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章 血吮家園(二)第二更

……

北假山,蒼蒼茫茫,大雪天氣中盤龍據虎般,灰蒙蒙不能看見山頭景色,站在山谷中的李寇拂開面前的飄雪,驚訝向身後高原問道︰「怎麼,這里便是匈奴人的居住地了麼?」

高原有些不解到︰「是啊,北假山,陽山,陰山,這里便是咱大秦與匈奴人的邊界啦!」

李寇心下疑惑,有些納悶想道︰「長城不是東起山海關西達嘉峪關麼,怎麼跑陰山這兒來了呢?」心下又是想了想,左右不得解釋,遂問道︰「咱大秦的長城究竟怎麼修建的?從哪道哪?」

高原驚訝,心說原來你不知道這些啊,卻也不敢臉上露出來,笑道︰「咱老秦長城在燕趙長城的基礎上,根據敵情和地形的不同,在西北段、北段和東北段分別建立不同縱深和不同層次的防御體系。我大秦建都咸陽,關中地區為其根本,自立國以來就曾長期同戎人在關中苦戰;匈奴佔領河南地區時,對關中的威脅尤為直接而嚴重。因此,皇帝特別重視西北邊防的安全,蒙上將軍出擊匈奴的主要方向在這里,修建萬里長城的主要工程也在這里,而長城在西北段的布局,則由三道邊防線構成多層次的縱深體系。」

說著,高原便拔劍出來,在雪地上大略畫了一個大秦帝國北邊的圖形來,用腳撥弄起三條雪堆來當作陽山北假山和陰山,沒有指著三山只解釋道︰「第一道邊防線是昭王時所建的長城,西起臨洮東至河水之濱,這是我大秦初期的西北外邊,蒙上將軍曾著重加以維修,後因邊境的開拓,遂轉為內邊。第二道邊防線即西起狄道、榆中東至昭王長城東端的長城,此為蒙上將軍所新築,以河為守,以堤為城,沿河修築大量要塞並建四十四縣,從而屏蔽北地、隴西、九原三郡,這是我大秦西北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卻他沒有畫出整個秦代西北的地圖,李寇心知這個時代的人也很難畫出來,自己心下明白,便點了點頭,心下甚是驚訝原來大秦的長城遠遠要比明代長城復雜的多。

說完高原便用常見指著三個雪堆道︰「第三道邊防線,即蒙上將軍在高闕、陽山、北假一帶所築亭障、修復舊趙武靈王陰山北長城並與燕長城相連,這是我大秦最北、最長的一道長城,此長城的西段即構成我大秦西北的外邊,成為西北第三道防線,用以掩護河南地區和沿河所置列塞,也便是咱們方才出來時候在山坳中看見的長城。」

李寇點點頭,努力將心頭的震驚壓下去,高原這麼一說,他便心下明白了。作為一個前世人,他腦袋里面的中國地圖清清楚楚放著,細細將地理位置對照之後,李寇訝然發現秦代萬里長城西北段的三道防線,縱深達七八百里,從而有效地解除了匈奴對關中的威脅,鞏固了關中的安全。當下心中默默將高原講過的這些大略位置都記住,他便又問道︰「那其它地方的呢?」

「除西北段外,長城在北段和東北段的布局,則隨著匈奴勢力的逐漸減弱,分別由二道邊防線和一道邊防線所構成。北段的二道邊防線,即由蒙上將軍所繕修的舊趙武靈王陰山南長城和陰山北長城。前者為我大秦初期北境的外邊,曾有效地制止了匈奴的南下,後轉為內邊;後者是我大秦北境的外邊,將匈奴阻隔在陰山以北,進一步鞏固了中原地區的安全。東北段的一道邊防線,即由蒙上將軍所維修的燕長城,主要防御對象是東胡,而東胡不像匈奴那樣強大,因此沒有建築多道防御體系,這就是我大秦萬里長城在戰略上的總體布局。呵呵,這些總體的布局,屬下也是妄自猜測,當不得真的!」高原一把抓起雪塊來送進嘴里吞下,稍稍消去一些干咳,有些赧然道。

李寇心中波瀾起伏,也沒有將高原的自謙放在心上,只仰頭讓雪花飄落眼簾,心下山呼海嘯一般怒吼道︰「長城,只屬于大秦!只有大秦,才能修建出真的長城!!!」

回眼望向身後,雪花縫隙間黑色的長城巨體時隱時現,漸漸大起來的裂縫中,似乎隱隱不住有哭號聲傳來,李寇心下激蕩同時有些潸然,忍不住便道︰「孟姜女,哭長城,只是,千古興亡,又誰人能听?!」

高原與英布在他身邊,忽然听到他這般感嘆一聲,均覺不解正要問時候,卻忽然心頭不約而同升起矛盾的念頭,向眼前不足十步遠處的李寇背影看過去時候,兩人相顧都從對方眼中看到同一個疑問︰「將軍現在可真怪,似乎在感嘆,又似乎是惋惜,他在想什麼?」

李寇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只是心里面亂得很,一會兒是千萬人慘死在長城腳下白骨累累的情景,一會兒又是雄壯不能以筆墨形容的浩蕩工程漂浮眼前,一時間他竟然痴了,雙眼看見的,只有白茫茫一片。

半晌,英布正要上前提醒李寇該走路時候,忽然李寇一聲恍然一般的大笑道︰「好!好!大雪好,大雪好啊!呵呵,白茫茫一片真干淨!」

兩人相顧又是驚駭,不知李寇究竟怎麼了,卻前面已經走出很遠的斥候們驚起一陣亂,有人跑回來報告道︰「將軍,前面雪地上有人!」

李寇吃了一驚,心想這長城之外一步遠,可都是匈奴人的地盤,前面有人,定然不會是趁雪出門的秦人,那麼哪可能便是匈奴人的探子,「這下有麻煩了!」

李寇急忙大步便向前面而去,英布高原兩人緊緊跟上,不一刻便到了停下來不知所措的斥候們跟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