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九章︰短期規劃、挖角和進組

在和李文峰見過面,給他吃下一顆定心丸後,丁炙讓小胖驅車把他送到了歡頌,他和梁瓊今天有事需要面談。

「接下來這段時間稍微穩一穩,最近兩個月夠出風頭了。」

當辦公桌那頭的梁瓊听到丁炙說這話,一陣無語。

「」

「得,敢情做這些事出風頭的不是你對吧?你擱著跟我說來了。」

不過梁瓊也正要和丁炙說這事呢,沒想到丁炙卻是自己先提出來了。

其實也不止最近兩個月,這兩年里頭,丁炙一年十二個月里,至少都得有三倆個月是熱搜榜上最靚的崽。

這固然是給丁炙的急速上升期提供了莫大的助力,而且他的熱度和熱搜還不是尬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熱門事件中充當核心人物,且是作品居多。

但怎麼說呢,所有事情都講究一個過猶不及。

隨著丁炙風頭火勢,蹭熱度,眼紅病,營銷號,對家或者自認為自己是丁炙對家的貨色都如同過江之鯽,那叫一個源源不絕。

其實這些都是小問題。

還是之前提及過的,「神秘感」這玩意兒對演員其實也是一個蠻重要的東西,假如是要當流量明星收割小錢錢,那曝光度自然有多少就吃多少。

但如果要在演藝事業上有所發展,那麼,就要適當地維系好曝光度的平衡點。

畢竟太過于「臉熟」,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標簽化」。

被「標簽化」的話,那麼在影視劇里,你要讓觀眾對你的角色「入戲」的難度也大大地提高。

而這兩個月里,無論是《奇遇人生》還是緊接著而來的《貪狼》都帶給了丁炙不低的曝光度和全民討論度,可以說「專業演員,偶像拳王」這個奇特的標簽,是個讓人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標簽。

假如之後丁炙如果踫到一個角色,是個體弱多病,或者說是「弱雞」屬性的話,現實中一直在觀眾心中維持著這個標簽,那出來的效果肯定就是很違和的。

而丁炙接下來所需要做的,既是盡量淡化掉他這段時間的熱度。

瞧瞧這說的是什麼話?

要是那些拼死拼活都打算給自己立下什麼人設,以博得關注度和熱度的同行知道了丁炙這種「暴殄天物」的做法,怕不是一個個都得被檸檬包圍住,酸上個天翻地覆了。

「不過,你該出的風頭,還是免不了的。

金熊獎的正式提名出來,我這邊收到了消息,你在《追捕》里的王遠陽,被提名為最佳新人獎,還有就是最佳男主角了。

而且在今年之後,金熊獎正式從兩年一屆,改制為一年一屆了,也就是說,這是「老金熊」的最後一屆了,圈內有不少人都盯著這個獎呢。」

梁瓊放下手上的平板,抬起頭來看向丁炙。

如今丁炙在電影圈里已經創出名頭了,但相對于在電視圈里頭有一個玉蘭視帝加持的情況不同。

在電影圈子里,雖然他已經拍攝了好幾部電影,擔當配角的有,擔綱主角的也有兩部了,但至今為止,在電影圈子里卻是連一個新人獎都沒有拿到過。

說起來有點夸張,畢竟丁炙正式在影視圈子里撐死不過3年,卻在拿下一個視帝的情況下,還肖想著接連拿下國內最高含金量的影帝獎項。

換做別人,那必定就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評價了。

但是換做在這三年里創下偌大名頭的丁炙來說,似乎

又可以理解。

畢竟丁炙在《追捕》里的表現,絕對是值得一個提名的。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港島金象獎提名時,丁炙和《追捕》就曾經鬧出過一場風波。

在《追捕》里頭沒有一句台詞,卻頂起了整部戲的丁炙居然沒能在金象獎里撈到一個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只入圍了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最後還因為當時的丁炙遠在非洲拍戲,沒能親自到場,最後連新人獎都沒有給到丁炙。

這件事說大不大,畢竟金象獎玩地域區分這一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已經淪為圈地自嗨的玩意兒了。

