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五章 忠人之事

即便是涉入正題,長生也沒有直接說出小六子的來歷,而是出言問道,「敢問道友,剛才我們自門外看到那孩童兜了不少細軟出門,這是怎麼一回事?」

太平道人忠厚坦蕩,並未藏掖,「回道友問,那孩子姓郝名金寶,乃峨山人氏,天生六指,打小兒喜歡無私饋贈,慷慨助人,咱們道家講究天道承負,貧道修煉多年卻始終難窺大道,自認為德行無有虧缺,問題想必出自得失之上。實不相瞞,貧道有些異能,金銀財寶唾手可得,但只得不舍,與天道不合。」

「故此道友便有心借他之手平和氣數,齊全天道?」長生笑問。

「然,」太平道人點頭,「貧道懶于思,惰于行,不喜離鄉遠走,亦不願入世太深,故此便想收他為徒,分散錢財,積德行善。」

「道友所說的異能是指什麼?」長生問道。

听得長生發問,太平道人面露難色,與此同時擺手說道,「慚愧,慚愧,不值一提。」

「道友但說無妨,實不相瞞,貧道曾得友人饋贈,家私萬萬,富埒陶白,」長生說到此處手指屋外正在與小六子說話的大頭,「單是我這友人騎乘的汗血寶馬,就價值五十萬兩。」

炫耀的確流于膚淺,但有些時候炫耀也是實力的展示,听長生這般說,太平道人顧慮盡去,「道友誤會了,貧道不願提及只是自慚形穢,而非敝帚自珍,既然道友問起,那我便說了吧,貧道在淬煉內丹的同時生出了鱉寶一枚,有鱉寶在身,可透視土石,窺珍見寶,所有無主財寶,皆可取之。」

「原來真有此物。」長生緩緩點頭,鱉寶這東西他曾在龍虎山的典籍中看到過,此物並不是鱉類的內丹,而是鱉類在淬煉內丹時偶然出現的伴生之物,只能得于無心,不可求于刻意。

「讓道友見笑了,」太平道人多有緊張,「道友富可敵國,自然不會覬覦加害,但世上多有心術不正之人,若是…」

長生知道太平道人要說什麼,不等其說完便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道友推心置月復,如實相告,事關道友安危,此事貧道絕不會與外人提及。」

太平道人聞言如釋重負,連聲道謝。

長生隨即說道,「道友如此坦誠,貧道也就實話實說了,這六指孩童不是我道門中人,道友萬不可收他為弟子。」

太平道人不明所以,疑惑抬頭。

長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轉而意簡言賅的將六子的來歷說與太平道人知道,他之所以敢與太平道人說真話,除了太平道人坦率真誠,值得信任,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平道人極為富有,俗話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一個不為生計發愁的人,通常不會干出卑鄙無恥的事情。

當然了,所謂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也並不是說富人都是好人,窮人都是壞人,哪怕是同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和豐衣足食時,行事的風格也是完全不同的。

听完長生的講說,太平道人哭的心都有了,它是個異類,最為看重的就是自己的修行和造化,本想收個可以幫助自己平衡氣數,齊全承負的徒弟,誰曾想卻找了個和尚。

與人類的道人不同,異類能夠拜入道門本就感恩戴德,誠惶誠恐,而今自己卻要收個轉世的高僧當徒弟,若是祖師有靈,知曉此事,怕是會懷疑其道心不誠,立場不專。

世上壓根兒就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長生並不知道太平道人嚇的要死,只當他在哭笑不得,便笑著看他,沒有急于說話。

「天地明鑒,我壓根兒就不知道這孩子是羅漢轉世,」太平道人神色緊張,「我一心向道,絕無左右逢源,兼顧兼得之心,我馬上送他下山,將其還給父母。」

見太平道人這般說,長生這才知道他在緊張什麼,便隨口說道,「道友言重了,我們與佛門雖然教義迥異,卻也沒有必要搞的涇渭分明,勢如水火。我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也是佛門弟子,各行其道,求同存異也就是了。」

「不妥,不妥,我還是將其送走較為妥當。」太平道人連連搖頭。

「道友這麼做就有些矯枉過正了,」長生擺了擺手,「不管是道門還是佛門,都沒有那麼狹隘,既然你將其帶回了太平觀,就是緣分左右,氣數使然,依我看你就將其繼續留在道觀,只是不要將其收為弟子。」

