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28章 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求收藏,求月票)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遼東已是秋風凜冽。

隨著一陣嘩啦啦的聲音響起,數百只馬蹄踏過河水,當先一騎已經踏足盛京城外的浦河南岸。緊接著是上百名騎士跟著涌了過來。馬上的那人,頭戴瓜稜如意帽,身穿黃色夔龍鳳暗花綢皮行服袍。一張麻臉,不怒自威,正是大清九五之尊,康熙康麻子。

浦河南岸的道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現在已經是東北平原上春小麥秋收的季節,所以麥田當到處都是彎腰在搶收麥子的農民。看見康熙皇帝經過,這些從關內什麼地方跑到東北這旮旯來求活的漢人佃戶,全都大氣兒都不敢出一口。康熙策馬途徑之處,無論男女老少,都趴伏在麥田當中。

康熙看到這一幕,心情頓時就舒暢了不少,還勒住胯下戰馬的韁繩,停在官道上,對朝自己跪拜的農民道︰「平身,平身收你們的麥子去吧,多收一點,比什麼都強,若是等秋雨下來,就會麥子爛在田里了。那今年冬天,你們可就要挨餓了……」

康熙說的是真心話浦河以南的這一片黑土地都是他的皇莊,收上來的麥子四成歸他,余下六成才是佃戶的。

四成的租子如果放在已經均了田的大明或吳周,那真是高得有點離譜了,但是對于這些從山東、河南、直隸、山西逃亡出來的漢民而言,還真是皇恩浩蕩了。

畢竟這四成租子就封頂了, 沒有攤派、沒有雜項、沒有火耗、沒有丁錢,當然了也沒有利息。種子、農具和耕地用的馬也都是康麻子的內務府出的, 而且只需要有借有還, 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而且為了確保內務府的奴才不亂來, 康熙已經連著兩年在盛京過冬了為了多收幾個租子,順帶著促進東北開發, 這康麻子還真是夠拼的。

而東北這邊的土地那是真的肥沃,還都是開墾過的,復耕起來比較容易。在這些關內佃戶接手之前, 因為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耕種,所以都種了牧草——在寒冷但不缺乏水源的地區種牧草是一種「養地」的辦法。而這些位于盛京附近的土地本就是黑土地,在大清入關後就一直養著,都快養出「油」來了。因此產量極高,雖然只能種一季, 但是隨隨便便也能打五六百斤麥子!

這五六百斤麥子中的四成雖然要交給大地主康麻子, 但是剩下的三百多斤, 還是遠遠超過關內黃土地上一畝薄田力耕兩季的總產量。

所以在東北黑土地上給皇上家當一年佃戶的收入, 可遠比他們在關內種自家土地的收入高。

而且皇上家除了租子以為就不要別的了, 而關內那些「鄉賢」可一個個猛如老虎惡如狼,各種巧立名目,恨不得把下面的農民生吞活剝了所以這些黑康麻子家扛活的農民, 對康麻子還是很感激的。

看著佃戶們感激涕零地去了, 康熙皇帝卻是長嘆一聲。

他的前任老丈人, 已故的孝誠仁皇後之父噶布喇看見他嘆息, 馬上策馬上前道︰「皇上, 今年遼東皇莊的租子應該可以超過七十萬石麥子了都快趕上明朝永樂年間遼東軍鎮的屯田收入了。

另外, 八旗親貴們在遼東的莊子大多也收入不錯,合計也當在百萬石以上。

照著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出十年, 遼東皇莊、旗莊的收入就能超過一千萬石了!這遼東,實在是我大清的寶地啊!」

其實遼東這旮旯在明朝後金崛起前就發展的非常不錯!

當時遼東的漢人人口有好幾百萬,仔細數數, 也許都上了千萬,後來跟隨熊廷弼逃入關內的還有兩百多萬呢。

雖然當時還處在小冰河期中, 但是東北的春小麥照樣長得挺茁壯——小冰河期對農業的打擊主要是西北和中原的干旱而不是寒冷。對于壓根不缺水的東北而言,無非就是冬天涼一點, 種不了冬小麥,但是春小麥沒有問題。

說出來也許有人不敢相信, 就在同一時期, 老毛子那邊甚至在雅庫茨克的凍土上種糧食。干這事兒的就是那個姓氏被用來命名哈巴羅夫斯克的哈巴羅夫——這家伙讓人在春季刨開凍土層,在凍土層下面的土地上種糧食!這樣都行,在氣候溫暖許多的遼東種麥子和大豆就更不是什麼問題了。

「朕過去也知道遼東的好,卻不曾想到遼東土地肥沃如此!」康熙看著很有點慨嘆,「可這麼好的地方,又為什麼要用柳條邊牆圈起來呢?我大清在東南沿海搞沿海遷界,沿海二十里到五十里的肥沃土地都要拋荒,魚鹽、海貿之利統統不要,還逼得沿海之民走投無路,全成了反賊。而東北老家照理說是國之根本,怎又圈著不讓種田。這事兒辦的」

噶布喇低聲道︰「這還不是為了防漢人」

康熙又是一聲嘆息︰「可惜防得了漢人順民,防不了真正的反賊噶布喇,你听說那個什麼‘惟欲滅亡大清,必先收復遼東;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的說法了嗎?反賊已經盯上遼東了!」

康熙說的這一段明顯是從《田中奏折》上抄來的,不過他沒看過原版,只是從儒宗總堂和內務府粘桿處得知了這一段話。據說是出自諸葛三和的一個什麼《伐清出師表》!

這個《伐清出師表》說的就是一個統一中國的路線按照諸葛三和的說法,「惟欲一統天下,必先吞滅清妖;惟欲滅亡清妖,必先收復遼東;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

也就是說,大明北伐的路線不是從渡淮北征開始,而是先渡海收復朝鮮,再以朝鮮為基地跨過鴨綠江去爭奪遼東,拿下遼東之後再進逼遼西,最後打進山海關,定鼎北京城!

而理由嘛,諸葛三和也說了。就是遼東、遼西乃是清妖根本,失去遼東、遼西,清妖就成了無根之木,必死無疑!

而河南、山東,並非大清根本。失去河南、山東,大清還有直隸、山西,甚至可以退出關外,蟄伏遼東,以待將來。

另外、朝鮮、遼東、遼西都沿著大海,如果大明沒有海上優勢,自然不可能越過河南、山東、直隸,直接打朝鮮、遼東、遼西。

但現在的大明是擁有強大海軍的,跨海征朝不是問題。

而要從朝鮮開始進攻的原因,諸葛三和也在《伐清出師表》中說了,就是因為朝鮮素來親明,自認為大明天下的一部分,而且朝鮮王國的人口不少,在冊的人口有四五百萬,算上隱戶和奴隸,至少有八九百萬。

考慮到現在大明所轄地盤上的人口還不到三千萬,這八九百萬朝鮮人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有了這八九百萬,大明至少能在朝鮮布署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的後勤轉運,甚至相當一部分的軍需,都可以由朝鮮負擔。

而大清在遼東、遼西的人口,目前只有一百多萬人口太少,自然無力支撐大軍後勤。

所以一旦朝鮮為大明所奪,遼東、遼西必危!

也正因為看到了這份《伐清出師表》的抄件,康熙才極為擔心,才會給鄧光明、于成龍下旨,讓他們千萬小心。

可是旨意送出去後,康熙還是心神不寧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