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集 枉死市外憶東坡

李修以學生之禮見了許原縣令,許縣令倒也不托大,請李修引路,先給林海夫婦上香祭拜了一番。

請進正堂喝茶時,才見了賈雨村和一眾的教習,許縣令又驚又喜,心道真是沒白來,這一趟的功夫,省卻了自己幾年的經營。

教習們不甚懂李修的心思,和許原客氣了幾句後,紛紛質問起李修來。

「說好了兩不相幫,你又把我們牽扯進來是為何?」

賈雨村在一旁捧著一本書看的津津有味,許原挨著他坐在了下首,不敢造次,面色含笑矜持的看著李修應對這些國之教習。

李修等先生們牢騷夠了,才如尋常一般說話︰「諸位先生誤會學生的意思嘍。學生特意的請來父母官,先生們可知道深意?」

一位教習翻著白眼說道︰「還不是你善于鑽營麼!昌平縣有公學之所,但想必也是苦無名師指點對否?」

許原連連的頷首。

「所以你這個潑皮就把主意打在了我們和這位縣尊身上,你想把昌平縣的公學一並合進草木書院里來,如此昌平學正見了你都要先施禮。」

眾人哈哈大笑,都覺得看破了李修的心思,甚是有趣。

許縣令更是眼前一亮,垂下眼眸暗暗思量此事可行否。

「莫當真,這是小事。」

嗯?

許原扭臉看雨村。

賈雨村依舊捧著書不看他,卻還真是跟他在講話。

「大人覺得此事不妥?」許縣令輕聲試探的問了一句賈雨村。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位奉旨進京述職,卻一直沒有升遷消息的賈雨村,只能含糊的喊聲大人。

「妥不妥的在你不在他,听下去,後面的才是正題。」

許縣令只好轉回頭等著李修揭開請他上山的謎題。

他也是做了幾年縣衙的官員,深知官場上的事大都是人情往來互通有無的關系。李修借著林家的帖子請他來,絕不是便宜租賃間鋪子或是讓他帶隊去國子監這麼簡單。

他不敢有絲毫小覷李修的心思,自打聖上將此處莊子賞給了林家後,他沒少打听李修的跟腳。得知了他被軟禁的始末後,早有了結識一番的心思。被天子軟禁,也是被天子收入夾袋呀,勘磨一番後,必是個得用的人。

存著這份心思的許縣令,還真是把面前的秀才郎當做了人物。

李修也沒讓他失望,笑容可掬的說了番話,讓他和教習們都大呼怪哉,卻又躍躍欲試。

「學生近日讀書時,讀到了先賢許書重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大有感觸,內有心得。苦思多日,又尋到了蘇子瞻知揚州時的文集,這才有了心思,故此斗膽請父母官上山,再求諸位先生一起效仿先賢共襄盛舉。此事說來簡單,辦起來確是大不易,一言以蔽之的話,就是分堂听政。」

乖乖,不怪眾人齊呼怪哉,此舉也就是與程朱理學互懟了半輩子的東坡山人干的出來。

「何來的文稿?可屬實?」

「問他多余,林海任揚州多年,怎麼會找不到揚州的典籍。必是收進了林家藏書,又讓他給看見了唄。」

「呀!只是听說,實未見情景。真能行否?」

「管他呢,這不是有位知縣老爺麼,他敢干就行。」

「哦~~~李修此子是這個打算啊。有趣,有趣。」

賈雨村躲在書後也笑了幾聲,可不是有趣麼,蘇學士一路被貶,就在揚州任職了一年知州,還不肯認輸,生生搞出來個學子听政的官學新局,就是不認同程朱的崇禮復法天人合一,指著鼻子罵他們是呂氏亂黨。

官場勝敗不去論短長了,單說蘇學士這學子听政的手段,可真是驚為天人。

每日學士坐公堂時,兩側立屏風數面,官學學子依次而坐,靜听學士審案公干。每件公事,學子必須寫下心得交給學士看。寫的不佳者,當堂擊臀,還要被喝罵為枉死市叔孫通之徒子徒孫。

當時天下誰不知道這句話,當著程頤的面罵的他,也是蘇、程二人結怨的起始。

單說听政、學政這件事,蘇學士真是功莫大焉。把埋首在故紙堆里之乎者也的學子們,生生拉回了人間,從點滴開始重新學起,識五谷,知節氣,懂律法,通人情。雖只有一年的教化,也留下了通實務的學風。

現在李修舊話重提,無欲則剛的教習們,焉能不感興趣。

撇下李修,圍住了許原,紛紛勸說他可以一試。

許縣令心動是真,可還有些顧慮︰「本朝沒有先例,我一個小小的昌平縣開了先河,朝中不知可有訓斥?」

教習們七嘴八舌說不到點子上,還得是賈雨村,把書里的書本一合,啪的一下扔在了案幾上,哈哈大笑起來︰「變則通!聖上欲尋的就是變化之道,身為臣子的,看不到這一點上,也難怪你還做著個知縣。」

