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67章 授人以漁

張延齡呵呵笑道︰「本事麼?有些事可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本事。咱們大明朝財政減少這點事兒,其實是擺在明面上的。大伙兒都看在眼里的,只是還沒人去做罷了。」

劉瑾懷疑張延齡在嘲諷自己。擺在明面上的事,自己卻看不來癥結?這豈非是嘲諷自己無知?不過,劉瑾確實想知道張延齡說的這明面上的事是什麼。于是不動聲色的問道。

「左右無事,倒要請教侯爺,我大明財政捉襟見肘的緣由是什麼?咱家想听听侯爺的高見。」

張延齡呵呵笑道︰「劉公公何必明知故問?」

劉瑾沉聲道︰「張侯爺,你就當說出來,讓咱家驗證一番,看看你我想法是否相同。」

張延齡心中暗笑,這廝明明不知,卻也不肯丟面子,死挺著臉皮擺譜。不過,張延齡本就要引他上鉤發問,自不會拒絕。

「劉公公,朝廷財政入不敷出寅吃卯糧,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據我所知,今年朝廷財稅虧空八百多萬兩。明年又是邊軍和京營換盔甲武器的年份。到了明年底,怕是便要虧空掉我大明一年的財稅收入。如此下去,惡性循環,朝廷終將陷入錢糧兩空的境地。」

「張侯爺,這事兒倒也不用你說,咱家問的是緣由。」劉瑾沉聲道。

張延齡一笑道︰「緣由嘛,其實很多。眾所周知,保證財稅開支穩定,解決虧空的辦法無非兩條,一則開源,二則節流。如今許多人都在說,我大明朝廷用度太大,提倡節儉,杜絕鋪張浪費,以節約出錢糧來。叫我說,那都是扯淡。」

劉瑾呵呵笑道︰「哦?難道節儉不應該麼?」

張延齡道︰「節儉自是應該,但是靠著節省下來的那點銀子,又能管什麼用?水池里就那麼點水,就算所有人都忍著焦渴不喝水,省下來的也就那麼點水罷了。沒有源頭活水,水池里的水還是要耗干。先皇在位時,每日粗茶淡飯,宮中十一月方準燒柴薪取暖,夜晚燭火都舍不得點。先帝殯天時,想找一件新袍子換上都沒有。只有三套外袍,還是皇後補了又補的。這夠節儉了吧?然而又如何?財稅虧空年年都堵不上,窟窿越來越大。如今皇上即位,這個大窟窿更是無法堵塞了。」

劉瑾沉吟不語。他知道張延齡說的是實情。弘治皇帝在位是崇尚節儉,對自己苛刻的很。但節省下來那點銀子其實也于事無補,難以彌補越來越大的財政虧空。朝廷財稅收入一年比一年少,越來越捉襟見肘。可見,靠著節儉是不成的。

「也許咱們全大明的臣民百姓一起節儉,便可以省下許多銀子。」劉瑾道。

張延齡笑道︰「劉公公,你是不是在說胡話?百姓節儉,省下來的銀子是朝廷的麼?除非你劉公公號召咱們全大明上下的官員小吏公差捕快以及衛所將士們都主動的不要朝廷的俸祿和餉銀。或許可以為朝廷節省下來不少銀子。」

劉瑾咂嘴道︰「那怎麼成?那豈非要鬧翻天了?這些人也是要吃飯的。」

張延齡道︰「是啊,所以這個辦法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要開源,增加朝廷的財稅收入。源頭活了,銀子嘩嘩的往朝廷國庫里淌,便可大大緩解朝廷財政的壓力。」

劉瑾點頭道︰「說的似乎在理。」

張延齡道︰「當然在理,事實便是如此。我大明財政吃緊的原因是財稅收入年年減少。成化末年,每年財稅還可達四五千萬緡,如今卻少了三成。這才短短的一二十年時間。咱們大明每年新增的耕地面積還在擴大,造田一直沒停,人口也在增加,稅收卻還在減少,劉公公你說,這是何道理?這二十年時間每年減少的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到底去哪里了?公公可想過?」

劉瑾皺眉道︰「張侯爺莫要賣關子,你直接說便是。」

張延齡呵呵笑道︰「好。不賣關子。劉公公應該知道,我大明財稅收入主要的來源在哪里。商鋪礦山鹽稅茶稅作坊航運等等這些固然也是有稅收的,但在我大明總體財政收入之中只佔了一小部分。我大明財稅的來源八成都來自這里。」

