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來到大堂上的時候,李思明已經平復了情緒。他是兩廣承宣布政司衙門主官,正三品右布政使,名義上和左布政使馮鋯一起掌管廣東廣西兩省行政。乃是牧守一方的行政大員。沒有理由在一名侯爺面前感到懼怕。

況且,這里是自己的地盤。

不過,他還是熱情洋溢的進了衙門大堂之中。人沒到,聲先至。

「哎呀,是真的麼?當真是建昌候張侯爺來了麼?這可真是教人意外啊。」

張延齡听到聲音,將翹在公案上的腳拿下來,站起身來朝著側首門口看去。只見一名面孔油光水亮,身材肥碩高大的官員正滿面笑容的進了大堂。

「如果本官沒猜錯的話,這一位定是建昌候張侯爺了。久仰,久仰。本官兩廣承宣布政司右使李思明,張侯爺有禮了。」李思明大聲笑著,拱手行禮。

張延齡拱手還禮,笑道︰「李大人有禮了,本人建昌候張延齡。來人,取本人名帖。請李大人過目。」

「不用不用,這還用看名帖麼?一看侯爺這模樣氣度,那還能錯麼?張侯爺之名如雷貫耳,老夫久已聞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武不凡,器宇軒昂。難得的是還如此年輕。前程無可限量啊。」李思明大聲笑道。

張延齡笑道︰「哦?沒想到我這麼有名?連李大人都知道我?」

李思明沉聲道︰「那還用說?天下誰不知建昌候之名?我說的可不是因為建昌候是國戚的身份,而是張侯爺獨石城護駕,同韃子血戰。以及不久前平息寧夏之亂,手段雷霆,行事雷厲,計謀超群,膽色超人。天下人誰不聞名?」

張延齡哈哈大笑道︰「李大人果然是嶺南士林領袖,夸人都這麼會夸。這些詞用的,我都臉上發燒了。」

「哈哈哈,老夫說的是實情,可沒有夸大。老夫輕易不夸人,但是听聞你張侯爺的事略,也不由得不佩服。我大明有張侯爺這等人物,未來必是朝廷砥柱,國家柱石。」李思明笑道。

張延齡忙擺手道︰「可莫夸了,再夸我,我便找個地縫鑽下去了。」

李思明聞言,撫須大笑不已。

「坐,請坐。上茶,快上茶。」李思明招呼著張延齡落座。

師爺連忙吩咐人上了茶水,兩人在公案兩側坐定,李思明微笑道︰「張侯爺是從京城來的?」

張延齡道︰「正是。」

李思明笑道︰「莫非是有公干?怎也不提前通知一聲,本官也好出城相迎。」

張延齡笑道︰「確實是公干,倒也沒想著來麻煩李大人。事實上我來廣州府已經三天了。這不,過兩天便要回京城了,再不來拜訪本地諸位大人,便有些說不過去了。」

李思明一驚,沉聲道︰「什麼?張侯爺已經來了三天了?這……可真是教人沒想到啊。但不知張侯爺來此有何公干?可辦妥了麼?」

張延齡微笑道︰「其實也沒什麼大事。是這樣的,皇上在計劃著重開海禁的事情,所以命我來瞧瞧。廣州府乃我大明第一大港口,皇上便命我前來瞧瞧,是否具備開海禁的條件。」

李思明雙目圓睜,連瞳孔中都透露出驚訝來。但他迅速恢復了情緒。

「皇上當真要開海禁?那可是大好事啊。開了海禁,和萬國通商海貿,這是對我大明有利之事。不過,老夫怎麼沒听到一丁點的消息?」

張延齡道︰「皇上只是有這麼個想法,倒也並沒有下決定。畢竟海禁乃我大明先皇的政策,皇上也有些猶豫。此番只是命我來瞧瞧而已。之後皇上會征詢朝臣的意見的。李大人認為這件事是好事麼?那本侯倒是可以將李大人的意見轉達給皇上。」

李思明愣了愣,忙道︰「老夫確實認為是件好事,不過,正如侯爺所說,海禁之策乃我大明國策,還得上下權衡一番才能做決定。而且,就廣州府的情形來看,倒還是需要謹慎些。」

張延齡道︰「此話怎講?」

李思明咂嘴道︰「主要是海船的安全問題。倭寇海盜猖獗,海外航道塞絕,這件事不解決,海禁開了也是白開。」

張延齡點頭道︰「這倒是實情。不過,我在這里三日了,听說佛朗機國的商船暢行無阻,他們是怎麼對付倭寇海道的?我還听說,佛郎機國的船只佔了屯門島,不知是否有這件事?」

李思明心中一凜,心中升起了極大的戒備。提及佛郎機國站立屯門島的事情,這是他不得不慎重面對的事情。不知道張延齡來此,了解了多少。

他呵呵笑道︰「侯爺這幾天看來打听了不少消息,了解了不少事情啊。」

張延齡知道李思明是在試探自己,于是笑道︰「沒辦法,受皇上所托來此,自不敢偷懶。回去後皇上若是問及這里的事情,總不能一問三不知吧。」

李思明笑道︰「其實皇上下道旨意,我等地方官員上道折子,詳細說明,豈非省的張侯爺千里迢迢奔波來此了麼?侯爺既來了,其實來衙門詢問一番,便可知道情形,何必悶聲不響的在城里打听?」

