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92章 代價巨大

明軍一片驚惶失措,紛紛起身來,兵馬亂做一團。

朱暉喝道︰「亂什麼?騎兵即刻上馬整隊,跟本國公前往迎敵。其余兵馬護送糧車趕路。步兵推車,弓箭手側後翼準備。若韃子沖擊隊形,便給我狠狠的射殺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糧車物資。誰要是不听號令,亂跑亂走,格殺勿論。」

朱暉在宣府領軍多年,自非酒囊飯袋。當此情形之下,迅速做出了反應。而且這一路上,朱暉都一直心里保持著警惕,心中已經預演過多次一旦遇到韃子兵馬襲擊之後該如何處置,所以處變不驚。

數千騎兵迅速上馬,在朱暉的率領下朝著西南方向韃子騎兵來襲的方向迎了過去。明軍步兵數千弓箭手也迅速在運糧大軍隊形外側集結,組成遠程打擊隊形。防範韃子騎兵的沖陣。

韃子騎兵奔涌而來,距離越來越近。朱暉用千里鏡觀察敵軍陣型和數量之後,心中稍定。

韃子這支騎兵約莫五六千人,數量並非朱暉擔心的那麼多。這應該是韃子四處尋找運糧兵馬的騎兵中的一支。正因為運糧隊伍改變了路線,所以韃子不得不分散兵力,組成這樣的大股騎兵隊四處搜尋他們的蹤跡。

這也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的猜測。韃子的主力定然已經抵達了鄂爾多斯草原上。而且韃子狡猾之極,他們並沒有在東勝城附近暴露行跡,便是要給明軍一個錯覺。從而引誘明軍主力離開東勝城,便可進行阻截殲滅。

韃子胃口太大,居心險惡之極。不過正因為他們胃口大,卻也出了紕漏。其實他們只需圍困城池,便可讓運糧隊伍根本無法將這一批物資糧草運抵東勝城中。便可困死城中大軍,逼迫大軍出城突圍死戰。

但是他們顯然是連這兩萬運糧的隊伍也不肯放過,所以想著先不露面,半路先截殺了這只運糧兵馬。結果卻失去了運糧大軍的蹤跡,不得不四處找尋。現在這情形,是他們絕不想看到的。而此刻距離城池只有十里,自己怎也要將糧草物資運回城中的。

不過朱暉也明白,這一支韃子騎兵發現了己方的蹤跡之後,很快便會招來一群嗜血的韃子兵馬。韃子的兵馬定在左近不遠處,絕不能與之戀戰,得盡快退回城中才好。否則招致大量敵軍趕來,那便糟糕了。

韃子騎兵猛沖而至,朱暉沉聲下達攔阻的命令。

明軍兩千騎兵隊散開陣型,像是鋪開的一張大網,攔在韃子密集的陣型之前。朱暉的意圖很簡單,糾纏住騎兵,給運糧兵馬爭取時間。

雙方距離很快接近到四五百步。兩千明軍騎兵張弓以待,一旦對方沖到射程,便將給予第一輪打擊。

韃子騎兵顯然識破了朱暉的意圖,他們在四百步外倏然分為三隊,中間一隊徑自沖來,和明軍騎兵交手。其余兩隊斜斜拐彎,沖向明軍兩翼。

他們的目標也很明確,要沖擊運糧的步兵,不讓糧草物資往前移動。同時糾纏住明軍騎兵,不讓他們分兵前往攔截。

朱暉卻早有準備,他手中有五千多騎兵,只是一部分戰馬還套在運糧車上。但此刻他手中也有四千余騎兵可用。正面只派出兩千人,還有兩千人可用。朱暉一聲喝令之下,兩支騎兵千人隊迅速行動,斜刺里沖向韃子側翼兩支敵軍兵馬迎戰。

陣型變幻。雙方騎兵變幻成兩支三股鋼叉一般,開始了正面的對剛。針尖對麥芒,誰也沒有回旋的余地。

正面騎兵率先交上了手。正面兩千明軍騎射手只有機會射出一輪箭支,韃子騎兵便轟然沖進了明軍的大網之中。弓箭雖然造成了百余名韃子騎兵的傷亡,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韃子騎兵的沖鋒氣勢。

雙方正面騎兵在一瞬間沖撞在一起,像是兩頭奔跑的犀牛迎面頭對頭角對角的撞在一處。一瞬間,血肉橫飛,人馬嘶鳴,血光飛濺。

明軍的長刀和韃子的彎刀在空中閃耀出刺目的光華,此起彼落之間,令人目眩眼迷。每一柄雪白的刀刃落下,再舉起時便是一片殷紅的血刀。白色的刀光很快幻化為紅色的光華,那是沾染了逝去的靈魂的血的顏色。

明軍和韃靼人的作戰中,甚少有騎兵對攻的場面。今日這種規模的騎兵對戰,其實甚為少見。

按理說,韃子精于騎兵,但是裝備不如明軍。雙方正面交戰,應該是勢均力敵才是。然而,事實卻完全不是如此。所謂的勢均力敵只在雙方對戰開始的一瞬間發生,隨後便迅速分出高下來。

韃靼人從小便在馬背上長大,馬背簡直就是他們的家。他們可以在馬背上吃飯睡覺甚至解決生理問題,而不會感到任何的疲憊。每名韃子騎兵的戰馬都是他從小馬駒養大的馬兒,人和馬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僅僅是作戰的伙伴,而形成了一種幾乎可以稱之為人馬合一的境界。

