。到最後,卻落得個兩次被廢,圈禁而死的下場,實在是性格決定命運呢。

見玉柱和老十八溜了,老十六的膽子比較大,他連招呼都沒打一個,也跟著溜了。

「十六哥,你不怕汗阿瑪罵你麼?」老十八其實很聰明,他一看老十六鬼鬼祟祟的樣子,就猜到了真相。

老十六模著鼻子,多少有些尷尬的說︰「有你在場,我就不怕挨罵。」

玉柱不由笑了,他和老十六的接觸極少,頂多也就是個認識罷了。

在諸多皇子阿哥之中,和玉柱有仇的是︰老二、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

和玉柱關系甚密的皇子阿哥,也都是無緣大位的幾個,比如說,老五和老七,這兩個殘疾阿哥。

還有,老十二這個沒有勢力卻有野心的家伙,以及俠王老十三。

至于老四嘛,嘿嘿,玉柱壓根就不打算和他太過親近了。

老四這家伙,需要你的時候,嘴巴甜如蜜。想報復你的時候,怎麼狠毒,怎麼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堯。

玉柱曾經親眼看過相關的旨意。

老四在上諭里,公開稱呼隆科多舅舅,又對年羹堯說︰朕已經不知道該怎樣疼你才好。

結果呢,隆科多被圈禁後,讓人用濕紙捂住口鼻而亡。

據野史記載,年羹堯死活想不通,折騰著不肯死。李衛親自帶人,強行勒死了他後,再掛上的房梁。

也怪老十六的運氣不好,康熙居然臨時想到了他的身上。魏珠一問,十六爺跟著十八爺一起走了。

魏珠不是梁九功,他沒敢往玉柱的身上引。

但是,康熙何等精明,他馬上就把玉柱叫了去,劈頭蓋臉的斥責了一通。

最後,罰了玉柱和老十六,一起去刷馬。

這簡直是無妄之災,還沒處說理兒!

(PS︰兩更搞完,腰疼,收工歇著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