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時光匆匆,數月時間一晃眼而過。忽忽已到九月中。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大明朝廷上下很是平靜。就好像激情之後的不應期一樣。在年初剿滅朱宸濠的叛亂,以及朱厚照發布罪己詔,朝廷半步十余部關于鼓勵貿易的詔令引發的軒然大波之後,朝廷上下再一次進入了相對平靜的時期。

大明皇帝朱厚照終究還是沒能堅持他罪己詔上所做到的承諾。事實上他說要天天上朝,天天開經筵的承諾第二天便已經泡湯了。

那位無聲無息死去的可憐女子張小宛,事實上在朱厚照心目中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在次日酒醉醒來,得知張小宛在海棠花圃旁的亭子里上吊死了之後,朱厚照只是略帶惋惜的哦了一聲,便再沒有任何的表示。

那天晚上的激情澎湃,只是被酒意和荷爾蒙催動所造成的結果。他甚至不記得自己答應封張小宛為昭儀的事情。在朱厚照看來,這個女子不過是自己興之所至發泄的一個對象罷了。論長相,論唱歌跳舞彈琵琶,後宮里精通的著實不少。

而朱厚照也絕不會因為死了一個女子而內疚痛苦。他甚至從江斌口中得知這張小宛自殺而死之後,心中還有些微微的惱怒。他覺得這個張小宛有些不識相,她自殺是什麼意思?莫非是因為昨晚自己臨幸了她,讓她覺得屈辱?所以上吊自殺?如果是這樣的話,她便是死有余辜了。

張小宛的死,一開始還鬧得有些沸沸揚揚。張太後傍晚的時候還認定這是一起謀殺,表示要查出凶手,嚴懲不貸。

但是到了第二天,張太後便改了口。說這是一起自殺事件,因為涉及皇上,所以不許再提起。張小宛的尸體也在當日偷偷被送出了皇宮。

自那日之後,張太後宣布閉居佛堂,什麼人也不見,什麼事也不問。數日後,延禧宮中的翠玉暖玉以及兩名太後的貼身宮女接到了內廷的通知,說她們歲數大了,太後開恩放人,準許她們出宮回家,自行嫁人。

翠玉和暖玉等人怎不知其中蹊蹺,如她們這種在太後身邊貼身侍奉的人,又知道許多秘密,只能永遠留在宮中,留在太後身邊,根本沒有外放的宮外的可能。得到這樣的消息,她們顯然都明白事情不對勁了。

幾名宮女在佛堂外跪求了一天,卻連張太後的面都沒見到。最後幾人無奈收拾東西出宮。當天晚上,翠玉便死吊死在了客棧里。另外兩名宮女也被發現溺死在北城偏僻之地的一個小湖里。

倒是宮女暖玉沒有發現其尸身,有人看到她回到了老家保定府。後來有人確實在保底府鄉下見到了一名酷似暖玉的女子,那女子嫁了個普通漢子為妻,只是不知為何,成了啞巴。

事實上,暖玉舍得對自己下狠手,出宮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把剪刀,剪斷了自己的舌頭,昏死在客棧之中。被店家送醫救了之後,便成了啞巴。

而她也第一時間離開京城,回到了老家保定府鄉下,嫁給一名普通莊稼漢子為妻。日子倒也安穩。據說後來生了三男一女四個孩子,一直活到慶豐十九年才壽終正寢。得享高壽。

張小宛的事情,最終所有人都認定是自殺,自然也沒有人繼續去談論和追究此事。張小宛就像蒸發了一般,突然便不見了。只有城中一些聞張小宛之名,听過她唱過歌的人仰慕者會記得她和打听她的下落。

他們去碧雲閣打听過,但是碧雲閣的老板說,張小宛本就不是碧雲閣所屬的歌妓,她不過是駐唱于此,並非賣身于此。說她遇見一名南方來的客商,兩情相悅,跟著那富商去了南方去了。

那些仰慕者扼腕嘆息,卻也無可奈何不了了之。前一個月還有人提起張小宛來,但不久後,春風樓一名叫上官萍的歌妓開始走紅,眾人的注意力逐漸轉向此女,至此,在無人提及張小宛來。

當然,有一個人卻沒有忘記張小宛。不但沒有忘記,他還立下了為張小宛報仇的毒誓。

此人便是楊廷和。

那天傍晚,楊廷和得到消息之後第一時間便進了宮,覲見了太後。

張小宛的尸體停放在延禧宮外側的一個小房子里,楊廷和見到了。死去的張小宛的尸體。看到了她脖子上的那一圈勒痕。楊廷和到此刻才相信這是事實。

但他不相信張小宛是自殺,如果張小宛不願意這麼做,選擇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的話,她大可不必在宮中如此。她完全可以在碧雲閣中便這麼做。自己逼她進宮的時候,她便可以了斷自己,完全沒必要進宮之後這麼做。

