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02章 殘酷真相

「什麼人?拿下!」馮剛甕聲甕氣的喝道。

兩名親衛沖上前去,將摔倒在地上的那人按住,扭著臂膀提溜起來。那人蓬頭垢面,身上的衣服髒兮兮的,身上瘦骨嶙峋,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流浪多日的乞丐一般。

「我不是壞人,我不是壞人。放開我,我是來找護國公張公爺的。有要事稟報。」那乞丐一樣的人大聲叫道。

張延齡一愣,緩步上前問道︰「你是誰?你找護國公作甚?」

那乞丐張了張口,忽然又閉口不說話了。

馮剛喝道︰「問你話呢,還不如實回答。」

那乞丐啞聲道︰「我只見護國公張延齡當面稟報,見不到他,我是不會說的。」

張延齡皺眉道︰「你不認識張延齡?」

「護國公何等尊貴身份,豈是我能認識的?」那乞丐道。

張延齡點點頭,舉步往府門內走,同時吩咐道︰「將此人帶進來詢問。」

廳上,張延齡月兌了披風,坐在桌旁緩緩喝茶。馮剛押著那名乞丐來到廳中。

「說吧,你從何處來,有何要事稟報?听你口音,不像是京城人。你為何要見本國公?」張延齡緩緩開口道。

那乞丐一驚,抬起亂蓬蓬的頭發下的一張黑乎乎的臉問道︰「你便是護國公?」

馮剛喝道︰「還能騙你不成?你面前的便是護國公張公爺。快說,你在府門前躲藏,意欲何為?有何目的?誰人指使?」

那乞丐並未回答,上下打量著張延齡道︰「我不信,護國公怎會這麼年輕?」

張延齡楞了楞,笑了起來。

「你來找我,又不認識我,還懷疑我不是護國公。莫不是來消遣我,胡攪蠻纏的。我可沒時間跟你在這里磨嘴皮子浪費時間。馮剛,轟他出去。若再看到在周圍走動,拿了送去衙門問罪。」

馮剛高聲應諾,一把薅住那乞丐的衣服往外拖去。張延齡也站起身來往後宅去。

那乞丐大聲叫道︰「仇鉞將軍你認識麼?」

張延齡一愣,停步轉身,擺手示意馮剛停手。快步走到那乞丐面前,沉聲喝道︰「你到底是誰?仇鉞將軍我當然認識,當年和我在寧夏平叛,現在是寧夏鎮副總兵之職。你和他什麼關系?莫非你是他派來的人?」

那乞丐終于相信了眼前這個年輕英武的男子便是護國公張延齡了。他撲倒在地,連連磕頭道︰「果真是護國公,請恕小人唐突,實在是仇鉞將軍交代了,不見到護國公本人,不能說出來意。護國公,快救救仇鉞將軍吧。快救救被困在東勝城的十幾萬將士吧。晚了就來不及了。」

二進書房之中,張延齡神情震驚的听完了羅虎的稟報,半晌說不出話來。

羅虎敘述了進攻河套的大軍的境況,以及仇鉞帶著十余名親衛蒙混出來,抵達大同鎮讓大同鎮總兵胡祖光上奏稟報,請求支援的事情。當然也敘述了館驛之中有大同鎮兵馬闖入,自己奉仇鉞所托前來京城求見張延齡的事情。

羅虎當日逃出了大同,一路往京城趕。路上,大同鎮兵馬設卡盤查,他只得繞行山野,一路狂奔猛走。因為走的匆忙,無坐騎無銀兩在身,渴了喝幾口冰水,餓了在野村人家討要幾口吃的,三天三夜才出了大同境內。

後來在官道上遇到遇到運貨的商賈車隊,幫著他們推車拉馬,跟他們一起穿過了太行山北段的西山小道,這才抵達京城。

羅虎人生地不熟,又不敢亂問亂走,生恐被人發現身份,在京城游蕩了數日,才打听到了護國公府邸所在之處。所以今天躲在護國公府門前的石獅子後面等著。張家門人見只是一個乞丐,以為他只是歇歇腳而已,便沒有驅趕他。這才見到了張延齡。

張延齡听完了羅虎的全部敘述之後,心中紛亂如麻,一時之間理不出頭緒來。

命人將羅虎帶走,讓他沐浴用飯歇息之後,張延齡自己一個人關在了書房里,坐在書案後仔細沉思思索。

在細細的回想了羅虎的每一句話之後,張延齡首先確認了整件事的真實性。因為羅虎的敘述完全是一個隨軍士兵的視角,言語之中並沒有自相矛盾和前後不一的地方。況且,張延齡想不出羅虎受誰人指使來欺騙自己的理由。

確認事情的真實性之後,張延齡心里反而更加的沉重。他很希望能找到羅虎言語中的破綻,認定此人說的是假話。那反而說明情況並非他所言的那麼糟糕。

但現在看來,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便意味著,進攻河套的大軍現在已經被韃子主力大軍圍困,白城子被韃子攻克,斷了糧食和補給,他們已經陷入了絕境。

