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六章 我新萌帝國現狀喜人呀

就在李明啟在倉庫中忙碌的時候,新明帝國國防軍已經全面接手了整個應天府的防務。

現在的應天府分為四部分,長灘這里是碼頭區,這里主要是商人們往來的區域。

由一個大廣場為主,周圍的建築成放射性向外排列。最好的位置是悅來酒館為代表的商業街。

那里除了酒館之外,因為白人務工人員比較多的原因,還衍生出了小姐姐服務社之類的夜晚營業場所。

當然,還有賭場以及黑幫。

最多的是一些工人家屬私搭亂建的棚屋,這些簡陋的屋子一般都靠近工廠區方向。

和商業區有著一道土牆作為阻攔,這是商人們為了防止天天見到這些看著礙眼的窮鬼,自發出錢建造的隔離牆。

第二部分是工廠區,現在的工廠區分為了兩部分,最大的是兵工廠區域。

現在兵工廠已經基本完工,想謀求一份穩定收入的建築工都進了廠,成為了東方李手下的一名光榮的勞動工人。

讓這些人惋惜的是李明啟只同意簽兩年的合同,合同到期之後就會額外發放一個月工資作為遣散費,請這些人離開。

距離兵工廠直線距離超過兩公里的工地是鋼鐵廠以及其他小型工廠。

不過位置最好的區域被劃給了煉油廠,這讓繼續承建了其他廠區的伊恩父子非常疑惑。

雖然這些都是李明啟的產業,但是伊恩父子還是發表了自己的疑問︰

「現在加州煤油的供應已經飽和了,除非運到東部去。但是加上運費的話成本一定會高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對此李明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回答說有自己的考慮。

當然有所考慮了,現在雖然提煉不出來柴油汽油,但是煤油也可以供應當前應天府的日常所需了。

在水利發電沒有形成規模之前,應天府的主要照明還得靠煤油燈。

但是等規劃好道路之後,會放上太陽能路燈。

等將來帝國子民形成規模之後,李明啟才會考慮家家戶戶接上電燈。

至于現在佔多數的白人務工人員嗎…不好意思,帝國的電力資源不能浪費在無關緊要的地方。

建立煉油廠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明啟需要瀝青來修路。

用水泥來修公路的話,成本高到了讓李明啟心疼的程度。

再有就是現在這個時代工人們鋪設的水泥路,李明啟可不敢保證質量。

但是用瀝青鋪路就不一樣了,法國從1851年就開始鋪設瀝青路了,並且會在1871年之前鋪滿整個巴黎。

技術上不存在問題,更何況還可以順便研究下柴油以及汽油的提煉技術,何樂而不為呢?

應天府的第三部分就是新明帝國的特色‘清人街’了。

這些依舊留著辮子自稱偽清之人的華人,李明啟當初單獨為他們劃定了區域,允許他們自建房屋。

現在這里已經被建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小鎮。單看里面生活的華人,可能會有一種身處偽清境內的錯覺。

‘清人街’里除了在工廠上班的工人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租地開荒。

對于這些人,李明啟給了很大的便利。

不光便宜的租給這些人工具,甚至還低價出售一些農藥,比如除草劑之類的。

因為這些人將來很可能成為新明帝國的子民。

華人嗎,只要開墾了土地,那麼就心里多少就有了念想,再建上一座祠堂那就相當于有了根。

最主要的還是在偽清境內這些人活不下去,在新明帝國好歹餓不死人,甚至過的比以前好上百倍。

不論是誰,心中至少都有桿秤。既然新明帝國也屬于華夏同源,那麼也就不存在隔閡了。

因此這些開荒種地的華人和新明帝國子民們相處的還是非常融洽的。

這些租地的農民們繞著‘清人街’自發形成了好幾個村落。那些已經被整理好的土地就等著節氣到了開始耕種。

雖然洛杉磯這里的冬天不算太冷,對于一輩子按照節氣種地的華人來說,總覺得謹慎一些還是必須的。

不過在李明啟的號召下,這些開墾完的土地里還是小規模的種上了各種蔬菜以及其他農作物。

這些種子都由李明啟提供,因為他要接著這些人的手來實驗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對于一直認為實踐出真知的李明啟來說,理論就算在完善,但是不做實驗的話,他是不會放心的。

就比如那些獸用青霉素,要不是在白人身上實驗過之後,李明啟是絕對不會用在華人身上的。

只可惜淘寶上只能購買到獸用青霉素。家庭常用藥倒是能買到,但是處方藥卻有錢也買不到。

所以實驗還是必須要做的!

前段時間一批在夜校表現良好的帝國子民,不就拿著李明啟陛下編纂的赤腳醫生(劃掉),拿著帝國醫療手冊開始了無證行醫嗎?

這些新明醫生自從用青霉素打出了一點名氣之後,前來就醫的白人務工人員就絡繹不絕。

而新明醫生們也來者不拒,一方面是為了賺錢補貼家用,另一方面也為帝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尤其是這段時間,那些為了趕工而出事故的碼頭區工人也被送過來之後,新明醫生的名氣算是徹底打響。

因為在新明醫生這里,類似截肢、髒器切除等手術的成功率,從以前的完全看臉,發展到了現在對半分的程度。

尤其是上次還成功的為一個在工地上劃破肚子的工人做了腸道縫合手術。

讓這個本來必死的工人活了下來,成為了一名高位截癱的幸運兒。

當然,任何事業的發展總少不了一些意外。那些因為藥物劑量沒把握好而不幸去世的工人們,新明帝國子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

就像他們屠殺完印第安人之後,用感恩節來紀念印第安人當年的救命之恩一樣。

不過醫院旁邊開設的棺材鋪也因為帝國醫療事業的發展而吃上了一波紅利。

經過‘清人街’繼續沿著新明河走,很快就能看見新明鎮。當然,現在已經改名叫做應天府府城了。

城內的帝國子民也從前段時間國防軍擴編時的冷冷清清,又變得熱鬧了起來。

新入籍的近萬人直接被李明啟當成了居民。

這些人可以選擇承包一些小工程來賺錢,例如為帝國修建自己的制磚廠,挖掘下水道之類的工程。

還可以出城開墾土地,因為李明啟慷慨的給所有居民,不論男女年齡大小,每人都分了五十畝地給他們租種。

沒錯就是租種。

並且這些土地除了新明帝國收取兩成的農業稅之外,其余都歸農民自己。

而這兩成的農業稅還是為了將來大規模免除農業稅而故意留下來的。

李明啟的想法是通過商業稅來取代農業稅。而每賣給農民一袋化肥或者農藥的時候,就相當于對農民收了稅。

所以稅收完全不用像農業稅這樣直接粗暴,潤物細無聲才是王道。

當然,對于今後可能出現的資本家們,李明啟會向後世某個稅務局才是國內戰斗力巔峰的國家學習的。

到時候會有稅務局的雨局長站出來說那句︰「你們安全局不敢管的事,我們稅務局管。你們安全局不敢殺的人,我們稅務局殺。」

「一句話,安全局能管的我們管,安全局不能管的我們也能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稅務局,夠不夠清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