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19章 我佛慈悲,以和為貴!(求訂閱,求月票)

在失去了妻子、兒女、軍隊、地盤、部眾、財富之後,經歷了苦難起伏的綽羅斯.噶爾丹終于悟道了,他終于想明白什麼是四大皆空,什麼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在帶著少數部眾逃到碎葉城後,他就在碎葉城中的一座小小的佛寺中悟得了大道。隨後,這位曾經大蒙古副汗向胤礽、孔聖公,還有追隨他的幾千部下宣布,他這次真的要放棄俗世之中的一切,再一次剃度出家,去當一位得道高僧了。

既然是得道高僧,噶爾丹當然不能總在碎葉呆著,那里是儒宗重地,到處都是儒宗的堂口和書院,壓根就沒什麼佛教氣氛。而且那個孔聖公和他手下那幫腰帶上插著斧頭,手里面攥著棍棒的儒生看著也不像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善儒」。而跟著噶爾丹一起出家的蒙古和尚也都是護法金剛型的。兩撥人要是在碎葉府城里打起來,那可就傷了和氣了。

所以噶爾丹就決定要效法當年去西天取經的唐和尚唐三藏,也要去印度求取真經。不過他沒有帶上猴子、豬頭和沙和尚,只騎了一匹大白馬,領著一千八百浪蕩僧(都是原來的準噶爾武士)開始了他的西天取經之路。

當然了,他的肉吃了也不能長生不老,而且他的二師弟是雪域僧王桑吉嘉措,三師弟是蒙古聖主康麻子,前妻是大明天子的寵妃、美國夫人阿努,一個兒子是大明順義王,一個女兒還是大明葉兒羌女王兼大明法王朱怡銀的正妃這背景,就是妖魔鬼怪看見他也得繞道走啊!

而且他還有一千八百個身披鏈甲,腰挎戒刀和戒手榴彈,肩背戒燧發槍的鐵騎浪蕩僧跟著一看就的有道高僧,誰都服氣啊!

所以這位大和尚就用了幾年時間在印度、阿富汗各地雲游,到處參觀佛教聖地,追尋早就消散在歷史長河中的佛教真理。而且他也不管所過之處的人民還信不信佛,能不能听懂他的梵語和蒙古語,每到一處聖地,都會在那里開壇講道,宣傳佛教的大道理。很有一點得到高僧的派頭。

這個噶爾丹先是在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中的大佛石窟講道,還讓人叫了一大群完全不懂梵語和蒙古語的阿富汗大胡子去听他這個康麻子的師兄講道理——都得老老實實的听,听完一人一個銀盧比回家去,要不然那可就是佛敵,是妖魔,要槍斃的!

在巴米揚受到鼓舞之後,噶爾丹大和尚又去了尼泊爾的藍毗尼園,在佛陀出生的地方講道——尼泊爾的馬拉王朝信的是印度教,但是也不敢得罪北面的雪域僧王和西面的康熙汗,否則兩邊一起打過來,濕婆神都救不了他們。所以馬拉王朝的人也把噶爾丹當成了聖僧哄著玩

在尼泊爾「玩過」以後,噶爾丹又帶著他的鐵騎浪蕩僧去了佛陀成道的菩提加耶,在一棵菩提樹下講道。

菩提加耶在尼泊爾東南面,算是印度斯坦帝國的地盤。不過印度斯坦帝國的統治非常松散,只有孟加拉一帶在帝國的直轄之下,其他地方都是土邦王公或是近乎于君王的總督在統治。這些土邦王公和總督當然不願意得罪康麻子所以也就由著噶爾丹扮聖僧,還派了一群黑漆漆的首陀羅去听講。不過這些王公和總督是不會給首陀羅錢的,他們只會讓手下和首陀羅們說那個又大又白的光頭是蒙古來的婆羅門!這是外國婆羅門來印度友好訪問了,他們身為首陀羅一定要好好招待,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在佛陀出生之地講過道後,噶爾丹又去了恆河邊上的瓦拉那西,在佛陀生前常去的鹿野苑講道。

在這之後,噶爾丹又游歷了佛陀常住的舍衛城和王舍城,在祇園精舍和竹林精舍的遺址旁講道說法。

後來又去了佛陀涅槃的拘尸那羅最後還去了那爛陀寺的遺址。

統治那些地方的印度土邦王公和總督,也都得到了康麻子的招呼,讓他們好好陪著噶爾丹玩耍不得不說,康麻子對一心想要成佛的噶爾丹還是重情重義的,而且他總覺得噶爾丹「成佛」是一件大好事兒!