他找到了證據,張小宛的左臂胳膊上一片淤青。那是被人抓住手臂所造成的。這樣的淤青,是有人抓住她所致。有人將她吊死在了亭子里。這是一場謀殺。

與此同時,她的身體上還有各種淤痕和抓痕。在進宮之前,楊廷和同張小宛纏綿過一夜,那時的張小宛渾身光潔如玉,沒有這些傷痕。顯然,張小宛的死前經歷過一些凌辱。

如果張小宛要自殺,自然可以在經受這些凌辱之前自殺,卻不必要經歷這些。

兩下里一對應,楊廷和便知道張小宛必然是被殺了。

楊廷和很傷心,張小宛活著的時候,自己並沒有覺得她多麼重要。自己身邊的女人很多,張小宛絕不是最優秀最美麗的那一個。但是她卻是對自己最崇拜,願意為自己做一切事情的那一個。

楊廷和並非不內疚自己對張小宛所作的一切,只是,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只能將一切道德拋于腦後。他永遠記得自己的老師李東陽說過的話,要不惜一切手段,不怕渾身滿是污垢,也要努力的走向光明。

雖然,楊廷和知道李東陽的意思其實並非是要自己沒有底線的去做,但是楊廷和決定將底線和道德也拋棄,索性做到徹底。因為他看出來了,若是不徹底的豁出去,他永遠別想達成自己的政治抱負。

張小宛是自己推出去的一個籌碼,同時也成為了犧牲品。楊廷和知道是怎麼回事。有人洞悉了這一切,所以出手殺了張小宛。這個人必是張延齡無疑。

楊廷和牙咬的咯咯響,他忘了是自己逼著張小宛進了火坑,他將一切的過錯都算在了朱厚照和張延齡身上。他發誓,要讓朱厚照和張延齡付出代價。

楊廷和告訴張太後,這件事必是張延齡干的。多年來,楊廷和已經完全掌握了張太後的脾氣,知道如何能夠欺騙她,讓她死心塌地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個女人蠢的很。自從她愛上自己之後,原本便蠢笨的腦子便不會運轉了。自己說什麼她都信,稍微用些手段,她便會對自己言听計從。就像不久前自己跟張太後說,送個女子進宮侍奉皇上,可以讓皇上收心養性,或許能夠有子嗣。這樣的話她居然也立刻認可,而且立刻按照自己說的做了。

只可惜張小宛死了,這一切都泡了湯。

張太後立刻便認可了自己的觀點,她勃然大怒,表示會去興師問罪。楊廷和心中冷笑不已,報復從此刻開始。張小宛的死,若能讓太後和張延齡之間反目成仇,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楊廷和從平時的一些事情中看出了張太後對于張延齡的感情是極為深厚的。這也是一個自己難以觸及的禁區。

但是這一次,終于有機會讓他們反目了。

第二天一早,他本來是想要進宮去見太後,詢問她昨晚和張延齡之間發生的事情的。他準備假惺惺的勸解一番,說些畢竟是親姐弟,不必太生氣之類的話來安慰。他知道,張太後如果生氣了,那不是這種話能夠解決的。一旦那姐弟二人鬧將起來,很可能是決裂。

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進宮之後沒有見到太後。張太後閉門謝客,他也根本進不了延禧宮。

之後他又從宮中小太監口中得知了張小宛的死被定為自殺,尸體已經送出宮去安葬的消息,更是讓楊廷和驚愕不已。他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勁了。

午後時分,他又收到了從宮里送到他府中的一個包裹。打開一看,心中冰涼。里邊全是自己送給張太後的東西。折扇、書籍、書畫、琴譜,以及一些討她歡心的在街上置辦的一些小禮物。

張太後連一封信也沒有寫,只是送回了這些東西而已。但楊廷和怎不知這一切的意思。他憤怒不已。自己居然被張太後就像是一塊破布一般的扔了。自己在這個女人身上花費了太多的精力,這個老女人無才無貌,自己幾乎是忍受著極度的痛苦去同她交往,討她歡心的。結果她居然如此對待自己?

自己這麼多年,拼著身敗名裂所做的一切,居然就這麼白費了?這簡直讓楊廷和差點發了瘋。他一怒之下,開始將太後送給自己的東西也都打包起來,準備送進宮去。

但是楊廷和很快便冷靜了下來。他冷靜的分析了一番之後,認為張太後的態度轉變的如此之快,必是和昨晚去張延齡府中的事情有關。張延齡必是已經挑明了一些事情。張太後不得不這麼做。

以自己對張太後的了解,她不會這麼絕情。這個女子沒有別的什麼優點,但是對自己還是真心真意的。

況且,自己不能這麼放棄。起碼不能主動去斷了和太後的關系。自己應該做的其實是不動聲色,依舊如從前一樣。自己要給太後送去的不是舊物,不是一刀兩斷。而應該是寬慰和溫柔。

于是楊廷和寫了一首詩送進了宮里。那詩中之意是,自己理解她的處境,自己絕不會怪她。自己會克制自己的相思之情不再去見她。相信真正的愛意不會隨著時間而磨滅,不會因為不能見面而消失。相信一切都會有好起來的一天。

果不其然,張太後見到這首詩之後淚流滿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