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5章 路上的大保底

來到農場後,所有的士兵在岳池的命令下,分成兩部分。

一共兩個營,有將近三千士兵,而這些士兵被領主大人分為了兩個部分。

一個連的兵力負責在四周進行警備,一個連的士兵在周圍進行巡邏,同時兼顧著看護所有人的武器。

裝甲部隊的車成為拖拽機,後面都拉上從農場里面發現的翻斗。

而其他的兵力則在岳池的吆喝聲中開始了換裝,他們將武器都放了起來,交給巡邏部隊後,拿起來了鐮刀,開始無窮無盡的割麥子之旅。

「領主大人,這回咱們領地應該是短期內不會缺少糧食了!」

看著一把把的麥子被士兵割起來,然後收集在一起放在車內拉回領地,所羅興奮的說到。

「也就是看著多,誰知道這些麥子會打出多少糧食呢?」

岳池略微嘆了一口氣說到。

「還好這麥子的面積夠大啊!」

看著面前幾乎無窮盡的麥子,岳池很是滿意。

麥子只是近頭的糧食,但是這片土地卻是未來領地的重中之重。

還得等領地那邊最終打出來麥子的數量來進行決定。

等這里收割完麥子後,最少也得駐扎一個排的士兵。

可惜,現在領地的通訊設備還是太過于落後了,還得靠傳令兵,要是沒有傳令兵自己的命令很難傳達。

有些事情還得靠自己在領地和農場還有安平鎮三方來回奔波,真的是太麻煩了!

在前往安平鎮的路上,岳池又拿到了三個光團。

這三個光團可不一般。

一如既往的是大家伙!

還是相當的大的那種大家伙!

第一個光團,岳池是在回安平鎮路上的時候隨手殺了一個路邊的喪尸,畢竟自己可是會盡量確保安平鎮到領地這條路沒有喪尸的。

但是誰能想到!

就是這麼的巧合!

遇到的一個小喪尸居然爆了一個光團。

爆了就爆了,誰又能想到這個光團居然還是一個橙色的光團。

而且里面的東西一如既往的讓自己流口水。

一艘康涅狄格級戰列艦。

和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一樣,康涅狄格級戰列艦也是一艘那個時代的強大的戰艦。

康涅狄格級戰列艦也一度被人們稱為約度爾,是聯邦歷史上最強的前無畏戰列艦,在世界前無畏戰列艦的綜合實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其噸位甚至超過了一開始的帝國無畏艦。

而無畏艦一定程度上也被稱為戰列艦。

大口徑戰列艦!

堪薩斯擁有12門406毫米主炮,雖然主炮名義上寫的是MK7,但這個主炮的手感實際上非常差。

沒錯,岳池在尋找戰略游戲的時候曾經把玩過。

畢竟是全虛擬游戲機。

這個主炮的穿甲彈傷害不是很大,精度更是差到令人發指。

堪薩斯的有效攻擊距離甚至不超過12公里。超過這個範圍,炮彈的散步就會變得非常離譜。

堪薩斯的生存能力還算不錯,在防御力方面還是比較靠譜的。

防空能力上,實際上防空水平非常不錯。

這艘戰列艦誰可以用來攜帶戰機的,而這種戰機也就是自己擁有的螺旋槳戰斗機,當然了,武裝直升機更好了就!

在偵察機和戰斗機的選擇上,曾經自己在玩的時候,會選擇偵察機來提升射程。

但是由于堪薩斯的精度實在是不靠譜,因此還是帶上戰斗機來強化防空能力。

因為即使帶傷上偵察機,對于戰斗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

而除此之外,堪薩斯還有一個非常值得稱道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轉向。

堪薩斯的轉舵甚至堪比馬薩諸塞。

不過這也就是勉強提升了它的機動性而已,過慢的極速讓堪薩斯的轉場能力非常捉急,只能一條線打到底也極大地制約了它的表現。

每次,那個駕駛人員就是我們的主角,岳池大副!