可惡的是,這一切,朝廷居然蒙在鼓里。哪有什麼大捷?哪有什麼高歌猛進即將收復河套,而是已經陷入了絕境之中,正在等待救援。

按照時間線來看,仇鉞在十幾天前便抵達了大同府。大同總兵胡祖光如果第一時間上奏朝廷的話,那麼朝廷應該在十余日前便已經接到了奏折。然而,朝廷這段時間居然風平浪靜,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消息。楊廷和在早朝上還在說,朝廷大軍已經推進到黃河南岸的草原上,韃子正節節敗退。

這簡直不可思議。

大同鎮總兵胡祖光難道沒有上奏朝廷求援?又或者是朝廷中有人知道這個消息,但卻故意隱瞞?誰敢隱瞞如此重大的軍情,至十幾萬大軍的安危于不顧?張延齡不敢想象這件事。

按照羅虎所言,仇鉞在大同鎮的館驛遭遇突襲是怎麼回事?仇鉞讓羅虎逃出來,來京城只找自己稟報此事,那說明什麼?說明仇鉞心里明白,事情出了岔子。說明他知道,朝中有人故意隱瞞求援的消息,所以他才會告誡羅虎來找自己,自己才是他最信任的人。

張延齡腦子里亂紛紛的,從震驚逐漸變得冷靜下來。細細的分析這件事的時間線和種種蹊蹺之處。

一旦冷靜下來,整件事的脈絡便慢慢的清晰浮現。一切的種種的不可能,代入到具體的人的身上,以及他們的行事手段和處境上面,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便也變得合理了起來。

在穿越大明朝的這十一年的時間里,張延齡其實對一些看似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無底線無廉恥的事情看得太多了。許多事情都顛覆了張延齡的三觀和認知。你認為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往往就是赤果果的發生在你的眼前。

這便是大明朝,一個讓你既愛又恨又無奈的朝代。一個既洋溢著國家大義,民族振興的激情,但卻又會讓你對他的許多事情感到無奈和失望,感到無力的時代。

所以,當脈絡理順之後,張延齡反而平靜了下來。有些事就是如此,有些人就是如此。為了保住自己,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什麼都敢做。

此次外廷提出的出兵收復河套的計劃,從一開始張延齡便洞悉了他們的想法和目的。趁著自己不在京城的空檔,他們說服了朱厚照。利用朱厚照這一生都無法改變的好大喜功自以為是的性格特點,給朱厚照畫了一張大餅,讓朱厚照急于擺月兌即位以來的種種亂象和形象的崩塌。

外廷想以收復河套這件開疆拓土的大功勞來平衡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來重新獲得外廷地位的提升和穩固。這個意圖很明顯。張延齡擔憂的不是他們的這種想法,而是擔心貿然出兵一旦失利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但既然從朱厚照到外廷都信心滿滿,自己阻撓反而被認為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所以張延齡便也隨他們去。說的多了,招致反感。大明朝廷里的事情,也不是自己一個國公所能左右的,自己還遠遠沒到有那種只手遮天的權力的地步。

況且,張延齡也權衡過此次出兵的風險有多大。張延齡認為,進攻河套的計劃,即便不會成功,只要大軍穩扎穩打,起碼不至于招致大敗。二十萬大軍,一步步的推進,佔據一城之後,穩固補給,清掃周邊,保持後勤暢通,是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差錯的。

張延齡相信參戰的邊軍都是身經百戰的將士,當不至于不明白這些道理。

正是出于這種種的考慮,張延齡才沒有強力的阻撓這次軍事行動。

但誰能想到,現在的局面居然已經崩壞了。很明顯,領軍的楊一清和朱暉沒有做到穩扎穩打。白城子的一萬多敵軍並沒有被殲滅,他們卻謊稱什麼白城子大捷。佔據白城子之後,不能夠找到消失的韃子兵馬的蹤跡,這成為了極大的隱患。

謊稱白城子大捷其實倒也沒什麼,畢竟拿下白城子也算是勝利,那是物資中轉和轉運的樞紐。但問題是,不清掃周邊,消除隱患。輕率的認為危險消除,這是何等草率的行為。這是極度輕敵的表現。

按理說,他們都和韃子交手多年,應該不至于如此輕敵。韃子的實力他們應該是清楚的,為何會如此輕率?

張延齡認為,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這件事本身的目的不純。如果目的僅僅是收復河套的話,那麼顯然會注重軍事行動,而一切為了這一個目的運作,則不會受到太多的干擾。

但一旦摻雜了政治上的目的,則不同了。比如白城子之戰,明明不是一次真正的大捷,就作戰本身而言,被敵人從眼皮底下溜走,這其實是一次失敗的進攻。

因為政治目的干擾,他們只能謊稱大捷。之後,他們也不得不加快速度揮師北上。因為既然白城子之敵既然肅清了,便沒有理由大軍留在白城子逡巡不前了。這便失去了搜尋敵軍蹤跡,消除對補給線的威脅的機會了。

撒了第一個謊之後,後面所有的行為便都要為了圓謊而不得不繼續撒謊。以至于所有的計劃都開始變形,開始變得瘋狂而愚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