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的各種問題

造反是個特別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對于任何一個穿越者來說,只要熟讀並且大概掌握了五卷屠龍秘術外加土法煉萬物叢書,軍地兩用人才之友,赤腳醫生手冊以及某幾本不太好找資源的書籍,造反都很容易。

因為以上書籍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拉起一支隊伍,如何培養軍隊,如何發展工業,如何發展衛生醫療等等亂七八糟的內容,用在古代任何一個王朝都屬于是降維打擊。

但是,造反容易,打江山容易,卻不代表著治天下也一樣容易。

什麼三權分立、文武制衡、公權私權皇權三者交叉穩固之類的理論說起來容易,真到了實行的時候往往就沒有那麼容易。

比如說,朱勁松剛剛要試著在加強一部分公權和私權的同時收攏一部分皇權,大明的官老爺們就給了朱勁松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事兒還要從廢除宗權,加強戶權的問題說起。

對于古代任何一個王朝來說,宗權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不光皇帝們頭疼,朝堂上那些大老們也都頭疼。

然而比較操蛋的一點就在于,朝堂上的那些大老們往往是在當官的時候頭疼宗權,一旦告老還鄉了,他們自己也就成了宗權既得利益者。

正如那個誰說的,有背叛階級的個人,但是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所以,宗權的問題就始終存在。

為了解決掉宗權的問題,朱勁松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強廢宗法並且加強戶權、加強個體私權的操作。

然而一番操作 如虎,反饋回來的結果卻很感人。

宗法確實是廢掉了,畢竟是馬上開國的皇帝,現在的大明還沒有人敢跟朱勁松唱反調,但是在加強個體私權和戶權的同意,民間開始對現行的大明律產生了疑問。

這事兒又要從江南某些被查封的小報說起。

因為朱勁松這些年一直都在玩了命的推廣社學和掃盲,大明的識字率雖然依舊算不上是多高,但是隨著識字的百姓越來越多,對于讀物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某些亂七八糟的小報自然也就應用而生。

在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這些亂七八糟的小報自然也就擁有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機會——在報紙上面指點江山那都算是輕的,膽子肥一些的甚至敢編造後宮的花邊新聞,而且還編的有鼻子有眼像模像樣。

對于這種亂七八糟的小報,各個地方的官府自然是毫不客氣的抓人,封報。

可是這話又說回來了,朝廷能封掉一份小報兩份小報,封掉十份八份的也沒問題,但是是民間對于報紙或者說讀物的需求就擺在那里,總是一個勁兒的靠封小報來解決問題也不是個長遠的辦法。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勁松就合計著與其不停的靠封停小報來解決問題,倒還不如學習某工信部和某文宣的作法,直接把報紙納入到管控當中。

比如說允許民間開辦報紙,但是誰開辦的報紙誰負責,一旦上面出現了某些不合適的內容,官府會直接找到責任人。

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報紙發行之前增加一個審核環節,哪怕只是大概的審核,從而保證不在大方向上出問題。

搞到這一步的時候,一切還都在向著好的一面發展。

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

報紙這個玩意的作用在于什麼?

在于引導輿論,在于監督朝廷的施政得失,朱勁松也從來沒有說過不允許報紙上面點評朝廷的對錯。

但是吧,直到了施行階段,原本挺好的一個事兒就變成了壞事兒。

首先出問題的就是那些被允許開辦的報紙——到了朱勁松手里的報紙,有一份算一份,上面全是對朝廷各種歌功頌德的內容,至于針砭時弊的內容那是一篇都沒有。

朱勁松本能的覺得不對勁——就連某位教員都有被批評的時候,朕一個程序猿轉職成的網絡寫手就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再說了,就算朕是模著毛熊、傻賊鷹和兔子過河,把所有能夠規避的毛病全都規避了,可是這大明朝堂上下真就是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比如說某個官老爺又貪了多少兩銀子從而被剝皮實草的消息,比如某個官老爺因為多納了幾房小妾從而丟官罷職之類的花邊新聞,這些小報都不報道報道?

這他娘的不正常啊。

而在發現不對勁之後,朱勁松的第一反應就是又他娘的有人欺上瞞下。

針對這種情況,朱勁松自然也就毫不猶豫的把錦衣衛和東廠、天地會都給派了出去。

而錦衣衛和東廠、天地會匯報上來的消息也確實證明了很不對勁——從朱勁松和內閣發出去的要求是要對這些小報進行監管,而從禮部到布政使司一級的要求就變成了加強監管,等再到了各地州縣之後,就已經從監管到加強監管變成了加強內容管制。

這種玩法直接把朱勁松都給驚呆了。

這種玩法,挺眼熟的哈?

屬實是反向漂沒了!

當然,這種反向漂沒的問題倒也不是不能解決,畢竟各地官老爺們的官帽子都還掌握在吏部手里,想要拿掉某些不听話的、搗亂的那實在是再容易不過。

再者說了,那些官老爺們就算不怕吏部,多少也會害怕朱勁松手里的槍桿子。

然後,這些小報上面就開始流行起了一個話題——大明進行現在動輒族誅、誅三族、誅九族、滅門、抄家以及全家流放的律條,到底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慢慢的,這個話題就從某些小報上面轉移到了《大明報紙》上面,《大明報紙》上面也開始討論起了這種律法到底合理還是合理的問題。

又他娘的開始向另外一個方向玩起了漂移!

雖說心里也早就有所準備,可是真遇到這種要不就漂沒要不就漂移的情況,朱勁松也依舊感到蛋疼。

說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想要被誅九族或者滅門,又豈是隨便什麼人都能享受的待遇?

