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三章 冊封大唐國師

魏征找到了朝中一個姓魏的大學士,二人換上常服,一起去找到了周羽。

二人並沒有道明身份,但周羽卻一眼就看了出來。

魏征一向是很自負的,畢竟是個有真本事的人。

魏大學士也是當朝名儒,那也是十分清高的。

二人皆是飽學之士,又從政多年, 與周羽一起談論,難免涉及到一些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決斷以及儒家發展。

一開始,二人還澹定自若,你一言我一言說的來勁。

可聊著聊著,二人突然發現,他倆引以為傲的知識面在周羽面前竟然遠遠不夠用了。

沒錯, 是遠遠不夠用。

回到皇宮之後,二人一起去面聖, 當著唐王的面,對周羽大加贊譽。

唐王一向信任魏征,也知道魏征難得服一個人,如今卻一副心悅誠服的樣子,頓起愛才之心,決定親自出宮去會一會周羽。

于是,在魏征以及一眾侍衛的護衛之下悄然出宮。

當然,這次出宮乃微服,包括皇宮侍衛也全部換裝,分散在四周暗中保護。

一見到周羽,唐王不由一臉驚愣。

周羽則微笑著上前拱了拱手︰「在下周羽,參見聖上!」

魏征等人不由大吃一驚。

畢竟,外面的認識皇上的人少之又少,怎麼此人一見面便口呼聖上,而且行的禮也只是普通的見面禮?

唐王愣了片刻, 終于醒過神來,趕緊回了一禮︰「朕萬萬沒想到竟是上仙在此,上次承蒙上仙點撥, 朕深以為謝!」

上仙?

一听此話, 魏征終于恍然大悟。

上次,周羽曾入唐王夢境,提醒他涇河龍王與袁守誠之間的恩怨。

唐王知道了原委之後很是生氣,這才抓了袁守誠並將之殺頭,由此,也了結了涇河龍王的怨氣。

此事魏征也听唐王提起過,故而方才知道眼前之人正是唐王提到過的那個人。

「聖上言重,在下也是偶然間獲知了涇河龍王的冤屈……」

一番客套之後,唐王坐了下來,與周羽聊了一通。

這一聊,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畢竟,唐王是一個相當有抱負的人。

在位期間,听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 開創了大唐盛世。

可以說, 他是一個難得的求賢若渴的君主。

听周羽講起治國之道, 可謂是茅塞頓開。

周羽分別從農、工、商、兵等幾個方面大略講述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當然,他的這些觀點都是綜合了後世成功的經驗,並結合當前世界與年代背景所作出的言論。

激進,但又不會太過超前。

最後又對科舉制度進行了一番點評與建議。

最初,朝廷官員一般都由貴族子弟擔當,相當于世襲。

後來增加了鄉舉里選的方式,即由鄉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選拔本鄉賢士,往地方舉薦。

到了隋朝,終于興起了科舉考試的雛形。

大唐創建之後,科舉越發成熟,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種科目,考試內容有時務策、帖經、雜文等。

周羽根據歷代科舉的利弊,講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也就是後來比較成熟且完善的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不過,對于考試的內容,周羽也提出自己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不能養成學生讀死書的習慣,必須要理論結合實踐。

明清兩代,就是因為八股文的盛行,導致讀書人變得迂腐,甚至是丟失了血性。

因為時間的關系,周羽所說的內容大多點到為止,唐王听的那叫一個欲罷不能。

于是乎,盛情相邀周羽入宮,說要好好交流一番。

這一聊起來,唐王更是覺得受益無窮,專程找人在旁記錄,將周羽所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以便回過頭來慢慢研究。