張延齡道︰「我不是說了麼?皇上只是有開海禁的念頭,跟我閑聊了幾句而已。倒也並不想弄的滿城風雨。到時候又有一幫人上折子說什麼海禁之策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國策,不可更改雲雲。皇上最怕鬧騰。所以,便要我悄悄的來打听打听情形。我正好在京城呆著氣悶,也想出來游山玩水一番而已。」

李思明挑眉笑道︰「呵呵呵,原來如此。侯爺原來是奉旨微服私訪。」

張延齡擺手道︰「什麼微服私訪,其實這幾天我也沒咱們打听,我個人是反對開海禁的。好好的又折騰什麼開海禁?安安穩穩的不好麼?我本來到了廣州府便想來衙門找地方官員的亮明身份的。但是又一想,皇上要我低調來此,我卻大張旗鼓的,豈非違背了皇上的意思。便沒有聲張。」

李思明笑道︰「那侯爺為何又來我布政司衙門了呢?」

張延齡道︰「還不是沒有打探到些具體的情形,回去後怕被皇上問住,說我對差事不盡心。所以便想著來問問李大人和本地的其他各位大人。以便了解一些具體的情形,回去也好交差而已。」

李思明哈哈大笑,點頭道︰「原來如此。本官明白了。」

李思明的心里稍稍的放下了些警惕。張延齡這種養尊處優的勛貴,千里迢迢來廣州辦這樣的差事,他肯定是不願的。這種跑腿的事情,本不該張延齡這樣的人前來。

想必張延齡自己也是不肯的,只是皇上讓他來,他沒法拒絕。什麼自己想游山玩水出京,主動要求的話,怕都是胡扯。當真要游山玩水,犯得著跑幾千里路來廣州府麼?

張延齡來了廣州,應該只是胡亂的打听了一番,玩樂了幾天。臨到要回去了,便來本地衙門問一些情形回去交差而已。

不過,李思明還是有些不放心。繼續試探問道︰「侯爺是怎麼知道佛郎機國在屯門島駐扎的事情的?侯爺出海去了屯門島左近麼?」

張延齡搖頭道︰「我可沒去,我跑海里作甚?不過是我的手下見到廣州府里有佛郎機國人出沒,所以問了城中百姓。百姓們也不甚清楚,但好歹也是知道那麼一點的,說是有佛郎機國商船在屯門那里佔著。所以我才覺得疑惑。倭寇這麼厲害,佛郎機人是怎麼漂洋過海過來的。所以便想問問清楚。回去皇上若是問我,如何對付倭寇,我或許還能說上幾句。」

李思明點頭道︰「原來如此。海上風浪大,侯爺確實不必親自去。其實,這佛郎機國海船在屯門停靠的事情,本官早已上奏了朝廷,解釋了原因,征求皇上的意見。佛郎機國商船其實是從海外一路航行而來,前往的目的地是琉球和東瀛。在咱們廣州府地界只是停靠歇息,補充物資糧食的。我大明乃禮儀之邦,向來以上國之禮對待番人,所以他們提出在屯門停靠休整,本官認為其實不必拒之門外。侯爺你覺得呢?」

張延齡點頭道︰「原來只是停靠補給休整,那倒是沒必要那麼小家子氣。我大明一向以仁德行于天下,外域小邦之所以對我大明仰慕,便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寬宏相待。他們停靠休整的要求,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思明挑指贊道︰「侯爺這話,便是大人大量,心胸寬宏的人才能說出來的了。這件事當然也有人反對,胡說什麼佛郎機國佔我屯門。佛郎機國遠在海外萬里之外,就憑幾艘破船便能佔我大明國土?這不是笑話麼?朝廷若是覺得這件事不可為,本官當即便會命我南海衛兵馬去將他們驅逐了。那只是彈指之間的事情。但那也太小家子氣了。皇上不也沒下旨要我們驅逐佛郎機國的船只麼?不也沒說禁止他們停靠麼?這是彰顯我大明皇帝皇恩浩蕩,經佛郎機國商賈之口播于海外,弘揚我大明天朝上國之繁華富庶,令番邦域外小國歸心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張延齡點頭道︰「李大人說的極是。照我看,屯門島干脆給佛郎機國商賈算了。一個小小的海外荒島,巴掌大點的地方,有什麼了不得的。根本沒必要在意。」

李思明楞了楞,笑道︰「那倒也不必,畢竟是我大明國土,豈能給別人?只是借他們停靠休整而已。」

張延齡忙道︰「對對對,我就這麼一說。還是李大人明白事理。我這是有些胡說八道了。」

李思明呵呵一笑,心中更加的放松。原來這位張侯爺心里是這麼想的。自己還擔心他知道了屯門為佛郎機國所佔的事情,會懷疑,會追查。結果他卻認為那彈丸之島送給人也沒什麼。由此可見,這個張延齡是個糊里糊涂的紈褲之人。這種人連事理輕重都不知,或許根本不足為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