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21章 朝會(五)

楊廷和發完毒誓站起身來,臉色陰郁蒼白。他看到張延齡咧著嘴對著自己笑,心中愈發的憤怒難當。他幾乎能夠確定,張延齡必是已經斷定朱厚照是自己殺的。

這個人太聰明了,沒有什麼能夠瞞過他的眼楮。他像是在戲弄自己,難道他當真已經有了證據在手?不能任由他胡攪蠻纏下去,要盡快解決此人,以免後患。

「靖海王,本人已經發了毒誓,無話可說了吧。現在該是你兌現承諾的時候了。新皇登基之事怎麼說?你同意還是不同意?」楊廷和冷聲說道。

張延齡笑著向楊廷和挑起大拇指,贊道︰「楊首輔果然是個狠人,對自己真狠。這樣的毒誓你也敢發,就不怕毒誓應驗了麼?」

楊廷和沉聲喝道︰「張延齡,休得拖延。本人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心中無鬼,自然不怕發什麼毒誓。太後在此,文武百官作證,該是你表態的時候了。新皇登基之事,怎麼說?你允還是不允?」

張延齡笑道︰「急什麼?我又沒說不允。」

塔。讀*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費宏勃然大怒,厲聲喝道︰「張延齡,你鬧夠了沒有?文武百官在此,太後面前,皇上靈位座前,你已然做出了承諾。即便你為大明立下過功勛,又得皇上恩寵,受封王爵,地位高隆,卻也不能恣意妄為,出爾反爾。這麼多人在這里等著你的回答,你若食言而肥,便是居心叵測,為大明國賊無疑。若為國賊,便不能容你。」

張延齡微笑道︰「費大學士,瞧把你急的。皇上之死莫非和你也有干系?你可還沒發誓呢。還有兵部曹尚書,還有外庭諸位大人。你們都得在皇上靈前發誓才是。休想蒙混過關。有一個不發誓的,我都不答應。」

殿上眾官大嘩,紛紛出言斥責。本來發這種毒誓便是不該,現在要人人過關,這完全是胡鬧。張延齡的態度更是激怒了眾人。這個人囂張跋扈到了極點。他一個人在這里攪動風雲,令人激憤。

「太後,臣等請太後懿旨,請太後出來說句話。今日朝會,靖海王如此胡鬧,攪亂朝堂,令大事難定。臣等已然無法容忍。臣等請太後降旨,給個說法。我大明處在生死存亡關頭,撥亂反正就在今日。絕不能再容許有人禍亂朝綱了。在這麼下去,我大明就要亡國了。太後,臣等懇請您以大局為重,救救我大明吧。」

幾名頭發胡子花白的大臣紛紛上前,顫巍巍的向著屏風內的張太後跪道磕頭,顫聲高呼道。

這幾個人一領頭,頓時有數十名官員上前跪地磕頭,紛紛叫道︰「臣等附議,臣等附議。」

瞎子都能看出來,這是事前安排的。適才費宏使了個眼色,之前安排好的幾名老臣便上前請旨,外廷眾文官便紛紛跟進。氣氛正到了對張延齡極為不滿的時候,這時候的這番鼓動成功刺激到了許多本來中立之人,也紛紛跟著上前附議了。

屏風內,張太後緩緩站起身來,短暫的沉默之後,開口說道︰「眾卿請起,哀家自不會坐視。今日哀家已然下定決心,絕對不允許他人壞我大明朝綱,阻撓我大明國祚大事。不管他是誰,哪怕是哀家的親弟弟,哀家也絕不姑息縱容。」

這話已經說到位了,已經再明白不過了,群臣紛紛高呼︰「太後聖明,太後聖明!」

張太後的聲音緩緩響起︰「張延齡,哀家以大明太後的身份同你說話。你雖為我大明功勛之臣,皇上在世時也對你委以重任。然而你的行為已經不配皇上對你的信任和恩寵。哀家勸你早些醒悟過來,不要再胡攪蠻纏,不要再擾亂大事。哀家給你最後的警告。倘若你執迷不悟,哀家將以大明朝慈壽皇太後的名義下懿旨,褫奪你爵位官職。皇上賜予你的榮寵,並非永世享用。哀家可以代皇上收回這一切。你若對哀家還有半點恭敬之心,便不要……讓哀家這麼做。哀家……哀家並不希望事情走到那一步。」

本小說首*發站點說A.PP^>

大殿上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在張延齡的身上。張太後對張家兄弟的恩寵是不加掩飾的,人人都知道先皇朱佑樘在位的時候,張皇後為了自家兩位兄弟在宮中的一些違背禮法的出軌行為曾經站出來和外廷李東陽劉健等人有過一次激烈的交鋒。甚至還為了毀滅證據,親自命人錘殺了太監何鼎。

張皇後曾經放言,誰敢對她娘家兄弟下手,便是和她為敵。這已經超越了一個皇後的言行範疇。

朱佑樘護妻,盡管他是個將禮法的皇帝,但是在這件事上卻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完全不去約束張皇後的行為。

