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外之喜

見唐伯虎的態度還算尚可,丁曉劍的心里頭有數了。

他記得很清楚,上回宋徽宗趙佶對她好感度100%的時候,差不多就是這個狀態。

教徒一般的虔誠嘛!非常有戲啊!

于是,丁曉劍輕咳一聲,繼續接著給唐伯虎爆朱厚照的料。

「第五,朱厚照不喜歡在宮里頭被圈著,他喜歡微服出宮,喜歡去外面野,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得不說你們朱厚照這個皇帝,與那些養在深宮幾乎一輩子不出宮的皇帝比起來,還真是個另類。

他登基後,幾乎就沒有消停過。

譬如射獵,他在東宮的時候就玩膩了。因此,登基之後,他就不在宮里玩射獵了。

要射獵,一般都上外面射去。

史書記載,正德十二年八月,朱厚照突然「急裝微服,出幸昌平。」

朝中大臣得知朱厚照微服出行的消息,驚詫異常。

大學士梁儲、蔣冕、毛紀等人急忙出宮。

駕輕車,馬不停蹄地追趕,一直追到沙河,才追上朱厚照。

苦苦諫阻,請他回宮。結果朱厚照不听,非要出居庸關不可。

幸好把守居庸關的巡關御史張欽是個不怕死的鐵脖頸,緊閉城門,仗劍坐關門下,號令關中︰「膽敢有言開關者,斬!」硬是不放朱厚照出去。

朱厚照大怒,傳旨捉拿張欽。

雖然捉拿了張欽,但是朱厚照並沒有為難張欽。他其實也知道張欽是為了他好。

沒法殺張欽,那些阻攔他出關的大臣自然也不能殺。

朱厚照兩難之際,他的寵臣江彬見群臣洶洶,連忙上前勸道︰「內外各官,紛紛奏阻,反鬧得不成樣子,請聖上暫時涵容,以後再作計較。」

朱厚照實在沒有辦法,這才悻悻還朝。

但朱厚照並沒有死心,隔了幾天,下旨派張欽出巡白羊口,換了自己的親信太監谷大用代替張欽守居庸關。隨即與江彬換了服裝,在夜間混出德勝門,揚鞭出關,一下子就顛到了宣府行宮。

在江彬的引導下,朱厚照在半夜隨意闖入宣府高門大戶,迫令婦女出陪,結結實實的玩了一把強搶民女,夜宿良家。

朱厚照游完宣府後,又跑到大同等地游玩,外面的花花世界真的是讓他樂不思屬啊。

記下這些事兒,也記下這些個時間節點,你不是笨人,這里頭的機會,你若想把握,應該也能把握得住。

第六,據我總結得知,你們這個皇帝愛好,卻是個銀洋蠟槍頭。

那啥時候的時間長短,咱們就不說了,他寵幸的女人不少,卻沒有一個能為他生下一男半女。你好好想想,這足以說明問題了吧?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粉黛六宮,佳麗三千。」

可朱厚照,佳麗如雲,卻沒有一個能為她生下來一個蛋!

作為一個九五之尊,誰能不在乎這一點?

究竟是他真不行,還是有人一直在暗害他,這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大課題!這其實也是你的機遇。

大機遇啊伯虎兄!如果能夠抓住,別說是得償所望,即便就是封妻蔭子恐怕也不在話下!

好了,不說了,說第七點。

七,朱厚照有一個癖好,喜歡收養子。

史書記載朱厚照在位短短的十幾年間,曾收有100余位義子。

甚至在正德七年一次就將127人改賜朱姓,真是曠古未聞。

這也可以印證上面一點!朱厚照想生兒子卻生不出來!

在這些義子中,最為得寵者為錢寧、江彬二人。

錢寧,本不姓錢,因幼時被賣與太監錢能而改姓錢。其性狡詰猾巧,善射,深為尚武的武宗所喜歡。

這兩個人得勢的時候,那可真是權傾朝野。

這也是一條路子!

我之所以把這條路列在最後,就是因為這看起來是一個餿主意。

當然啦!餿主意也有餿主意的好處!那就是見效快!

我其實也想過,你走這條路的成功率其實還是很高的!