總體來講,堪薩斯在自己之前的那個世界的那個時期當中,從強度上來看,算是中等偏下的一艘船。

12門主炮蹭點火可以維持住輸出,但是精度和機動性上的巨大劣勢,讓堪薩斯很難躋身同級別一線戰列艦的行列。谷

在隨機戰當中,堪薩斯更大的作用是為整個隊伍提供區域防空能力,以及近戰的秒殺能力。

作為一艘功能性的戰列,堪薩斯還是比較合格的。

而接下來的一艘戰艦,讓岳池整個人大為振作。

這就是俾斯麥號戰列艦。

對于這款戰列艦岳池除了知道它很牛逼外,其他的,說實話,他真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有攻略啊!

(俾斯麥號戰列艦艦長241.55米,艦寬36米,最大吃水9.99米,標準排水量41637噸,滿載排水量50300噸,最高航速30.12節,最大續航力8500海里。艦上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和36門機關炮)

看著面板上那豪華的字體,岳池大為的震驚。

這他丫的太牛逼普拉斯了吧!

(俾斯麥號戰列艦最初的設計指標是標準排水量35000噸,艦長250米,寬38米,吃水10米,四座雙聯裝381毫米主炮,渦輪-電力裝置,最大航速30節,最大續航力8000海里/19節)

而對于啤斯麥號戰列艦的長度來歷,岳池也是有著一番的見解的。

當時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基爾運河(19世紀末帝國為了縮短由北海到波羅的海的航程,和能夠在戰時自由航行于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而開挖的人工運河,第一次決戰時進行擴建挖深但工程到1935年才完工)規定對船只的限制是長度不得超過250米,寬不超過38米,吃水不超過10米。

所以才有了如今戰列艦的實際情況。

其次,俾斯麥號的設計用途並非是純粹的艦隊決戰,而是一並考慮了艦隊作戰、遠洋巡航作戰和破交作戰(針對大型海盜船)的需求。然而帝國在第一次大決戰後,海外殖民地損失殆盡,戰艦在作戰時不能像其他國家可以依賴海外殖民地的基地補給,因此該艦的續航能力很好,可以19節高速戰斗巡航8000海里。

再次,鑒于當時世界各國正在建造新戰列艦的最大航速都為30節,考慮到帝國海軍艦艇數量少,新型戰列艦必定常常在己方數量劣勢的情況下戰斗,而在海戰中,在數量劣勢的情況下戰斗,沒有高航速是十分危險,因此俾斯麥號也提高了設計航速。

俾斯麥號戰列艦因基爾運河水深限制,為保證大排水量而加寬艦體以減少吃水,艦體長寬比為6.67︰1。從縱向俯視上看,艦體為紡錘形,中間最粗,向首尾兩端以拋物線形逐漸變細。

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上層建築沿用了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艦橋,顯得比較緊湊和美觀。另外根據沙恩霍斯特級試航數據采用了非常適合在大西洋惡劣海況使用的大西洋艦艏和一直非常廣泛使用的外張干舷等,使得沙恩霍斯特級適航性差的問題在俾斯麥號上完全消除。俾斯麥號艦體的穩定性及較高適航性也高于沙恩霍斯特級。

俾斯麥號戰列艦動力和傳動系統基本沿用了第一次大決戰,帝國戰艦設計的3軸2舵標準布局,但3槳不是一戰時處于一條線上的布局,改為2前1後,但舵依然是一戰風格只是舵機改用了電動為主、液壓備份。

俾斯麥號戰列艦擁有12個高壓瓦格納鍋爐,兩兩並排放置在6個水密隔艙內,蒸汽輸送管道直接穿過同樣位于穹甲下方的副炮彈藥庫艙段通向3個主機艙,每個主機艙內安放著1台渦輪蒸汽輪主機,每4台鍋爐同時向1台渦輪蒸汽輪主機提供動力。

軍艦動力主機為3台蒸汽輪機,單機最大輸出功率為45400馬力,3台總功率達136200馬力。每台主機驅動一個螺旋槳,螺旋槳直徑4.7米。

此外在過渡艙內有蒸汽輸送轉換裝置,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交叉提供動力。

俾斯麥號的動力系統設計功率為138000馬力,實際穩定輸出功率為150170馬力,極速輸出功率為163026馬力。

在戰列艦裝甲方面,幾乎可以吊打之前的兩種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采取了介于全面防護和重點防護兼顧的設計。

