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晉北鎖鑰 第四十九章 寄人籬下

張知秋終于明白了,這世上最為痛苦的事情,不是吃不飽肚子,而是在沒吃飽肚子的時候,飯就已經沒有了,痛苦值加倍再加倍。

在從昏睡中醒來之後,張知秋便開始忍受著牽腸刮肚的饑餓之感翻江倒海般地撲來,讓他幾乎是看著什麼都想塞到嘴里去啃上兩口。

恍惚記得自己是曾經買回許多吃食來的,張知秋忍耐不住,終究是一溜小跑地趕到大門口——記得東西就是扔在那里了的。

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

不死心的張知秋一路踅模著奔向廚房,卻是發現孫二娘正在廚房忙活著切肉,當下大口吞咽幾口唾沫,順著牆根又溜回自己的院子里去了。

什麼叫做「寄人籬下」,張知秋以前是真不知道,但是僅僅是這兩天的時間,張知秋便充分地感受到了這四個字的威力和可以加諸于人的痛苦是有多麼地強大了。

一句話,確確實實真不是人受的……

今天的第二頓、也就是最後一頓飯,是在大約下午三點多的時候開始的,早早地便聞到了肉香的張知秋在滿懷激情地趕到主宅的飯廳後才發現,擺在他和老孫頭面前的桌子上,只有一小碟不到二兩的炒肉!

要知道,這個時代地一斤,可是足足地被分成為十六兩之多的啊……

張知秋有心想問,奈何蔡二娘和小環是不和他們兩一起吃飯的,至于孫二娘兩口子,更是只在廚房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而這時板著臉站在桌旁準備給他們盛飯的,正是一臉陰沉的孫二娘。

老孫頭的瘋病看來還是沒有多大的進展,相反似乎還有更為加重的趨勢——當張知秋進入到兼作飯廳地客廳的時候,老頭子正自湯水淋灕地大口吃著肉片。

看著明明是炒肉——張知秋再定眼細瞧時,那些所謂地「湯水」,其實根本就是老孫頭地口水,這下可是真正地讓人倒足了胃口!

看著一如既往地小米粥與窩窩頭,雖然感覺自己的腸子都已經被消化掉了一半,但張知秋卻實在是沒有了胃口,好歹勉強地吃了兩個窩頭,再想伸手時卻被孫二娘告知沒有……

明明那里還有一個的……

張知秋暗嘆一聲,戀戀不舍地從凳子上搬離自己的︰那個窩窩頭理論上應該是屬于老孫頭的,雖然老頭子一般一個窩頭也可以打發,但有時也還是會人品爆發地吃兩個的。

拖著沉重的雙腿,告別一口沒動的小炒肉——那碟肉如今已經基本全部進入到了老孫頭缺了兩顆門牙的嘴巴里,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湯水淋灕」的緣由之所在。

當然,如果老孫頭在不瘋癲的時候,還是能夠有效地管理他的這個「水閘」的。

出門之後,張知秋不由自主地邁著雙腿走向了廚房︰自己買回來的那一堆零碎中,除豬肉和糕點之外,還有一些鴨梨、大棗什麼的,想來應該都是被放到了廚房的。

雖然不能當飯,但是墊墊肚子還是可以的。

悄悄模到了廚房門前,張知秋卻是立刻便傻眼了︰即便是在這吃飯的時間內,廚房的門上竟然也被毫不客氣地掛上了一只碩大的銅鎖!

看到此處,張知秋真的是有些怒氣勃發了︰不說自己如今好歹還頂著一個「贅婿」的名頭,就是一個普通地客人上門,主家也不應該做的如此地過分啊!

氣的有些咬牙切齒地張知秋在廚房門口發了半天地呆,忽然醒悟沒有聞到肉香——先前張知秋偷偷模模地過來時,可是真真切切地看到孫二娘在拿著菜刀和那塊精紅肉叫勁的。

實在是有些不甘心的張知秋圍著廚房轉了一圈兒,還真是讓他找到了一個「漏洞」——那還的的確確是一個開在後牆上的大洞,只有幾根粗若兒臂地木條,卻是一個用來通風的氣窗。

因為是要方便通風,這個窗戶開的很高——無論是灶內炊煙還是鍋里水汽,這可全都是要向上冒的,是以這廚房氣窗的位置,那是絕對不能太低的。

感受著肚內空空如也的淒涼,張知秋奮然從廚房後地菜地邊搬了兩塊巨石墊腳,賊眉鼠眼地打探自己那二十斤豬肉的下落。

雖然有兩塊石頭墊腳,但窗戶開的太高,張知秋也還是不得不踮起腳才能看進廚房,不過他還是在第一眼便看到自己那可憐地二十斤精紅肉了。

那塊肉正精神奕奕地被吊在了灶台上方的房梁之上,身上看起來卻是被拉了無數條的口子——張知秋之所以能夠看得到,是因為他看見了在那些刀口中閃閃發亮地碩大鹽粒!

