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章 話語權

嫦娥號的登月開發計劃一切順利,有能力監控月球的國家也是第一次正式目睹數碼獸的真實存在。

雖然各國情報都已經知曉頑石獸的存在,但如這般直觀的見證頑石獸與火焰獸在月球上的活動,還是讓人大受震撼。

而頑石獸與火焰獸這種數據生命,只要通過數據壓縮晶體補充數據,適應月球生活並不困難。

——甚至可以原地冶煉金屬。

純粹數據形成的火焰與實體化的幻想礦石,可以提供月球基地建設初期的主要材料,嫦娥號有更多的空間攜帶其他物資。

但正式圈地搭建月球基地之前,華夏官方還需要面對炸開了鍋的各國試探。

畢竟華夏率先進入宇宙,對于他們而言可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只是打又不一定打得過,技術封鎖也因為梁星的存在而毫無意義,甚至同歸于盡都已經沒辦法實現!

想要毀掉藍星,決定權已經不在他們的手上。

固然,齊天幾人的數碼寶貝,僅僅只有一次究極進化的經驗。

而未能完全覺醒人工智能,卻因情感打破規則的約束實現究極進化的數碼寶貝,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只腳跨進究極體領域。

但齊天與阿列的數碼寶貝都已經完全覺醒人工智能。

它們只要一個契機,就可以在數據充足的情況下再次究極進化,並且徹底掌握究極進化。

只是這個契機與數據充足的條件比較難以滿足,數碼世界也確實沒有需要兩人究極進化才能解決的危機。

但如果真正到了人類生死存亡之際,梁星只要將兩人的數碼寶貝實體化。

數據壓縮晶體與拯救人類的信念絕對足夠滿足條件。

而究極體——至少戰斗暴龍獸與領主騎士獸可以正面對抗核武器。

國外想要重新獲得話語權,唯一的希望是生物培育,且不能局限于皮卡丘與小拉達的培育。

但很顯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問題。

目前華夏對月球的開發,各國只能嘗試分一杯羹。

一方面引導輿論。

月球應屬于全人類,華夏單方面開發是罔顧全人類利益,吧啦吧啦一大堆,幾乎感動了自己。

華夏外交部發言人絲毫不退讓。

毫不夸張的說,華夏底蘊前所未有的厚重!

有本事就自己登月開發,搖尾乞憐不能阻止華夏的腳步。

輿論更不能影響國家的決策!

覺得國外更好的,國家可以按市價接收固定資產,並且簡化移民程序。

只要對方願意接收,華夏絕對放人。

反正梁星實驗室的藥物研發只會越來越多,華夏每年因病而死的人口只會直線下降。

正好將這些心向國外的東西趕出去,騰出的資源也方便接納那些本應被死神帶走的生命。

只可惜國外也不傻,這種東西收了有什麼用?

留在華夏拖後腿才是他們最大的作用!

因此而產生的問題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華夏有專人處理這方面問題,梁星也只是偶有耳聞,並沒有深入了解。

只是听聞移民不是很順利,這邊想送出去,那邊卻不想收。

但只要沒有影響月球開發計劃,誰管他們死活?

這同樣也充分表明,國外不能再指望華夏退讓,只能另想辦法。

比如同樣派遣登月隊伍。

雖然沒有嫦娥號宇宙飛船那麼方便,但國外——至少自由燈塔聯邦可以實現登月。

當然,他們也不是去搞破壞。

只是盡可能為月球基地的施工盡一份力。

嫦娥號宇航員只有九人,他們不可能全程關注自由燈塔聯邦的宇航員。

只要稍有不慎,他們就會主動過來幫忙。

不得不承認,讓國外親眼見證數碼獸在月球工作的情景,算是變相承認華夏擁有究極體數碼寶貝這種凌駕于核武器之上的究極威懾。

既然注定不是對手,不如早點尋求合作。

當然,如果生物培育成功,國外能夠重新獲得一定話語權,那又是另一種情況。

但至少現在,國外開始配合華夏的月球開發計劃。

畢竟國外也不全是鐵頭娃。

大家都是藍星人,關系沒必要鬧得太僵。

而且眾所周知,華夏素來以和為貴,伸手不打笑臉人。

——

「找他們要材料,然後給次一級的技術。」

一些不可再生或特別難以提取的材料,這可是收刮的好機會!

梁星的想法和華夏官方不謀而合。

只是為了明確哪些材料近期可以投入使用,華夏官方特意聯系梁星,探討具體事項。

「次一級的就夠了。我們科研力量不弱,不用怕他們追上來!」

沒有大量幻想礦石投入研究,國外追平嫦娥號宇宙飛船尚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但至少可以實現登月建造,只是材料全部要宇宙飛船攜帶,施工難度大幅提升。

這也充分說明數碼獸實體化技術的重要性。

同時華夏扣著實體化數碼獸,無論國外開出怎樣的高價,得到的答復也只有‘只賣幻想礦石’。

這種情況下,次一級技術就可以保證華夏的技術領先。

如果國外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那華夏正在使用的技術也可以出售。

資源充足,努力的方向明確,華夏科研院技術更新換代的效率絕對是國外難以想象的高效。

換而言之,嫦娥號宇宙飛船的技術,返航之前就已經被淘汰。

但對于國外而言,卻依然是最先進的技術。

「技術方面可能還要與實驗室探討,多謝梁老板支持!」

有關部門對梁星特別客氣,梁星也同意將國家的相關技術難題設為實驗室的選修課程。

雖然很多人覺得這很離譜,但只有真正在梁星實驗室待過的研究人員,才會了解這個地方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多麼恐怖。

開學才一個月,各專業學生在各自領域的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都已經打破華夏科研院研究人員的認知。

當然,這並不是說學生知識多麼淵博。

只是他們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總是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只有接觸過相關知識才會出現的情況。

助手對梁星提供技術的深入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熟能生巧。

他們習以為常的知識,對于外界可能是天方夜譚。

但他們不關心這個問題。

只要給出新選修課程的答案,有關部門能否理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某種意義上來說,助手們的做法越來越像梁星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