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49章 攻守易勢

在草原上的那場酣暢淋灕的大勝之後的第四天,大明十一萬馬步軍抵達了黃河南岸的達拉特城下。

這達拉特城是張延齡一開始便制定的勢在必得的目標之一,原因自然很簡單。作為河套黃河幾字彎南岸重要的渡口和城寨,自韃靼人佔據河套開始,達拉特城便和巴彥淖爾城寨成為韃靼人控制河套之地的東西兩大支點。

所以,要佔領河套地區,必先將達拉特城和巴彥綽爾城寨佔領,控制住兩處渡口,阻斷韃子騎兵南北岸的通道。如韃子騎兵不肯撤走,則可甕中捉鱉。如他們擔心被困在河套而選擇撤離,則收復河套的目標可順利達成。

土默特和巴彥綽爾兩處草原恰好在黃河幾字彎東西兩側。黃河自寧夏鎮東北上,轉彎變成東西走向之後河面開始變得開闊,水流變得平緩。加之兩處草原沃野之地是韃靼人的牛羊馬匹糧食的產出之地,所以韃靼人必須要在黃河上建立通衢兩岸的渡口通道。以便利貨物物資和兵馬的往來。

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河套之地的韃靼人是無法強力掌控的。畢竟有黃河隔絕,關鍵時候很難靈活調度兵馬。便也無法完全掌控這片土地。

所以,在這兩處渡口位置,韃靼人搭建了兩座大型的浮橋。每年融冰季節之後,組裝完畢的浮橋便被連接起來,成為東西兩條供車馬通行,貨物物資通行的河上大道。到了嚴冬季節,河面結冰,那更是暢行無阻了。

每年,大量的兵馬、牛羊、糧食貨物從浮橋上穿行兩岸。成為從土默特草原和巴彥綽爾草原到陰山和大青山南麓的北岸草原之間的紐帶。讓河套之地和古敕勒川之地緊緊的連接起來,有效的鞏固了韃靼人在河套之地的控制權。

相較于西側的巴彥綽爾草原渡口的城寨的簡陋相比,眼前這座達拉特城卻是一座甚為堅固的建立在黃河南岸的溝壑岩石之上的城池。

韃靼人本不善于建造城池,同時對他們而言,建造城池也毫無必要。但是對于達拉特城這樣重要的渡口城寨而言,顯然是值得花大力氣去打造防御體系的。

更何況,這里本來就有一座古代留下來的城池的遺跡作為底子。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固和建設,也會省下不少功夫和和氣力。

這座古代城池便是漢時昭君北上和親,大漢王朝在黃河南岸建造的一座行宮,後世人稱之為昭君城。

這雖然只是一座行宮,但是當初作為和親隊伍的駐扎點,以及和匈奴進行溝通交接的邊境之地,曾經駐扎過大量的兵馬,所以修建了高聳的城牆和烽燧。

在黃河南岸的山崖和溝壑之間,昭君城就像一座城堡,險峻而華美。作為昭君留在家鄉土地上的最後一段時光居住的地方,這里也留下了許多淒美的傳說。

韃靼人便是在昭君城遺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和加固,建造了達拉特城寨。整個城寨橫跨在草原和山崖之間,呈現階梯狀的地形,分內外兩城。

外城地勢開闊,沒有什麼街市可言。平素就是帳篷圍欄搭建的牛羊馬匹的集市和糧食日用品交易之所。韃靼百姓買賣牛羊馬匹糧食日用品等物,便將牛羊趕到外城草地上,搭好帳篷和圍欄,等候買家前來商談。

讀者身份證-伍陸ねぃ々ね陸ぃ伍

一旦交易達成,牛羊馬匹物資等便被裝車或者直接趕著沿著外城往北,通過幾條戒備森嚴的河岸山崖之間的隘口抵達黃河河灘上,從之後便可從浮橋運往北岸。

所以,外城面積雖大,但其實只有外圈一大圈象征性的丈許高的土牆圍起來的範圍罷了,倒也算不得是什麼真正的城池。然而內城則完全不同了。

依托河岸崖壁,以及昭君城原有的夯土和石頭城牆的舊址,內城的城牆距離平坦的草原地面的垂直高度落差起碼有十丈高。並非是城牆高十丈,而是地勢的落差加上城牆的高度形成了如此大的落差。

自南向北,從平坦的草原上,逐步往上便是河岸山崖斜坡,層層疊疊,石道縱橫,箭樓和工事重重往上。從明朝擄掠而來的勞力和工匠在這里開鑿建造加固城牆,將整塊山崖上下聯通,形成規模龐大完備的防隅體系。

而且,內城北側靠近河岸位置,有二十多道巨大的雨水和黃河洪水沖積出來的溝壑。這些溝壑被改造成了藏兵之處。修建了長長的通向內城南側三道城門出口的緩坡。每一道天然溝壑面積巨大,它們寬百步到數百步不等,長兩到三里不等,每一處可屯騎兵三四千人。二十多道屯兵溝壑可屯兵十萬余。但是在外邊卻根本看不到這些兵馬。

這些溝壑,平素是堆積物資貨物轉運或者運往北岸,作為中轉的倉庫之用。關鍵時候則可屯兵于此,用來出其不意的作戰。

達拉特城背靠黃河浮橋渡口,兩側數十里範圍的河岸都是山崖高聳,下方便是激流滾滾。除了達拉特城所在的寬達六里有余的河岸位置,下方有大片的河灘以及幾條通向河灘的山崖隘口之外,別無下到河岸的可能。

想從別處繞行,除非有飛檐走壁的本事,而且還要躲過達拉特城東西兩側數十座箭塔的射擊,才能成功抵達河灘浮橋處。又或者直接跳入黃河激流之中順水而至,但這種方法顯然更是荒唐之極的想法了。

總之,達拉特城寨雄踞于黃河南岸,背靠浮橋渡口,利用此處地形,完美的成為了黃河南岸的一道屏障。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甚至,它背靠後方浮橋,可以源源不斷的有兵力和物資的補充。想要困死城中敵人,那簡直是痴心妄想。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