同時還找來一些朝中重臣,皇子等等前來听講。

數日後,唐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冊封周羽為大唐國師。

對此,周羽倒也沒有拒絕,畢竟國師並非實職,不需要像普通朝臣那樣上朝,處理公務什麼的。

唐王與之商議過,周羽時不時入宮,與他談談國事。

還有國子監那邊也掛了一個虛職,有空閑時去國子監給一眾學生講課。

如此一來,周羽一時間名聲大振。

吳詠川作為他收下的第一個門生,自然也很風光。

當然,他也很爭氣,憑著自己的努力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舉了功名。

之後經周羽舉薦,留在國子監擔任助教,這也算是出頭了,雖說只是七品官,但能留在國子監乃是讀書人的一種榮耀。

而且,這只是剛剛開始,以後有的是機會升遷。

……

且說另一邊,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路前行,又歷經幾次劫難,來到了流沙河。

流沙河乃是個凶險之地,號稱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河中有一妖,名叫沙僧。

沙僧原為天宮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不小心打破了一件寶物,被貶下凡間。

說白了,這就是故意要貶他的,要不然怎麼湊齊師徒四人組?

唐僧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邊,少不得與沙僧大戰了一番,後來又少不得觀音出面,就這樣,唐僧又收了一個弟子,起了個法號︰悟淨。

悟空、悟能、悟淨,齊活了。

這一天,師徒一行路經五莊觀。雖說是觀,但唐僧見其氣勢不凡,便提出前去拜一拜,順便借個宿。

進入山門,一對童子迎了出來,自稱清風、明月。

一看這對童子的樣子就很驕傲,看著唐僧四人的模樣,也頗有一種優越感。

不過,倒也沒有拒之門外,迎進了大殿。

一進大殿,唐僧準備拜拜神像,結果一看大殿里空蕩蕩的,竟然沒有神像,只懸掛著「天地」二字。

孫悟空笑道︰「口氣不小……」

「悟空,休得無禮,佛道本一家,天地更要敬。」

不過,心里還是疑惑,便問兩個童子︰「請問這大殿為何沒供養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供奉這天地二字?」

兩個童子笑了笑︰「不瞞師父說,這天地二字,上頭的還當得起我家師父拜拜,下邊的……還受不起咱家香火。」

唐僧吃了一驚︰「此話怎講?」

清風得意洋洋道︰「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

一听此話,唐僧更是驚訝。

之後,一個童子問道︰「敢問師父可是前往西天取經的唐長老?」

「正是貧僧!」

「家師吩咐過,唐長老如路經地,讓我二人好生款待。」

「阿彌陀佛,有勞二位仙童。」

過了一會,兩個道童端著一個盤子走了進來,里面有兩個果子。

「師父,咱們山野間沒什麼好招待的,請吃兩枚素果解解渴。」

當然,這只是客套話。

唐僧抬眼一看,不由大驚失色。因為,那兩枚果子看起來竟像是嬰兒一般。

「這……這……這……」

眼見唐僧一副驚恐的樣子,兩個道童不由相視一笑。

「師父,你可別誤會,這是樹上結的,無論是天上還是人間,獨有咱們五莊觀才有。

此物稱作人參果,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再有三千年才能成熟,一來一去得等萬年。

普通人聞上一聞,便能活幾百歲。吃上一枚,便能活四萬七千年,師父能吃到,那是造化。」

「阿彌陀佛,就算是樹上結的,這嬰兒般的果實,貧僧如此下口,拿走拿走。」

兩個童子勸了一句,唐僧怎麼也不吃。

干脆端走。

一出門,兩個童子便開始嘲弄起來︰「什麼如來的二弟子,結果也是個肉眼凡胎。」

「就是,師父也不知怎麼想的,此等凡人,居然還要讓我倆侍候,還給他吃如此珍貴的人參果。」

「嘻嘻,師兄,他不吃,正好便宜咱倆。」

「對對對,正好一人一個……」

哪知,這一切全被豬八戒給看在眼中,饞的那是一個直流口水。

于是乎,趕緊跑去找孫悟空吹噓了一通。

孫悟空一听也來了勁,于是便悄悄跑去看了看,果然,那兩個童子吃的正開心。

吃完了,又小心翼翼將一支金仵掛到牆上。

等那兩個童子離開之後,孫悟空潛入房中,取下金仵奔向後院。

飛到樹上,用金仵一敲,果然,那人參果便落了下去。

孫悟空也跟著飛下去,結果卻發現人參果不見了。

一怒之下,孫悟空喚出土地︰「大膽土地老兒,是不是你偷了俺老孫的人參果?」

土地趕緊分辨︰「大聖有所不知,這人參果與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你看,敲時必須用金器,接時必得有絲布墊著……」

