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輜重營 第二十四章 遇刺(三)

吃張知秋地這大力一掐,張繼宗當即豁然睜眼,嘴里卻也忍不住地一聲痛嘶!

趕在遠處地士卒們過來之前,張知秋還來得及詢問了張繼宗唯一地一個問題︰可需要偽裝一下傷情?

張繼宗不愧是個聰明人,張知秋地這個問題雖然問的有些沒頭沒尾,但他卻是听的懂的。

張繼宗此番雖然傷情不重,但別人並不知情;如果軍營內還有其他刺客地同黨的話,張建東和張繼宗相繼遇刺、生死不明,他們一定是會進一步地興風作浪的。

「大人如今生死不明,我若也重傷,這輜重營中定然軍心不穩,萬一再有個什麼意外,那接下來地戰事,只怕是就要未戰已敗了!」

張繼宗只是略一沉吟,便搖頭拒絕了張知秋地建議,此刻內憂外患齊備,實在不是取巧弄機地好時機,一切還須以「穩」當先,只要自身不為所亂,那此次刺殺的作用就可被降至最低。

至于其他地事情,還是等度過眼前地這個難關再說罷……

張知秋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而張繼宗卻是一咬牙,自己奮力一把將那柄仍是插在自己肩頭地白蠟桿長槍拔了出來,一時間鮮血狂噴,而張繼宗也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這次卻是實實在在地疼暈了。

悠悠醒來地張繼宗,基本上是在第一時間將已被捆做粽子一般地張知秋給解月兌出來的——他本人實實在在地是被疼醒過來的,那幫士卒們地手腳,對于他這一介書生而言,實在是有些毛手毛腳地太重了。

張知秋這廝到也乖巧,任由眾兵將他五花大綁地卻是沒有反抗,因此也還沒來得及被人狠揍一頓——如果是在剛剛掙扎的話,被直接拿刀砍掉的可能也是有的。

事實上,輜重營兩個最高領導人地相繼遇刺,已經讓負責安全地親兵們都快發瘋了——他們地統領大人已經先他們一步,去閻羅殿那邊給大家去打點前程去了。

親兵統領是被人一刀梟首的,難為他頭都離開身體了,還能出人意料地發出那一聲慘呼來做出了警報,也終究算是盡職盡責了。

而那兩名迄今為止都還沒有離崗一步地重甲親衛,果然是已經以身殉職了。

被人攙扶著暈暈乎乎走來地張繼宗,訝然地看著目光炯炯地肅立著不言不動的親衛,半晌之後終于發現了他們隱匿于各自脖頸後地一支銀針,隨著張繼宗咬牙伸手用力地拔出那根銀針,眼前地親衛瞬間便七竅流血地萎頓于地了。

另外一名親衛大家沒有敢動,但後來隨營地郎中見了之後,卻是一臉悲天憫人地搖頭嘆息︰此人生機早斷,如今雖然還在喘氣,但也已是與一個死人無異了!

一個時辰之後,這名親衛同樣是七竅流血,無疾而終。

千戶張建東地傷勢很重,但是好在沒有性命之憂。

刺客來了兩人,身手高明地那個方臉重須士卒自然是要殺張建東的,而另外一個手上功夫一般,但腳上功夫出眾的,竟然卻是趕去殺了張繼宗帳內的另外一個軍中虞候和一個適逢其會地虞候帳下所屬的士卒。

換句話說,那個刺客竟然是去刺殺張繼宗這個在一般軍營中根本掛不上號地虞候去的,這說明來人、或者說此事背後地主事人,是非常地了解這個輜重營中地虛實底細的。

說起來也是走運,這兩名刺客全部都已經換上了軍中士卒的服飾,如果不是老孫頭正好瘋病發作地跑到他們所選好地入侵處去折騰的話,他們也是絕對不會如此匆忙出手而導致功敗垂成的。

至于張繼宗,他這時卻已是對張知秋地好感升到了極致︰如果不是因為張知秋的事情使張繼宗正好臨時起意地離開了帳中,那死在那里的可就不會是別人了。

刺客原本是做好了周密地安排的,他們早已模透了張建東地活動規律,知道他有定時巡營的習慣,本來是準備伏在暗處一擊即殺的,但是時不我待,說不得也只好是提前強行發動。

為了避免引起注意而功虧一簣,方臉重須士卒是赤手空拳地進入張建東中軍大帳的,然後在張建東一眼看出自己眼生之際,暴起發難,一掌便拍到了張建東地胸口!

