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大明正德六年八月十八,在大明皇帝朱厚照率領文武百官的親自相送下。

大明護國公,團營副總督,振威營提督,兼領新市舶司事,大明國舅爺張延齡率領五千兵馬,在鼓樂聲中,在旌旗招展之中在妻妾們的殷殷祝福之中啟程出京。正式踏上開月兌海貿的征途。

……

騎兵行軍甚速,曉行夜宿,十日抵達南京。

龍江船廠碼頭上,前期抵達的汪鋐等人早已做好一切準備。包括星辰號在內的七艘鐵甲艦,外加三艘滿載貨物的後勤船只已經準備完畢。

所有海船均已經披紅掛彩,等候遠航。

南京一干軍政官員早已翹首等待張延齡等人的到來。張延齡一行抵達之後,並不耽擱,花了兩天時間檢查裝備貨物,檢查人員物資,確認準備完全之後,張延齡下達了九月初二日登船出發的命令。

當日上午,南京軍政官員並當地軍民十余萬人齊聚碼頭,恭送大明艦隊出海。上午巳時,一身盔甲戎裝,紫紅色披風獵獵的張延齡策馬而來,在碼頭上和南京眾官員作揖道別。

朱輔王華等勛臣官員們設下酒宴,三杯酒後,張延齡轉身登上星辰號旗艦。

七艘鐵甲戰艦主炮轟鳴二十一響,震動天地。在震耳欲聾的號炮聲中,兩艘鐵甲艦遼東號,山東號當先啟動。擼槳翻飛,白帆鼓風,迅速駛入長江主航道往大海方向而去。

其後跟隨的星辰號旗艦,江浙號、宣府號、大同號等三艘側衛艦。之後便是鯤鵬一號鯤鵬二號鯤鵬三號三艘裝滿補給物資的貨物船只。最後拖後的是寧夏號。甘陝號,延綏號三艘後衛鐵甲艦。

整支船隊雖然只有十艘巨艦,規模相較于當初三寶太監下西洋時最高百余艘海船的規模相比似乎小了許多。但是在所有人看來,此次大明艦隊出海的意義不亞于當初的鄭和船隊。

自永樂年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近百年。終于,又一次大明的鐵甲艦隊出海,將要再現當年的雄風。雖然當時參與下西洋的人已經全部不在了,但是大明上下談及當年縱橫海上之事,無不懷念和自豪。

現在,這一切是否又要了回來了?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興奮和期待的時刻。

在百姓的歡呼聲中,張延齡站在星辰號船樓之上,對著岸上送行的軍民揮手致意。看著人頭攢動,彩旗遍地的場面。听著百姓們震動天地的發自肺腑的歡呼聲。張延齡心中也自頗為感慨。

大明朝強盛之時,世界列強還在黑暗之中模索。大航海時代事實上是大明朝開創的。早在百年之前,以大明朝的實力便可主宰世界,成為天下的中心。

但是,在這百年時間里,大明朝卻與世隔絕,和海外番國建立的聯系中斷,浪費了當年鄭和建立的和各海外番國的關系,也喪失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主宰海洋和世界的機會。這是甚為可惜的。

此消彼長,不進則退。實力的消長轉換便是在這錯過關鍵機會之後發生的。到最後,別人的炮艦打上門來,屈辱黑暗的歲月持續了數百年,東方大地淪為他人策馬馳騁的土地,淪為列強肆意凌辱的禁臠,必是和這一切有關。

自己要做的便是改變這一切,糾正這一致命的錯誤,抓住時機,扭轉後世要發生的那一切屈辱黑暗。這種抱負或許有些狂妄,但是處在如今張延齡這個位置上,自己怎麼也要試一試。

船隊轟轟烈烈的出發,沿途得到了各地百姓的熱烈歡送。人們站在江岸上等待著船隊的到達,雖然自出發之後便是秋雨綿綿。但是這絲毫也沒有打消百姓們的歡喜之情。他們站在雨中歡呼著,揮舞著手臂,目睹著這只大明的鐵甲艦隊從面前駛過,駛向遠方。