說小也不小,畢竟《追捕》除了男主角丁炙的元素之外,其實算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純港片了,丁炙那足以封神的表演最後居然連提名都撈不上,當時在網絡上也是掀起一陣嘲諷風波,那公信力和含金量算是一年比一年差了。

「行吧,到時候要去的時候提醒我一下。」

「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接下來嗎,除了《藥神》的籌備之外,陳科那邊雖然還沒催我,但下一部劇的籌劃也要提上日程了。」

說起來,從《窺探》開始,丁炙這兩年是一年一部熱播懸疑劇。

尤其是《隱秘的角落》,幾乎就是在他的主導下完成的,而這也只是一個開始。

說實話一開始注冊九爻傳媒這個公司時,也許丁炙還沒有特別明確的心思。

但到如今了,他也還是有意識地往這邊發展了。

網播劇在他未來規劃的版圖里,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層面。

尤其是培養這方面的「口碑」,這不是一部兩部劇就能夠培養出來的。

這其實也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稍有不慎,很容易把之前累計的口碑給敗了。

要豎起一個標桿來簡單,像是蜜桃TV的「迷霧劇場」,就是通過《窺探》的開門紅打響口碑後,持續輸出了兩部質量還算上乘的懸疑劇,徹底穩固了招牌。

但是很快在後續的劇集中,又開始陷入了頹勢,如果不是今年年初《隱秘的角落》又一次創造了收視狂潮,那麼「迷霧劇場」這個招牌其實很快就會在觀眾心中失去了原有的魔力。

不過在《隱秘的角落》播出之後,一些有心人都注意到了,這兩部把「迷霧劇場」撐起來的爆款,很大程度上都算是出自丁炙之手。

而丁炙的想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把這種「一兩部的偶然」逐漸成為一種「相信他總沒錯」的必然。

當「九爻出品,必屬精品」的觀念深入到觀眾們的心里時,那九爻在電視劇領域的範圍就算是初步成了。

「除此之外,在近期,我應該會參與到陳科那個《開拍吧,導演》的短片拍攝中去,準確來說,就是給文峰站台。」

听著丁炙這些短期規劃,實際上已經是月兌離了「公司藝人」應該操心的範疇,有了幾分「老板」的味道了。

「其實一開始,我還覺得把你拉進來歡頌是幫了你,可是現在」

梁瓊說到這里,突然有些含義未明地笑了笑。

「現在反而像是有些限制住你了。」

丁炙聞言,也是搖了搖頭,「說這些沒有意義,如果一開始不是歡頌,也許我也沒可能崛起這麼快。倒是瓊姐你,如果在歡頌做得不開心,之後也可以考慮一下來幫我啊!」

丁炙這倒是第一次明確地跟梁瓊攤牌了他在合同到期後離巢的意願。

——雖然這是所有人都能猜到的想法,畢竟歡頌在丁炙崛起的路上,說完全沒有功勞,倒也說不過去,畢竟《窺探》就是歡頌的項目,但如果說有多少助力,其實也還真沒有。

尤其丁炙這兩年在電影圈子里的發展,幾乎沒有依靠歡頌乃至京圈的人脈,可以說是全靠自己在圈子里折騰,然後靠著他一部又一部作品證明了自己扛票房的能力,最後才沖殺出來,成為如今炙手可熱的票房新寵的。

不過,丁炙如今雖然聲勢不錯,但一個頂尖藝人,開設的公司未必就有前途。

就跟一個強悍的打手,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的坐館一樣。

君不見劉福榮劉天王,開設的天幕公司除了開門作取得好成績外,此後的所有項目都黃了,拍攝的電影一部虧得比一部厲害,最後搞到劉天王拍足五年的片還債,最巔峰那年拍了足足十三部片,江湖人稱「劉十三」。

而國內的喜劇之王之稱的星爺,近幾年來也是因為對賭協議接連失敗,公司連年虧損。

當然,也有正面的例子,比方楊芙,她就在創立歡頌的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里,讓歡頌傳媒從一家初創公司,到今年已經成為了國內都稱得上名列前茅的集合制作和經紀為一體的娛樂公司。

