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24章 好!套住康熙了!(求一波訂閱)

康熙的這道諭旨顯然是有止咳功效的,話一說完,南書房內幾個大臣的突發性咳嗽就全好利索了。不僅不再咳嗽,而是還能發出洪亮的聲音,齊聲高呼道︰「皇上聖明!」

聖明個屁!

康熙一肚子的不痛快!

他知道自己這一道諭旨出去,山東就「沒」了!雖然賬面上看,山東肯定還是大清的,但實際上這塊地盤以後就是儒宗說了算了。

一想到自己扶植起來用于對抗儒門的儒宗居然會在短短的幾年內膨脹到如此地步,康熙皇帝的腸子都悔青了。

這簡直就是養虎貽患啊!

那個周培公簡直就是大清第一罪臣,罪該萬死啊!

不過康熙也沒完全氣昏頭,他還是知道這個儒宗雖然已經尾大不掉了,但他們一是有力量的;二是反儒門的。

儒宗抄了儒門和白蓮教的組織方法,又恰逢康熙放權搞鄉賢,于是儒門和白蓮教的組織方法同山東、河南、山西、直隸、淮北等省的基層包稅鄉賢一結合,勢力馬上就起來了——實際上,儒宗就是將北方這幾個省的豪強地主還有暗藏的白蓮教勢力,全都整合在了一起。

別看那個孔聖公拉扯起來的團練還有點烏合之眾的意思,但是他們的群眾基礎太好了,可以源源不斷的拉到壯丁。

而國族人口不足,恰恰是大清的軟肋!

如果在原本的歷史上出現這麼一個勢力龐大的儒宗,康熙皇帝一定會痛下殺手,哪怕屠了曲阜孔家他都會在所不惜。

但是現在,他和儒宗有了共同的敵人——就是大明和儒門!

大明和儒門是捆綁在一起的,現在的大明皇帝朱和在他起兵的初期,就組建了儒門的前身原儒學派。

得到江南之後,原儒學派又和江南士大夫中的一部分反清分子結合,形成了「原儒」、「原君」、「原臣」等「三原主義」,從而大大的完善了原儒學派,隨後又在康熙皇帝扶植儒宗的同時組建了儒門,後來還從儒宗這邊抄來了《反經》,從而大大增強了斗爭性。

但也正因為儒門的「三原主義」和「天下為公」(天下為公是目標, 三原主義是方法),使得它和儒宗成了難以調和的對頭——因為儒宗是一群「剃頭儒」, 根本就不符合「原儒」的標準, 就更別提「原君」、「原臣」什麼的……而且儒宗的群眾基礎是鄉賢, 也就是地方豪強,全都是反對均田的, 這也就是反對「天下為公」了。

所以「儒門」和「儒宗」兩派主張很難調和,雙方還互相革除了對方的「儒籍」,儒門甚至還宣布孔毓圻不配姓孔, 並且扶植衢州的「南孔」為正統!

因此儒宗就只能和大清進行深度捆綁了!

現在儒宗是大清國中的儒家正宗,許多八旗子弟也是儒宗門人,幾個儒宗大佬也都是康熙的臣子。

所以這個儒宗雖然有尾大不掉的嫌疑,但終究還是大清的力量特別是在大清八旗新軍損失慘重, 急需補充兵力的情況下,大清太需要儒宗的動員能力了!

以上這些道理,雖然康熙都非常清楚,但他還是氣不過自己養的狗, 現在咬了自己一口, 自己還不能喊疼!

康熙真是氣得不行,也不想再和底下人商量襄陽會戰的事兒了——他其實也知道底下幾個大臣的心思,都有點慫了, 想要放棄襄陽。

可放棄襄陽之後呢?

大明的幾十萬大軍恐怕還沒打過癮呢!

真的棄了襄陽,他們立馬就會北進到河南到時候河南是不是也棄守了?

河南棄守之後, 直隸還守不守?

再不守,那他不就是清順帝了?

「朕不舒服,」康熙想到這些,心髒都開始抽搐了,臉色慘白, 額頭上都是冷汗, 他吃力的抬起右手揮了揮,「你們都跪安吧!」

大臣們也都看出康熙不大好了, 所以也不敢再拿襄陽的事兒惹他生氣, 要真氣死了,大清的這個爛攤子誰能收拾?

于是六個大學士兼南書房大臣只好一起跪安告退。

看著幾個人離開, 康熙才有氣無力地說︰「小桂子,快過來扶朕回宮歇息!」

快被氣出心髒病來的康熙被小桂子扶著去休息的時候,他的敵人們卻在「加班加點」的打仗和工作!

因為他們知道,康熙和他的大清朝還沒有被套死在湖廣戰場上因為襄陽的包圍圈還沒有最後形成!

而套住康熙的最後一環, 就在襄陽城東北面的白河兩岸戰場上!

就在康熙皇帝躺平休息的時候, 強渡白河之戰,正在白河和漢水交界處的河口鎮附近隆重上演!

震天動地的火箭彈飛行時發出的怪叫和落地後的爆炸聲突然沉寂了下來,接著響起的就是驚天動地的吶喊!

在靠近白河東岸的水面上,上白條小木船上的一千多名明軍死士,全都一邊吶喊,一邊奮力劃槳。

這些死士雖然戴著頭盔,但是卻沒有披甲,連軍服都沒穿,人人都打著赤膊,肌肉賁突,頭上熱氣騰騰,脖子上掛著手榴彈,背上還斜挎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而每個人的雙手,都緊緊握著一支船槳,和著很有節奏感的鼓聲,努力劃水。

每條船的船艏部,都支楞起了一張綁了兩副胸甲的盾牌,用來遮擋河對岸不時射過來的槍彈。

白河西岸清軍陣地上打過來的槍彈已經變得有點稀疏了!雖然他們在這一帶的抵抗一度相當激烈,但是架不住明軍用壓倒性的火力和兵力反復沖擊了大半個白天。

守在這一帶的清軍已經快拼光了,能動彈的士兵大概都已經填了上來。布署在白河西岸一座鎮子內的火炮也打不動了,不知道是沒了彈藥還是被明軍的火力打啞了。

而白河西岸的灘頭上,更是打得尸橫遍地一次次的攻擊與反擊,雙方的官兵都傷亡慘重。

但是在白河東岸指揮這場戰斗的明軍大將諸葛正陽確信,勝利很快就要到手了!

從他手握千里鏡中看出去,對岸清軍陣地上的槍口焰已經非常稀疏了,看來是打不動了。

而在空中觀測的「天兵」也傳來消息,樊城方向並無一兵一卒來援。

看來圖海已經準備放棄三河口了。

三河口一旦失守,襄陽和樊城就會被明軍包圍,襄樊城內的兩萬清軍新八旗兵就將無路可逃到時候康熙康麻子就會被生生套住!

就在這時,沖在最前頭的十幾條小船已經先後撞上了河灘,船上的明軍死士就跟下山的猛虎一般,先是投出了糖藥手榴彈和煙霧彈,然後舉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嗷嗷叫著跳下木船,猛撲向不遠處的清軍陣地——一道距離河面不足三十步的胸牆!

和之前幾次明軍撲擊時清軍都能主動從牆後跳出來迎戰不同,這回他們只是縮在牆後面有一槍沒一槍的開火。雖然時不時能打倒一兩個明軍的死士,但是卻根本無法阻擋越來越多的明軍戰士靠近他們的陣地!

當一陣「糖彈」雨被沖鋒的戰士們投出去的時候,諸葛正陽便放下了千里鏡,吁了口氣,對身邊的一個參謀說︰「給我阿爸報喜吧我們已經套住康熙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