一對配合默契的韃子騎兵和他的戰馬之間,可以從一個表情,一個聲音,一個響鼻,一個擺頭甩尾的動作便可知道對方的意圖。韃子騎兵在沖鋒作戰時,許多人幾乎不用操控韁繩。他們只需要在馬背上的細微的動作,腿部和腳上細微的觸踫便可以讓戰馬領會意圖。

一般騎兵作戰時需要操控韁繩,分神去操控馬匹。但一名優秀的韃子騎兵可以完全解放雙手,在馬背上靈活自如,翻飛騰躍。

明軍的騎兵顯然達不到這一點,無論是在人馬的默契上,還是在騎術的精湛,騎兵格斗的經驗上都差了許多。所以,看似人數相差無幾的戰斗,其實實力懸殊。

也幸好明軍裝備不錯。盔甲和兵刃都強過對手,所以才不至于完全無法迎敵。起碼可以多挨幾刀,有盔甲保護,不傷及要害的話,倒是可以繼續作戰。

韃子騎兵佔據上風,明軍士兵紛紛落馬。雙方的戰損比幾乎為三比一的比例。明軍騎兵為了達到殺敵的目的,他們采用了扎堆攻擊的辦法,往往幾名騎兵對著一名韃子騎兵出手,讓這些在馬背上靈活無比的家伙沒有躲閃的空間,才能將他砍落馬下。

但是那樣一來,自身也露出極大的破綻,無暇顧及身旁的其他韃子。

戰斗進行了一炷香時間,正面交戰的兩千騎兵已經陣亡四百多人。陣型被沖的七零八落。呈現即將崩潰的局面。

而側翼韃子騎兵遭到了明軍騎兵的斜向攔截,雙方也糾纏在一處,殺了個昏天黑地。

朱暉在百余名騎兵的保護下在後方觀戰。他明白,照著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撐不到退回城中,騎兵便要全部陣亡。不得已之下,朱暉下令後方三千步兵介入騎兵的混戰之中維持局面。這雖然是送死行為,但為了糧草能夠進城,便只能用兵士的性命去交換時間了。

糧車車隊在混戰之中緩緩前進,速度極為緩慢。前方一道深深的溝壑擋住去路,大車根本無法前進,讓隊伍完全擁堵不前。

不得已之下,押運的將領只得下令將裝滿物資的大量車輛推入壕溝之中填充。大量裝甲弓箭帳篷糧食此刻作為填平溝壑之物被推入溝中,終于鋪出一條路來繼續前進。

但這也耽誤了大量的時間,讓戰場的局面更加的惡劣。

戰斗進行了小半個時辰,明軍隊伍只推進了不到三里。雖然遠處的東勝城已經隱約在望,但是卻似乎遙不可及。

明軍騎兵已經陣亡了兩千多人,騎兵兵力已經不成對比。頂上去的三千步兵也陣亡過半。他們在騎兵面前只是被屠殺的對象,是刀俎下的魚肉。

朱暉不得不再一次下令抽調兩千步兵加入戰斗之中。但這樣一來會更加拖慢車隊的行進速度。因為除去弓箭手之外,大量的步兵都加入了推車的行列,否則在雪地上的大車根本挪不動。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但是朱暉不得不如此。

而最擔心的事情終于來了。東側雪原盡頭,雪霧滾滾而來,那顯然是韃子的另一支騎兵正在趕來。朱暉心中冰冷,再來一只騎兵兵馬,那是絕對無法將糧草帶回城中了,只能放棄迅速撤離。

但放棄了糧草,便也宣布了十幾萬大軍的死刑。那是更為嚴重的後果。

就在此時,朱暉听到了號炮連響之聲從東勝城方向傳來,讓舉起千里鏡看去,只見大批兵馬正從城門涌出,直奔戰場而來。

朱暉知道,那時楊一清派兵馬來接應了。這雖然是一場冒險行動,因為步兵出城便意味著被攻擊的危險。但是此刻自己確實需要接應。也顧不得許多了。犧牲一些士兵,換取糧食進城,這或許是目前所能做的最佳的抉擇。

東勝城三萬步兵輕裝出城,狂奔而來。數里的距離並不算遠,他們很快抵達左近。在另一隊韃子騎兵趕到之前,形成了一道密集的防線。弓箭手射出的箭雨如烏雲一般密集,逼迫增援的韃子騎兵繞行側後。

部分增援士兵加入正面作戰之中,用鮮血和性命延緩了崩潰的到來。

終于,在一個時辰之後,在留下遍地的鮮血和尸首之後,運糧隊伍到達城下。

由于東勝城地勢較高,周圍又有人為的挖掘的溝壑阻擋,韃子追擊的騎兵在後方里許處停止了進攻。

明軍車馬迅速退入城內,關閉城門的那一刻,朱暉長舒一口氣。終于結束了這噩夢般的戰斗。但很快,站在城頭的楊一清便大聲呼喚他上城牆。

朱暉爬上城頭,只見楊一清面色慘白的看著城外的雪原。朱暉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見城池四周遠處的地平線上,無數的韃子騎兵正在朝城池逼近,數量多到不可想象。

韃子的主力大軍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