當康麻子的使者找到他的時候,這位大和尚正在德干高原上的賈普爾王國做客,同時還領著一千三百鐵騎和尚向那里的天方教土邦君主化緣——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重修那爛陀寺化緣!

看看,這是多大的功德啊!可把那個賈普爾蘇丹西坎達爾.阿迪爾.沙阿給感動了,果斷捐贈了三百萬銀盧比給噶爾丹去修那爛陀寺。

在得到了康熙汗的召喚之後,已經變成了「聖僧」的噶爾丹也不敢耽擱,連忙馬不停蹄地往南京平天府趕,終于和悄眯眯趕來的雪域僧王桑吉嘉措前後腳進了大蒙古的南京紫禁城稜堡。

「二師兄,听說你在印度各地說法布道,又為我佛爭取到了無數信眾,大有復興佛法的勢頭,真是有莫大功德。朕還听說,現在尼泊爾和比哈爾一帶有不少信眾已經稱你為聖僧了看來二師兄成佛有望,可喜可賀啊!」

「沒想到在如今這個末法時期,在外道橫行,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的印度,師弟居然還能憑一己之力興我佛法看來師弟是得到了師傅的衣缽真傳,將來一定可以證道成佛!」

「大師兄、三師弟,你們謬贊了,貧僧哪兒是憑一己之力在印度大興佛法?如果沒有三師弟的赫赫武功,那些印度教、天方教的王公早把貧僧大卸八塊了。另外,大師兄這兩年也沒少往印度派出僧人傳播佛法吧?貧僧從避暑山莊過來,一路上看到了不下十所新建的僧加藍(寺廟),都是大師兄的功德吧?看來大師兄、三師弟將來也是要成佛的。」

「對對,我們師兄弟三人千秋萬歲之後,就都是佛爺了!」

「哈哈哈阿彌陀佛!」

在一座位于紫禁城稜堡內的佛寺里面,穿了件僧袍的康麻子正在和自己的兩個和尚師兄互相吹捧。

不過話說回來,他們仨對于佛教在印度的再興的確居功至偉。就算不能成佛,證個菩薩果問題是不大的。

首先是康麻子打下了印度西北的一大塊地盤,還把全印度人見人怕的奧朗則布給打死了。

當然了,康麻子入印後也沒強制傳播佛教,但印度佛教的生存環境還是因為他的勝利而大幅改善了畢竟人都是慕強的,而且印度這邊本就有槍桿子里面出信仰的傳統,對婆羅門和天方教的信仰,都是征服者推動的。歷史上印度佛教大興也和阿育王的大力弘揚分不開關系。

其次,桑吉嘉措是祖傳的佛爺,手下別的人才沒有,傳教布道的人才那是大把的。而且他自己還是大明朝廷冊封的雪域僧王,就算到了印度斯坦帝國那邊,也是和吳國貴平起平坐的人物。所以他派出的僧團,在印度地面上誰能不給面子?

不給面子不還有噶爾丹嗎?

第三,噶爾丹就是個沖鋒陷陣的莽人。要不然他在歷史上也不會一遍一遍的拿自己的禿腦袋去撞康麻子的鐵桶江山,結果撞了個頭破血流不過這回他有康麻子當後台,而且大明那邊也鼓勵底下的和尚去印度傳教,所以人人都讓著他。而且他手下還有一千三百個鐵騎浪蕩僧——那可是跟隨噶爾丹東征西討多年,百戰余生的精銳,而且都是真的相信噶爾丹是佛爺的莽人。

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對付印度這里的土邦王公和割據一方的印度斯坦總督卻足夠了。

在康熙汗、桑吉嘉措和噶爾丹三人的配合下,這幾年印度的佛法的確是有復興的跡象。

而在康熙汗的謀劃當中,佛教徒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不過康熙汗今兒把桑吉嘉措和噶爾丹找了南京平天府可不是為了布置新的傳教任務,而是為了同朱和秘密講和的事兒。