至于你選不選擇?決定權在你。

我只負責出謀劃策,僅供你參考吧!」

盡管唐伯虎對這最後一條路非常的不感冒,可是他也不敢對點撥他的神仙不敬。

九年來的磨難,已經徹底磨掉了他當年的傲氣。

今日的唐伯虎。已經很有些城府了。苦難使人成長嘛!

丁曉劍說完之後,再次看向計時器,見計時器還有五分鐘,他就想好好的瞻仰一下唐伯虎的這個桃花庵。

來一次不容易啊!花了900多萬,可不能白來!

再說了,現代人嘛!不都總喜歡參觀名人故居,名人的故里,名人的陵墓嗎?

好不容易跨越時空而來,豈有不好好看看的道理?

若非時間倉促,他都想讓唐伯虎約齊了四大才子湊一局麻將搓搓。

…………

還別說,別看這桃花庵簡陋,土坯為牆,茅草為頂,可是細細一觀,還真有點兒劉老先生筆下陋室風範。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有幾處牆壁上還懸掛著唐伯虎自己的大作。

丁曉劍現如今,也可以說已經是個圈內人了,初步具備鑒賞能力。

一下子就被牆壁上的一副,唐伯虎親筆所繪仕女女圖,吸引了注意力。

遠遠看去,這幅畫上無論是工筆重彩還是寫意淡彩,均顯示其極高寫實陵巧,不但形象準確而且神韻獨具。

丁曉劍一下子就來了興致,三兩步走過去仔細觀看起來。

這一走近,丁曉劍還真就看看出來了些門道。

但見這幅畫用筆極為清新洗練,筆鋒瘦硬,多以方折的線條勾畫衣紋線,線條凝練勁暢,疏落有致,濕筆生紙,亦見老辣。

背景山水、以及樹木的勾勒、皴擦,亦多砍斫之筆,極見小斧劈皴的筆勢。

畫中窗外遠景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

和宋徽宗趙佶所精通的工筆花鳥還真有很大的不同。

初見一副名作,外行人也許注意的是畫面,而內行人往往先看的是筆法,風格。

看完了筆法風格之後,丁曉劍這才把注意力放到畫的內容和畫的材質上。

這是一幅紙本設色畫,縱約一米二三,橫約五六十厘米,名曰《李端端圖》。

畫中共有五人,居中畫的是唐代詩人、久居揚州的狂士崔涯。

頭戴文生巾、留八字須,神情俊朗清爽,端居而坐,手持詩文卷紙半垂膝腿下。

崔涯對面,侍女上首,持白牡丹者,丁曉劍連蒙帶猜也猜出來了,他覺得此人一定是揚州名妓,此畫的主角兒——李端端無疑。

李端端姿態文雅,面部表情從容大方,傲然站立于崔家客堂,仿佛正在向崔涯細細陳述著什麼。

崔涯正凝神傾听李端端的講述,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態,透露出儒雅灑月兌的氣質,似乎深為其言辭所折服,欽佩之情溢于眉目間。

屋中案上一古琴放于錦囊中,筆墨、書卷一一有序陳列。

左側書案兩邊站立者為主人的兩位婢女,一著紅色套裙,一著白色衫裙,在主人身後皆拱手靜靜傾听主客的議論。

看完了構圖,丁曉劍發現畫上還有唐伯虎詩跋和落款,字有點兒小,懸掛這幅畫的角落里光線不太明亮,看不太清楚,他就下意識伸手摘下了這幅畫。

後退兩步來到窗前,借著天光細看。

「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誰憶揚州金滿市,胭脂價到屬窮酸。」

「唐寅畫並題」。

鈐「唐伯虎印」。

「嘖嘖嘖,這樣的畫,若是放在後世,那肯定是價值連城啊!……」

看唐伯虎的真跡,一下子看的有點兒入神了,丁曉劍早就把倒計時只剩下五分鐘這茬忘到爪哇國去了。

這才剛剛感慨了一句,那種令他心悸的眩暈感再一次襲來。

很難受。

他就下意識緊緊抓住了這幅畫。

誰曾想?等到這種難受的眩暈感消失之後,他赫然發現,他的手中仍然牢牢地抓著這副畫。

而且,此時此刻,他已經全須全尾的回來了。

正仰躺在種子計劃小組宿舍里他自己的床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