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五章 右簽都御史唐寅

丁曉劍既然知道了這位就是唐伯虎的損友徐經,而且徐經還提了唐兄,青衣小帽的小廝又名叫唐三,當然也就知道了,這里肯定就是唐府無疑。

既然得知這里就是唐府,那就沒什麼好著急的了。

見面前這位叩首不止的徐經也已經人到不惑之年,丁曉劍不禁感慨萬千。

他了解唐伯虎,當然也了解這位徐經。

這其實也是一位可憐人!命運多舛,造化弄人,陷入科場舞弊案之後,心灰意冷,嚴令後代子孫絕不可走仕途,這才成就了徐霞客。

徐經家學淵源,也是有一身身真才實學的。

自幼酷愛詩書,樂學不倦。平時足不出閭,目不窺市。家富藏書,梧塍徐氏所築「萬卷樓」中藏有大批從宋、元兩代兵荒馬亂中幸存下來的古文獻。

其中有不少天文、地理、游記、醫學、雜記之類的著作。

《萬卷樓記》的作者錢福,在書中這樣記載︰「茲樓也,儲川岳之精,泄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奧,煥斗牛之躔,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視也。」

正是這樣豐富的藏書,為徐經提供了優越的涉學條件。

故年僅弱冠即中弘治乙卯(公元1495年)科鄉試舉人。

有人說他與唐寅同榜。唐寅系弘治戊午(公元1498年)解元,而徐經則是弘治乙卯第四十一名舉人,其中舉時間比唐寅還早。

徐經與吳郡文士多有交往,與唐寅最為莫逆,欲以才名相引重。

至弘治己末,也就是公元1499年,大比之年,兩人相約同船赴京會試。

抵京之後,兩人都是年少輕狂之人,又喜歡狎妓文會,行事高調,太惹人矚目。

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也惹到了一些不該惹的人。

有史記載︰「六如文譽籍甚,公卿造請者闐咽于巷。徐有優童數人,從六如日馳騁于都市中,都人矚目者已眾矣」。

會試結束之後,也不知道怎麼的就謠言四起了。

京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戶科給事中華昶,便開始彈劾主考官程敏政蠰題。

事情很快就牽連到了徐經、唐寅。

明孝宗弘治皇帝敕令主考官程敏政毋閱題,其所錄之卷,由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

結果證明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

可是蠰題之說,雖屬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

明廷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加以審訊,查無蠰題實據,最終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為由頭,將徐經下獄。

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遭牽連。

這就說不清楚了!

黃泥巴落在褲dang里,不是屎也是屎啊!

徐經和唐寅兩個人兩人便被削除仕籍,發充縣衙小吏使用,一輩子不再允許參加科考。

他們的主考官程敏政,也因此被清正廉明的弘治皇帝罷官還家永不敘用。

唐寅恥不就吏,歸家後夫妻反目,自己消極頹廢,築「桃花塢」以自娛。

徐經出獄後,閉門讀書,並作《賁感集》以明志。

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弘治皇帝死,徐經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舉仕途。

次年以慕司馬遷的齊、魯、燕、趙壯游為名,北上京師探听消息。

但因科場失意後體質一天比一天差,不勝旅途勞頓,至京便臥病于永福禪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師,年止三十有五。

也就是說,真正歷史上的悲催男,大衰仔徐經,35歲就死了。

而眼前的徐經,明顯已經超過35歲了,卻仍然好端端的還活著。

「難道這是因為?

我改變了唐伯虎的命運,也順帶著改變了徐經的命運?

一定是這樣!」

丁曉劍的心中不由得一陣欣慰。

能夠改變徐經的命運,讓他活的時間更長一點,這也不失為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因為這個徐經,是徐霞客的高祖,他是梧塍徐氏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對徐氏家人影響頗大。

特別是弘治己未會試科場大獄,是徐氏家族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兒,對徐霞客的思想不可能沒有影響。

徐經能夠活得更長一點兒,徐霞客將來的成就會不會再更高一些呢?

丁曉劍在這兒老神在在。

徐經卻有些模不著頭腦了。

「恩公,何故發愣?」

丁曉劍這才回過神來。

哈哈一笑︰「何故發愣?是因為我也知道你徐經呀!你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命運多舛,時運不濟啊!」

短短兩句話,一下子把徐經說得熱淚盈眶。

同情歸同情,丁曉劍可沒功夫和徐經在這里瞎扯。一小時100萬呢!浪費一分鐘就是好幾萬,這可都是錢啊!

再說了,和徐經在這里瞎扯,又提取不了天賦,得不償失啊!

于是,丁曉劍不再管徐經感動不感動,話鋒一轉︰「唐伯虎呢?難道他不在家嗎?」

唐伯虎和徐經是損友,自然無話不談。唐伯虎早把無意中遇到了仙人的事兒告訴了徐經。非但如此,還親自畫了一幅畫,供在了正堂之上,每日早晚頂禮膜拜。這也是為什麼丁曉劍一出現,這麼多人都叫他恩公的原因。

恩公問話,徐經不敢怠慢︰「唐兄上朝未歸,這個時辰也快回來了。

今日應該是遇上了什麼棘手的事兒耽擱了。

恩公請隨在下前往花廳稍待。」

丁曉劍點點頭,一邊走一邊問道︰「有資格參加朝會了,那品秩一定已經是五品以上了吧?」

徐經當然听得出來,丁曉劍這問的是唐伯虎的官職。

馬上笑著有問必答︰「唐兄自從得了恩公指點之後,這兩年官運亨通,不但一舉進士及第,而且聖眷正隆,升遷如履平地,現如今已經是都察院右簽都御史了!」

丁曉劍能夠听得出來,徐經語氣中滿滿都是艷羨。

「都察院右簽都御史嗎?

算不上個什麼大官兒啊!

也就只是個從四品吧?」

此言一出,徐經頓時被雷了個外焦里女敕。

因為在他看來,唐伯虎這都已經是走了狗屎運了。

竄天猴般躥升,這恩公竟然還這樣說!

因為,唐伯虎正德八年進士及第,今年是正德15年,僅僅只用了六年,就從一個從七品官兒升遷到了從四品。

在當今的大明朝,這樣的升遷速度慢嗎?

當然不慢!

只不過恩公說慢,徐經可不敢辯駁。

只能在心里默默嘆服︰「恩公果然不愧是仙人!」

在徐經的陪同下,丁曉劍在花廳落座不久,唐伯虎,唐大右僉都御史就垂頭喪氣的下朝歸家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