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個十分艱難的任務

對于路易十六和喬治三世、保羅一世他們三個跑來找大明借錢的行為,朱勁松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而曾誠和劉懷文等人就多少有些擔心。

倒不是擔心路易十六他們賴賬不還,畢竟這個小破球上應該沒誰敢賴了大明的賬,問題是這三個癟犢子玩意一借就是幾十億龍元,折合白銀那也足有個幾億兩!

雖說大明國庫也不差這麼點兒錢,而且這幾億兩白銀也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流回大明,可那畢竟是幾億兩的白銀,就這麼借給蠻子們……

劉懷文甚至公然叫囂︰「要借就請陛下用內帑的錢往出借去,反正國庫空虛到能跑老鼠,是萬萬沒錢的。」

而曾誠也十分贊成劉懷文的態度︰「四十億龍元那可就是四萬萬兩白銀,打幾場滅亡倭國的戰爭都夠用了,憑空借給那些蠻子,豈不是要拖累咱們大明的發展速度?」

其他一眾大老們的態度也都差不多,除非路易十六他們借了錢之後不把錢帶走,只帶走大明淘汰下來的那些軍械,然後再每年按時支付利息。

而朱勁松則是被這些大老們的腦回路給驚呆了——自個兒剛剛還吐槽說路易十六他們幾個不咋要臉,回過頭來一看更不要臉的都是朕的肱股大臣?

借錢不帶走錢,然後再每年按時支付利息?

那些搞網絡小貸砍頭息的看了都得直呼內行!

心中暗自吐槽了一番後,朱勁松卻還是笑著對曾誠等一眾大老們說道︰「眾卿一心為大明的國庫考慮,朕這心里很是高興,可是朕又不得不說,眾位卿家還是看的短了些。」

劉懷文不服氣的哼了一聲,反問道︰「不就是那麼點兒息子錢?雖說這些息子錢也不算少,可是跟咱們大明自身的發展比起來,那點兒息子錢才哪兒到哪兒?」

朱勁松笑道︰「息子錢?區區幾個息子錢,就算是九出二十歸的息子錢也未必就看在朕的眼里,朕所看重的,可不僅僅只是借錢給他們這麼簡單。」

說到這里,朱勁松干脆伸出一只手掌,做了個虛握的動作︰「朕要的是,整個小破球上面都使用大明的寶鈔,再不濟也得讓大明寶鈔成為小破球所有國家的儲備貨幣!」

劉懷文卻毫不客氣的說道︰「讓其他那些蠻子國家用咱們大明的寶鈔,那咱大明的寶鈔不就變得少了?原本這國庫就夠空虛的,您老人家再這麼一折騰,好嘛,干脆連貓都得餓死!」

曾誠等一眾大老們也都贊同的點了點頭,表示咱們大明的寶鈔本來就少,根本沒有多余的可以施舍給那些蠻子小國,要是陛下您老人家非得願意折騰,那您就可著內帑里的那點兒錢折騰,千萬別禍害大明的國庫。

朱勁松卻瞥了劉懷文一眼,反問道︰「寶鈔那破玩意不就是你們戶部拿紙印出來的?多了少了的又能怎麼著?」

要是擱在影視劇里邊兒,這時候就得天昏地暗外加狂風四起,同時還得配上電閃雷鳴的特效才行。

可惜的是,朱勁松並沒有穿越到什麼玄幻仙俠位面,自然也就沒有各種亂七八糟的特效來襯托,而原本應該表現的吃驚、震驚的曾誠和劉懷文等一眾大老們,卻都是一臉懵逼的望著朱勁松。

這話讓陛下他老人家說的……似乎沒毛病?