看到這里,張知秋腳底一軟,兩塊大石松動,當即便是摔了一個大馬趴,好在地面全都是松軟的黃土地,是以倒也沒有傷筋動骨。

唉聲嘆氣半晌,張知秋慢慢騰騰地將兩塊巨石搬回遠處,他記得現代地南方村里人在做臘肉時,便是先要將肉懸掛在灶台之上被煙燻火燎一番的,卻不知這孫二娘是從哪里學的這個法子。

既然豬肉要被制成臘肉,那說明今日所吃既是第一頓,估計也是近期之內的最後一頓,張知秋蔫頭耷腦地搬動石塊,心中卻是忍不住地哀嚎嘆息起來。

你說都走到院子里來了,最後卻是扔到了大門口,這被人拾走,難道自己還能去向孫二娘討要不成——張知秋已經完全地不曾記得踫到過小環的事情了。

一邊在心中咒罵著那個打得自己至今仍是頭暈腦脹地、該死的大胡子同性戀,張知秋氣喘吁吁地將石塊搬回遠處,感覺比搬出來時實在要重上許多。

然後,張知秋便發現了一株掩藏在大石之下至少已有一個月的大白蘿卜,在那里赤果果地向他進行著最為原始的勾引……

廚房的屋後,原本就是孫府的一塊小菜地的;這個正好長在石塊邊際的蘿卜,應該是以前收割的時候被落下的。

扶著牆爬回自己的床上,張知秋咬牙切齒地做出決斷︰老孫頭家中的事情,必須要盡快地加以了結,再這麼待下去的話,他懷疑自己終有一日會因為營養不良而瘐斃于此的。

老孫頭家中的問題,說白了講就是沒有男丁,但張知秋可不準備把自己貢獻出來給老孫頭生兒育女。

所謂地贅婿,那是生了孩子都要隨女方地姓氏的,並且在家里是要做一個絕對地「氣管炎」,只是這一點張知秋便是絕對不會去干的。

說白了講,這比現代地所謂「吃軟飯」更為不堪,幾乎就是要和「賣身」也差不了多少了,還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干得出的事情。

事實上,在古代這種注重血脈傳承地宗族社會里,招一個「上門女婿」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即便是官宦之家想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贅婿也是難上加難,更何況還是老孫頭這麼一戶平民之家。

不過,張知秋如今也無法和老孫頭計較︰老頭子如今在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里都是渾渾噩噩地恍恍惚惚,偶一清醒也是隨即便陷入到喪妻失子地悲痛中去,張知秋根本就無法和他進行有效地溝通。

但是,看著老孫頭這麼人算計,張知秋也是分外的不爽,他如今甚至開始懷疑起老孫頭那個原本定在今年結婚的三兒子的死因了。

沒有理由,純粹就是一種感覺。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不要說是忻州到太原如此遠的距離,即便是相鄰的兩個村莊、短短十數里地的距離,都有許多人是終生沒有踏入過一步的!

但太原孫家這個已然和老孫頭家斷絕往來數十年的人,卻是竟然能夠在老孫頭喪子之後一個月便尋上門來,這其中要說沒有什麼問題,反正張知秋是不大相信的。

在街上撿個錢包都能被騙地現代被磨練了十幾年的張知秋,眼楮里所看到的一切,那都是充滿著陰謀與欺詐的。

更何況,老孫頭小妾蔡二娘那比和尚頭上地虱子還明顯地風騷模樣是如此地光彩奪目,張知秋也只能是慨嘆,多虧老孫頭確實是瘋掉了!

其實,張知秋還真的是高估了老孫頭。

在這個缺乏資訊的時代,人們接受教育的渠道極其單一與有限,即便是王後、貴族之家,他們的子弟也根本就沒有機會象現代人一樣,去體味到那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諸多酸甜苦辣事。

所謂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指得就是要讓人出去多走、多看,洞明世事。

換句話說,老孫頭即便是不瘋不顛,以他的能力,也絕對沒有這個能力能夠看穿某些在張知秋看來根本就是一覽無余地東西。

雖然撿到了一個大白蘿卜,但張知秋卻是悲催地發現自己屋中無水——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暖壺來保溫,所有的熱水都是在廚房燒好後統一配放。

當然,對于有條件的人家來說,廚房中總是有著不間斷地熱水以備用的;但是,張知秋這里卻是沒有這個條件。

不是廚房沒有熱水,是沒有人給他來送這些熱水……

PS︰今日不打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