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二章 後悔的文萊王國使者

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艦們到達戰場外圍之後,程元亮就開始下令全速前進。

太平洋艦隊放眼世界雖然算不上什麼,但在太平洋上,可以說是無敵。

嗯…其實算起來在太平洋上擁有艦隊的國家沒有幾個。

後來偽清的北洋艦隊靠著鎮遠、致遠兩艘鐵甲艦都能在遠東這一片抖一抖,別說現在新明帝國的太平洋艦隊了。

艦炮得代差不是那麼容易能彌補的,首先其他國家要研究出能取代用銅作為炮身的廉價材料。

而現在新明帝國最大的產業就是制鋼廠以及配套的上下游工廠。

所以想要短時間在鋼材方面追上新明帝國現在的剛才技術,其他國家可能還要個十幾年才行。

東南亞這里就更不用說了,這里擠著荷蘭艦隊、帶英艦隊、米國的北方聯盟艦隊、拿三的艦隊。

以前還有個西班牙艦隊,但自從馬尼拉的西班牙人被做成京觀之後,西班牙殘余的艦隊就留在偽清不回來了。

可東南亞看似擁擠,但這里最大的戰艦可能也就是帶英的那艘‘愛勒考特號’了。

可一艘四級艦又能翻起什麼浪花來呢?

太平洋艦隊兩艘旋轉炮塔的新式鐵甲艦、兩艘二級鐵甲戰艦、四艘三級鐵甲戰艦、一艘四級鐵甲戰艦、炮艇五十艘、補給船若干。

這個配置去黑海都能晃悠一圈,別說東南亞這里了。

太平洋艦隊在半個小時之後就安全匯合,然後稍作修整就向著斯里巴加灣壓了過去。

其實程元亮有心分兵追擊來著,不過被李明啟拒絕了。

現在帶英在對待新明帝國的問題上已經十分敏感了,要是追過去殲滅了對方的遠東艦隊。

萬一帶英認為李明啟對印度有想法怎麼辦?

那時候帶英絕對會從黑海抽調戰艦過來應對新明帝國,那樣的話李明啟就該頭疼接下來的持久戰了。

打仗李明啟不怕,就算是跟帶英對上他也不懼。

但真要發生這樣的情況,估計太平洋艦隊就真保不住了。

沒有太平洋艦隊,那麼在新戰艦生產出來之前,新明帝國就會失去太平洋的海上移民航線。

現在這種程度剛剛好,帶英的遠東艦隊既然慫了那就沒必要追過去趕盡殺絕。

不是李明啟不想,而是現在還沒到時候。

萬一因為印度那個破地方,讓帶英重新組織起一次克里米亞那樣的戰爭怎麼辦?

那一戰,沙俄賠掉了內褲。戰後統計,殺俄軍隊損失了52.2萬軍隊,奧斯曼帝國損失了9.6萬軍隊,英法兩國也各有近10萬軍隊傷亡。

這一場戰斗讓各國養了好幾年的傷,主要是沙俄比較慘,吐的血比較多。

這些年過去,就連沙俄都悄咪咪的拉起了一支遠東艦隊(嗯?這樣一來名稱有點混亂了…)

英法就更不用說了,拿三瘋了一樣的宣布要造鐵包木的鐵甲艦,帶英雖然喊著跟風,並且行動有些緩慢。

但他們的木制戰艦可沒有停止建造,民間造船廠也開始了模索鐵甲艦的制造技術。

今年過後,防御級鐵甲艦就該下水了。

雖然防御級鐵甲艦是個比較坑的項目,但至少也說明了帶英海軍部的態度。

估計等到太平洋艦隊擊敗西班牙的詳細消息傳開之後,各國對于鐵甲艦的生產熱情就會大大提高。

估計用不了幾年,海上就是鐵甲艦橫行的局面了。

雖然這時候的鐵甲艦都是側舷火炮的布局,也就是跟木制風帆戰艦差不多,還是用火炮甲板的樣式。

可難保帶英不會抄襲新明帝國鐵甲艦的甲板上設立旋轉炮塔方案。

嗯,嚴格來說,第一個旋轉炮塔的鐵甲艦應該算到米國北方聯邦的頭上,但那種靠著人力來轉動的炮塔,實在拿不上台面。

好了,說這麼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李明啟不是為了給自己找刺激才放過帶英艦隊的,而是因為國際形勢不允許。

這里距離印度太近了,沒有了遠東艦隊,帶英會沒有安全感的。到時候世界格局肯定會發生變化。

一但帶英撤走黑海的戰艦,那沙俄的黑海艦隊一定會重建。

而沙俄強大起來同樣不是李明啟願意看到的。

雖然李明啟不希望按照人家設定的規則來做事,可實際情況下難免會收到一些影響。

美洲那里李明啟可以隨便浪,因為那里不是世界的中心歐洲,不怕刺激到歐洲的那些國家。

但遠東這里實在是太敏感了,尤其是阿三那里。

要知道帶英的僕從軍可是有很大一部分是阿三。對這些廉價到能跟沙俄農奴一拼的消耗品,帶英可是十分看重的。

雖然李明啟不想消滅帶英的遠東艦隊,但布魯克王朝的那些狗屎李明啟可不準備放過。

屠殺十二行分會李明啟沒意見,畢竟這個年頭能在海外做大買賣的華商,很大一部分都算不上什麼好人。

李明啟沒有時間去分辨海外的華商手中有沒有粘著華人的鮮血,只能一刀切,將他們歸類為中立的那一類。

但布魯克王朝的家伙們,千不該萬不該,他們不應該屠殺他們境內的華人平民。

這就觸及到李明啟的逆鱗了。

你可以說李明啟有些矯情,有些小題大做。認為這些華人只能算是偽清的人,不必為了他們大動干戈。

但李明啟就是一個憤青,前生今世都是憤青。

當然了,前世的李明啟也不是無腦憤青,認為什麼東西華夏都最牛。

但在面對這個時期的華人或者說是華工的問題上,李明啟憤青的思想十分嚴重。

他的理念就是血債血償!

沒的商量,粘上華人鮮血的家伙李明啟都會一一報復回去,並且加倍奉還。

因為李明啟推崇的就是漢朝的那句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換到現在也一樣,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此時停靠在斯里巴加灣的各國商船還沒有意識到即將發生的變故,外海的一場小規模交戰對他們來說還屬于是秘密。

可,這種寧靜在文萊王國的小船跑回來之後就被打破了。

戰斗剛開始的時候,文萊的使者還是一副看戲的樣子。

可等到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出現之後,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剛才選擇站隊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站在了荷蘭人這邊,可現在的結果卻是荷蘭人變成了弱勢的一方,這就有些坑了。

所以見勢不妙,文萊的使者就坐船炮回了斯里巴加灣,想要將這件事情匯報給自己的國王。

至少要讓國王做好應對新明帝國責問的準備。

面對氣勢洶洶的太平洋艦隊,所有看過它規模的人都不會想要與他們為敵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