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03章 走,投靠大清朝去!(求訂閱,求月票)

一群安南人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直到日頭已經漸漸移向正中,才听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然後就瞧見早前派出去迎候的十幾騎快馬飛也似的趕了回來,遠遠的就朝鄭根這里大呼︰「大清天使到了,大清天使到了!」

等候的多少有點不耐煩的清化鄭氏的家臣們嗡的一聲就嘩然起來。

「怎麼是大清天使?不是西洋荷蘭國的使臣嗎?」

「大清不是亡了嗎?咋又派使臣來了?會不會是冒充的?」

「你還不知道吧?大清沒有真亡,不過是換了一塊大蒙古的招牌, 听說跑到西域和印度去了。」

「那他們不老老實實的在西域和印度享福,跑安南來干什麼?」

「還能干什麼?還不是鼓動咱們和大明拼到底?」

「憑什麼呀?他們自己都干不過現在的大明,憑什麼讓咱們上?」

听見底下人的議論上了年紀的後黎朝大忠臣鄭根臉上的怒氣就這麼也遮掩不住了。鄭老爺子那可是後黎朝開國功臣鄭可的子孫,他們清化鄭家世世代代都是黎朝忠臣——雖然弒過君、廢過主,但從來都沒有試圖取黎朝而代之。而且清化鄭氏一直以來都在執行後黎太祖黎利傳下來的「南國山河南帝居」的路線,將黎朝置于南國天朝的位置。哪怕國力有限,不得不應付一下北方的強鄰,但是應付完事兒後該稱皇帝還稱皇帝,該收藩屬還收藩屬, 該搞外交還搞外交。所作所為不僅完全是一個獨立國家,甚至依舊以南國天朝自居。

哪怕後黎朝國內已經分裂成了幾塊,但是控制後黎朝廷的鄭主們依舊沒有真正向北朝低頭哪怕北朝為了壓服後黎朝不停的支持高平莫氏和宣光武氏同鄭家為難,而鄭家同時又面臨廣南阮氏的壓力,也從沒有半分動搖。

現在怎麼听見新大明要來入侵就怕成這樣?大不了就是暫時放棄升龍、清化奪到西邊的山區里去,靠著山區的地形和北軍游斗,熬到北軍當中疫病爆發,即便不能大獲全勝,也能迫使北軍和談吧?

況且還有西洋人和跑去印度的大清朝向大越提供援助所以清化鄭氏的贏面還是有一點的。

而清化鄭氏如果能打退北軍一次,那就有了取黎朝而代之的名分,到時候就算是黎皇黎維祫本人,也會心甘情願的把皇位讓出來吧?

想到這里,鄭根就嗯咳了一聲,讓身後這群骨頭有點軟的手下趕緊閉嘴。

底下人一看老爺子生氣了, 趕緊閉嘴不說了。他們一閉嘴, 鄭老爺子的話可就來了︰「大清的使臣是搭乘荷蘭人的船從印度過來的現在大清還佔據著從西域到印度西北的大片土地, 人口、財富猶勝從前, 八旗都變成了五八四十旗!而且還和荷蘭、英格蘭、葡萄牙、西班牙、羅剎、法蘭西等等西洋列強結盟。而北虜(指大明)妄自尊大, 數敵過多,內部不穩,已經是世界公敵了。現在他們又想圖謀我大越,實在是取死之道!

況且我等黎家忠臣,世受皇恩,如今黎家有難,我等怎可只考慮自己的安危榮辱?為了國家,為了黎皇,哪怕粉身碎骨,也當在所不惜!」

老爺子訓斥得虎虎生風,這位清化鄭主政權的第六代主公可是少有的還沒有行過弒君廢主之事的忠臣,現在說起效忠黎皇的言語也底氣十足。

當然了,在原本的歷史上,他還是要完成屬于自己的廢立之事的,他在正和二十六年時才脅迫當了三十年皇帝的黎熙宗黎維祫退位。不過退位之後的黎熙宗並沒有馬上被弄死,而是安安穩穩當了十一年的太上皇這個鄭根還真是黎家忠臣啊!

