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1章 死無對證

經過數日嚴審,李東陽並無進展。劉文泰和徐昊高廷和三人當然不肯承認自己有謀害皇上的舉動,他們完全的否認了罪行。

這其實也並不令人意外,謀害皇上的大罪,那可是誅滅九族之罪,誰肯承認?承認了這樣的罪行,豈非全家老少親眷故舊全部要掉腦袋麼?況且,他們也確實沒有這麼做。

事實上李東陽也壓根不認為他們有謀害皇帝的膽量和動機。按照正常的道理來推理,他們身為太醫,是為皇上診療之人,若是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那豈非也太蠢了,因為他們是第一被懷疑的對象。

就算他們有謀害皇上之心,也不可能蠢到在最後一劑藥上增加劑量。或者,他們完全可以用任何殺人于無形的藥物造成皇上病情惡化而死,而不必弄的這麼突兀和明顯。

李東陽思慮之後認為,問題可能出在經手之人的失誤上,藥物的用量弄錯了,是過失導致了嚴重的後果的原因,而未必是主觀故意為之。

然而,即便是這種猜測,徐昊和高廷和也堅決不肯承認。兩人都記得清清楚楚,藥物是一個人稱量,一個人在旁監督記數,根本不可能搞錯。而且抓藥的記錄冊上也清清楚楚的記載著數量,每一味藥都要經過三次的重復稱量和復核。兩雙眼楮盯著,怎麼可能出錯?而按照那藥方中藥物的量,也絕不至于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

但即便他們不承認,事情總是要有人擔責任的。內閣大學士和外庭官員們認為,不管怎樣,劉文泰的藥方首先是有問題的。給皇上用的藥里居然有這種虎狼之藥,這本身便是錯誤。不管劉文泰怎麼解釋很多溫補大熱之藥都帶有些毒性,皇上是風寒之癥,所以藥方里自有這一類的藥物。但是,眾人可不管這些。

劉文泰很快被交付刑部論罪,追究其用藥不當,藥方之中含有虎狼之藥,違背為皇上看病的規矩,最終導致朱佑樘中毒身死之罪。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也沒有任何人敢提異議。即便知道劉文泰的做法其實沒什麼不對,因為這種溫補的藥方之中本就是要加入這種大熱之藥的,否則便無效用。但皇上因為服藥駕崩了,總要有人擔責。劉文泰是必須要論罪的。

另外,對于徐、高兩位御醫的事情,雖然無論從動機還是記錄上都很難證明他們是故意為之,或者是發生了稱量上的失誤導致了皇上中毒而死的嚴重後果,但是他們想月兌了關系是不可能的。畢竟事實是,皇上吃了他們送來的藥,然後被藥物中的一味帶毒的藥給吃死了。這兩個人是有重大作案嫌疑的。

有官員認為,這件事搞不好是有人在幕後指使,謀害皇上的一場陰謀。這兩人之所以抵死不認,便是想蒙混過關。因為他們知道承認必死。這種說法,被內閣幾人嚴厲否決。

劉健李東陽等人都認為,在這種時候,若是抓著此事大做文章,于大明大局是不利的。皇上新喪,新皇剛剛即位。朝野上下,天下萬民都人心惶惶之時,此刻要是搞出什麼陰謀論來,被有心人利用而導致更大的紛爭,結果是不可想象的。

更何況,這件事從基本常識來判斷,似乎只是一個意外,而非是謀殺。

還有的官員認為,不管他們認不認,都必須逼著他們招供。因為這件事必須有個說法,必須有人受到懲罰。否則,根本無法給天下百姓和朝野眾人一個交代。皇上都被他們毒死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這一點倒是合內閣幾人之意。這件事要盡快結束,不能在鬧得沸沸揚揚。朝廷必須立刻穩定下來,人心必須安穩下來。逝者已逝,眼下必須盡快恢復正常,上正軌才好。

但問題是,徐昊和高廷和堅決不肯認罪。他們不肯承認是他們的失誤,這件案子便不能完結。而且徐昊和高廷和居然在李東陽的一次提審之後告訴李東陽說,他們懷疑那天有人在藥里背著他們做了文章,加重了劑量。徐昊說那天太子殿邊的太監劉瑾曾前往太醫院醫堂去領用藥材,形跡可疑。