說白了,有可能被誅三族、九族、滅門、抄家的,基本上就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起碼也得是有一定江湖地位才行。

比如說官老爺們。

那些普普通通老百姓,就算是上趕著想要享受這種要命待遇,他們也沒這個資格!

所以,朱勁松想不明白的就是,為什麼那些官老爺和鄉賢士紳們指使某些文棍發表這樣兒的文章,大明的百姓就願意跟著附和這樣兒的文章?

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苦哈哈的佃農,自家孩子還餓的哇哇哭呢,結果丫的煮了好不容易才從雞里面摳出來的兩個雞蛋,然後巴巴的給地主家的少爺送去了!

或者說,牛馬擔心屠夫。

雖說這些牛馬以後都有機會成為屠夫吧,可你們這不是還沒成為屠夫呢?

所以朱勁松就死活都想不通,到底是因為什麼。

讓朱勁松鬧心的,其實還遠不止類似于諸多小報以及百姓替官老爺們考慮私權等亂七八糟的破事兒。

更讓朱勁松頭疼的是大明下一步路該怎麼走。

五小工業,這玩意對于朱勁松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或者說對于現在的大明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但是以後呢?

隨著大明佔領的地盤越來越多,五小工業這種東西鋪開的範圍也就越來越大,當每個縣都有了各自完備的五小工業之後,重復建設等等亂七八糟的問題也就隨之而出現。

當然,類似于重復建設之類的問題還都是小問題,真正的大問題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工坊對于工人的需求量也隨之而暴增。

事實上,不僅僅是各個地方都緊缺大量的工人,大明朝廷也同樣有這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工部扛把子宋玉成,那簡直都恨不得把一個人當成兩個人來用。

按照宋玉成的說法,那就是現在各個地方上的工地已經在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牲口用,但是對于工人的需求,也依舊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左右。

如果再算上地方官府以及民間的那些工坊,大明對于工人的需求甚至達到了三千萬左右的缺口。

當然,想要解決對于工人需求量暴增的問題其實也不算太難,比如說可以讓一部分百姓月兌離土地,全面向工人轉職,又比如說還可以引入勞工,先用勞工頂上去。

但是這兩種方法也是各有利弊。

比如說引入勞工……算了,這種想法想想也就算了,真正落實下來卻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勞工沒有大明的戶籍,也不受大明律的保護,雖然不能說一次性的消耗品吧,實際上也差不多,屬于那種死了不用心疼也不用撫恤的消耗品。

這樣兒的勞工,基本上都是用在開山修路等等需要拿命去填的工程上面的,根本就不可能讓他們進入到正常的工坊里面去做工。

這就跟當年說是去傻賊鷹那邊兒淘金但是最後卻被賣豬仔去修鐵路的華人勞工是一樣的。

傻賊鷹能這麼干,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當然也能這麼干。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方法,比如說讓一部分百姓月兌離土地——且不說百姓們是否願意月兌離土地,就算是百姓們可以一點兒意見都沒有的月兌離土地,那麼這些月兌離了土地的百姓的收入會不會變高?如果變高了,會不會吸引更多的百姓也想要月兌離土地?

如果大量的百姓都選擇月兌離土地,糧食的產量是否還能夠保證?大量因此而閑置下來的土地又該如何處理?是繼續拿來分給其他百姓?還是給這些進入工坊做工的百姓保留下來?又或者用到其他地方去?

如果分給其他百姓,這些進入工坊做工的百姓未必會願意。

如果繼續給他們保留,那對于一直種地的百姓們來說還公平嗎?

至于說用到其他地方……這就跟分給其他百姓差不多,那些進入工坊里做工的百姓也肯定不會願意。

總而言之,就是現在的大明其實是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一大堆,讓朱勁松這個大明的皇帝都頭疼的想要砍人。

偏偏這些問題不解決還不行,畢竟都是關系到整個大明未來的問題,遠不是倭奴在天竺那邊兒招募幾個勞工那種小問題能比的。

所以,朱勁松就很頭疼。

不過,朱勁松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擅長把自己頭疼的問題轉移到別人身上去。

比如說面對各種亂七八糟的反向漂沒和漂移的問題,朱勁松就選擇了把問題扔給禮部以及御史台、錦衣衛和都察院。

禮部該想辦法出台新規定的就去想辦法,御史台該查的查,錦衣衛該抓的抓,都察院該問的問。

又比如說各地都存在五小工業重復建設的問題,當然也可以扔給內閣的一眾大老們以及工部尚書宋玉成去頭疼。

其他像什麼宗權、私權、公權的問題,當然也可以扔給內閣跟刑部的一眾大老們去頭疼。

反正這些人都是拿著朝廷給的俸祿,這些問題也算是他們的份內之責,要是這些大老們解決不了問題,朱勁松也可以選擇解決掉他們,然後換一批能解決問題的人上來。

唯獨這個工人缺口問題,是扔給誰都沒有用。

扔給戶部尚書劉懷文?

正如劉懷文所言︰就算臣是送子觀音,給大明所有的已婚夫婦都送個孩子,他們也得花上十幾年的時間才能把一個孩子養大成人。

戶部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各個地方上的戶科以及各地的農會,到各地地方的城鎮和農村去刷標語,比如多刷一些「日子怎麼才能富?多生孩子多種樹!」又或者「生了孩子養不起,朝廷幫你們養!」之類的標語,從而號召百姓們多生孩子多種樹。

除此之外,基本上也就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了。

反正就一句話,這個問題扔給誰都沒辦法解決,皇帝您老人家要是有能耐您就自個兒想辦法,俺們都老老實實的听您老人家吩咐,絕無二話。

這就讓朱勁松很不滿意——朕要是有辦法,朕還會想著把這問題都扔給你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