這麼一說,孫悟空終于明白了,長機靈了,敲的時候用衣服接著,敲下了三個,興高采烈拿回去與八戒、沙師弟分享。

結果,這豬八戒一口便給咽了。

所以民間有句俗說,豬八戒吃人參果——囫圇吞棗,全不知滋味。

吃完了,孫悟空一時得意忘形,將那金仵往屋子里一扔了事。

清風、明月發現之後,不由大吃一驚。因為他倆明明記得,這金仵是掛在牆上的,怎麼掉到地上了?

二人心里不安,趕緊跑到後院去數人參果,結果數來數去都差了六個。

其中兩個是他倆之前敲的,也就是說,丟了四個。

一怒之下,二人便跑去找唐僧論理。

二人心里有氣,也不講什麼禮數了,一見唐僧便氣哼哼嚷嚷起來。

「你這和尚好生無禮,之前我們好心給你人參果吃,你說什麼像嬰兒,不敢吃。

結果是嫌少?這轉頭你就偷了四個。」

「就是,還什麼大唐高僧,呸!」

「什麼?」唐僧大吃一驚︰「二位仙童,你們是不是數錯了?貧僧怎麼可能偷吃?」

說到這里,靈光一閃,難道是三個徒弟?

他做不出這樣的事,不代表三個徒弟不會。

「什麼數錯了?樹上就幾十個果子,我們會數不清?」

「就是,敲果子的金仵也被扔到地上,你還不承認?」

「無賴,你簡直就是無賴……」

唐僧急急道︰「二位仙童息怒,待貧僧問問三個徒弟。」

于是,便喚來孫悟空三人詢問。

一開始,孫悟空不承認,但豬八戒一听少了四個果子,頓時不樂意了。

「猴哥,你太不夠意思了,你明明摘了四個,結果卻騙俺老豬說摘了三個……」

孫悟空︰「……」

唐僧︰「……」

清月、明月更是生氣。

「還不承認?現在露餡了吧?」

「你們太無恥了,我們好心招待你們,你們卻偷我們的人參果。」

「等師父回來,一定饒不了你們……」

一通罵,氣得孫悟空大怒。

于是,悄悄化出一具分身跑到後院,取出金箍棒,竟將那人參果樹給砸了……

兩個道童發現樹毀了,又驚又嚇,將門反鎖,不讓師徒三人離開。

不過,這難不倒孫悟空。

趁著天黑時,略施小術打開房門,帶著唐僧開 。

唐僧本想留下跟主人道個歉,可孫悟空說天知道莊主什麼時間回來,畢竟天上一日,人間一年,搞不好過個一百年兩百年什麼的,豈不誤了取經大計?

唐僧一听,也覺得有道理,只得先去取經,有機會再致以歉意。

說來說去,他壓根沒有想到這人參果樹有多麼珍貴,可以說,比王母娘娘的蟠桃樹還要珍貴。

畢竟,蟠桃樹有很多,而人參果樹,只有一株。

唐徒一行趁夜離開。

臨走間,孫悟空還施法定住了兩個道童。

沒想到,離開不久,鎮元大仙回來了。

一听原因,再去後院一看,再深的涵養也忍不下去了。

欺人太甚!

于是,當即駕雲追上了唐僧一行,並數落了一番。

哪知,孫悟空卻不服輸,或者說,這猴子不知鎮元子的厲害,反倒一副振振有詞的樣子。

結果動起手來方才發現,這鎮元子的神通根本不是他能對抗的。

這也是周羽避開五莊觀的原因。

因為他知道這是西行途中不可避免的一劫,而他也不願與鎮元子正面對抗。

畢竟,鎮元子的實力深不可測,比之聖人或許不如,但也強過大羅金仙,應該算是半聖之境。

最終,孫悟空師徒一行被鎮元大仙一招袖里乾坤收了去,並帶回五莊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