俾斯麥號擁有穹甲(即有明顯弧度並且延伸到舷側的穹頂狀裝甲)和較強的320毫米厚主裝甲帶構成了較強的舷側防護,這種設計實際上是讓穹甲和垂直裝甲共同參與了側舷方向的防護,而非完全沿襲了一戰時的穹甲設計。

但是,穹甲的高度有限,重要設備又不敢布置在穹甲之上的部分,因此這種設計浪費了艦內的大量空間和一些噸位。

穹甲之上的上部裝甲防御力不足,在遠距離交戰中穿甲炮彈有可能將上部裝甲區擊穿,更重要的是水線下區域的防御力也較差。

「俾斯麥」號與聯盟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對戰時,被擊中後漏油減速伴有左傾和艏傾,最嚴重時右側螺旋槳頂端出水空轉。

相對于主裝甲區高度接近6m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僅有4.8m的俾斯麥號經常和納爾遜級一起被稱為皮帶式主裝甲帶。

俾斯麥號戰列艦吸取了沙恩霍斯特級的經驗,船體結構的焊接量有很大的增加,達到了95%。俾斯麥全艦分為22個主水密隔艙段,從第3到第19艙段為主裝甲堡區域,保護了70%的水線長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儲備浮力空間。

帝國的科學家們在俾斯麥號巨大的艦體主裝甲堡內縱向和橫向上安裝了多重裝甲和水密隔板。

俾斯麥號的防雷隔離艙在舯部深5.5米,向艦尾方向逐漸減至5米,向艦首方向逐漸減至4.5米,由22毫米St52船殼、空氣艙、18毫米St52油艙壁、油艙、45毫米Ww主防雷裝甲板、8毫米St52防水背板構成,為兩艙四層鋼板的布置結構。

整體上看,除了彈藥庫艙段的布置相對還算嚴密以外,與同時期其它國家戰列艦的防雷結構相比較,俾斯麥級的結構要簡單得多,設計要求也不高,僅僅為抵御250千克TNT炸藥的水下爆破。

但帝國海軍在關于「提爾皮茨」號損失的222-45號技術報告上指出它的TDS能抵擋300千克第國烈性炸藥的水下爆破,可以認為這是該級戰艦防雷系統的實際準確防御水平。

俾斯麥號沒有設置兩用甲板,它們采用了裝甲甲板和水密甲板分離的傳統布局。

由于在艦體橫向上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側裝甲和上裝甲甲板,俾斯麥級位于機艙和彈藥庫上方的艦體水平結構有三層,第一層由柚木上甲板、50-80毫米Wh裝甲甲板、10毫米St52水密甲板、第一主構造梁構成;

第二層由20毫米St52水密甲板(即第二甲板)、第二主構造梁構成;

由于在上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一主構造梁,並在第二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二主構造梁,使該艦擁有雙層艦體上部主構造梁。

第三層是該艦上為數不多的創新設計之一,在80∼100毫米Wh水平部分裝甲甲板的下方是20毫米的St52水密甲板,再往下並沒有像其它國家的戰列艦一樣布置主構造梁而是水平鋪設了一層構造加強筋,與裝甲甲板一同被作為艦體構造的組成部分。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帝國自第一次大決戰戰勝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列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制進度,盡量采用保守的技術因此依然采用了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總體設計。

也就是之前岳池抽中的超牛逼戰列艦。

原計劃使用350毫米口徑炮,但當時的帝國皇帝菲利普斯要求使用380毫米口徑炮。

因為俾斯麥采用穹甲布局,導致艙室利用率不高,核心艙高度很低。

為了完成航速指標必須拉長動力艙段,座圈就會往首尾方向擠,為了保證防雷層深度只能壓縮座圈,使座圈的寬度不足以上3聯裝15吋炮,且設計俾斯麥級時為了盡快拿出能立即開工的設計,重新設計一個三聯裝15吋炮塔顯然也是不允許的,直接照搬一戰現成的設計就成了最省事的選擇。

因此俾斯麥號最終設計單炮塔是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共4座炮塔的戰列艦,主炮塔采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布局,前後甲板各布置兩座。)

看著攻略不斷將戰艦的基本情況告訴給自己,岳池很為震驚。

震驚的不僅是這艘戰艦的牛逼哄哄,更是攻略的牛逼值大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