由此可見,張皇後對張家兄弟是多麼的護短,甚至不惜殺人滅口毀滅證據。不惜同外廷內閣重臣對抗。這一點上上下下早已心知肚明。

但是今天,張太後這番話居然是對著她最疼愛的親弟弟張延齡說的。可見太後和張延齡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到了何種地步。雖然沒有人相信太後會真的這麼做,也沒有人相信太後會嚴懲自己的弟弟。但是太後能當眾說出這些話來,便已經足夠了。

張延齡靜靜的站在那里,目光看向屏風內的那個人影。他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二姐已經完全陷入了魔障之中,她也許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張延齡甚至有些懷疑她是被楊廷和他們下了迷魂藥給控制了心神。否則怎麼會如此的執迷不悟。

事到如今,張延齡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喚醒她了。

張延齡躬身向著張太後的身影行禮,緩緩開口道︰「啟奏太後。多年以來,臣張延齡深受皇恩浩蕩。從太上皇到先皇,十幾年來,沐浴天恩,所得無數。臣時常在想,如何才能報答天恩,如何才能不負皇恩浩蕩?想來想去,唯有踐行忠勇仁義,方可不負聖恩。臣十多年來,未敢稍有懈怠,東奔西走,南征北戰,平息叛亂,剿滅逆賊,外除敵患,內懲奸賊。十年之中,臣在外領軍超過半數時日,每逢佳節,他人歡聚,臣卻多數領軍在外,和將士們一起對月思親,遙寄別情。」

殿上群臣默然無聲,或露出沉思的神色,或微微點頭,或面露不耐煩之色。但是無論是誰,卻不得不承認張延齡這十年來所做的一切。

「……臣不是矯情,臣膝下有三子一女,長子張翼,今年已經五歲了,但我同他在一起的時日不足年余,他一度都不認識我。最近二子一女出生之時,臣尚在河套作戰。他們出生之時,臣都未能留在家中。臣非矯情,但臣作為丈夫和父親,確實是不合格的。然而臣並不後悔,因為臣早已發誓,此生要報皇恩浩蕩,便要效忠大明朝廷,為天下百姓計,而不能只顧自家團圓,只為一己之私。臣願意為了天下百姓的團圓而放棄自家妻兒的團圓。臣願為大明社稷的安危而受顛沛流離之苦。臣願為我大明萬家燈火的閃亮而願意忍受風寒霜雪的侵襲。臣願意為我大明天下百姓的安居而沖鋒陷陣,跨越尸山血海,浴血殺敵。皇恩浩蕩,臣窮盡此生,或許也難以報答。臣不抱怨,不退縮,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這是臣的心聲……」

密碼563743675

殿上群臣之中,有人色變,有人抿嘴頷首,有人微微點頭贊揚。張延齡的話點燃了許多人內心埋藏的東西。曾幾何時,他們也是懷抱報國之念。只是,歲月流逝,現實無情,他們墮落了,失去了信念和堅持。

張延齡這十年來卻是一直堅持如此,就在不久前,他還橫掃了河套之地,扭轉了大明危局。這是不爭的事實。

「……臣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明。臣心可鑒日月,臣只願能力所及之內,為我大明中興大業盡力,為天下百姓謀得安居富足的生活而盡力。但是,臣絕不能允許的是,臣為大明出生入死,宵小之輩卻在朝中興風作浪,壞我大明基業。臣更不能容忍,有人為了一己之私,個人之欲而胡作非為。有的人,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偽裝的如君子,實則內卑劣小人。臣不能允許這樣的人破壞我大明社稷,更不能讓權柄落在這種人的手上。這種人,便是我張延齡的死敵。和這種人,沒有妥協的余地。臣是要和他拼命的,拼個你死我活的。」

「……太後,這麼多年來,你是看著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你可曾指出來,臣這麼多年來做出了什麼禍國殃民之事麼?臣是否是禍國殃民之臣?皇上在世的時候,給予臣極大信任,賦予臣極大的權力,臣若有異心,何須今日?你們說我阻撓新皇登基,便是心懷叵測。豈不知,心懷叵測之人不是我,而是另有其人。皇上駕崩之事,內有蹊蹺,我說了多少遍,你們不肯相信。臣只是要查明真相罷了。在沒有查明真相之前,我懷疑所有人,甚至包括你們要立的新皇。所以我必須阻止。只要一切水落石出,我張延齡巴不得大明社稷恢復正常。又怎會阻撓?你們有些人被謊言迷惑了心智,被沖昏了頭腦,已經失去了判斷力。我阻止你們,便是救你們。你們想一想,如果真相大白,皇上確實為奸賊所害,而你們卻和奸賊為伍。到那時,你們當何以自處?太後,延齡只問你一句,若皇上是被人謀害的,而你所信非人,到那時,你該如何面對自己?醒醒吧,你們。你們當中絕大對數人都被奸賊蒙蔽了。現在醒來還來得及。否則越陷越深,終將萬劫不復,身敗名裂。張延齡言盡于此,這也是我對你們最後的忠告。」

大殿上群臣默然,屏風內張太後皺眉而立,陷入了沉思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