下面的人也都知道鄭根的忠心,被他一訓斥就安靜下來, 一個個都羞愧的低下頭看腳面兒。正羞愧的時候兒, 地平線上終于出現了黃色的大旗,紅色的布條瓖邊, 上面繡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然後才一片跳躍著的槍盔上的黑色盔纓。到了最後,才看見大約五六十身穿瓖著紅邊的黃色布面甲的騎士,簇擁著一個頂戴花翎俱全的清朝大官和七八個洋人出現在視線當中。

鄭根的兒子鄭連忙舉起望遠鏡張望,看了一會兒又放下望遠鏡道︰「父王,兒臣看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督坎普斯,還有大班古利特和將軍特羅普還有一個大清的超品大員。」

坎普斯、古利特、特羅普這三位都來過清化,都是鄭負責接待他們的,所以鄭認識他們。

听兒子這麼一說,鄭根臉上的笑容就更得意了,笑著對左右道︰「看來荷蘭人和大清朝還是堅決支持咱們大越的只要有足夠的火器支援,我大越就是拖也拖贏了!」

听鄭老爺子這麼一說,左右都露出了心悅誠服的表情。大越國過去用同樣的辦法打敗了大宋、大元和前明三個北方強權,現在用同樣的辦法對府「後明」又有何不可?和之前三次擊敗北朝時候的情況相比,如今不過就是火器變得更厲害了。而安南只要能得到足夠的西洋火器,鄭家沒有拖不下去的道理。

大家伙正想好事的時候,那些瓖黃旗的騎兵已經簇擁著那個清朝大官和七八個洋人到了距離他們只有十幾步遠的地方,在安南呆過幾年的約翰.特羅普頭一個翻身下馬,然後一臉凝重地走到鄭根、鄭跟前,鞠了一躬,然後開口就道︰「定南王,良郡公,你們準備好撤離大越國了嗎?」

他的話被鄭身邊的一個安南通事翻譯成了安南話,把鄭家父子和在場的鄭氏家臣們都嚇了一跳。

「撤離?」鄭問,「為什麼要撤離?」

安南通事又將這話翻譯成了荷蘭語。

「明軍馬上就要打過來了!」坎普斯接過問題,一臉焦急地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幾條從廣州來的武裝商船給我們帶來了非常確切的消息,大明水師已經集中了至少一千艘大型或中型戰船用于進攻大越!如果這些船只全部裝滿士兵和輜重,單單這一路進攻部隊的人數就多達十五到二十萬!」

特羅普接著又用極其沉重的語氣道︰「根據可靠情報,這支由海路而來的進攻部隊擁有至少八萬名從日本國招募來的亡命武士,剩余的部隊大多來自廣東、廣西,都是大明的精銳,不容小覷!」

坎普斯等特羅普說完,馬上又道︰「我們路過會安的時候還發現許多明國南洋貿易公司的商船據說它們為廣南王運去了上百門大炮和數萬支燧發槍。另外,我們還得到消息,廣南王這次將會出動五萬大軍北上!」

坎普斯說完,大班古利特繼續說︰「還有消息說,廣西的藩主祖澤清已經和高平莫氏、宣光武氏合兵,一共出動十萬大軍南下,大軍已經開進高平了!」

三人的話被翻譯成安南語後,包括鄭根、鄭在內,所有的安南人都給驚呆了。

二十萬加五萬加十萬,那就是三十五萬大軍了!

這也太多了吧?

「總,總督閣下,」鄭根還是努力維持著鎮定,「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定為我們大越準備了許多西洋火器吧?只要有足夠的西洋火器,我們還是可以把戰事拖入持久的。」

他的話剛被翻譯了一半,坎普斯就開始搖頭了︰「沒有了,沒有火器」

「沒有?怎麼會沒有?」這回用不著翻譯,鄭根也知道坎普斯這個洋夷在說什麼了?

古利特介紹道︰「買不到啊!現在歐洲那邊基督教聯軍正在和天方教聯軍大戰,軍火消耗驚人!印度又出現了大清和莫臥兒的對峙,雙方同樣在高價購入軍火,所以西方出產的軍火都被他們買去了。我們能夠買到的軍火,就只有大明的產品了可是我們八國正聯手和大明打貿易戰,禁運大明出產的武器和鐵器。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火器可以提供給安南了,也沒有上乘的廣東鐵料可以給安南國」

這下安南人都傻了!因為禁運大明的武器和鐵器,所以他們就只能用落後的火繩槍去對付明軍的燧發槍和大炮!而且不僅沒有武器,連能用來打造武器的廣東鑌鐵(其實就是坩堝鐵)都沒有了。

這TM的是在禁運誰啊?

