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52章 國運屬誰?低糖還是高糖?(求訂閱,求月票)

康熙皇帝的豪言當然不是沒有根據的,雖然大清朝的國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不斷下滑,屢創新低。

但這絕不意味著康熙皇帝是個無能昏聵之輩,實際上他是個相當有能力的君主,而且非常善于變通和學習!

對康熙而言,大清根本就沒有什麼不可變的祖宗之法只要大清朝的國運能夠長久,只要大清還是愛新覺羅和八旗子弟們的天下,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改……

所以康熙在過去幾年中推行的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力度極大,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雖然他的大部分改革都有點只顧眼前不管將來但是國難當頭的時候顧好眼前就不錯了,管不好眼前,將來的天下就是別人家的產業了!

而在康熙的各項改革中,效果最為顯著的,毫無疑問就是八旗新軍的軍事改革了。

現在的八旗新軍和八年前廣東剛鬧出朱三太子時候的八旗兵相比,那個變化簡直就是翻天覆地一般了。八年前的八旗兵也就是在東亞、東北亞這旮旯可以逞一下凶,拿到歐洲、西亞去一比,絕對已經落伍了。

但是現在的八旗新軍,不僅學會了打「高糖戰爭」。而且還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模索,搞出了一套在「低糖條件」下,巧妙利用土壕防御、排隊槍斃、散兵伏擊、騎兵突擊和火炮轟擊等戰術,對抗「高糖分敵人」的新式戰法。

而「高糖」、「低糖」和「無糖」,很快就會成為衡量一支軍隊強弱的最重要標準了!

「高糖」強于「低糖」,「低糖」勝過「無糖」,也將成為公認的準則。

而今天這場漢城之戰,實際上就是康熙的「低糖軍隊」想要逆天改命,想要利用高明的「低糖戰術」,挑戰朱和的「高糖軍隊」的一次努力。

如果康熙在這場漢城戰役中取勝,那就意味著他的八旗新軍已經跨過了「糖的鴻溝」,成為了一支可以用「低糖」戰勝「高糖」的強兵也意味著康熙終于部分奪回了因為「糖」而失去的大清國運!

雖然康熙這些日子處處都給人一種勝券在握的感覺,但是作為一個「理工男」,他還是非常清楚「高糖」軍隊可以強到什麼程度!

所以意識到「高糖化」的明軍馬上就要發起進攻後,康熙皇帝一邊飛馬趕回幸州山城,一邊召集旗下的管軍大臣、都統、副都統和四個蒙古札薩克郡王進行緊急軍議,討論戰守之策。

很快, 除了王輔臣之外的二十三個巴圖魯,全都趕到了康熙跟前, 一場軍議隨即展開。

現在康熙這邊也有了比較靠譜的軍用地圖, 都是他的西洋軍師幫著制作的。康熙也選了一批年紀小、腦子活的八旗子弟跟著那幫洋軍師學制圖, 學打炮,學西洋軍學, 有時候還會親自指點他們「低糖兵學」,等于搞了個貴族軍校。

南懷仁是這幫洋軍師的頭頭,現在也領著他們一塊兒跟著來了——這些洋軍師也需要學習啊!他們雖然是打「無糖戰爭」的高手, 但是「低糖戰爭」和「高糖戰爭」是什麼模樣,他們卻是不大清楚的。

在這方面,康熙才是他們的老師。

在康熙和他手下的二十三個巴圖魯都齊聚幸州山城的時候,南懷仁手下的洋軍師們已經把一張制作的相當精確的戰場地圖擺在了一張大桌子上面。

康熙則在底下的巴圖魯們三拜九叩之後,沖他們招手道︰「都起來吧這里沒有專用的矮腳地圖桌, 你們沒辦法跪著看地圖, 就不必拘禮了, 一起站著看吧。」

其實康熙自己也不大喜歡紫禁城里面的矮腳地圖桌——這地圖桌給人跪著看的, 但是康熙不能跪啊,他得站著看,眼楮離圖太遠,挺費眼神的。

一幫巴圖魯們都謝了恩,然後紛紛起身,躬著身子走到了地圖台前,人擠人地站成了一堆。

康熙則一個人站在地圖台的另一頭, 掃了眾人一眼, 然後用稍顯凝重的語氣說道︰「逆賊糖多, 我大清糖少這個局面暫時是改變不了的,但糖少有糖少的打法, 只要咱們用好了糖少的打法, 勝算還是頗大的。

朕的意思就是, 咱們先防守, 再反攻各參領所屬的騎兵集中運用,步兵則可以分成三排。第一排擺十四個參領, 二百步後再擺八個參領, 再隔二百步擺十二個參領。還有一個參領拆開後擺進戰場上的幾處村落建立據點。

步兵之後兩里開外再擺三十五個佐領的騎兵和蒙古騎兵。

除了第一排的十四個參領全部擺成橫隊,其余第二、第三排的參領全部組成縱隊。

另外,第二排的八個參領都分在兩翼,第三排的十二個參領則平均布置,每個參領之間, 都要保持足夠大的空間,以便騎兵進出。」

康熙這邊的參領和明軍的營是差不多的單位,不過參領的合成度更高,是合成了火槍兵、長槍兵、騎兵、炮兵、輜重兵、工兵的合成參領,人數大致上也是一千。

具體編制則是一參領五佐領,包括一個旗鼓佐領,一個騎兵佐領和三個步軍佐領。

其中炮兵、輜重兵、工兵都合成在旗鼓佐領里面,此外旗鼓佐領里面還有四十名步軍和四十名騎兵。

而這種旗鼓佐領也是每個參領的根本,是常備佐領,其余的四個佐領在平時則是輪番集中服役的。

另外,清軍的步兵佐領也是合成的,每個佐領都有四十名長槍兵、八十名燧發槍兵和四十名火繩槍兵。

在列出橫陣的時候,八十名燧發槍兵會組成一個兩列橫隊,四十名長槍兵會在燧發槍兵的背後擺出疏陣,四十名火繩槍兵通常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槍」,會被當成散兵置于陣前——原本康熙想為他們換線膛槍,但是線膛槍打造起來太困難,產量太低,而且裝彈困難,不受「老槍」們的歡迎。他們寧願使用用慣了的火繩槍。

康熙說完了自己的計劃,下面的二十三個巴圖魯也都明白了,其實就是用第一排當「糖灰」,消耗明軍的「糖力」,當明軍耗盡「糖力」達成突破後,第二排和第三排發起反擊,騎兵也伺機進行反擊!

「皇上,」盛京將軍巴海發問道,「誰擺在第一排呢?」

誰在第一排誰倒霉!

康熙笑了笑,「現在王輔臣帶著的一個固山鑽進北漢山了剩下的七個固山各出兩個參領吧!不過你們可以放心,朕是不會虧待這十四個頂在最前面的參領的!等打下漢城,讓他們先搶一天,然後別人再進去搶!」

巴海點點頭,沒話說了,這條件還行高風險高收益嘛!而且各個固山都出人,損失共擔。

皇上還是比較公道的!

康熙看了看眾人,又道︰「如果沒有什麼意義,那麼朕就開始安排各個固山要負責防御的地段了!

朕現在也不知道他們會主攻哪里,所以也就隨便安排,下面的參領就各安天命吧!

另外,朕也不會讓王輔臣躲在大山里面清閑的他的任務是一邊虛張聲勢威脅漢城的北面城牆,一邊集中全力打足斗里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