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61章 三個大惡人,頂個華盛頓!(求月票、求訂閱)

大明大公六年,五月初。

北京城,錦衣衛後街。

一輛嶄新的四輪箱式囚車,轟隆隆的滾動過了北京城中心最黃金地段的街道,轉到了錦衣衛鎮撫司衙門所在的巷子里面。

巷口就有穿著藍底飛魚服,挎著繡春刀,別著燧發小手槍的校尉帶著幾個背著燧發長槍的士兵上前詢問了。這輛新式囚車前前後後都有背著燧發槍, 騎著蒙古馬的護兵,還有一個穿著紅底飛魚服的緹騎領頭。見有人來問,就取出份令牌(其實是張文書)遞了上去。

那守著巷子口的藍衣校尉接過令牌,仔細驗看了一番,然後挑了下眉毛︰「呦,抓到了儒宗北方暗堂的總堂主啦!」

那紅衣緹騎模了模大胡子,咧嘴一笑道︰「那可是個凌遲處死的大罪啊!」

藍衣校尉笑著應道︰「那可得開開眼來,我領你們進去。」

說著話,這藍衣校尉就抬起手向錦衣衛後街上的北鎮撫司大門一揚手,吼了一聲︰「來大差了,開半門!」

開半門就是北鎮撫司的兩扇大門開一扇,好讓新式的四輪囚車直接開到北鎮撫司的院子里去,這可不是隨便什麼樣的犯人都有著待遇的。北京的錦衣衛北鎮撫司衙門開張到現在,只有兩個囚犯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上一個就是儒宗南方暗堂的總堂主李光地也是這麼給押進來的。

而今天押來的則是儒宗北方暗堂的總堂主陳廷敬!

陳廷敬今年四十多歲,長得相當有威嚴,一看就是個大官,哪怕多日不修邊幅,一臉花白的胡子有點凌亂,但看上去還是極有氣度的。由于他是重犯,所以就給他上了手銬腳鐐,直接鎖在車廂里面,一路顛簸而來,真是遭了大罪。但是他被兩個錦衣衛的兵士從車廂里面拖出來的時候,還是努力維持著朝廷高官的氣度。「哼」了一聲, 還掙扎了他下道︰「放開我, 本官會走路!」

一個操著粵音的錦衣衛緹騎哼了一聲,指著陳廷敬罵道︰「丟你老母!死到臨頭還不自知,上回押來的李光地就比你聰明,已經投靠大明朝廷當了官了!」

陳敬廷一愣,一張死氣沉沉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光彩,不過很快又陰雲密布了,「哼,本官生為清臣,死為清鬼,寧死不為貳臣!」

他的話說得硬氣,自己也信了,胸膛挺得高高的,一副準備慷慨赴死的模樣……他的話音剛落,就听見有人喊他的字號。

「子端兄,別來無恙。」

「子端兄,可把你給盼來了!」

陳敬廷扭頭一看,就看見兩個穿著綠色官服,戴著烏紗帽的大明官員從鎮撫司大堂里拎著袍子快步出來了,這兩人瞧著都很眼熟,但是陳敬廷坐囚車坐得有點暈頭轉向,一下子竟然沒有想起他們是誰?

不過這兩人說的話實在有點氣人,他都這樣了,還能「無恙」?還什麼把你盼來了盼來殺頭,不,是盼來凌遲嗎?陳敬廷正想發怒的時候,那兩人已經到了他跟前,一起向他拱手了。

「子端兄,我是周培公啊!才幾年不見,就把我給忘了?」

「子端兄,我是李光地啊認不出來了?」

「周培公?李晉卿?」陳敬廷大吃一驚,「你們兩個」

周培公笑道︰「對,對,我們二人已經投了明主!」

李光地嘆了口氣︰「可惜投晚了」

陳敬廷心說︰「你不是投晚了,而是進士中早了,你一福建泉州的大才子,和延平王他們家是同鄉。如果康熙九年不中,那是絕對不會再參加康熙十二年的大清科舉的,必然是投到新大明那邊,現在早就是復國功臣,說不定連爵封了。不像我,一個山西人,家里面還是不招待見的晉商不對,我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