「那那我們該怎麼辦?」鄭喃喃地問。

那個大清高官,也就是圖海圖中堂早就在等這句話了,當下就捋著大胡子,一本正經地說︰「你們當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了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沒柴燒啊!」

圖海說的是漢話,鄭根、鄭兩父子都用不著翻譯就能听明白。

鄭根一拱手問︰「不知這位大人是」

圖海哈哈一笑道︰「本官乃大清保和殿大學士,南書房大臣,議政大臣馬佳.圖海,奉皇上旨意來安南國出使,還帶來了大清天子頒給安南王的聖旨。」

「原來是圖中堂,久仰,久仰。」

鄭根听說過圖海的名號,但是他並不知道圖海已經棄暗投明,所以這態度馬上變得恭敬了不少,當下又拱拱手問︰「不知大清皇帝如今到了哪里?情況如何?什麼時候能打回來?」

其實安南鄭主和大清國的關系並不太好,因為大清國一直在支持高平莫氏和宣光武氏。但是鄭主還是通過上面的傀儡黎皇和大清維持著面子上的宗藩關系。

原本新大明不怎麼招惹安南的時候,鄭根也不盼著大清回來,但是現在大明糾集了三十五萬大軍要來滅國,鄭根就開始想念大清朝了現在不僅是列強無不懷念大清,連安南國都想念大清了!

圖海笑道︰「我大清雖失中原,但是國祚未盡,西遷之後居然峰回路轉了。大清皇帝如今到了西域和天竺西北,建北京于撒馬爾罕,定南京為拉合爾還建立了清八旗、蒙八旗、儒八旗、印八旗、回八旗等一共四十旗精銳,兵馬強盛,猶勝從前。另外,我大清還有蒙兀兒、金帳汗、和碩特、準噶爾、布哈拉、希瓦、科爾沁、錫克、拉杰普特等一眾藩國。還和荷蘭、英吉利、法蘭西、羅剎、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羅馬教宗結盟,位列西方列強八國之一!

定南王,大皇帝這次派本官來南洋這邊,就是為了聯絡以前的藩屬一起反對偽明的大皇帝知道你們安南和偽明是有世仇的,朱和又是睚眥必報的性子,一定不會放過你們,所以還給你們的國王下了特旨,請他在大事不妙的時候,率領部下登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船去印度暫避。

暫避鋒芒也不算什麼,只要實力還在,將來跟著大清朝一起打回來就是了!若是讓偽明把你們的實力都打完了,那可就真的沒有將來了」

圖海的話才說完,坎普斯又接了上來︰「定南王,良郡公這也是我們荷蘭國的意思,敵人太強大了,我們暫時只能幫助你們退走,也許可以留下一些人繼續和敵人周旋,但是你們的主力還是應該撤走。要不然讓敵人一網打盡了,將來連反攻的力量都沒有。敵人的大艦隊就快到了,他們一旦在清化附近登陸,那麼連撤退都來不及了!」

听了圖海、坎普斯等人的言語,鄭根、鄭兩父子的臉色都白了。因為圖海、坎普斯他們的這些話,實在不應該當著那麼多鄭氏家臣的面說啊!

因為大明大兵壓境,鄭氏家臣本就人心惶惶,現在再听圖海、坎普斯這麼一說,哪兒還有抵抗到底的心思?別說他們,就連鄭家父子的心都涼了。

人心都涼了,安南國還這麼抵抗下去?鄭根、鄭兩父子都是一嘆,正感到絕望的時候,圖海已經拿出了「幫著康熙」擬的聖旨,笑吟吟道︰「定南王、良郡公,大清皇帝的聖旨在此你二人還是接了吧。接了以後,就跟著大清一起去印度,到時候也給你們編一個旗,你們當旗主王爺,還怕沒有榮華富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