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黃四連忙應了,一擺手,兩名隨從將一只木盆搬來過來,放在地上。趙老吉低頭一看,驚愕道︰「這是……怎麼回事?」

張延齡呵呵笑道︰「昨日在田間,見到秧苗害蟲泛濫,我便想了個法子捉蟲。昨晚只一個多時辰,便捉了這麼多的蟲子,特地帶來給你瞧瞧。這還只是一副裝置,若是大伙兒都行動起來,定能大大的減少蟲害。你瞧瞧,這怕得有幾萬只吧。炒炒都能炒一盤當菜吃了。」

趙老吉驚喜不已,他看到了那木盆的水面上漂浮著的不計其數的稻飛虱,沒想到居然是張延齡昨晚捉到的。這位東家還真是有心,昨日自己和他田間一敘,回頭他便行動了,而且頗有成效。也不知他是怎麼做到的。

「東家,你這……是怎麼捉到的?」趙老吉問道。

張延齡簡單的介紹了一番,趙老吉听得滿頭霧水,他怎也想不到居然可以在田里點個燈籠便能滅蟲,這辦法听起來忒不靠譜了,然而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老丈,我已然命人去采購所需之物,回頭發動大伙兒一起行動,這蟲害的事情我想很快就能解決了。回頭還得靠你跟大伙兒說說這事兒。大伙兒只需出工,準備一些不花錢的材料,比如這些木盆什麼的,其余的都算我的。」張延齡道。

趙老吉躬身長鞠行禮,激動的道︰「哎呀,東家這可是救了大伙兒的急啊。眼看這蟲害一天天的厲害起來,所有人都著急的很。左近幾個莊子的老莊稼把式們都商量好幾回了,也不得法。幾個老人捉急上火都急病了。東家能幫咱們解決這個大難題,那可真是救了大伙兒的命了。老漢代表鄉親們謝謝東家了。」

張延齡擺手笑道︰「不必如此,昨日我跟你說了,幫你們便是幫我。這只是件小事。走,咱們去看看地形,看看能不能辦大事情。」

一行人在老鐵匠的帶領之下出了村子,從田野之間走過,直奔不遠處的野狗嶺。那正是位于西山莊園所轄的一片荒山。

張鶴齡所擁有的西山莊園雖然面積上有千頃之大,然而光是這座叫野狗嶺的荒山便佔據了一小半的面積。

走了半個時辰,抵達山嶺下方。遠看只是一個小山包一般,走近了看才發現其實面積還挺大,山坡還挺陡峭。這是一座土石小山,上面全是雜樹灌木荊棘和荒草,地面上的黃土里全是細小的石塊,荊棘灌木生長的茂盛之極,將上山的小道都遮掩的嚴嚴實實。

老鐵匠的兒子趙元成提著柴刀在前面開路,將荊棘小樹全部砍斷丟到一旁,這才能容眾人通行。正當盛夏時節,山嶺小道兩側樹木蔥郁無比,遮擋了曠野的風,讓小道上的眾人感到悶熱無比。

「就是這個,就是這種果子,汁液粘性十足。張侯爺,這可以代替香油粘蟲子。」走在張延齡身後的談如青忽然指著下方斜坡上一棵綠油油的樹輕聲叫道。

「哦?」張延齡忙看過去,只見那棵樹不甚高大,綠葉如梭,枝頭沉甸甸的掛滿了一串串大小如貓眼一般的青色果實。打眼一看還以為是青葡萄。

「那是無患子,百姓們也稱它叫做洗手果,那是因為搓洗之後會有泡沫,確實有淨手洗滌之效。但它其實是一味藥材,可用于清熱祛痰消積殺蟲。有微微的毒性,但不要緊,不會對人生出毒害,只要別大量吞食便可。」談如青繼續介紹道。

張延齡笑道︰「不愧是女大夫,果然淵博,采來瞧瞧。」

隨行小廝下去砍了一根樹枝拖上來,談如青用隨身攜帶小木臼搗碎了一把果子,瀝出汁液來,果然粘稠無比,氣味帶著些辛辣和皂角的味道。

老鐵匠張老吉也明白了張延齡他們要弄這些果子是黏住害蟲之用,笑道︰「這東西這里漫山遍野都是,我們還不知道居然是藥材,大伙兒只知道能拿來搗衣,黏糊糊的可沒有皂角好用。」

張延齡笑道︰「這下好了,既然不缺這種果子,那便無需用油了,省了一筆銀子。回頭叫人來摘些備用。」

談如青心情也很高興,沒想到一下子便找到了合用之物,她也很開心。再往前走的時候,談如青變得健談了起來,指著路旁的各種植物給身邊的阿秀和杏兒介紹。

「這是覆盆子,好大好紅啊,這個很好吃的。本草上說︰覆盆子健體補腎之效。這個是蛇莓果,也是能吃的。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還可治療毒蛇咬傷,對傷口感染也有效用。這個是野薔薇,花果均可入藥。薔薇花茶有健脾胃,調腸胃之用。果實可治經血不調,身體水腫。最主要的是,樹上說其女敕睫可食,生吃炒著吃燙著吃都是一盤美味的野菜呢。」

