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 向著好日子奔

楊大牛先是回去穿上了衣裳,接著又把已經睡下的爹娘給喊了起來,等到楊大牛把那兩個衙役說的事情大概重復了一遍後就留下爹娘趕緊收拾家當,楊大牛則是跟著兩個衙役去通知村子里的其他人。

故土難離,故土難離的前提條件是得能在這片故土上活下去,得能在這片故土上娶到媳婦。

眼看著再不走,我韃清官兵就要過來屠村屠城,誰還在這時候扯什麼故土難離?

至于所謂的家當……其實也沒什麼好收拾的。

別說是楊大牛,加了整個小楊莊這幾十戶人家的家境都差不多,家里條件最好的就屬村頭的楊二歪,他家有只打鳴的公雞,還有兩只下蛋的老母雞。

剩下的,基本上都跟楊大牛家差不多,除了不知道能不能撐到秋收的那點糧食,剩下的就只有一些破盤子爛碗之類的東西。

當然,如果把莊戶們自己用木頭湊合著打造起來的小獨輪車也算成是車的話,那麼整個小楊莊的十戶人家里倒是有八戶人家擁有自己家的車,而且這車還不燒油,相當環保。

等到東方漸漸露出一抹魚肚白,湊合著在楊大牛家歇息了一晚的兩個衙役便把小楊莊的莊戶們都召集了起來。

兩個衙役站在人群前面,其中一個衙役高聲叫道︰「別管收拾完還是沒收拾完的,都趕緊走,要是再耽擱那麼一兩天,韃子可能就派官兵過來了。」

「到時候屠村不屠村的不一樣,但是你們手里的那點兒糧食肯定就保不住了。」

另一個衙役也高聲叫道︰「都趕緊的昂,上了年紀的走不動路的,還有不會走路的坐在獨輪車上,讓家里人推著走。那些年輕的,能走的,不缺胳膊不少腿的,都老老實實的跟著走。」

「一路之上都互相照應著點兒,從咱們這到山東得有好幾百里的路,萬一誰要是沒跟上,可能就得撂在路上。」

「都想想去了山東以後的好日子,不光能分到自己的地,還不用給官府交賦納稅,自己家種出來的糧食就是自己家的,可以敞開了肚皮吃,那些光棍們興許還能娶上媳婦。」

「誰要是沒跟能上,萬一被追上來的韃子砍了腦袋,那可就虧死嘍!」

一種莊戶們看著兩個衙役的目光就像是看傻子一樣。

一個莊子的人一起趕幾百里的路,自然會互相照應著,還用得著你們兩個來提醒?

再說了,俺們這些莊戶人家可都是打小兒就出力干活,趕路自然也不成問題,倒是你們兩個鷹爪孫,可別累倒在半路上!

正當小楊莊的莊戶們在心里吐槽著兩個衙役的時候,其中一個衙役卻又高聲喊道︰「別忘了俺剛才跟你們說的,俺們兩個一路上會照應著你們,等到了山東之後,就算你們不願意推俺們俺們兩個衙役,那你們也得替俺們兩個做證,證明俺們平日里沒咋欺負過你們。」

其實,誰的心里都有一桿秤,這兩個衙役平常對待小楊莊的百姓們怎麼樣,不用他們說,小楊莊的百姓們心里就清楚的很。

要說來小楊莊征收賦稅的時候賴上一頓飯,那肯定是有的,順手從誰家的玉米地里掰上兩根棒子回家,這種事兒也肯定沒少干過。

但是,正如這兩個衙役此前跟楊大牛說的那樣,他們來小楊莊征收賦稅也只是為了完成官府攤派的任務,倒不像某些平日里挖絕戶墳、敲寡婦門的衙役一樣禍禍老百姓。

所以,听完了兩個衙役的要求之後,小楊莊的莊戶們就紛紛叫道︰「俺們替你們作證!」

「肯定還推你們做衙役,可你們以後也得跟以前一樣,不能禍害俺們!」

「一路上咱都互相照應著!」

「……」

得了小楊莊莊戶們的許諾,兩個衙役這才放下心來,兩人對視一眼之後,其中一人喝道︰「走嘍!」

楊大牛幫著他爹把他那個半瞎了眼的老娘攙扶到獨輪車上,又呸的一聲,往手心里吐了口吐沫,搓了搓手手之後推起獨輪車,跟著喊道︰「走嘍!」

一路上像小楊莊一樣整個莊子一起逃難的還有很多,有的像小楊莊一樣有衙役組織著,有的則是整個村子的莊戶們互相照應著。

在這些人的眼里,獨輪車不住向前滾動的車 轆,正慢慢的帶著自己一家,向著好日子奔。

只不過,這個好日子的路程有些遠。

從小楊莊所在的青縣,再到現在已經歸屬于孟良崮造反集團麾下的樂陵,放在直線距離上也就只有兩百多里地,但是我韃清時期僅有的官道遇山繞山,遇水繞水,實際上的距離可能得有個三四百里。

萬幸的是那兩個衙役沒有食言,一路上對小羊莊的莊戶們多有照應,整個小羊莊的莊戶們也因此而沒有掉隊的,只是等著小楊莊的一眾莊戶們風塵僕僕的趕到樂陵北邊的宣惠河時,很多人都已經瘦了一大圈。

在宣惠河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剛剛天亮,兩個衙役就吆喝著,把小楊莊的莊戶們都喊了起來。

「接著走!」

「咱們已經過了宣惠河,再往前應該就是鬲津河,等過了鬲津河,咱們就算是到了山東地界了。」

「提前跟你們說好啊,等到了山東地界,俺可不管你們在山東那邊是有親戚的還是沒親戚的,都老老實實的听著人家安排,要是遇到放粥的,也都給俺排好隊,別他娘的一窩蜂的圍上去。」

反復地向小羊莊百姓交代了幾遍之後,這兩個衙役才又帶著小羊莊的一種莊戶們繼續趕路。

只是等這兩個衙役帶著小楊莊的百姓趕到了鬲津河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跟自己原本想象中的畫面似乎不太一樣。

出現在兩個衙役和小楊莊一眾莊戶們眼前的是一座嚴嚴整整的軍營,軍營的正中飄著一桿朱字大旗,大量的士卒穿梭其中,軍營的周圍散落著近百個帳篷,而想象中應該有的粥棚卻是絲毫不見蹤影。

兩個衙役有些蒙。

難道說,山東這邊根本就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在接收百姓,反而是準備把百姓再趕回去?