在新三板掛牌後,公司市值的估值已經超過50億元。

不過歡頌傳媒的內部其實也是比較復雜,之前就說過了,其中有著京圈的派系,也有鵝廠方面的派系,嚴格來說楊芙並不算白手起家,歡頌傳媒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資源整合的產物。

而梁瓊本身就是圈內名氣不小的老牌經紀人,在歡頌的藝人經濟部掌舵兩年的時間里,更是讓她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再加上經手過丁炙這個頂流藝人從微末到崛起的整個過程,從創建公關團隊,幫丁炙度過了好幾次明槍暗箭和防爆等一系列的操作。但經紀業務方面而言,梁瓊已經稱得上是國內頂尖經紀人那一類了。

所以丁炙才這麼想把這位頂級經紀人給挖走。

不過梁瓊不同于李文峰、李修緣,更不同于張嵩文和文泳衫,她在原公司並不是不得志的,甚至還身處高位。

所以丁炙雖然對于梁瓊的業務能力頗為眼饞,兩人關系一直以來也稱得上極好,但丁炙也還不至于有自己一立山頭,梁瓊就會拋開在歡頌高層的位置對自己納頭就拜的想法。

「好小子,還挖起你姐我來了,那我也得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再說。」

面對丁炙玩笑般的招攬,梁瓊也玩笑般回了過去。

但她這樣的說法,顯然是沒有明確地拒絕,而顯示出了一種觀望的姿態。

也是因為她和丁炙的聯系實在是太緊密了。

正如她對丁炙在這兩年奇跡般的崛起的幫助巨大一樣,丁炙的崛起,同樣對梁瓊的職業有著非常巨大的襄助。

甚至可以說,丁炙在她手下成長為頂流一線的這項成績,足以比她之前十幾二十年在經紀人圈子里模爬滾打的成績都要耀眼得多。

而且目睹了丁炙崛起這兩年做下的事情,可以說是一項又一項地突破了她的認知。

在某種程度上,梁瓊可以說甚至比鄒姑娘還要了解丁炙。

她比誰都能深刻了解到,丁炙這個小子有一種魔力。

無論是一開始《八佰》的試鏡,還是《窺探》時有些可笑地拿出一個劇本來,最終交出了讓人驚艷的成績單。

再到後來一系列的崛起之路。

仿佛他想要做到的事情,最終都能做成。

「行,姐,反正還有一年時間,你就看我的吧!」

丁炙信心滿滿地笑了笑,嘴里的「瓊姐」不知何時也變成了「姐」

十月底,《開拍吧,導演》正式開始錄制。

除了李文峰之外,另外五名參賽的青年導演也已經選定了,除此之外,這檔節目的導師和賽制也揭開了面紗。

該說不說,陳科和蜜桃TV這會也是下了血本了。

除了邀請到凱子哥這種能稱得上是國際大導的導演外,最重要的是給予短片投拍的投資金額可以說是相當充裕的了。

而六位參賽的青年導演,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找到演員的同時,再向由四位導師組成的「綠燈會」招攬投資。

這里號稱是最大限度地展現了電影從創作、投資、宣傳、發行、放映到商務的流程。

但實際上,也是為了綜藝效果最大程度地給簡化了的。

實際上,除了一小部分作者電影外,其實「找錢」這個階段,很少會是導演帶著演員去找投資的,這一部分其實一般都是制片人的工作。

而《開拍吧導演》這一欄目,則是很大程度削弱了制片人這一角色的存在感。

實際上,正如前面所說,都是有劇本。

李文峰在招募演員的環節,「意外」地沒能招募到一個演員,最終只能在場外找外援了。

而也因為演員沒有找到合適的,在「綠燈會」的拉投資環節同樣也遭受了「重創」,只拿下了六位導演中最低的投資資金——80萬。

這里其實也是節目組為了制造噱頭所創造的「先抑後揚」里的前期布局。

很快地,作為李文峰救世主的丁炙,在收到「朋友」所托的劇本中,正式進組到李文峰的短片劇組里頭了。

對了,說起來,那個劇本還是丁炙給的,名字平平無奇,叫做《調音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