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朝陽照在南城安化王府上,王府中間的雄偉的大殿已經燒成了白地,這本是寧夏城最為精美和高大的建築,此刻只留下一片倒塌的瓦礫和殘垣斷壁冒著青煙。

不過,外圍圍牆之間的房舍倒是並未波及,上百間屋舍原本是花團錦簇一般的簇擁著中間的宮殿的,此刻圍著的只是一堆廢墟了。

張延齡和張隱陳式一等人抵達了這里。殘垣斷壁雖然已經不堪入目,但是昨日張延齡是見識過中間那座雄偉殿宇的。那殿宇的規模和大小甚至可以和北京皇宮中的一些宮殿相媲美。

從規制上而言,王府建造宮殿是允許的。王府不但可以建造宮殿,而且可以有太監當內侍,設立各種機構,其實便等同于一個小型的皇宮一般。

不過,雖然允許建造宮殿,但是王府的規模和規制卻是有限制的。宮殿的大小高度,王府的宅院規模都是有講究的。別說朱寘鐇這個安化王只是個郡王,便是親王府,也不敢造這麼大的規模,造如此豪華的宮殿,居然和皇宮中的殿宇有的一拼。

當然,這房子的大小規模宮殿的奢華程度近年來已經不太追究這些事情。但是,這或許也能說明朱寘鐇早有野心。

大火昨天上午燒起來,一直燒到了午夜才熄。所以,整個火場此刻還是熱氣騰騰炎熱無比。殘垣斷壁青石青磚琉璃屋瓦全部燒成了黑乎乎的一團。偶爾才可以發現一些安化王府之前豪華程度的證明。比如部分精美的石雕欄桿,一些碎裂的瑞獸,扭曲的精美的金屬花欄等物。

張延齡看著眼前這一堆廢墟的龐然大物皺著眉頭嘆氣。

陳式一道︰「侯爺是可惜這宮殿燒沒了麼?咱們又住不著,燒了便燒了唄。」

張延齡咂嘴道︰「我只是心疼銀子罷了。這宮殿得花了多少銀子建起來的。里邊得有多少寶物被燒毀了?他娘的,朱寘鐇這狗東西臨死還不留念想,非得**。不然的話,咱們可要抄出不少好東西來。」

陳式一和張隱嗔目無語,原來侯爺是心疼這個。確實,要是能抄了這大殿,怕是真的能發一筆橫財。他們都明白,侯爺掏腰包自己造的火器裝備振威軍親衛營,花了不少銀子。現在怕是想方設法的要撈銀子。這等好機會,可惜卻是什麼也沒撈到。

「命人澆水,熄滅余燼,給磚瓦降溫。」張延齡吩咐道。

張隱愕然道︰「侯爺這是作甚?讓它自己慢慢的冷卻便是了。里邊是有些余燼,但也不可能再燒起來啊。無非是掩埋在下邊的一些木料冒煙罷了。」

張延齡沉聲道︰「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朱寘鐇**了,但是你我見過他的尸首麼?你怎知他不是金蟬月兌殼?怎知不是借火而遁?朝廷問起來,本侯怎麼回答?哪怕他燒成了灰,也要找到他的尸首。」

「哎呦,可不是麼。我居然忘了這茬了。得找到朱寘鐇的尸體才成。」張隱恍然道。

陳式一也道︰「可不是麼?得挖。」

張隱皺眉道︰「不過,這麼一大堆瓦礫,得挖到什麼時候。兄弟們怕是要累死。」

張延齡道︰「征些百姓來清理這里,給報酬便是了,但是要仔細的看著。挖出什麼東西來,可別叫百姓們給私吞了。尸體也別破壞了。挖出一具辨認一具。」

張隱連忙答應,趕忙去安排此事。不久弄來了上百百姓前來,先是用木桶澆水降溫,然後搬的搬抬的抬開始了廢墟的清理工作。

張延齡在現場看了一會,見進展很慢,一時也不得結果。于是帶著陳式一等人往周邊街市上去瞧瞧。

張延齡的想法是,看看寧夏城中百姓的狀態,是否充滿敵意和恐慌,從而確定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

在一處十字街口,張延齡看到了不少百姓圍著布告欄觀瞧。于是帶著人過去一瞧,百姓們圍觀的卻是慶王府發布的安民告示。

「賊逆寘鐇,受朝廷隆恩,不思忠孝報國,卻生謀逆之心,。此賊野心昭然,串通邊軍部分將領,驅使我寧夏鎮百姓,滋事生亂,意圖謀反。現朝廷欽命平叛總兵官,大明建昌候率大軍抵達,攻克本城。逆賊**伏誅,寧夏鎮終于重見青天。慶王府也擺月兌逆賊所控。我寧夏鎮上下人等,自此無需驚懼。建昌候明確表示,此番秉承‘只懲首惡,不涉普眾。只懲叛賊,不涉家人’的原則。張侯爺知曉從賊者迫于無奈的苦衷,故而法外開恩。慶王府在此忠告百姓,當記朝廷之恩,不可再滋事生擾。當積極舉報叛亂首惡,不得包庇縱容。城中百姓人等,無需驚慌。但無涉叛亂之事,無害他人之舉,都不用擔驚受怕。另外,慶王殿下也希望你們,但有家中父兄丈夫兒子尚在叛軍之中者,要及時規勸,傳遞消息,令其懸崖勒馬,浪子回頭。執迷不悟者,恐自毀毀人,不可饒恕。」

