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5章 奮發的騰達,悲滄的諾基亞!(求月票)

張碩估計做夢也不會想到。

因為他的一篇預言文章,導致騰達歷史上的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足足提前了一年。

騰達辦公室的討論還在繼續。

「有機構已經做出預測,2011年全年,僅國內的智能手機銷量就將逼近一億台,移動互聯網已經是大勢所趨。」

陸建慷慨陳詞,「借助ICQ,騰達吃盡了PC時代的流量紅利,可是稍有不慎,或者稍微反應的遲鈍了一點,就很有可能錯過了下一個時代的大風口。」

「還是拿ICQ舉例。」

「雖然手機ICQ的用戶數量還沒有突破一億大關,可手機ICQ的消息數量卻是與日俱增,增長幅度遠遠超過PC端的ICQ。」

「這就足以證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手機上。」

在騰達內部。

陸建是堅定的ICQ支持者,一貫反對專門為移動端研發的微聊項目。

但這並不代表說,陸建就不看好移動互聯網。

事實恰恰相反。

陸建比誰都要看好移動互聯網的未來,他反對研發微聊,只是想讓騰達的移動互聯網戰略,仍舊由ICQ來主導,而不是切換賽道,分去ICQ的蛋糕。

「能說的再具體一點嗎?」

馬二爺能專門將礽魚、陸建找到一起開會討論,肯定也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的,一直沒表態,就是想再集思廣益。

而看上去,似乎陸建的提議比礽魚更為契合他的思路。

「可以。」

陸建也是成竹在胸。

「還是拿ICQ舉例,現在的ICQ業務,散落在三個業務部門。ICQ、無線ICQ、IS業務三個板塊各自為政,內部協調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不合理的業務單元劃分,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很多功能無法快速上線,及時給用戶使用,導致用戶的體驗被忽略。」

「手機ICQ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功能的研發進度嚴重受到內部條塊分割的掣肘,導致上線至今,還保留著大量PC時代的痕跡,顯得笨重而又陳舊。」

「如果這種狀況一直就這樣持續下去,很難說,手機ICQ將來不會被薇信超越。」

「為了便于公司相關業務協調,減少部門間相互扯皮和惡性競爭的情況,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要求,我建議,把原來的無線業務BU拆了,和PC上的對等業務合並在同一個部門。」

「你的意思是,把現有的業務系統制升級為事業群制?」

馬二爺目光灼灼。

很顯然,陸建的提議已經戳到他心坎里去了。

「就是這麼個意思。」陸建也是心情激蕩,深情說道︰「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我們走到了’革命’還是’被革命’的關口。」

「相比現有的業務系統制,事業群制具有邊界簡明的優點,以部門/產品組為單位,一個產品部門就能自主立項,快速試驗,當遇到大的技術難題時,再從公司層面抽調有經驗的同事增援。」

「在一定的產品領域和試錯時間內,允許不同的產品團隊有不同取向的探索,並通過科技技術連接一切,為億萬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建立起獨屬于我們的開放生態。」

最後一段屬實是升華了,回歸騰達早前提出的連接一切的使命。

「你覺得怎麼樣?」

馬二爺沒有輕易表態,而是看向默不作聲的礽魚。

「我覺得陸總說的對。」礽魚聲音有些干澀。

騰達真要按照陸建提議的,進行全面的組織架構調整,那麼ICQ將橫跨PC端和移動端,成為騰達不可替代的核心。

而陸建本人又是ICQ的核心,權柄無疑將大增。

但沒辦法。

就算是礽魚也不得不承認,陸建的提議很具有前瞻性。

「那就這麼定了。」

馬二爺終于是拍板,「接下來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組織架構調整戰略,張總,你來領導這個委員會。」