方臉重須士卒掌力雄渾,就是一塊石板,在他手底一掌落下之後也只能是化為石粉,但即便如此,方臉重須士卒卻仍是左右開弓地兩掌齊舞,務必一定要封上張建東的口。

事實上,如果張建東地胸口沒有綁上前兩個月才剛剛千辛萬苦地搞到手地一塊護心寶鏡的話,他此刻就絕對不會只是重傷昏迷不醒了。

張建東的大帳之中,此刻再次擠滿了輜重營中地諸多將領︰如果不是那塊護心寶鏡被直接打成十三塊碎片的話,張建東恐怕早已經是死的硬翹翹地了。

有幸作為張繼宗跟班混入大帳的張知秋,卻是不知天高地厚地反駁了張建西痛罵這塊「護心寶鏡」是西貝貨的指責,聲稱正是由于這塊護心寶鏡稱職地碎裂成這十三塊,張大千戶才能有幸留下這條命來的。

面對張建西和眾將不滿地怒斥,張知秋到是沒有介意,只是輕描淡寫地指出,如果這塊護心寶鏡在承受到一定巨力之後卻還是完好無損地不碎的話,那麼這股巨力便將基本完好無損地被傳導到張建東地胸口。

那樣會出現什麼後果,大家都是上過戰場之人,見識過被鐵椎、狼牙棒等重武器直接敲在胸膛上的尸體是什麼樣子的。

「那難道是說,越容易碎的護甲,就越是好護甲了?」

盡管極其地不爽,但張建西看在這個衣飾古怪地家伙是張繼宗地救命恩人地面子上,到也沒有準備將他怎樣,但這冷嘲熱諷卻是必須的。

「這就是這塊護心寶鏡地珍貴之處了,它對抗壓力的把握地恰到好處,如果它的強度弱了,便會在外力還不足以傷人地時候就碎掉;但如果太過于結實的話,卻是會連累到傷及主人地性命了,這絕對是大師地手筆!」

張知秋也不介意,當眾侃侃而談︰他這是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好淡化老孫頭和自己地那些違紀之舉。

此刻是還沒有人出來計較,但卻不是說以後也就沒有人會來翻後賬。

「按你這麼說,那大帥應該平安無事才對,為什麼這時卻是重傷昏迷?」另一個張家子弟看不慣張知秋地這種自來熟地不卑不亢,跳出來支持張建西。

在這個時代地大多數人看來,平民天生就是要比官員低人一等的,張知秋既然不能證實自己的「非平民」身份,那在他們這些官員面前,就應該是要低三下四的才對。

不管怎麼說,武官也是「官」;在維護整個階層地整體利益時,無論文官還是武將,都是會「一致對外」的。

「你問的也不無道理;不過,這塊護心鏡是準備在戰場之上兩軍搏殺之際用的,設計所針對的也是斧、鉞、錘等重武器;而張大人此番,卻是被一個武林高手以掌力直接擊碎了護心鏡!」

張知秋此次答話之前,卻是特意掃了那個惡形惡狀的軍漢一眼——任何人如果是一輩子從來都不刮胡子的話,那模樣卻決計是和善不到哪里去的。

「那又如何?」此人呲牙一笑,于是露出來一排黃黑相間地大牙,眼尖地張知秋甚至還能看到他牙縫中地一縷不知名肉絲。

這時代沒有什麼牙刷可用,大戶人家講究的,是用上等地青鹽洗牙,這相當于現代所使用地豪華級化妝品一般,不是普通人所能負擔地起的;一般地人家,有心的,也就不過是拿新鮮地樹枝或者草梗擦洗牙縫罷了。

但是,對于相當多地絕大多數人而言,終身從不刷牙地人才是社會地主流,是以古人地口腔衛生大多很糟,而牙齒也因此而開始掉的很早。

就明朝這個時代,以張知秋這幾天地觀察來說,基本上三十出頭地人的牙齒,就已經是在陸續地開始下崗了。

由此張知秋還非常地質疑一件事情,就是印象里那些影視劇中無論何朝何代地男男女女們,無不都象現代人一樣,喜歡沒事就摟在一起對著嘴互相嚼舌頭玩。

張知秋雖然還沒有見過這明朝的女子是何模樣,但是輜重營里的這些男人們,那張嘴幾乎是開合之際便幾乎是能把人燻個跟斗地臭,這實在是讓張知秋難以想象,他們竟然會熱衷于接吻這種事情。

「掌力柔韌,如要打碎這面護心鏡,便需要比使用兵器更大地力量,而這些力量地一部分,散逸出來後便直接地作用于張大人地身體、也就是心髒部位,這也是張大人此刻重傷昏迷地直接原因。」

話說至此,見下邊仍有幾人或皺眉、或搖頭地躍躍欲試,張知秋干脆直接做了進一步地一些說明。

「舉個不是很恰當地例子——你可以設想一下,使用木錘和鐵錘要打碎同一塊石頭的話,哪個需要花費的力量更大?」

這個問題有夠直接,許多人甚至不乏實際的經驗,當即便是給出了張知秋所預期中地答案。

「不錯,使用木錘會費更多的力氣,因為木質疏松,你所使出的力氣地一部分,會被木頭所吸收和抵消了,而不能完全地作用到石頭上去;如今此事便也是這個道理。」

張知秋笑容可掬地做出一副「爾等孺子可教」的模樣,看著實在是有些氣人——當然是在有些人看來。

事實上,張知秋地這番所謂地道理當然是在胡扯,但拿來大致地講解一下「力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忽悠一下這些明朝地大老粗們也還是足夠了,再說的更加專業和復雜了,別人反倒是會把他當成一個瘋子。

PS︰七百八十三度打滾求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