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二章 干就完了!

這倒不是朱勁松裝模作樣。

鄭華和孟雲當中,鄭華是屬于半路起了內附的心思,而孟雲則是一直就有這個心思但是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只不過是提早準備了緬甸的魚鱗黃冊,再加上錦衣衛現在的重心並不在暹羅和緬甸,要不是鄭華派人跑回去準備暹羅的魚鱗黃冊,只怕等兩人到了濟南府,朱勁松也未必會知道兩人想要內附的打算。

所以,當錦衣衛傳回了鄭華和孟雲想要內附的消息後,朱勁松和曾誠一眾大佬們可是頭疼了好一段時間。

接受?還是不接受?

之前熬鷹的那段時間,就是朱勁松和曾誠等一眾大佬們在討論是否接受他們內附。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勁松才會說「兩位卿家所請,實在是讓朕為難了些」這種屁話。

鄭華和孟雲當然也知道這句話純屬于屁話,但是兩人還是老老實實的俯身請罪︰「臣等有罪,望陛下開恩!」

瞧瞧,瞧瞧,這時就不再自稱外臣而是自稱為臣了,孟雲更是接著拜道︰「臣一路行來,只覺自己已經到了天堂一般,若蒙陛下隆恩,臣願世世代代長居大明,再不回緬甸!」

鄭華心中暗恨——干霖娘的,大家都是舌忝狗,憑什麼你他娘的就這麼會舌忝?

想了想,鄭華干脆跟著拜道︰「臣也一樣!」

朱勁松意味深長的瞧了鄭華跟孟雲一眼,然後笑眯眯的說道︰「兩位卿家既有此心,朕若是不成全,卻是顯得不些不美了。」

「罷了,待此間事了,朕便命工部于濟南擇一寶地,給兩位卿家修建王府,供兩位卿家家小居住,如此,可好?」

孟雲跟鄭華當即便俯身拜道︰「臣,謝陛下隆恩!」

朱勁松卻是笑呵呵的吩咐道︰「兩位卿家平身,你我君臣之間,又何需如此多禮?」

等到孟雲跟鄭華再一次起身後,朱勁松便又接著說道︰「朕可以準了愛卿想要內附大明的請求,只是不知道兩位卿家可有什麼難處?可有什麼事情是需要我大明準備的?」

被朱勁松這麼一問,孟華跟孟雲反倒是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了。

像鄭華是臨時起意的倒還好一些,可是孟雲可就真有些頭疼了。

人口,土地,甚至于包括稅收,都已經統計的差不多了,緬甸自己的魚鱗黃冊上也都已經記錄的很詳細,只要大明過去接收就行。

問題是,緬甸那邊還真有一堆令人頭疼的破事兒。

首先,緬甸曾經跟大清剛過正面,在孟雲這個國主的領導下成功的怒懟了大清一波,在緬甸得了里子、大清得了面子的情況下,雙方一致達成了八年之後朝貢的約定。

其次,在緬甸懟贏了大清並且達成八年之後朝貢的約定之後,孟雲這個緬甸國主就支稜起來了——畢竟是懟了大清的狠人,這還能不支稜起來?

結果就是支稜起來的孟雲多次想要干掉暹羅,千秋萬代,一統南洋,文成武德,澤披諸猴,甚至還想吞並印度邊界的曼尼坡與阿薩姆。

這就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憂心緬甸的威脅——按照約翰牛的攪屎棍性格,讓大英帝國直接出兵干孟雲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這時候的大英帝國雖然牛逼,但是想要遠洋投送兵力還多少力有不逮。

所以,大英帝國就挑撥位于貢榜西邊的阿拉干王朝動亂。

如果沒有朱勁松的強勢崛起,那麼這件事情的走向應該是孟雲帶領緬甸繼續強勢一波,直到道光四年的時候,大英帝國徹底支稜起來之後親自下場跟緬甸開撕,並且在道光四年、道光六年、咸豐三年這三個時間段撕上三次,然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

再然後,就是光緒十一年的時候徹底滅掉緬甸,並且在光緒十二年的時候將緬甸並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再再然後,自然就是大清朝廷向大帝帝國抗議並且抗議無效,並且于光緒十二年的時候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貢。