其實百姓們倒是沒有覺得這件事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給大明帶來什麼變化。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大明朝又有了出海的艦隊,這表示大明朝又有了當初的盛世氣象。這足以讓他們感到興奮和自豪了。

三日後,船隊從長江口進入茫茫大海。

已是深秋時節,季風的風向即將轉變。海面上東南來的季風和西北方向來的冷風交匯。一連多日,秋雨連綿,氣溫也開始變冷。

在秋風瑟瑟的,波浪翻涌的長江口外海,張延齡召開了艦隊的第一次作戰會議。

各艦隊提督,水軍正副提督,中層以上各級將領齊聚星辰號旗艦上層寬大的船廳之中。張延齡煮了熱茶備了點心迎接了他們。

「各位大人。船隊已然出海,從現在起,我不得不提醒諸位,收拾你們的心情,回到現實之中。以下我說的話不太中听,但請你們務必听進去,記牢了。」熱烈的寒暄之後,張延齡一開口便奠定了會議的基調。

所有人都立刻肅然起來。

「卑職等恭听國公爺吩咐。」眾人齊聲道。

張延齡點頭,沉聲道︰「首先,我要你們明確一點。自此刻起,我們便進入了戰斗狀態。本人花了這麼大氣力,耗費如此巨大的錢銀,嘔心瀝血打造的這支艦隊。這是我全部的心血所在。但我打造它們,開赴海上,不是為了觀海听濤,不是為了游山玩水。目的只有一個,便是開通航道,打通商路,和所有阻擋在我們面前的敵人決一死戰,且戰而勝之。所以,爾等當明白,我們已經處在作戰之中。」

陳式一張隱汪鋐趙元成等一干將領紛紛肅然道︰「卑職等明白。不敢稍有松懈。」

張延齡點頭,冷聲道︰「明白就好。第二點,我必須要告誡你們。此次出海,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打仗,我們是不怕的。我張延齡和各位一起也經歷了不少戰斗。不敢說身經百戰,但也是經歷了一些小小的場面……」

陳式一呵呵笑道︰「國公爺管獨石城大戰數萬韃子,寧夏鎮平息安化王之亂。平息劉六劉七的數十萬賊兵之亂,以及和佛郎機人在屯門的海戰是小場面?那卑職可不知道什麼是大場面了。」

眾將紛紛笑道︰「是啊。國公爺過謙了。」

張延齡擺手道︰「各位,好好听我說。這一次我們面臨的敵人是在海上,是擁有強力戰艦和佛郎機炮的大敵。無論韃子,賊兵還是叛軍都是不可相比的。本來海上作戰便非我們所擅長,對方海戰經驗豐富,戰船火器先進,且實力龐大。這一點,汪大人當深有體會。屯門之戰,對方只數艘蜈蚣船,我們便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對方火器之凶猛,戰船之迅捷,那是有了明證的。若非有漁民船只拼死掩護,那一戰的結果可未必是勝利。很可能是一場難堪的失敗。」

汪鋐皺眉點頭道︰「護國公所言倒非虛言,佛郎機人的實力確實不俗。」

張延齡繼續道︰「佛郎機人縱橫于海上已經數十年。他們的東方艦隊擁有戰船數十艘,火器數百門。而且,他們先入為主,已經佔領了多處番國港口,建立補給基地。他們在海上常年游弋,海戰經驗豐富,對于海流天氣地形都了如指掌。這樣的對手,是我們從未遭遇過的。所以,我們即將遭遇的是之前任何敵人都無法比擬的勁敵。這一點,你們必須要明白。本人從不漲他人威風,也從未將任何敵人放在眼里。但是這一次,本人必須跟你們明言。對上他們,我心里沒底。並無必勝把握。」

眾人盡皆肅然。國公爺這麼一說,倒確實讓眾人心中凜然起來。本來眾人的態度是極為樂觀的。護國公領軍,又擁有鐵甲巨艦,還不一路碾壓過去。有什麼好打的。敵人還不望風而逃?但听護國公如此慎重,心中都開始重新評估審視此次出征了。

眾人沉默了下來,只听得秋雨沙沙,海上浪濤滾滾,水聲轟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