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62章 楊廷和的建議

「護國公,請借一步說話。這里人來人往,說話不便。」楊廷和道。

張延齡看了看左近,確實有侍衛在不遠處游蕩,有宮女太監在樹木之間的小道上來來去去。于是跟著楊廷和往不遠處一座小石亭行去。

來到亭上,楊廷和站定腳步,轉過身來看著張延齡,緩緩開口道︰「護國公,本人細致的鑽研過你的想法,覺得你的想法是令人贊嘆的藍圖。你以海上貿易作為推動大明中興的契機,以貿易拉動大明各行業的發展的想法令人驚嘆。而最高明之處在于,你這麼做並不觸及大明內部的一些人的利益。換句話說,你在不得罪內部利益集團,不改變大明內部利益固有格局的情形下,利用海外拓展擴張的辦法,將本來大明內部變革的阻力轉嫁到大明外部。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為精妙的計劃和高明的謀劃。不知道本人分析的對不對。」

張延齡有些驚訝,楊廷和果然不是草包一個,當然自己也從未認為他是個草包。但是他能夠洞悉自己心中所想,分析得出這個結論來,還是讓張延齡覺得驚訝。

要知道,當今之世,官員們很少有懂經濟的。玩政治他們是老手,但論發展經濟,便只有老一套的什麼休養生息,開荒拓田,修繕水利,減稅免賦等等這些手段了。說白了,他們的目光離不開土地田畝這片地方,其余的都在其次。

「對又如何,不對又如何?」張延齡沉聲道。

楊廷和並沒有被張延齡不咸不淡的態度激怒,他嘆了口氣,沉聲道︰「我大明百年基業,如今積弊甚多,亟需改變。民生多艱,國力衰弱,上上下下都在想著如何能夠中興大明。只可惜,都找不到好的辦法。想要大力變革,卻又阻力重重。先皇在位時,朝中人才濟濟,亦不得章法。到了本朝,更是……哎,不說了。今有護國公提出如此宏圖偉略,且又精妙之極。我是從內心里佩服。所以,本人願意獻計獻策,奉獻一份力量,為我大明中興獻出綿薄之力。」

張延齡冷笑不語,負手看著亭子外的林木。秋陽的光線穿透樹冠灑落在地上,照的地面落葉斑駁,明暗游離。濃密的花木的樹冠已經開始變色。在陽光下更是呈現透明而瑰麗之色。景色絕美。

張延齡心想︰原來秋天已經來了,自己離京之前,應該帶著妻妾們去賞衣賞香山的紅葉去。

「護國公,我知道,你對我有成見。有些事……不說也罷。廷和並不期望你能對我釋懷。但我確實是真心獻計獻策,大明中興乃是大局,個人之事當放在一邊,以大局為重。」楊廷和在旁輕聲道。

張延齡微笑道︰「你在跟我談格局?你在教我做事?」

「不敢,廷和絕無此意。廷和只是自己心中是這麼想的。實際上我來見護國公也是說服了自己的,也是鼓足了勇氣的。我想,當此大變之局,我豈能再畏畏縮縮。故而來見護國公,希望能夠協同共力,中興我大明。」楊廷和正色道。

張延齡皺眉思忖。對楊廷和,張延齡已經極為鄙夷其人品和德行,也沒打算和他有任何的交集。自己不動他,已經是他的造化了。他今日突然來此,大談中興大明之事,盛贊自己的宏偉計劃,張延齡心里其實並不買賬的。

他的目的有些難以揣測。如果他是為了和自己修好而刻意逢迎,那麼他便錯了。但是如果他當真有些什麼建議,想要共同參與進這件事來,張延齡倒是會真的考慮考慮。因為眼下的事情太過龐大,牽扯到方方面面。自己這幾個月來可是頗廢心力。

外廷掌控之下的州府衙門,各級行政機構,那是大明運轉的基石。無論何時,一旦外廷不支持或者是持消極的態度,那麼許多事便很難做好。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應付龐大的文官集團所帶來的阻礙。

他們甚至無需反對,只是消極行動,便可讓整件事拖入緩慢推進遙遙無期的境地。會消磨掉激情和動力。

即便有著皇上的旨意,有著張延齡的威望,但事情還是需要外廷的支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楊廷和突然來找自己的目的,或許是想要參與進來,分一杯羹。外廷也需要政績來穩固局面,他楊廷和也需要做些事情來表明他的能力。否則外廷被排除在外,豈非成了擺設。在這件宏偉的事業面前,如果無法阻止,那麼何妨加入其中,不讓張延齡專美于前。

這或許便是他的真正目的。

站在張延齡的角度上而言,若論個人恩怨,自然是不會和楊廷和有任何的交集。但是論眼下這件事的推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話。那麼或許合作是最理智的選擇。楊廷和如果參與進來,外廷的阻力便會消失,事情便會進展的極為順利。

張延齡腦海里仔細的思索權衡著這些,一時之間,並沒有拿定主意。

「……護國公的計劃是通過海外貿易拉動大明各行業的繁榮。通過掌控海外諸國的貿易權,將我大明的商品貨物銷往外國,獲得報酬。在此過程中,一部分百姓可以月兌離土地耕種,從事茶葉蠶桑紡織陶瓷等貿易貨物的生產,緩解我大明百姓無地可種,淪為流民之後對大明造成的混亂和不穩定的治安壓力。」

「……貿易還可還可拉動航運,造船,車馬運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又可吸納大批的百姓從事這些工作。可以說,海貿的暢通,將會帶動整個大明的變化。這些我和外廷的一些官員們都談論過,人人都認為這是可行的,會帶來巨大改變的宏偉計劃。本人是發自內心的欽佩護國公想出了如此宏偉的藍圖。所以激發了我們想要參與進來,一起同心協力行動的想法。護國公盡可放心,我外廷只是想協力,而不是要奪你護國公的風頭。如果護國公覺得不需要我們的協力,廷和也能理解,也不會強求。」

楊廷和看著低頭沉思的張延齡緩緩說道。

張延齡抬起頭來,沉聲道︰「適才楊首輔說有個建議,我到現在也沒听到你說出什麼建議來。何妨說來听听。」

楊廷和嘴角露出淡淡為微笑,他知道張延齡心動了。張延齡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外廷的幫助對這件事會有多重要。今日來見張延齡,便是跟他談一筆雙贏的交易。外廷不能置身事外,否則將來外廷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必須以外廷的支持作為籌碼,參與此事之中。他相信張延齡不會不明白外廷的支持意味著什麼。

「護國公,廷和的建議是,可以兩條腿走路。海貿開通,陸路呢?河西走廊自古便是商道,何妨重啟陸上通道,經由大明西北河西走廊,重啟通向西域諸國的商道。這樣便形成了兩條路線。一條是海上貿易路線,一條是陸上的貿易路線,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帶來的結果是雙倍的。就像兩條腿走路,可以更快的達到目的。這便是廷和的建議,不知道護國公以為如何?」

張延齡再一次訝異的看著楊廷和,心中震驚不已。

「如果護國公覺得可行的話,陸上的商道我外廷可以負責。我和戶部尚書楊一清大人商量過了,他也表示同意。目前他是三邊總制,節制西北邊軍。他可以派出兵馬往西,和西域諸國建立貿易驛站,簽訂貿易條約。半年內,便可打通陸上通道。你看如何?」楊廷和微笑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