談如青人本就生的美,聲音也好听,知識更是淵博,本來眾人都熱的很,听著她一路談談說說不但長了見識,更是在她悅耳的嗓音里連悶熱都感覺好多了。

阿秀走在談如青身旁,忍不住低聲道︰「姐姐你懂得真多啊,這些都是我們尋常之物,我們只當是灌木野草,誰想到居然是好東西。」

談如青笑道︰「我只是從書上看來的,否則我也不知道。」

阿秀嘆了口氣道︰「可惜我沒讀過書,也不識字,跟姐姐一比,我便跟個傻子一般了。」

談如青安慰道︰「讀書也不難,你想識字只要肯學自然能學會的。」

馬全在旁蹦出一句︰「女子讀書作甚?又不能考科舉當官?正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

「你可拉倒吧……」張延齡笑著打斷他道︰「讀書識字便可懂得很多道理,活的便明白些,難道非要當官?這話我可不愛听。」

趙老吉在前方嘆道︰「下輩子吧阿秀,下輩子投胎投個好人家,投在爹爹家里當女兒,委屈你了。我阿秀聰明伶俐,趙家莊誰不夸贊?農活樣樣精通,便是我這打鐵的營生她也學會了,手藝可不比我差。哎,這要是生在好人家,定是個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可惜生在我這窮苦人家了。」

阿秀紅著臉叫道︰「爹,我只是這麼一說罷了,你又說了這麼多。」

張延齡听著這話,心中也有些感慨。這時代女子地位很低,大明朝又正是三從四德那一套盛行的時候,身為女子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了。像談如青這樣的女子,怕是少之又少了。識字懂醫,那可是個寶貝。

想到這里,張延齡回頭看了談如青一眼。恰好談如青也正抬起頭來,兩人目光一交錯,談如青不知為何臉上一紅,忙轉頭躲開張延齡的眼神。

……

不久後,眾人登上了野狗嶺的頂端空地上,這里居然有一座石頭壘砌的烽火台,只不過已然倒塌廢棄了。

「听我爺爺說,這是當年永樂皇帝建造的烽火台。當時永樂帝鎮守北京,建文皇帝說他要謀反,派了兵馬來抓他,殊不知永樂帝早有布置,北京城周邊廣步烽火,隨時傳遞消息,最終成功奪得帝位。這烽火台便是當時的建造的。」

老鐵匠趙老吉的解釋讓張延齡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當年靖難之役時留下的遺跡。朱棣當時是燕王,就在北京這里駐守,這烽火台必是當時軍事預警系統的一部分。雖然過去已近百年,烽火台早已廢棄無用,但遙想當年之時,這里必是兵馬把守之地。現如今倒是成了自己的莊園的一部分了。

有了這座破損的烽火台倒是有了個登高望遠觀察地形的所在,張延齡和老鐵匠趙老吉爬上了烽火台的頂端,朝著野狗嶺下張望。但見山嶺四周是一片碧綠的田野,一條河流從西邊蜿蜒而來,流過山嶺南邊的山腳,穿過田野往東流去。

「老丈,這條河便是大伙兒平日灌溉用水的河流吧。我看這地形很不錯啊,怎地會有洪澇災害的事情發生?」張延齡皺眉問道。

「東家你有所不知啊,這條河可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安靜。咱們這里距離西邊的大山其實也沒多遠,每年春夏季節,暴雨一來,大山里的山洪便往外灌,咱們這條河正是通向山里的,便是山洪爆發的通道之一。那山洪可凶猛的很,一兩個時辰水位便可暴漲七八尺,河道就那麼點寬,那里經受的住?便全部往兩邊的田地里漫溢。前年秋天正稻子成熟的時候,一場暴雨下來,稻子全部淹在水里。家家戶戶不得不劃著木盆在水底下割稻穗,總算是搶回來了一半。」趙老吉嘆息說道。

「這條河不算小啊,怎地會連山里來的雨水都承受不住,還有,旱災又是怎麼回事?這麼一條大河還會干涸了不成?」張延齡皺眉問道。

「嗨,這條河看著大,其實很淺的。東家您想啊,山洪一下來,泥沙石塊大樹什麼的都沖下來了,到了河里便都淤積了下來。河底全是砂石淤泥,看著很大很深,其實最深處不到四五尺,站在河心都只到胸口。正因為泥沙把河道淤積了,所以一發洪水水便漫上兩岸,到了旱天河水又很快干涸了。」趙鐵匠沉聲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