他正為自己荒唐透頂的想法而內疚的時候,周培公、李光地已經一邊一個拉起陳敬廷就往北鎮撫司的大堂上走。一邊走還一邊勸降。

「子端兄,快隨我們去拜見北京錦衣衛指揮使馮錫範馮大人!」

「見過馮大人後,最多三日,便能見到聖上了聖上仁慈,而且久聞子端兄大名,一定會給子端兄一個官做的!」

陳敬廷一听這話就急了,「你們說什麼呢?我,我陳敬廷生為清臣,死為清鬼,不當貳臣的!」

「糊涂啊!子端兄,沒有人要你當貳臣!」

「對,不當貳臣,當三臣!」

陳敬廷糊涂了,「怎麼是三臣呢?我又沒當過前明的官,我出仕就是大清的官啊威宗皇帝殉國的時候我才六歲!」

「對啊,你一臣忠大清,貳臣忠大蒙古,三臣忠大明!」

「怎麼是忠大蒙古?」

「你不知道嗎?大清沒了!」

「對,沒了改西清汗國,成了大蒙古的藩屬!你現在是大蒙古的臣子,妥妥的貳臣!」

「怎麼還能這麼算?」陳敬廷都被周培公和李光地說的有點懵了。他好好的大清臣子,明明沒有跳過槽,現在也成了大蒙古的貳臣,這也太冤了。

這賬還沒算明白,陳敬廷已經被周培公、李光地兩個人拖進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大堂了。才一進去,就听見「威武」的喊聲了。

「快跪下!」

「跪下拜見馮衛帥。」

周培公、李光地真是熱心腸,不等陳敬廷反應過來已經把他摁地上了。陳敬廷還想掙扎,李光地已經用閩南話對馮錫範說了︰「衛帥,陳敬廷知道錯了,願意改過自新,為朝廷效力,請衛帥給他一個機會。」

馮錫範對李光地非常客氣,都是泉州老鄉嘛而且泉州安溪李家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在鄭經收復泉州的時候,好多子弟都出仕大明了。其中一些人和馮錫範還很熟,都是閩南——潮州一伙的!所以李光地投降之後,居然在大明朝感覺到了他在大清朝時從來沒感到過的溫暖。

于是馮錫範就笑著點頭道︰「好好好,這個姓陳的只要肯投降,朝廷當然會準許他自新的。」

李光地馬上就官話對陳敬廷說︰「子端兄,馮大人說了,只要你肯投降,朝廷就能讓你改過自新。」

周培公笑著︰「快投降吧反正你已經投降過一次大蒙古了,再投一次大明算什麼?」

「我,我怎麼就投降大蒙古了?」

周培公道︰「同治皇帝都降了,你不投降?你要不投降,那你就不是蒙古之臣,現在大清又沒了,你就是個平頭百姓,馮衛帥要舉薦你做官,你還不磕頭謝恩?」

三言兩語,就把大清說沒了,還把陳廷敬說成老百姓。

「我,我」陳廷敬一下都無語了。

馮錫範看著陳廷敬的樣子,笑著道︰「陳廷敬,有個台階就下吧清妖沒了就是沒了,你現在要是自認為蒙古的臣子,再投大明可就是三姓家奴了!我想你總不會為蒙古盡忠吧?這個忠你就算盡了,也是貳臣!你若不當蒙古的臣子,直接投了大明,你倒還是在一臣和貳臣之間。以後要編個《貳臣傳》還真不好把你列上去啊!」

好像是這個道理啊!

陳廷敬算了算,發現自己如果盡忠挨剮了,剮完之後還是貳臣。如果干脆投靠大明,倒還真不一定是貳臣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投靠大明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