基本上就是大英帝國得到里子,大清繼續保留面子。

當然,現在的大英帝國還沒能徹底支稜起來——雖說此時的大英帝國已經有了幾分歐羅巴攪屎棍的牛逼氣質,但是對于遠東這塊,大英帝國多少還是有點兒虛,一時半會兒的倒也沒有膽子親自下場。

問題是無論大英帝國有沒有膽子親自下場,緬甸現在面臨著貢榜西邊的阿拉干王朝動亂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要是大明不在乎大英帝國,那麼阿拉干的叛亂其實就是個屁,五軍都督府下轄的那麼多軍隊,隨便派一個軍過去就能搞定一切。

要是大明在乎大英帝國……緬甸能不能支稜過大英帝國不太好說,但是孟雲這個緬甸國主帶著一大堆麻煩前來內附,這可就是一道不定時的催命符——催的是孟雲的命!

眼看著孟雲有些遲疑不覺,朱勁松干脆向曾誠使了個眼色,曾誠微微點頭,然後捋著胡須笑道︰「孟雲殿下莫不是有什麼難言之癮?」

孟雲有些遲疑,最終還是咬了咬牙,向朱勁松躬身道︰「啟奏陛下,緬甸之內現在倒還有些動蕩,罪臣無能,貢榜西邊的阿拉干叛亂尚未平定,皆是那英格蘭蠻夷暗中使壞,罪臣實在是拿他們沒有辦法。」

朱勁松點了點頭道︰「這個無妨,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問題麼?」

孟雲躬身拜道︰「啟奏陛下,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問題!」

既然已經把阿拉干跟英格蘭的破事兒說出來了,孟雲也不介意說的更詳細一些,于是干脆又把阿拉干的位置、兵力、國力以及跟英格蘭怎麼勾搭到一起的諸多事情都都大概的說了一下。

既然現在想要抱大明爸爸的大腿,那這些事情還是跟大明爸爸提前說清楚了更好一些——萬一大明爸爸在緬甸因為英格蘭而遭受什麼損失,自己豈不是剛剛內附就要被賜下牽機藥?

而朱勁松卻是根本沒把阿拉干跟大英帝國當回事兒。

有一說一,盡管孟雲單純的在南洋那一塊兒能算得上是一代雄主,但是相對于中原堂口的皇帝們來說,孟雲多少還是有些廢。

連孟雲都沒太把阿拉干的叛亂當回事兒,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要是因為而擔心,那豈不是要笑掉錢聾老狗的大牙?

至于說英格蘭……

現在的大英帝國也就是在歐羅巴那邊支稜兩下,在大明這邊,他支稜不起來!

東海艦隊了解一下?南海艦隊了解一下?再不濟,北海艦隊了解一下?

這三支艦隊任意出動一支,幾乎都能夠吊打大英帝國能夠派到遠東的海軍!

至于緬甸懟不過英格蘭的事兒,其實想想倒也是正常。

緬甸也好,還是暹羅或者其他的小國也好,都沒有什麼強大的海軍在鐵甲艦出現之前,一直如此。

倒不是這些人真的蠢到了家,也不是這些人不想著發展自己國家的海上力量,而是因為坑爹的氣候原因!

這些地方基本上都有共同的特點夠熱,而且雨水也足夠多。

潮熱的天氣帶來了好處,比如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于能達到三熟,隨手撒一把種子下去,躺著都能收獲糧食。

然而壞處更坑人,鐵甲艦之前的戰船都是木頭制成的,而造船用的木頭需要陰干,而且不是一天半天,這個時間基本上都是以年為單位的。

悶熱潮濕的天氣之下,想要讓木頭陰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兒沒有木頭還談個屁的戰艦!

沒有給力的戰艦,大明的福船又不對外出售,這些小國面對正在邁向巔峰時期的東印度公司,自然只能被吊起來打了。

然而大明跟他們一樣?

大明的地盤現在到底有多大?且不說大明已經準備向鐵甲戰艦的方向發展,就算接著玩木質戰艦,大明也有足夠的底氣跟他們玩下去!

反正朱勁松從來都是听到工部在抱怨人手不夠用,而不是抱怨木頭不夠用或者無法陰干!

有了足夠多的木頭,就能造出更多的船來,有了更多的戰艦,又是本土作戰,想要懟死大英大帝派到遠東,本身就是跨海遠征、後勤補給跟不上、只能依靠阿三來提供後勤的海軍還不是更加的輕松簡單加愉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