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四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雖然朕總是挑撥其他國家打仗,雖然朕總是派兵去攻打別的國家,雖然朕大量使用勞工,但是朕是一個好皇帝,仰無愧于天,俯亦無愧于地——摘自《大明皇帝朱勁松語錄》。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又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總是熱衷于往死里禍禍其他國家,像曾誠、劉鶴鳴等大明的文武大臣們自然也不是什麼好鳥。

大肆宣揚大明文化領先全球,宣揚大明是小破球指路明燈的,是以曾誠為首的文官們干出來的。

動不動就派兵去「吊民伐罪、以懾不臣」的,是以劉鶴鳴為首的五軍都督府大老們最喜歡干的。

至于說士林當中忽然冒出了一大批同情哈米斯,甚至認為大明這些年殺戮太盛的言論,曾誠和劉鶴鳴等一眾文武大臣的態度其實就跟朱皇帝差不多。

先在《大明報紙》上把這種狗屁倒灶的言論噴一遍,讓這種言論徹底失去市場,然後再好好查一查源頭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劉鶴鳴殺氣騰騰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臣以為,查到這些言論的源頭之後,可以將之都革了功名,然後再把那些混賬們遠竄三千里。」

而曾誠則是提出了反對意見︰「遠竄三千里的意義何在?你竄五千里出去,不還是在咱們大明的境內?所以吧,直接把這些混賬們弄去天竺那邊兒算了,反正那邊兒更需要人手去開拓。」

至于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則是直接讓人在《邸紙》上面發表了一往篇文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標題確實挺不要臉的,但是在這篇文章里,朱勁松卻提出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土地即資源。

炎黃二祖起于黃河流域,彼時的中原有多大?經過與蚩尤的逐鹿之戰後,中原堂口的地盤又有多大?

炎黃之後,夏、商、周三代的初始地盤有多大?經過紂王征東夷、周王室分封諸候之後,中原堂口的地盤又有多大?

及至于秦、漢、唐,中原堂口的地盤又有多大?

而在這些新增加的地盤當中,又有哪些地盤是別人免費贈送給中原堂口的?

從漢武及至唐宗,這些皇帝都想方設法的經營西域,又有誰是為了西域的那兩斤葡萄干?

說白了,堂堂的中原堂口的皇帝們,誰也不缺西域的那兩斤葡萄干,歷代皇帝們之所以都努力的開疆擴土,其實都是為了資源。

土地本身是一種資源,而在土地之上,山川樹木是資源,河流湖泊是資源,植物動物是資源,就連可種植作物和人口也同樣是資源,大明不去佔有這些資源,這些資源就會被其他國家佔有。

再比如說大明一直使用勞工開礦、修路、疏浚河道,同樣也可以看作是在節省大明本身的人口資源。

而更加有意思的是,歷史上存在的一個規律——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在建立初期是否努力開拓,往往都決定了其最後的下限。

比如說,大宋在建立初期是想要開拓的,但是趙大被人莫名其妙的燭光斧影,趙二在高梁河一戰騎驢漂移,彼此之後的大宋就再也沒有過向外開拓進取,對外獲取資源不足的結果就是先被遼國狂揍,再被西夏狂揍,再被金國狂揍,最終被蒙元滅國。

與之相比,無論是商、周又或者是漢、唐、明,這些朝代在建立之初就不斷的向往開拓,所以這些王朝所獲取到的資源就足夠多,底氣自然也就比大宋更足。

而通過這些朝代從立國到滅國的過程分析不難得出——任何一個朝代,在其建立初期都是最具備對外開拓能力的,但是這種能力會隨著朝代的穩定和發展而逐步下降。

當然,拿大送跟其他朝代做對比,其實有點兒欺負大宋的意思,畢竟大宋再爛也曾有過向外開拓的進取心,趙二再怎麼騎驢漂移那也是親自上過戰場的,哪怕是到了大宋末期,人家也硬生生的耗死了遼國、西夏、金國,蒙古大汗蒙哥斃命釣魚城下,橫向對比當時的歐羅巴,大慫反而是最堅挺的。