李東陽听了這話心里有些發毛。他沒有聲張,立刻展開調查。結果,李東陽並沒有在領用藥材的簽字冊上看見劉瑾的名字。回去一問徐昊高廷和,他們說是劉瑾忘了簽字而已。

李東陽和劉健謝遷兩人私底下通了氣。劉健和謝遷都認為,這是徐昊和高廷和在胡亂攀咬了。這兩人為了活命,居然攀咬到了東宮頭上。那豈不是說太子殿下命人動的手腳?那還了得?而且那領用冊上根本沒有劉瑾的名字,太醫院也沒人看見劉瑾去過,只高徐二人說劉瑾去過,十之八九是攀咬之舉。

三人很是氣憤。李東陽再次提審了徐昊和高廷和,和他們攤了牌。李東陽告訴他們,他們無論怎樣攀咬他人都是無用的,他們想要抵死不認也是徒勞的。如果他們不肯承認罪行,自己便要將他們移交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審訊了。到那時,由不得他們不認罪。

徐昊和高廷和絕望了。原本兩人已經意識到是有人動了手腳,想來想去劉瑾當日的行為極為可疑,所以才說出了劉瑾前往的事情。但是,劉瑾顯然有備而來,他沒簽字,又沒人看見他來過,那自己兩人的話便成了誣告了。

承認稱量失誤害死了皇上的罪過自然是必死無疑,所以他們才會硬撐著不承認。但是,倘若被送到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之中,那一樣是死,而死前還要遭受更為嚴酷的折磨。兩人是御醫,私底下也見識過被詔獄折磨放出來的官員的情形,為他們治療過傷勢。兩人自然知道那里邊的刑罰是多麼的嚴酷。李東陽本來是希望他們能夠不要抵賴,承認過錯,但這兩人卻因此而失去了任何的希望。

當晚,徐昊和高廷和雙雙在監牢之中用鋪上的草搓了繩子,掛在刑部大牢的柵欄上自殺了。兩個人的監牢里的牆上都用泥灰寫著冤字,臨死兩人也不肯承認罪行,以免被人認為是畏罪自殺。

事情並不以他們的想法為轉移。兩人的死很快便被定性為畏罪羞愧自殺。當然,李東陽並沒有給他們安上刻意謀殺皇上的罪行,而只定為瀆職失誤,稱錯了藥物的數量,所以導致了皇上中毒不治。這麼做也是為了盡快平息此事,給上上下下一個交代。

隨著徐昊和高廷和自殺,太醫院院判劉文泰的革職下獄,掌事方叔和的降職,相關一大批人員被拿辦懲罰,這件事終于算是平息了下來。

此事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皇家太醫院居然會發生這種事情,堂堂大明皇帝居然會因為這種低級失誤而送了性命,簡直匪夷所思。

很快,正德皇帝朱厚照便下了聖旨,責成太醫院進行全面的流程上和人員上的整肅,並在內廷設立相應的機構對接太醫院,以增加檢查藥物劑量和藥方內容的檢查。任何為皇上治病的藥物和藥方都必須經過內廷相關中官的確認並且檢查。並且在內廷設立專門的試藥監,所有要入皇上之口的藥物都必須要專人試藥,以防不測。

無論如何,此事慢慢的平息下來。外庭文官們終于松了口氣,終于可以不必在這件事上糾纏了。

當然,最高興的便是已經因為正德即位而被任命為鐘鼓司掌印太監的劉瑾了。當他听到高廷和和徐昊自殺而死的消息後,著實的長長松了口氣。這兩人一死,便意味著他安全了。這之前提醒吊膽的日子終于過去了。

面對未來的日子,劉瑾充滿了希望。太子即位當了皇帝,自己成了新皇帝身邊最為寵信的人。雖然目前只是個掌管上下朝鐘鼓,宮中奏樂禮儀的鐘鼓司的掌印太監,但是,劉瑾知道,他現在的地位可非他人所能相比。

他現在不但是小皇帝正德身邊最得寵的人,而且他還是最了解朱厚照的人,最明白小皇帝喜好的人,也是朱厚照離不開的人。自己一句話,頂過那些外庭大學士尚書十句話。只要自己運用得當這種和朱厚照之間的親密的難以被替代的關系,不久的將來,自己便將會很快掌控局面,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