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12章 南洋故事

計議已定,當晚著手準備相關事宜。

無敵艦隊所在位置正在南沙群島左近。此處島礁眾多,便于藏匿。但張延齡沒有選擇在太平島永暑島這樣的大型島嶼左近停留,而是選擇了一個叫南薰島的環形島礁。

此島為環形島嶼,內有寫湖,周邊有紅樹林和椰木環繞,外不可見。最關鍵的是,這島上沒有百姓居住。因為太過貧瘠,沒有淡水,島嶼的陸地部分也太狹窄。環礁全是沙礫礁石,少有泥土,難以種植。

但這卻是藏匿無敵艦隊的最好地方。寫湖方圓數里,深達數丈,無敵艦隊進入停靠,不懼風浪,還能隱匿蹤跡。更重要的是,士兵們可以上岸走一走,緩解一下多日航海的壓力。

當晚,夜深人靜之時。張延齡乘坐一艘小船,只帶著陳式一以及兩名武技高明,人也精明的親衛上船,揚帆趁著夜風進入茫茫大海之中。

南薰島其實距離滿剌加所在的馬來半島距離尚有百里,不過趁著冬季季風。小帆船速度倒也不慢。從當日夜間出發,到了次日半夜,便已經遠遠看到黑乎乎的海岸線。

眾人選擇了一處樹木稠密,人煙稀少的海灘連夜上岸,將帆船藏匿于海邊,用樹枝雜草掩蓋住。在林子里休息了一晚上,到了天明才正式出發。

佛郎機人雖然佔領了滿剌加海峽港口,但是半島內陸部分卻沒有被佔領。他們佔據的只是南邊的海峽和港口。北側內陸卻還是滿剌加王國所統治。

張延齡一行徑自往南,倒也沒遇到太多的麻煩。本地村鎮倒是遇到了不少,但是當地土人倒也淳樸,張延齡等人也是頂著斗笠,穿著破舊衣服扮做當地百姓,也沒有被認出來。

其實,當此之時,整個馬來半島的人口還很少。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幾處大城和海邊。真正在內陸,反倒人不多。幾人一直往南走了兩日,這一日听到海潮洶涌之聲,張延齡等人知道,這是到了南邊的海峽邊上了。

當日午後,張延齡一行四人來到了海邊的一座小集鎮中。這里倒是有不少人居住,還有街市商鋪客棧。本地人有,但長相酷似大明人的人也有不少。

張延齡一行三人在集市上轉了兩圈,找到了一家寫著漢字招牌名叫悅來客棧的客棧。張延齡分析,這定是大明前來南洋的漢人開的店鋪。否則建築的樣式和匾額不可能如此的中國風。

果不其然,四人進入客棧時,看到掌櫃的坐在櫃台後,衣著打扮和長相明顯是大明人的模樣。就連櫃台布置,大堂桌椅擺設,都是大明朝的風格。

「掌櫃的,有房麼?我等要住店。」張延齡緩步走到櫃台前,敲著櫃台問道。

那掌櫃的正 里啪啦的打算盤。听到熟悉的大明話,驚訝的抬起頭來。

「幾位會大明漢話?從何而來?」掌櫃的問道。

「我們是從大明來的。」張延齡微笑道。

那掌櫃欣喜道︰「哎呦,原來是故國之人。小店可好久沒有接待到來自故國的客人了。听說北邊海路上在打仗,你們是怎麼來的?」

張延齡笑道︰「打仗跟我們何干?我們幾個是做生意的。出海一趟,采購些貨物回去,賺些銀子。」

掌櫃的眨巴著眼道︰「可是,咱們大明不是海禁麼?幾位這是……哦哦。恕我愚鈍,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幾位是來走私貨物的。厲害厲害。」

張延齡笑道︰「不用這麼大聲說出來吧。」

那掌櫃大笑道︰「您幾位放心,這里可不是大明,也沒有官府找你們麻煩。這里從大明來的客人,要麼是來討生活避難的,要麼便是來走私海貨的。我們見得多了。便是出去對著人喊,也沒人管你。」