相比之下,大清才是真正的爛到了極致——所謂的紫氣東來三百年,本質就是撿了狗成子和吳圓圓的大便宜,而在入關之後,從日射兔子三百只的麻子哥開始,人家大清的夷酋們就時刻準備著退居關外。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家大清是從頭割到尾,真正做到了犯我大清者,雖遠必割,雖遠必賠。

比如說,大清割掉了世界上最深的自然湖泊,割掉了優質的不凍港,就連泥泊爾都能跑到烏思藏駐軍,割到最後連李白的老家都給割了出去——要是李白擱大清時期出生,能不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不太好說,反正國際友人的身份是妥妥的。

近代學者程善之在《清代割地談》統計大清所割之地居然多達「合計一百九十二萬方英里,面積之大,八倍于今之日本,六倍于德意志,九倍乎意大利。若加入屬國,則西方朝貢國沽罕,十二萬方英里。東方朝鮮,八萬方英里。南方越南,三十八萬方英里。緬甸,三十九萬方英里。都計二百八十九萬方英里。喪失之多如此。殆去全國五分之二。」

大清真正的以一己之力,做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從頭爛到尾。

當然,大清這玩意兒爛不爛的,跟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並沒有什麼關系。

朱勁松所在意的,是中原堂口除了大清這麼個完犢子玩意兒之外,通過歷朝歷代開國時期對後期影響的大數據分析,無一不證明了一個理論︰趁著能打,趕緊把能拿到手里的好處拿下,就算後世子孫敗家也能比別人多敗幾年。

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反面例子。

比如說秦朝和隋朝,這哥倆兒就是二世而亡,前者是找不到敵手,後者是低估了世家門閥的實力,對于統計歷朝歷代開國時期進取程度對後期影響的大數據而言,這兩個樣本同樣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這哥倆兒在開國初期的進取心倒是十足,但是忽略了對于其本身所擁有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所以,大明挑撥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甚至親自出兵去攻打其他國家,在諸如開礦、修路、疏浚河道等工程危險的項目上大量使用勞工,目的就是為了在不斷掠奪外部資源的同時節省大明本身的人口、礦藏、森林、水土等資源。

當然,《邸報》這玩意並不公開發行,只會供朝廷和知州、知府以上的官員閱讀,所以在《大明報紙》上面的說法就使用了類似「這一代人把要打的仗打完,不讓下一代打」之類的說法。

反正意思還是那個意思,思想還是那個思想,就是譴詞用句方面更加考究和含蓄,看上去不會顯得太于過直白。

大明朝廷好歹還是要點兒臉面的。

只是一想到臉面這兩個字,朱勁松臉上的神色又忽然變得有些古怪︰「說起來,潛伏在奧斯曼那兒的錦衣衛,倒是送回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報。」

得到了朱勁松的示意之後,錦衣衛扛把子柯志明便接著說了下去︰「在奧斯曼申請加入了小破鍋之後,奧斯曼和歐羅巴的一眾國家也建立起了正常的往來,也都彼此互相設立了大使館。」

「但是吧,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在忽悠英格蘭跟法蘭西開片的同時,也忽悠了奧斯曼跟附近的幾個小國開片,然而哈布斯堡家族卻沒有兌現他們的承諾——他們既沒有出兵幫助英格蘭,同樣也沒有支援奧斯曼。」

「消息傳出去之後,大量憤怒的奧斯曼人跑到了法蘭西大使館前面,焚燒了荷蘭人的國旗,順便把路過的英格蘭人給揍了。」

曾誠當即就伸手攔住了柯志明,一臉懵逼的問道︰「什麼玩意?你的意思是說,奧斯曼人沒有去找哈布斯堡家族治下奧地利大使館的麻煩,反而去找了法蘭西大使館的麻煩,順便還燒了荷蘭的國旗,揍了英格蘭人?」

柯志明點了點頭,神色古怪的說道︰「是的,據說是那些奧斯曼人走錯了路,還認錯了國旗,順便還錯把英格蘭人當成了奧地利人。」

在得到如此匪夷所思的答桉後,就算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曾誠和劉鶴鳴等一眾大老們也都懵逼了。