張延齡往腳下一指。劉瑾眨巴著眼道︰「什麼?」

「土地啊。這還要問?我都要懷疑劉公公不是裝糊涂,而是真糊涂了。」張延齡曬道。

劉瑾臉上發燒,心中怒罵。張延齡這是赤果果的嘲笑自己。但他此刻急于想听後續,咬著牙忍氣吞聲。

「咱家豈有不知?咱們大明的財稅自是大多來自于田畝產出。侯爺說我大明田畝增加,人丁增加,那為何稅收卻變少了呢?」

張延齡道︰「那是因為,很多田產已經不在耕地的百姓的手里了。田畝雖然增加了,但是百姓手里的田畝卻少了。我大明官員士人僧人王公侯爺們可都是不交稅的。就算交稅,也只是象征性的一小部分罷了。大量田產聚攏在這些人手里,朝廷可是收不到什麼稅的。相反,耕地百姓手里的田畝變少,財稅自然便減少了。這個道理還不簡單麼?」

劉瑾呵呵笑道︰「侯爺,你說這話的意思,難不成是說,要不交稅的這些人也交稅不成?侯爺自己便有幾萬畝的田產,莫非你張侯爺想要主動交稅?」

張延齡笑道︰「我交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其他人也得交,我才會交。否則我一人交稅,豈不成了特例?豈不被別人視為眼中釘?」

劉瑾冷笑道︰「侯爺是要咱家去干這種得罪人的事?侯爺可真是好心呢。」

張延齡搖頭道︰「我可沒讓你劉公公去做這種事,我只是分析緣由罷了。劉公公怕也沒那個本事去然天下官員王公們按照田畝交稅。」

劉瑾道︰「你不用激咱家,咱家確實沒這個本事。」

張延齡點頭道︰「劉公公有自知之明。不過,要增加稅收,手段多的很,倒也不用去得罪官員和王公侯爺們。現如今,賦稅很重,許多百姓勉強維持生計。遭遇饑荒之年,便不得不將將田畝抵押變賣給別人,以圖一時生計。這之後,便淪為佃戶或流民。有的甚至落草為盜,為禍一方。我在寶坻縣的那座莊園便是因為蟲害加上水災導致減產,百姓們賦稅交不上來,不得不變賣田產給我。他們也都成了我家的佃戶。那可是四萬畝良田。朝廷從此便失去了這四萬畝良田的稅收。這便是明證。」

劉瑾嘿嘿笑道︰「侯爺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了。你說這些是何意?」

張延齡沉聲道︰「劉公公,我的意思是,如果朝廷禁止私人屯田,百姓便不會破產。哪怕一年因為旱澇蟲害導致了稅收收不上來,大可減免那一年的稅收,保住百姓的土地。第二年第三年乃至以後,便依舊可以有稅收上來。這是保證情況不再惡化下去的辦法。已經成為王公貴族之家莊園的田畝固然是不能收回來,但起碼可以從現在起,禁止這些人兼並土地吧?這又不是讓這些人交出田產,誰能反對?有何理由反對?」

劉瑾皺眉沉吟,心中想︰「這倒確實是個辦法。禁止百姓再將土地出售,禁止他們淪為佃戶或者流民。只要他們還在種地,朝廷便總有稅可收。這確實是個防止情形惡化下去的辦法。這麼做別人也沒有理由反對。」

「可是這也不是開源之法啊。只是維持現狀不惡化的辦法而已。你說的開源之法呢?」劉瑾沉聲道。

張延齡道︰「開源之法,那可必須要得罪一些人了。既然王公貴族們劉公公覺得不能得罪,其他一些人可是要得罪的。老虎打不得,蒼蠅也不敢打,那便沒辦法了。」

劉瑾沉聲道︰「怎麼個打蒼蠅法?」

張延齡沉聲道︰「軍費支出乃是巨大負擔。我大明軍屯之制便是保證軍隊供給和減少朝廷負擔的英明之策。可惜現在名存實亡。各地軍屯田畝被侵佔嚴重,所剩不及十之二三。若是能整頓軍屯,可以遏制土地兼並,增加朝廷收入。且可以改善軍隊給養。更可以減少流民安定軍心保我大明帝國長治久安。」

劉瑾緩緩踱步,神情鄭重,未置可否。

張延齡微笑道︰「軍屯多為地方官員和軍中部分將領侵佔,雖不涉朝中重臣和國公侯爺們,但確實也是得罪人的事情。這件事自然也是要得罪一些人的。劉公公,我也只是說說而已,你可別說我又慫恿你得罪人。不過,軍屯整頓若是成功,朝廷每年的軍費至少節省幾百萬兩。一旦成功,不但軍心穩定,也大大緩解朝廷財政壓力。百萬大軍,若能自給自足,軍戶若能安居樂業,那是多麼大的一件功勞啊。」

劉瑾皺眉沉吟,呼吸有些急促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