如果山東這邊真的準備把百姓再趕回直隸,那直隸的百姓豈不是將要面對我韃清的屠刀?

而就在兩個衙役面面相覷,小楊莊的一眾莊戶們一臉懵逼時,軍營前的一座帳篷里卻走出來幾個身穿甲冑的,也不知道是兵還是將。

兩個衙役繼續懵逼,小楊莊的百姓們繼續面面相覷。

誰都弄不清楚,眼前這怪異無比的一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而就在那兩個衙役和小楊莊的一眾莊戶們依舊一臉懵逼的時候,這幾個不知道是兵還是將的人已經直接向小楊莊的一眾莊戶們走來。

其中一人望著小楊莊的百姓笑道︰「鄉親們是從直隸逃難過來的百姓吧?俺姓李,叫李二狗,是孟良崮義軍第一師一團一營的指揮,不知道鄉親們當中,可有帶頭兒的?」

李二狗這個名字,迅速拉近了一眾百姓和李二狗這個「官兵」之間的距離。

小楊莊的一眾莊戶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兩個衙役。

兩個衙役強忍著頭皮發麻的感覺來到李二狗跟前,點頭哈腰的說道︰「小的見過軍爺。」

李二狗打量了這兩個衙役一眼,忽然向著身後的幾個士卒比劃了個手勢,接著又皺著眉頭問道︰「你們是官府的衙役?」

兩個衙役頓時大驚失色,其中一人叫道︰「不是!」,而另外一人卻小聲應道︰「是!」

李二狗的眉頭皺的更緊,沉聲問道︰「到底是,還是不是?」

兩個衙役互相對視了一眼,其中一人點頭哈腰的答道︰「回軍爺的話,俺們以前是給韃子官府當個衙役,可是俺們早就已經反正了,俺們也沒禍害過百姓,不信您問問小楊莊的百姓,他們能為俺們兩個作證。」

李二狗這才嗯了一聲,臉上浮起一股頗為自得的笑意︰「告訴你們,老子以前也是給韃子官府當過衙役的,別看你們穿著老百姓的衣裳,可是你們身上那股味兒,老子離大老遠就能聞著!」

兩個衙役頓時懵逼。

怎麼著,你李二狗還覺得自己給韃子當過衙役很光榮是不是?

沒看著老子們都嫌丟人,把身上那套狗皮給扔了?

瞧著這兩個衙役詭異的目錄,李二狗臉上的笑意頓時就凝固了,冷哼一聲後才望著小楊莊的一眾百姓們說道︰「不是,那都過去的事兒了,俺李二狗打從寧陽縣就開始跟著大當家的反清了。」

強行給自己辯解了一句後,李二狗又接著對一眾百姓說道︰「鄉親們都看到那些帳篷了沒有?待會兒都排好隊,俺會安排人領著大家伙兒到帳篷那邊登,額,對,登記!」

「登記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記下大家伙兒是從哪兒來的,家里幾口人,有沒有人會什麼打鐵啊木匠活啊之類的手藝,好方便官府給大家伙兒安排活計。」

「另外,等到登記完了之後,會有人領著大家伙兒去沐浴,咱們大當家的已經讓人給大家伙兒都準備了新的換洗衣裳,原本的衣裳都得拿去清洗,等晾干了再還給大家伙兒。」

「還有,等到咱們軍營開飯的時候,也會幫大家伙兒也準備一份,飯食可能不太好,就是普普通通的吃食,大家伙兒先填飽肚子,等官府給大家伙兒安排了活計,拿到了工錢,就能吃上好的啦!」

想了想,李二狗又補充了一句︰「都得听安排啊,老老實實的,有什麼意見可以跟咱們提出來,但是不能鬧事兒,誰要是敢鬧事兒,就把誰趕回去!」

听到李二狗這般說法,楊大牛等人心中一凜,很快就在幾個士卒的指揮下排好了隊,然後跟著那些士卒往帳篷那里走去。

待進了第一個帳篷,卻見帳篷里擺著一張桌子,桌子後面坐著一個書吏。

那書吏仔細打量了楊大牛一眼,問道︰「姓名?哪年生人?哪一族的?老家原本是哪兒?」

楊大牛心中一緊,老老實實的答道︰「楊大牛,今年俺二十歲,錢聾三十一年生人,俺,俺是漢人,老家原本是青縣小楊莊的。」

楊大牛一邊答,那書吏一邊奮筆疾書,等到楊大牛答完,那書吏便拿起手中已經寫完的一張紙,對楊二牛道︰「這個你拿好了,算是你的身份證明,千萬不要弄丟了。」

「等你們安頓下來,你要帶著你們一家人的身份證明去找所在之地的農會,農會里會有人帶你們去官府登記,給你們換成戶籍冊子。」

「有了戶籍冊子,你們就能分到屬于你們自己的地,等你娶了媳婦生了娃,你娃的名字也要登記上冊,然後進學讀書。」

楊大牛小心翼翼的接過那張紙。

紙很輕,卻又很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