就在曾誠和劉懷文等一眾大老們還處于懵逼狀態的時候,朱勁松卻又接著說道︰「小破球上任何一個國家,生產出任何一件實體商品,它都是有固定成本的,其中包括物力成本與人力成本,流通到市場上之後又會產生運輸成本和營銷成本。」

「如果以金、銀、銅等實體貨幣來計算,得出的成本和能夠賺到的利潤都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換成了大明寶鈔之後,這個成本的高低就變質了——它不再由實體貨幣來定價,而是由寶鈔的價值來進行定價。」

「如果其他的國家各自使用各自的貨幣,他們就可以自行規定貨物的價值,很難受到大明寶鈔價值的影響,頂多也就是匯率上的變化。」

「反之則不然。」

「在其他國家全都使用大明寶鈔做為官定貨幣的情況下,如果咱們大明認為一塊錢的大明寶鈔能買十斤大米,那麼一塊錢的大明寶鈔就能買十斤大米,如果咱們大明認為大明一塊錢的寶鈔能買一斤大米,那這塊錢就只能買到一斤大米。」

「而且,咱們大明的寶鈔可不是直接白送給他們的,這里面又涉及到了實體貨幣的兌換——其他那些蠻子小國想要使用大明的龍元,就得拿實打實的真金白銀來換。」

「當越來越多的真金白銀都流入了大明,你們戶部自然也就可以印刷更多的龍元寶鈔。」

「如果大明有需要,自然也就可以通過操縱龍元寶鈔價值的方式來收割其他那些蠻子小國的財富,從面補貼大明自身所需。」

「……」

朱勁松越說越嗨皮,而曾誠和劉懷文等一眾大老們則是越听越心驚,額頭上的冷汗更是冒個不停——得虧這皇帝是咱們大明的皇帝,倘若那些蠻子小國當中出現一個這麼陰損毒辣的皇帝,咱大明豈不是很蛋疼?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滔滔不絕的朱勁松才算是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並且做出了最後的總結︰「能通過龍元解決的事情,就盡量不要用火槍火炮搞得那麼血腥,更不能像宋朝老趙家的那些蠢蛋一樣,明明手握交鈔這麼個大殺器,卻被人玩的跟二傻子一樣!」

被朱勁松這麼一說,曾誠和劉懷文等一眾大老們頓時有一種無言以對的感覺——整個大明朝廷最喜歡用火槍火炮說話的,就是陛下您老人家!

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了,雖然對朱勁松這種烏鴉笑豬黑的行為很是不恥,但是曾誠和劉懷文等人卻又不得不承認朱勁松說的有道理。

就以大送為例。

北宋初期,大送每年鑄錢量基本在100萬貫以上,送仁宗慶歷時達到300萬貫以上,送神宗時最高年份據記載達到了506萬貫,還不算近100萬貫的錢鐵。

做一個橫向對比︰唐代鑄幣量最多的年份也只不過是一年33萬貫,一般年份則保持在10萬貫上下,大明近三百年的國祚,所鑄的銅錢全加到一起也沒有送神宗那一年鑄出來的多。

根據大送歷年發行銅錢的數量和磨損量來算,到北宋末年,在市場上流通的銅錢應該在3億貫左右,然而大宋不僅沒有產生通貨膨脹,反而還經常性的錢荒,交鈔也正是因此而發展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

錢呢?

答桉是大量的銅錢全都外流了,有的流向了倭國,有的流向了遼國、西夏又或者是後來的金國乃至于南洋諸國,大送的貨幣已經成了許多國家的儲備貨幣甚至是通行貨幣。

換個說法就是大送已經掌握住了這些國家的命脈,只要稍微玩一玩金融手段就能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出現動蕩。

可惜的是,大送寧肯把錢和地都送出去,也絕不肯把錢花到軍隊的身上,更不可能放權給那些帶兵砍人的將領,以致于大送雖然握住了許多國家的經濟命脈,然而卻沒有捏死哪個國家的勇氣和實力。

現在的大明當然不在乎這一點。

首先就是大明的貨幣是龍元寶鈔,這玩意說白了就是戶部拿紙印出來的信用貨幣,其本身的價值遠比大送時期用的銅錢更容易操縱,畢竟銅錢還有其本身的價值,而龍元寶鈔的價值就必須要大明朝廷承認才會存在。

其次就是大明的軍隊也足以保證大明願意怎麼操縱紙幣就怎麼操縱紙幣,只要大明完全不在乎廢除紙幣所帶來的信用貶值等一系列後果,大明甚至可以馬上將龍元寶鈔變成廢紙。

當然,正常情況下大明也不可能會這麼干,畢竟龍元寶鈔的價值就是依靠整個大明的信用而存在,不到萬不得以,大明絕不可能做出廢棄龍元寶鈔這種殺敵一千自損一千多的事兒,只會把這種手段當成一個大殺器。

等到一眾大老們得出來這麼個結論之後,劉懷文便忍不住都囔道︰「那路易十六的膽子也忒小了些,居然只借區區十億龍元?合著才一億兩白銀,也不知道夠他干什麼用的。」

劉懷文的話音落下之後,曾誠等一眾大老們再看向劉懷文的目光中就充滿了鄙夷和嘲諷——剛剛可數你劉老摳反對的最帶勁,現在居然又嫌人家借的少,當真是臉都不要了!