許原倒吸一口冷氣,連忙站起身沖賈雨村拜了下去︰「下官受教了。」

「可不是我教的你。」賈雨村不受他這一拜,指指李修︰「本朝以武功坐住了天下,也該是文華一脈上出些妖孽了。」

李修也不要這個虛名,站起來與許原一拜︰「明日一戰,還請許父母多為照看林家女。至于說听政的事,學生不過是拋磚引玉。各位大人自會有成算。」

許原不懂李修的套路,還以為他居功不自傲呢,被教習們當場戳破。

「別被他一副君子模樣騙了去,哄了我們來後,連家小都被他暗地里給遷了過來。說的好听是不忍見我們與家人團員不得,實則是我等如今回趟國子監,想不回來都難。」

李修怎麼肯認賬︰「先生們可是當著聖上的面,親口答應了要多多出力的。學生解了先生們的後顧之憂,難不成還錯了嗎?居京城大不易,省下些房錢留給家人們不好麼。哦~~~我曉得了,是不是此處無有紅袖添香,害的先生們不能多找師娘了?」

「住嘴!」

「黃口小兒發此浪言,當罰!」

一片喊打喊殺聲中,李修狼狽逃出。拍拍身上的腳印,呸了一口,揚眉吐氣的去尋王甲禮他們。

李修知道自己是去不得京城的,能去他也不去。他如今是能躲就躲,快些熬過去明年再論其他,小胳膊小腿的,實在是擰不過朝堂那些人。

與小霞打個招呼,兩個叔叔家的女兒李玟、李琦一路小跑出來,都是十一二的年紀,最是好動的時候,李修約了她們去騎馬,怎麼不讓她們兩個江南女孩兒喜歡。

李嬸娘听說女兒又去騎馬了,愁的是唉聲嘆氣,都這麼大姑娘了,一點也不知道安分。在家的時候還好,一到了京城,尤其是見到了族兄李修後,簡直就如出籠的鳥雀,整日里嘰嘰喳喳的不停。

李紈和黛玉笑著勸她不必擔心,兩個妹妹是跟著李修才這樣的,一旦回了內宅,都是安分守時的好姑娘。

李嬸娘嘆口氣︰「你們叔叔也是,修兒請他來出任掌院,他偏說晚些再來,把我們娘三扔到這里,又不知道去了哪里,何時才能回來。」

黛玉笑言︰「嬸娘勿惱,是去了敦煌。世兄又攢了好些糧食,偏他惹了事走不得,只能勞累族叔運一趟回去的。」

李紈哎喲喲的說好︰「瞧瞧,有這麼個活寶貝在,修弟能走也舍不得走咯。」

李嬸娘瞧著黛玉笑了起來,越看是越喜歡這姑娘。

黛玉哼了一聲︰「越來越沒個姐姐的樣兒,姓林的就要被你們姓李的欺負嗎。等著我收拾那小姐倆去。」

話音未落,雪雁進來回話︰「許家夫人許完願了,正在過來。」

黛玉起身︰「我去接一接,嬸子您安坐片刻。李姐姐還不去做個伙頭軍,今個都茹素,又要虧了賬。」

「哼!」惜春實在不滿︰「又不是白吃來的,我們也做了事的!」

「你不說她不說的,我自己還不能說說了。」黛玉輕飄飄地留下一句話走了,恨得探春直咬牙。

李嬸子不明所以,李紈笑著給嬸娘解釋︰「三姑娘算錯了賬,讓她拿住了把柄,想起來就說兩句,全當磨牙了。」

探春嘆口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還是守著一個莊子呢,每日里的開銷都是這麼多。真不知我家里又是個什麼樣,我就納悶,府里也不見什麼進益呀,哪來的那麼多可揮霍的。」

「不過是寅吃卯糧罷了。」一說起這個,李紈也沒了心氣。一大家子幾百口子人,擠在榮國府里胡吃海塞奢靡浪費,什麼時候吃空了算拉倒。

迎春輕言細語的說道︰「看看林妹妹的家,雖然人口簡單,卻是蒸蒸日上,究其原委,還得是上下同心,想著把日子過好。咱們府里,要是也能有個李公子那樣的人,就好了。」

李嬸娘狐疑的看了看迎春,給了李紈一個眼神。

李紈苦笑一下,想了想話頭,對迎春說道︰「就算是有個我弟弟,可也要林妹妹那樣的人在內里幫襯才行。你們也都瞧著呢,林妹妹該花的錢,一分都不省;我弟弟又是想著法的從外面再給掙回來,還是不論掙多少,都給了她。你們可見過她問過他收益?他也沒問過她分紅是不是。」

迎春默然不語,探春怔怔出神,只有惜春感嘆了一句話︰「這才是佳偶天成呢。比什麼金玉、木石好的多!」

說話間,春縴挑起了門簾,門外黛玉讓著一位夫人進了門,笑著說道︰「二姐姐,你的緣分到了。」

「什麼?」迎春嚇了一跳,剛才說的話都讓她听見了不成。

黛玉請進了許氏夫人後,先與大家廝見一番,才又跟迎春說道︰「你說巧不巧,王夫人娘家是京城的王老御醫,當年接生姐姐時,就是夫人家的穩婆。剛才在院子外見了司棋的外婆,總覺著眼熟,猛地想起來,當年還是她抱著你出了產房呢。那時夫人就跟在身邊,因此記得清楚。」

迎春顫抖著身子看向王孺人︰「那您可是見過我娘。」

王孺人溫煦的一笑︰「見過,見過的。姑娘的好相貌,可是跟那位女乃女乃一個模子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