劉鶴鳴忍不住嘖嘖兩聲,說道︰「倒是挺缺心眼兒的——就好像晉王殿下前段時間派人送回來的那種狗子差不多。」

晉王朱三順的封地是阿拉斯加,能被朱三順當成稀罕物送到大明的狗子,自然也就是傳說中的雪橇三傻,一個比一個二。

柯志明心有戚戚焉的點了點頭,說道︰「在事情發生後,法蘭西、荷蘭、英格蘭都向奧斯曼發出了遣責,奧斯曼這回是丟人丟大發了。」

曾誠皺著眉頭道︰「奧斯曼丟人不丟人的先不說,咱們大明會不會受到影響?」

柯志明搖了搖頭,答道︰「奧斯曼那邊兒倒是不會影響到咱們大明,只不過……」

略一遲疑後,柯志明還是直接說道︰「只不過,歐羅巴那邊兒現在也需要通過奧斯曼進口石油,盡管不會影響到咱們大明的石油份額,但是歐羅巴諸國進口石油的價格要遠高于咱們大明,所以,歐羅巴那邊兒的平民對此很是不滿。」

「如果長時間這麼下去,歐羅巴平民對咱們大明的印象難免會變得不佳,等到小破球全面開戰之時,恐怕會影響到軍府向歐羅巴推進的速度?」

听完了柯志明的擔憂之後,劉鶴鳴卻是呵的笑了一聲,滿臉無所謂的說道︰「用不著在乎那些蠻子們對大明的態度——你就是把他們當兒子疼,他們該咬你一口的時候照樣還是會反咬一口。」

「別的不說,就說建夷吧,當初大明對待建夷之優厚,可是連棒子們都嫉妒的,曾有「諸蕃惟建夷所得最厚」的說法,可是,棒子們老老實實的給咱大明當了兩百多年的藩屬,建夷卻……呵!」

說到這里,劉鶴鳴的臉上不禁充滿了殺氣︰「正如陛下所言,那些蠻子要麼老老實實的給咱們大明當勞工,要麼,就老老實實的去見他們的上帝,五軍都督府絕不會跑到歐羅巴去做慈善!」

做為大明文官集團之首的曾誠也點了點頭︰「不錯,就該如此,咱們這一代人把殺孽都造完,報應也就報應到咱們這一代人身上,那些善事,就留給咱們的子孫後代去做吧。」

想了想,曾誠又忍不住對劉鶴鳴叮囑道︰「回頭你可得注意將士們的心態,別一個個的在戰場上有心慈手軟的現象,你得讓他們知道,蠻子不是大明百姓,用不著他們愛護。」

被曾誠這麼一說,劉鶴鳴臉上的神色卻是變得古怪起來。

大明的士兵會不會心慈手軟?

如果沒有看過天竺及其他海外軍事基地發回來的戰報,劉鶴鳴確實要擔心大明的士兵們會不會產生心慈手軟的現象,畢竟大明的軍隊已經很多年沒有打仗,平時除了訓練之外,參與最多的就是救災。

基于這個前提,大明的軍隊在這些年所遭受的傷亡,除了某些訓練時發生意外所產生的傷亡之外,最多的其實是救災後被老百姓強送水果、雞蛋之類的東西給砸傷的。

尤其是在盛產水果的南方,就曾經出現過一大批被榴蓮砸破頭皮的或者被椰子砸成腦震蕩的倒霉蛋,以至于很多軍隊在完成救災之後都是連夜跑路,根本不給百姓砸水果的機會。

更氣人的是,大明的軍隊還普遍都怕老婆!

包括那些在駐扎海外換防回來的,一個個在海外駐扎的時候不能說是殺人如麻,起碼也都是敢打敢殺的狠角色,然而在調回大明本土之後,被小孩兒騎脖子、被老婆訓得跪搓衣板的就比比皆是。

簡直就是丟盡了大明軍隊的臉面!

一想到如此丟人的畫面,劉鶴鳴頓時冷哼一聲,說道︰「我今天晚上留在軍府,好生教訓教訓那些不成器的,就先不回家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