「大師兄,你上回在信里說,大明皇帝不打算再向印度洋方向上擴張了?」康熙汗話鋒一轉,就直接轉到朱和的擴張方向上去了。

「對,他們不會再擴張了,不僅不會在印度洋方向上擴張,也不會在哈薩克草原方向上擴張了。」桑吉嘉措點了點頭,「大明現在已經夠大的了,而漢人人口才多少?再擴張下去可就要消化不了了。這以寡臨眾的事情,可不是漢人能干的。」

噶爾丹冷哼了一聲︰「他們漢人本就佔了天底下最好的土地,卻還不知足,又往咱們蒙古人的土地上擴張了那麼多地盤,還往雪域高原派兵派大臣,還在南洋佔了許多地盤,听說還在新大陸佔了一大塊土地也不怕撐死!」

康熙知道噶爾丹說的是氣話,所以也不接他的茬,而是繼續問桑吉嘉措道︰「大師兄,你可知道大明不久之前還成立了一個印度貿易公司大明的鴻臚寺少卿黃植生還在印度斯坦、波斯、奧斯曼帝國之間奔走,似乎在推動一個對付我大蒙古的同盟。」

桑吉嘉措道︰「據我所知,這個同盟不是對付大蒙古的,因為大明自己不會加入這個同盟。這個同盟只會包括奧斯曼帝國、波斯、印度斯坦,以及其他一些沒有向大明稱臣的以天方教為國教的國家加入。朱和推動這個同盟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讓印度斯坦帝國資助奧斯曼帝國和法蘭克帝國打下去。只要奧斯曼帝國可以支撐下去,大明就可以置身事外,最多就賣點兵器火藥。

而且大明天子也希望大蒙古可以置身事外,不要和歐洲基督教徒聯手去對付奧斯曼帝國。因為奧斯曼一旦垮了,大明可就得被迫介入印度事務了!」

「大師兄,」旁邊的噶爾丹皺著個眉頭插話問,「你怎麼那麼清楚朱和的想法?你難道是朱和肚子里的蛔蟲?」

桑吉嘉措笑道︰「二師弟,這些事情當然是大明皇帝想讓貧僧知道的!」

「什麼?」噶爾丹一愣,「大師兄,你難道還和朱和有聯絡?」

「這個」桑吉嘉措似乎有什麼話不方便說。

康熙汗連忙插話道︰「二師兄,現在大明和大蒙古誰都吃不下誰,但是又緊挨在一起,當然得有些接觸了你就別刨根問底了。」

康麻子當然知道桑吉嘉措和朱和之間有聯絡的渠道,實際上這個桑吉嘉措也是朱和和康熙之間的聯絡渠道!

不過這些事情也不必瞞著噶爾丹,需要瞞一瞞噶爾丹的是在桑吉嘉措和朱和之間牽線搭橋的那人,就是噶爾丹的前妻阿努。

康麻子又道︰「大師兄、二師兄,李奧納和德加馬加拉這些日子在和朕談一個密約,是對付奧斯曼和遏制大明的密約,他們要幫朕發展海軍,等大蒙古的海軍起來以後,再支持朕出兵奪取奧斯曼帝國在印度洋上的港口,以便斷了奧斯曼帝國的外援!這事兒你們覺得該和大明通個氣兒嗎?」

噶爾丹哼了一聲,不置可否。

桑吉嘉措卻點點頭道︰「必須得通個氣兒最好再定個密約!那些信天主的其實心胸狹窄的很,根本容不得別人和他們信不一樣的神。咱們可得防著他們一點!而且大明不需要印度的財貨,他們自己就能生產,可那些西洋人卻是一船一船的從大明、印度、南洋往家里運東西,還是拿真金白銀來換,我可不信這事兒能長久!」

桑吉當然不懂經濟,他的話都是阿努在信上告訴他的,而阿努當然是從朱和那里知道這些的。

康熙汗點了點頭,低聲道︰「大師兄說的對西洋家里面就是有金山銀山也禁不住這樣花用。一旦他們的金銀用盡了,就要來搶了!好在有奧斯曼頂在前頭,一時半會搶不到咱們頭上。大師兄,那就勞你走一趟大明南京城吧!」

「好!」桑吉嘉措笑道,「貧僧這就動身去大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