像騰達這樣的巨無霸,想要自上而下地重塑組織架構,無異于是一次月兌胎換骨,涅槃重生,涉及的事情以及部門利益,可謂是千頭萬緒。

想要做成,談何容易。

「好的。」

陸建欣然受命,甘之如飴。

…………

張碩那篇文章影響的,遠不止騰達一家。

阿狸、千度、狐狸、興盛網絡、渣男等互聯網大廠,或多或少都受到一點觸動,在內部引起了一點波瀾。

但也僅此而已。

有些是受制于企業掌舵者的眼界與魄力,有些是受制于企業內部的利益斗爭,有些是受制于產品本身,都沒能像騰達這般快速響應。

所以說。

蝴蝶效應歸蝴蝶效應。

該喊不醒的巨人,哪怕是抽一鞭子也會繼續裝睡。

也正是有了這些沉睡的「疣豬」,才給了後來者彎道超車的機會,比如現在已經成立的小咪、霉團,又比如即將成立的支節跳動。

在未來重新改寫互聯網新格局。

當然了。

現在這一場新舊更替的大戲中,還要加上萌芽這一頭號玩家。

…………

西麗大廈。

恰逢周末,從魔都回來之後,張碩並沒有急著去公司上班,反而是回到家,享受陳露營造出來的極致溫柔鄉。

躺著陳露腿上,愜意享受美人頭部按摩。

心神卻沉浸在系統。

「恭喜宿主成功將聲望升到3級,獎勵被動獵頭卡一張,請自行查看。」

——略——

【聲望】︰3級(14850/10萬)

——略——

經歷了一輪輪的曝光,張碩的聲望終于是提升到了3級,甚至還超出了不少,只是距離4級還有不小的差距。

3級升4級,需要的聲望值直接翻了十倍。

【被動獵頭卡】︰使用後,可根據萌芽需求,自主檢索到一位高級人才

又是新道具!

張碩想都沒想,直接就用了。

「使用被動獵頭卡,啟動中……」

「檢索中……」

「目標鎖定,顧銘章,38歲,現任諾基亞大中華區總裁……」

跟之前的獵頭卡不同,張碩這回還接收到了顧銘章的詳細資料,甚至包括他喜歡吃什麼,最近有什麼計劃等等。

簡直就是人物詳細檔案。

消化完資料之後,張碩大致也明白,系統為何會鎖定顧銘章了,就是想借顧銘章之手,啟動萌芽的手機制造計劃。

而要說到顧銘章,首先就繞不開他現在的東家——諾基亞。

一個略顯悲滄的時代烙印。

原時空,在諾基亞這個功能機時代的超級巨人被微軟收購,正式退出歷史舞台之後,網上出現過很多分析諾基亞為什麼會失敗的文章。

核心一點就是榮耀太盛以及大公司病。

諾基亞是一家以硬件為主要驅動力的公司,也就是說在諾基亞看來銷量不佳一定是手機不行,再出一個手機就行了。

雖然在生態方面有點建樹,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進度緩慢。

諾基亞自身的光環,也讓內部交流變得困難。

人們害怕失敗,所以只會報喜不報憂,踫到問題不敢上報。內部人員怕擔責任會把很多看法藏在心底而不是選擇說出來,收到的建議也不推進,和自己關系不大的東西寧可不知道也不願意去問一問。

這就會導致一個死循環。

底層人踫到一個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因為無法解決所以不敢上報→ 高層不知道這個問題→ 不知道這個問題自然高層就無法推動問題解決→ 底層人員照樣解決不了問題。

這樣的內部文化,導致了即便有人發現了隱患,高層也會因為這樣的文化被蒙在鼓里,或者知道但沒人敢推進。

直到這個問題越滾越大,難以忽視。

例如諾基亞內部曾有人建議收購同為芬蘭的手機廠商 MyDevice,然後這個需求被高層忽視了。

結果隻果收購了MyDevice的部分專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出了iPhone。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後續諾基亞在塞班系統研發上的嚴重滯後,又在是選擇安卓系統,還是跟微軟合作之間左右搖擺。

都無一例外地犯下了致命的錯誤,準確地站到了錯誤的一方。

諾基亞在 2008 年啟動塞班項目,原定2009年發布,結果直到2010年 9月才把它推向市場。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全村的希望」MeeGo上,2010年 MWC 諾基亞和英特爾宣布MeeGo項目,但是並沒有發布硬件產品。

第一款MeeGo旗艦手機 Dali (N950)原本預計在 2010年8月發布,但是諾基亞認為這款產品競爭力不足,所以延期至 2011 年發布。

之後干脆取消了這款產品,僅作為開發用機贈送給開發者。

就很炒蛋!

諾基亞這艘巨輪的快速沉沒,當時可是給了很多快消企業當頭棒喝,包括很多互聯網大廠,都由此產生了深沉的危機感。

比如騰達的馬二爺就經常說,騰達隨時可能在明天倒下。

再回到顧銘章。

身為諾基亞大中華區負責人,他顯然是已經意識到了諾基亞的積重難返,因而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

這就給了萌芽以機會。

之前就提過,萌芽想要進軍手機領域,需要一位行業大拿以及一個專業的研發團隊,顧銘章就完全符合要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