張延齡笑道︰「說的也是。是我們多慮了。說了半天,有房麼?兩間上房。」

「有有有,小可這便親自帶路。您放心,本店招待故國客人一律七折。絕不多收房錢,還附送飯菜。好不容易見到故國之人,就像見到親人一般。」掌櫃的熱情之極。

當下掌櫃的親自帶路,將幾人領往後院的一處偏院。倒是有大明庭院園林之風。幾間正房,回廊花壇,長窗雕花,甚為清雅。

「這是專門招待咱們大明來的客人的地方,還算干淨清淨。其他那些土人住店,可不給他們住這種好地方。一則他們不配,二則他們也消受不起。」掌櫃的呵呵笑道。

張延齡點頭微笑,陳式一和兩名親衛迅速檢查了一遍屋子,確實是東西廂房一間正廳,很不錯的住處。

掌櫃的說了幾句話便離開,說一會親自送酒水來招待故國之人。張延齡本想拒絕,但一想,正好從此人口中問問情形。看這位掌櫃的架勢,應該來這里時間很長了。

他雖然會說大明話,但是言語之中聲調古怪,似是而非,和真正的大明官話頗有出入。也不知是什麼原因。

幾人在此落腳,這兩日奔波辛勞,能夠有歇腳之處,倒也安生。

傍晚時分,那掌櫃的果然帶著伙計拎著酒壺和幾盤菜過來小院里。要請張延齡等人喝酒。

張延齡也不推辭,命陳式一拿出些干糧肉鋪出來擺上。邀請那掌櫃的一起喝酒說話。掌櫃的倒也豪爽,並不推辭,于是一起坐下喝酒。

酒過三杯,話匣子也逐漸打開。

「掌櫃的貴姓?祖籍何處?」張延齡問道。

「哦,我姓董,祖籍大明南京。」掌櫃笑道。

「哦?原來是我大明南京留都人士,那可是個繁華富庶的大地方。」張延齡笑道。

董掌櫃呵呵笑了起來道︰「說來慚愧,我可一次沒去過南京。我只知道當年他是大明的都城。不過,我祖上曾居于南京,我所知道的關于南京的事情,都是我曾祖父,祖父他們告訴我的。」

張延齡訝異道︰「那是怎麼回事?」

董掌櫃道︰「不瞞你們說,我曾祖那一輩便從南京出海,南下南洋。定居于此了。在下今年三十八,出生于本地。這大明的話,還是我祖父父母他們教的。說的也不甚流利。」

張延齡驚愕不已,想了想道︰「原來如此,我道你說話口音有些異樣,卻原來是這個緣故。貴曾祖一輩便來南洋了?那豈不是得有百余年之久了?那時候,我大明還是永樂年間吧。」

董掌櫃笑道︰「我也不知道那時候的年號。不過,我祖父在世的時候倒是跟我說了,當初我董家在朝廷為官。後來發生了變故,我們一家便跟隨曾祖一起乘船出海來南洋避難了。具體發生了什麼,我也不知道。」

張延齡心中大動。听起來似乎和一間坊間秘密傳聞的事情契合。當年靖難之役後,燕王奪位,建文帝便和許多大臣一起失蹤了。

有人傳言他們逃往南洋躲藏,听這掌櫃的這麼一說,倒是頗有些契合。莫非這董家曾祖,便是當初跟隨建文帝一起逃來南洋的朝中官員?很有可能。

話說,後來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明面上自然是展現國威,交通諸番。但有一種說法說,鄭和其實便是替朱棣來尋訪建文帝下落的。建文帝乃洪武皇帝傳位的皇帝,乃是正統。他不死,朱棣如何安心。

以前張延齡認為這是扯淡。但是現在一想,還別說,這種八卦還真有可能是真的。

不過這件事倒也不必去糾纏,百年而下,相關人等都已經作古。張延齡自然也不會去閑的蛋疼去管這樣的事情。

「董掌櫃看來是家世淵源啊。原來你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那應該對本地很是熟悉了。我想請教一些情形,我們是第一次出海走私海貨,人生地不熟。若能得掌櫃的告知本地情形,必會更加的輕松些。我等將不勝感激。」張延齡笑道。

董掌櫃笑道︰「謝什麼?這還不是舉手之勞?你想知道什麼,盡管問便是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