張延齡看著這告示,微微點頭。

嚴格來說,這不是完全的安民告示。朱清儀借此督促百姓勸告從賊的士兵浪子回頭,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大多數叛軍其實都是本地的軍戶。他們的父母妻兒家人都在寧夏鎮。通過他們的家人督促他們回頭,這顯然是最好的手段,也是瓦解叛軍的最有效的攻心之策。

逛了一圈,街頭百姓的情緒倒似乎平穩的很。看起來,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朱寘鐇的叛亂似乎並非如傳言的那般,受到寧夏鎮百姓的支持。盡管他在此經營多年,但看起來他在百姓之中的威望倒也一般。

陳式一腿上的傷勢未愈,走的有些辛苦。但是他又執意要跟隨保護張延齡,所以張延齡便找了一家茶館歇腳。剛坐下上了茶還沒喝上兩口,街上便有馬蹄聲響。仇鉞帶著幾名親兵飛馳而來。

「侯爺,可找到你了。靈州的消息到了。」仇鉞手中攥著一直小竹筒沖了進來。

張延齡大喜,接過竹筒來。那竹筒口密封的蠟印並未被破壞,仇鉞顯然是沒有看過竹筒里的信件。

張延齡捏碎蠟封,從里邊取出一卷羊皮紙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不少字。張延齡迅速看完,皺著眉頭發愣。

仇鉞道︰「史鏞怎麼說?那邊的情形如何?」

張延齡皺眉道︰「這是楊一清的信,不是史鏞的信。哎,咱們的消息遲了一步。昨日清晨,楊一清率軍渡河,死傷兩千余人,渡河沒有成功。」

「什麼?」仇鉞和陳式一同時驚愕出聲。

「這個楊一清,簡直太蠢了。侯爺那般勸他,他還是這麼干了。世上怎麼有這麼蠢的人。真是不可思議。」陳式一搖頭嘆道。

仇鉞道︰「侯爺,這件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會不會有礙大局?」

張延齡搖頭道︰「那倒不會。寧夏城被我們奪了,朱寘鐇死了,那些叛軍現在便是喪家之犬。消息一旦傳到叛軍營中,必然軍心渙散。楊大人這一敗,無非是白白送了上千兄弟的性命,令人惋惜。對于大局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仇鉞點頭道︰「那倒也是,我也是這麼想的。既如此,倒也不用在意了。楊一清大人準備渡河進攻了麼?現在可是好機會。」

張延齡搖頭道︰「他要我派兵馬襲擊叛軍月復背,好掩護大軍渡河。」

陳式一叫道︰「什麼?這老小子怕是瘋了,這種時候還要我們出兵?老蠢驢一個,靈州五萬大軍,還要我們幫忙?」

張延齡喝道︰「不要亂說,什麼他們我們的,都是平叛兵馬。他這麼做,也是為了能順利渡河。唯有渡河成功,才能徹底圍剿叛軍殘余,徹底平叛成功。否則何錦義丁廣他們手中握有大量兵馬,自是禍害。對于寧夏城也是巨大威脅。」

仇鉞道︰「侯爺的意思,是要出兵麼?」

張延齡微微點頭道︰「當然要。一方面是為了盡快平叛,另一方面,也是不能讓何錦義他們率兵流竄,裹挾更多的百姓,甚至去投韃子。我們出兵,是要堵住他逃竄的路線。」

仇鉞沉吟點頭道︰「侯爺所言極是。朱寘鐇之前便和韃子約為盟約的。只是,尚未得到韃靼小王子的回復。韃子這次在西北的兵馬不多,否則韃子定然趁亂動手。」

張延齡微笑道︰「那可不是。倘若巴圖蒙克在西北,韃子大軍在西北,我可不敢率三千騎兵來掏心窩子。韃子大軍在漠東平息內亂,這是我來之前便知道的消息。」

仇鉞聞言,半晌無言。這位侯爺果真不是莽撞,他是算計好了,有備而來。之前仇鉞心里確實覺得張侯爺此番突襲著實有些膽大冒險加莽撞,之所以成功,運氣成分不小。現在,他卻不這麼看了。

陳式一道︰「侯爺,你可不能親自去。你身上的傷勢騎不得馬。張隱兄弟要留在這里守城,要不這次我去如何?給我五百騎兵足矣。」

張延齡笑道︰「你的腿連馬也不能騎,如何前往?還是張隱去便是。讓他帶著馮將軍一起去。還有,這次元成大哥也去,率五十名鳥銃手去。元成大哥也該升升官了。」

趙元成大喜,心想,妹夫終于想到自己了。

仇鉞告辭離去,張延齡帶著眾人去安化王府現場,和張隱商議出兵事宜。一路上,張延齡手里捏著那封信神色古怪。

陳式一覺得奇怪,問了幾句,張延齡笑而不答。只道︰「有些事不是不想告訴你,而是你知道了沒有好處。」

陳式一砸吧砸吧嘴只要不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