太平道人面露愁容,皺眉不語。

見對方猶豫遲疑,長生又道,「正所謂與人為善便是與己為善,如果道友執意將其送走,此子日後若是發生了意外,道友便是逆天行事,罪莫大焉。」

「可是貧道乃道門弟子,理應尊師重道,專心守一。」太平道人嘆氣搖頭。

長生說道,「道友此言差矣,此人轉世之前曾經留下書信,將後事拜托于我,他是僧人,我是道人,若是按你的說法,他也是心生二志。」

太平道人低頭不語。

長生此時對太平道人已經多有了解,異類終究是異類,所思所想與人還是有區別的,沉吟過後再度說道,「道友,受人之托理應忠人之事,但我眼居朝堂,無法將這孩子帶在身邊,你就算幫我一個忙,妥善照顧這個孩子,他日道友渡劫,我會趕來庇護幫忙。」

太平道人雖然沒說話,但明顯能看出來他有些心動,好人不表示無欲無求,誰都有自己看重的東西,這個老王八也不例外。

長生沒有苦勸請求,而是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將逆鱗取出,示于太平道長並沖其說明了逆鱗的來歷,以此證明自己乃天命之人,有能力在其渡劫時為其提供庇護。二是畫出幻符一道,加蓋法印之後貼于茶杯,將茶杯變成了一只山雀,授品階不同,作法的威力也不相同,太平道人師從上清,自然知道這一點,能夠通過符咒將死物變成活物,且栩栩如生,說明長生授品階很高。

長生也沒有故作謙虛,直言自己已得授一品上清,其目的還是向太平道人證明自己有能力幫助他。

真人是不屑弄虛作假的,也不在乎別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不謙虛而不喜歡自己,直接展示實力,簡單明了,率性從容。

在長生展示了實力並做出了承諾之後,太平道人終于同意妥善照顧小六子,直至其恢復前世記憶。

得到了太平道人的同意,長生沖大頭招了招手,命其將小六子帶過來。

待小六子進門,長生解開包袱,取出一串佛珠遞了過去。

見到佛珠,小六子立刻伸手接過,打量片刻隨手掛到了脖子上。

「你怎麼戴上了,快還給我。」長生笑道。

「不給。」小六子隨口說道,眼見桌上放著一盤點心,便伸手去抓。

長生隨即又掏出一串念珠,「這個你喜不喜歡?」

小六子正在吃點心,見到念珠一把抓過,右手抓著點心往嘴里送,左手嫻熟的捻動那串念珠。

見此情形,三人面面相覷,長生和太平道人是道門中人,而大頭則是俗人,對于這種佛門獨有的帶有部分記憶的轉世皆感好奇。

「這個你要不要?」大頭摘下那串血靈珠遞了過去。

「不要。」小六子轉身想走。

見此情形,長生又自包袱里取出了那兩個缽盂,見到缽盂,小六子又伸手來抓。

「這是什麼?」長生笑問。

「這個是裝水的,這個是要飯的。」小六子如數家珍。

「哈哈。」大頭忍不住笑出聲來。

長生沖大頭抬了抬手,轉而打開包袱,沖小六子說道,「這里面還有沒有你的東西?」

「這個也是我的。」小六子一把將木魚抓了過去,木魚的木槌是橫插在木魚里的,小六子拔出木槌敲擊木魚,但年代久遠,木槌已經酥化了,一敲,斷了。

確定小六子是見性轉世無疑,長生徹底放下心來,此前幾世見性都是在悟得羅漢果位之後才恢復記憶的,此番有了這些前世之物,再加上藏在木魚里的舍利子,小六子應該很快就能徹底恢復前世記憶,而其越早恢復前世記憶,這一世的造化就會越高,因為只要恢復了前世記憶,就可以在前世記憶的基礎上對佛法進行更深的研習和更高的參悟。

將小六子托付給了太平道人,長生和大頭便起身告辭,太平道人起身相送,小六子正在搗鼓斷掉的木槌兒,沒有理會他們。

出得山門,長生又沖太平道人交代了幾句,隨後又定下了再來的日期,這才與大頭步行下山。

大頭雖然相信長生的判斷,卻還是有些顧慮,「大人,它靠得住嗎?」

「靠得住,」長生隨口說道,「他雖然是個異類,卻已經拜入了上清,而且平日里與世無爭,又不少銀錢花銷,這個孩子跟著他再安全不過了。」

「那就好,終于了了一件心事。」大頭長喘了一口粗氣。

「不能白拿人家的秘笈,」長生說道,「那兩本秘籍我大致看過了,威力巨大,玄妙非常,尤其是那部正眼法藏,若得大成,可破開虛空,往來傳送。」

「啥意思?」大頭不解。

「我也不是很清楚,想必是可以自由來去,瞬息千里。」長生說道。

「瞬息千里?!」大頭多有垂涎,「我能練嗎?」

「不能,修煉正眼法藏需要受具足戒,你肯出家當和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