暗自吐槽了一番之後,曾誠才開口道︰「這樣兒,回頭我讓人去尋皮埃爾,看看他們法蘭西是只需要借十億,還是路易十六膽子太小,只敢借十億,順便再探探路易十六的口風。」

朱勁松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依朕看來,路易十六現在多半是膽子還不夠大——從這家伙毫不猶豫的賣掉傻賊鷹這一點來看,路易十六應該是鐵了心要跟大明混到底的。」

這幾乎是明擺著的事兒。

無論是往歐羅巴那邊兒傳播大明的禮儀、學問乃至于風俗習慣,又或者是跟哈布斯堡家族開片、往死里忽悠傻賊鷹,種種跡象都能夠表明,路易十六這家伙是鐵了心的要賣掉整個歐羅巴來替法蘭西或者說替波旁家族爭取好處。

而大明也恰好需要路易十六這樣兒的帶路者,因為大明現在的人口數量還不足以支撐大明對整個小破球開片,而中原堂口又被建夷耽誤了近兩百年時間,以致于現在的歐羅巴並不像兩百多年以前一樣廢柴。

所以,光憑路易十六這個頭號帶路者多少還是差了點兒意思的,應該想辦法培養更多的歐羅巴帶路者和恨歐者。

而想要培養出更多的帶路者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給那些潛在的帶路者們豎立起一個正面的榜樣。

比如說路易十六想要借十億龍元寶鈔來當護身符,那大明就干脆借給他二十億龍元寶鈔,而且還是無息的那種,順道再派一些人手去法蘭西幫著路易十六修鐵路修公路,幫著他們改建一些工廠之類的,提高法蘭西商品在小破球上的競爭力。

等等諸如此類的玩法,就是讓其他人看到路易十六當帶者所能得到的好處,從而吸引更多的歐羅巴人跑來當帶路者。

想了想,朱勁松干脆對曾誠吩咐道︰「曾卿不妨和眾位卿家都好好想想,看看還有哪些好處是能給到路易十六的。」

「戶部和鴻臚寺那邊兒一起研究研究,看看怎麼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歐羅巴人來咱們大明逛一逛。」

「另外,大明報紙那邊兒也要動起來,多夸夸路易十六和法蘭西。」

被朱勁松這麼一說,曾誠等人的臉色頓時就垮了下來——這絕逼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任務!

對于曾誠等一眾大老們來說,想辦法忽悠歐羅巴以及傻賊鷹等國家的蠻子們來大明當苦力倒好容易一些,可是想要忽悠歐羅巴的蠻子們來大明逛一逛,這可就太難了!

因為,現在整個小破球上能夠肆意出去閑逛的,就只有大明的百姓!

至于歐羅巴以及傻賊鷹他們……

歐羅巴和傻賊鷹那邊兒的貴族以及大資產階層倒還好一些,剩下的那些平民一個個的都特麼窮成什麼鬼樣子了,他們哪兒還有余錢能跑出去閑逛?

更關鍵的是,大明這邊兒的消費水平對于大明百姓來說倒是低的很,對于歐羅巴和傻賊鷹那邊兒的貴族以及大資產階層來說也沒什麼,可是放到歐羅巴和傻賊鷹的平民身上,這個消費水平就難免有些高了。

如果換個角度,既然他們那邊兒的來不起大明,那麼能不能讓大明的百姓多出去呢?

也難!

大明的百姓吃什麼?

饅頭,包子,餡餅,炒菜,炖菜,掙的多舍的花錢的就吃的好一些,掙的少一些又舍不得花錢的就吃的差一些。

可是大明的整體條件就擺在那里,就算吃的再差,現在也沒哪個大明百姓往面食里面摻沙子之類的玩意。

可是放到歐羅巴那邊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